一种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93210发布日期:2020-01-03 10:40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结构物的连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



背景技术:

在工程建设中,固定于两个装配构件上的普通钢筋、预应力钢筋以及其他杆件在对接时发生允许范围内的偏差在所难免,为适应这种对接偏差,目前大多采用灌浆套筒连接、波纹管预留孔道灌浆连接以及采用连接盒等方式,这些连接方式都存在施工工艺复杂、无法检测、质量难以保证、达到强度的等待时间较长等弊端,如果采用直螺纹连接等直接连接方式,则对连接杆件的定位和制作精度要求极为苛刻,轴线方向上半个螺距的误差更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

螺栓连接则必须采用拧紧措施方可实现杆件之间的完全连接,对施工空间要求较高,且适用范围较小。

如著名的芬兰peikko公司的预制构件钢筋连接结构,通过预埋一个带端面角钢,再将一侧钢筋用焊接固定在该角钢上,同时在该端面上开孔,再将另一侧钢筋穿过该端面并用螺栓固定的方式实现连接;该方法虽然也实现了对接杆件的带偏差连接,但是所用角钢占用空间很大,受力不够直接,而且对接钢筋数量较多时,角钢、螺栓的安装和拧紧比较繁复,所以较难大面积推广,仅在工业厂房的小方柱连接中应用较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适应多向偏位的杆件机械连接器,特别对杆件轴线方向上的误差适应能力较大,本实用新型为偏位杆件之间的纯机械连接,适应两根杆件的制造偏差,且其拉压强度与是否灌浆无关,无需等待灌浆料或现浇混凝土凝结时间,施工便捷快速,便于检测,验收标准明确,质量稳定,安全可靠。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用于连接预埋在拼装构件a上的杆件一和预埋在拼装构件b上的杆件二;包含至少滑动套管膨胀螺栓、第一锚固套筒和第二锚固套筒。

所述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包含螺栓、滑块式膨胀管和螺母,所述第一锚固套筒包含第一套管、第一套管头部端锚板和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所述第二锚固套筒包含至少一个螺纹套筒。

所述螺栓包括圆柱状头部和螺杆,所述圆柱状头部的直径与滑块式膨胀管外径相同,所述螺母设置于所述螺栓的螺杆区域。

所述滑块式膨胀管设置于所述螺杆外侧,所述滑块式膨胀管包含头部尖头圆管、若干分离式滑块和尾部平头圆管,若干分离式滑块之间采用临时连接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若干分离式滑块之间的临时连接件为弹簧。

所述第一套管呈管状,所述第一套管包含头部和尾部,所述第一套管头部与所述第一套管头部端锚板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或一体制作,所述第一套管尾部与所述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以可拆卸方式连接或一体制作,所述第一套管头部设置环向锯齿。

所述螺母一侧端面设置环向锯齿,所述螺母一侧的环向锯齿与所述第一套管头部的环向锯齿相匹配。

所述第二锚固套筒一端锚固所述杆件一,所述第二锚固套筒另一端锚固所述螺栓的所述螺杆,所述螺栓的所述头部和所述膨胀管伸入第一套管头部,所述螺母压紧所述第一套管头部,所述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以可拆卸方式锚固所述杆件二。

优选的,所述第一套管外侧设置导出拧紧件,所述导出拧紧件与所述第一套管外侧紧密接触或固定连接。

在外部牵动所述导出拧紧件,因所述第一套管和所述螺母之间匹配的环向锯齿的作用,所述第一套管带动所述螺母一起转动,所述螺栓头部逐渐压紧所述膨胀管,所述膨胀管中所述分离式滑块逐渐分离向外滑动,所述分离式滑块一端顶紧所述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所述分离式滑块另一端顶紧所述膨胀管的所述头部尖头圆管,实现连接器的抗拉连接性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螺栓的螺杆区域设置导向环,所述导向环与所述螺杆固定连接,所述导向环外侧设置导出拧紧件,所述导出拧紧件与所述导向环紧密接触或固定连接。

在外部牵动所述导出拧紧件,所述螺杆逐渐转动往拔出所述第一套管的方向运动,所述螺母因与所述第一套管之间环向锯齿的限制始终与第一套管顶紧,所述螺栓头部逐渐压紧所述膨胀管,所述膨胀管中所述分离式滑块逐渐分离向外滑动,所述分离式滑块一端顶紧所述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所述分离式滑块另一端顶紧所述膨胀管的所述头部尖头圆管,实现连接器的抗拉连接性能。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第二锚固套筒包含h型套筒、第一球面螺母、第二球面螺母、第一端锚板和第二端锚板。

所述第一端锚板和所述第二端锚板设置于所述h型套筒两端,所述第一端锚板、所述第二端锚板与所述h型套筒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所述h型套筒中间段壁厚大于两端壁厚,所述h型套筒中间厚壁与两端薄壁过渡区域设置球面,所述第一球面螺母和所述第二球面螺母端面为球面,所述第一端锚板和所述第二端锚板内侧为球面,所述第一端锚板和所述第二端锚板外侧为平面。

所述第一球面螺母设置于所述h型套筒中间段与所述第一端锚板之间,所述第一球面螺母、所述h型套筒中间段和所述第一端锚板所设置的球面相互匹配;所述第二球面螺母设置于所述h型套筒中间段与所述第二端锚板之间,所述第二球面螺母、所述h型套筒中间段和所述第二端锚板所设置的球面相互匹配。

所述第一球面螺母与所述杆件一以螺纹副连接,所述第二球面螺母与所述螺杆以螺纹副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是,所述滑块式膨胀管包含头部尖头圆管、若干分离式滑块和尾部平头圆管,所述若干分离式滑块在所述膨胀管轴线方向上分两层或多层布置。

两层或多层的分离式膨胀管之间重叠的面积更大,更加有利于所述螺栓头部和所述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之间的压力传递。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益。

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工程建设领域中带偏差杆件的机械对接难题,实现预制拼装结构中钢筋等杆件对接时的完全机械连接,并保证连接强度达到一级要求,使得预制拼装结构中钢筋和预应力筋等杆件连接器的检查、检验和验收完全等同于常规连接器。

本实用新型连接器总长度小,不仅材料用量大大降低,适用场合也更为广泛。

由于本实用新型属于纯机械连接,其抗拉强度的发挥不必等待灌浆料达到某个凝结强度值,因此结构拼装可连续作业,真正做到快速施工。

附图说明

附图1:锚固套筒转动型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立面图。

附图2:螺栓立面图。

附图3:滑块式膨胀管立面图。

附图4:第一锚固套筒立面图。

附图5:螺杆转动型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立面图。

附图6:双球面螺母滑动套管膨胀螺栓偏位杆件连接器立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具体实施例,包含至少滑动套管膨胀螺栓i、第一锚固套筒ii和第二锚固套筒

滑动套管膨胀螺栓i包含螺栓1、滑块式膨胀管2和螺母3,第一锚固套筒ii包含第一套管4、第一套管头部端锚板51和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52,第二锚固套筒包含至少一个螺纹套筒6。

螺栓1包括圆柱状头部101和螺杆102,圆柱状头部101的直径与滑块式膨胀管2外径相同,螺母3设置于螺栓1的螺杆102区域。

滑块式膨胀管2设置于螺杆102外侧,滑块式膨胀管2包含头部尖头圆管201、若干分离式滑块202和尾部平头圆管203,若干分离式滑块之间采用临时弹簧204连接。

第一套管4呈管状,第一套管4包含头部41和尾部42,第一套管4头部41与第一套管头部端锚板5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第一套管4尾部42与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5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第一套管4头部设置环向锯齿401。

螺母3一侧端面设置环向锯齿301,螺母3一侧的环向锯齿301与第一套管4头部的环向锯齿401相匹配。

第二锚固套筒一端锚固杆件一12,第二锚固套筒另一端锚固螺栓1的螺杆102,螺栓1的头部101和膨胀管2伸入第一套管4头部41,螺母3压紧第一套管4头部41,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52以可拆卸方式锚固杆件二13。

第一套管4外侧设置导出拧紧件11,导出拧紧件11与第一套管4外侧紧密接触或固定连接。

实施例2。

如图6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又一具体实施例,包含至少滑动套管膨胀螺栓i、第一锚固套筒ii和第二锚固套筒

滑动套管膨胀螺栓i包含螺栓1、滑块式膨胀管2和螺母3,第一锚固套筒ii包含第一套管4、第一套管头部端锚板51和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52,第二锚固套筒包含至少包含h型套筒6、第一球面螺母7、第二球面螺母9、第一端锚板8和第二端锚板10。

螺栓1包括圆柱状头部101和螺杆102,圆柱状头部101的直径与滑块式膨胀管2外径相同,螺母3设置于螺栓1的螺杆102区域。

滑块式膨胀管2设置于螺杆102外侧,滑块式膨胀管2包含头部尖头圆管201、若干分离式滑块202和尾部平头圆管203,若干分离式滑块之间采用临时弹簧204连接。

第一套管4呈管状,第一套管4包含头部41和尾部42,第一套管4头部41与第一套管头部端锚板51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第一套管4尾部42与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52以可拆卸方式连接,第一套管4头部设置环向锯齿401。

螺母3一侧端面设置环向锯齿301,螺母3一侧的环向锯齿301与第一套管4头部的环向锯齿401相匹配。

第二锚固套筒一端锚固杆件一12,第二锚固套筒另一端锚固螺栓1的螺杆102,螺栓1的头部101和膨胀管2伸入第一套管4头部41,螺母3压紧第一套管4头部41,第一套管尾部端锚板52以可拆卸方式锚固杆件二13。

第一套管4外侧设置导出拧紧件11,导出拧紧件11与第一套管4外侧紧密接触或固定连接。

第一端锚板8和第二端锚板10设置于h型套筒6两端,第一端锚板8、第二端锚板10与h型套筒6之间以可拆卸方式连接。

h型套筒6中间段壁厚大于两端壁厚,h型套筒6中间厚壁与两端薄壁过渡区域设置球面,第一球面螺母7和第二球面螺母9端面为球面,第一端锚板8和第二端锚板10内侧为球面,第一端锚板8和第二端锚板10外侧为平面。

第一球面螺母7设置于h型套筒6中间段与第一端锚板8之间,第一球面螺母7、h型套筒6中间段和第一端锚板8所设置的球面相互匹配;第二球面螺母9设置于h型套筒6中间段与第二端锚板10之间,第二球面螺母9、h型套筒6中间段和第二端锚板8所设置的球面相互匹配。

第一球面螺母7与杆件一12以螺纹副连接,第二球面螺母9与螺杆1以螺纹副连接。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具体实例;应当理解,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无需创造性劳动就可以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做出诸多修改和变化,采取不同组合产生众多较佳实施例;因此,凡本技术领域中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在现有技术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分析、推理或者有限的实验可得到的技术方案,皆应在由权利要求书所确定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