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42688发布日期:2019-12-27 16:38阅读:499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应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告诉公路桥梁施工已经转入山区,山区地形复杂,桥梁墩高、跨径大。桥梁上构一般都采用架设预制t梁的施工手段,t梁预制混凝土浇筑外观控制是施工的重点和难点,采用传统的振捣工人直接踩踏在顶板钢筋上,施工人员踩踏破坏已绑扎的顶板钢筋,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顶板钢筋上浮,施工后造成翼缘板位置混凝土外观差。施工中造成不必要人工处理上浮钢筋,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修饰,造成资源浪费、耗费大量人力物力、施工进度缓慢、施工安全风险较大的技术问题。

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能够满足桥梁施工应用的的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用以解决上述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安全性高、可循环使用的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包括:

门架组件;

装配于所述门架组件内、并置于所述门架组件上部的操作平台组件;

还包括:

集成于所述门架组件下端的行走轮组件;

所述门架组件通过所述行走轮组件沿桥面行走并停止于桥面的任意位置;

所述操作平台组件与所述门架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为作业人员行走通道;

所述操作平台组件内侧空间形成为施工作业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门架组件包括围绕成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并沿竖直方向固定的多根本立柱、以及装配于立柱上端、收尾相接的横梁和上纵梁;

所述立柱的下端装配有下纵梁;

所述横梁、上纵梁、下纵梁、立柱均为l80*80*8的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操作平台组件包括固连于所述横梁内侧的内横梁、以及置于所述门架组件内部并与所述内横梁垂直布置的平台纵梁;

所述内横梁和所述横梁之间的距离为400mm,且所述内横梁与横梁之间形成为所述作业人员行走通道;

所述作业人员行走通道固连有实木板;

所述平台纵梁分为第一平台纵梁和第二平台纵梁;

所述第一平台纵梁与左侧的上纵梁之间的距离为1200mm,所述第二平台纵梁与所述第一平台纵梁之间的距离为200mm地布置于所述第一平台纵梁的右侧;

所述第一平台纵梁和第二平台纵梁之间安装有实木板。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平台纵梁和第二平台纵梁均为l30*30*3的角钢。

进一步的,所述立柱的下端固连有厚度为15mm的连接钢板,所述行走轮组件通过所述连接钢板集成于所述立柱的下端。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振捣台车从立足受力特点充分考虑利用角钢材料,力求材料的通用性和周转性,通过对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施工人员直接踩踏顶板钢筋,减少工人交底垃圾掉落在翼缘板模板上,混凝土表面污染的问题。该结构可以直接工厂化加工,到现场直接拼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的横桥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的顺桥向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横梁;2、内横梁;3、上纵梁;4、实木板;5、第一平台纵梁;6、第二平台纵梁;7、立柱;8、行走轮组件;9、螺栓;10、下纵梁;11、连接钢板;12、施工作业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介绍。

参见图1至图3所示;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包括:

门架组件;

装配于门架组件内、并置于门架组件上部的操作平台组件;

还包括:

集成于门架组件下端的行走轮组件8;

门架组件通过行走轮组件8沿桥面行走并停止于桥面的任意位置;

操作平台组件与门架组件之间的空间形成为作业人员行走通道;

操作平台组件内侧空间形成为施工作业空间12。

具体的,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用于桥梁施工时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用的台车,其能够利用上述的行走轮组件8在桥梁表面形成一定,确定好施工位置后利用行走轮组件8的刹车功能停止移动,因此,本实施例的行走轮组件8由充气式轮胎、以及卡扣式自锁件组成,这样既方便了移动、又可以自由锁定。另外,设计了门架组件和集成在门架组件内的操作平台组件,其中,操作平台组件主要用于作业人员置身于台车上时移动使用,而操作平台组件内侧面就形成了能够进行施工作业的空间。

优选的,本实施例中门架组件包括围绕成截面为多边形结构、并沿竖直方向固定的多根本立柱7、以及装配于立柱7上端、收尾相接的横梁1和上纵梁3;

立柱7的下端装配有下纵梁10;

横梁1、上纵梁3、下纵梁10、立柱7均为l80*80*8的角钢。

另外,上述的操作平台组件包括固连于横梁1内侧的内横梁2、以及置于门架组件内部并与内横梁2垂直布置的平台纵梁;

内横梁2和横梁1之间的距离为400mm,且内横梁2与横梁1之间形成为作业人员行走通道;

作业人员行走通道固连有实木板4;

平台纵梁分为第一平台纵梁5和第二平台纵梁6;

第一平台纵梁5与左侧的上纵梁3之间的距离为1200mm,第二平台纵梁6与第一平台纵梁5之间的距离为200mm地布置于第一平台纵梁5的右侧;

第一平台纵梁5和第二平台纵梁6之间安装有实木板4。

其中,上述的第一平台纵梁5和第二平台纵梁6均为l30*30*3的角钢。

上述实施例具体介绍了门架组件、操作平台组件的具体结构,同时,结合施工经验,本实施例的门架组件截面形成为四边形结构为最佳,因此,上述的立柱7可以设置为四根,同时,安装的方式如上所述,需要说明的是,在安装时为了能够更加便捷,上述的所有连接方式均为铰接,且利用螺栓紧固。另外,考虑到台车的适用性,上述的所有部件的规格均可以选用其他规格,同时角钢也并非一定,也可以将角钢换成槽钢,或者其他钢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优选的,考虑到行走轮组件8的安装问题,上述的立柱7的下端固连有厚度为15mm的连接钢板11,行走轮组件8通过连接钢板11集成于立柱7的下端。另外,为了适配行走轮组件8的安装要求,需要在连接钢板11的适当位置开设安装孔,并用紧固螺栓紧固。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用于预制t梁混凝土振捣台车,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振捣台车从立足受力特点充分考虑利用角钢材料,力求材料的通用性和周转性,通过对结构的设计能够避免施工人员直接踩踏顶板钢筋,减少工人交底垃圾掉落在翼缘板模板上,混凝土表面污染的问题。该结构可以直接工厂化加工,到现场直接拼装,提高了施工效率,加快施工进度,降低施工成本,同时降低了安全风险。

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