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517159发布日期:2019-12-24 22:07阅读:165来源:国知局
一种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套管装置,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工程施工中的穿板套管件。



背景技术:

在建筑施工过程中,预留预埋始终是一道重要的工序。预留预埋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续工序的正常进行和混凝板的外观质量。现有技术中主要有以下两种常规做法:

1.预制钢套管,在楼板模板铺设完毕、底筋绑扎完毕后,将钢套筒放在预留孔洞的位置,将钢套筒绑扎好,用铁钉将铁丝钉在模板上,将钢套筒固定在模板上;

2.通过上下垂线,确定施工层模板的套管位置,用铁丝和铁钉将套管固定在顶板上。

上述技术的不足之处在于:

1.钢套筒与楼板模板间的稳定性差,且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钢套筒由于受到侧压力的影响,造成钢套筒与楼板模板间产生较大的侧向位移,难以保证预留预埋的准确位置。此外,钢套筒自身质量大,后期套管拆卸困难,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2.用铁丝和铁钉将套管固定在顶板上,垂线易受风吹影响而偏离中心位置,导致上下楼层圆洞位置偏移,且此法固定不牢固,需耗费更多铁丝铁钉等固定材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周转循环使用的穿板套关键,可有效控制预留套管位置,防止预留套管偏移,且安装方便,操作简单,可周转循环使用。

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一种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所述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置于楼板模板上;包括通丝螺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限位管、盖板、预埋套管、紧固件;

所述预埋套管的底部通过所述紧固件紧固在所述楼板模板上,所述盖板放置在所述预埋套管的顶部上;

所述盖板上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限位管竖直伸入至第一通孔中,所述楼板模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通丝螺杆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自由端,所述通丝螺杆的插入端竖直通过所述限位管并贯穿所述预埋套管直至从第二通孔露出,所述通丝螺杆的自由端暴露在盖板的上方;

所述预埋套管包括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所述第二套管限位于所述第一套管中,所述第一套管底部与第二套管底部连接,呈底端封闭的夹层结构,所述预第一套管底部与第二套管底部连接处开有若干个通孔;

所述紧固件包括螺丝钉,所述螺丝钉与所述通孔螺纹配合,所述螺丝钉的螺杆部向下旋出所述楼板模板。

工作原理:紧固件通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连接处的通孔,初步固定预埋套,再由通丝螺杆上配合的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再次固定预埋套管,通丝螺杆的插入端限位于限位管内,引导通丝螺杆插入楼板模板。

有益效果: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连接处的通孔提供给紧固件固定位点,通孔与紧固件相互配合,不仅初步固定预埋套管,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止预埋套管发生侧向位移。通丝螺杆的插入端限位于限位管内,防止通丝螺杆插入楼板模板时,定位不准确。盖板压在预埋套管上方,从预埋套管的径向和轴向上固定了预埋套管的位置。

优选地,所述紧固件还包括与所述螺丝钉相匹配的螺母;所述螺丝钉的头部与所述夹层的内底壁接触,所述螺母的顶部与所述楼板模板的底部相贴靠。

工作原理:螺丝钉头部与预埋套管夹层的内底壁接触,此为第一固定点,螺母顶部与所述楼板模板底部相贴靠,此为第二固定点,两个固定点致使螺丝钉与螺母上下夹持楼板模板,固定预埋套管。

有益效果:防止螺丝钉上浮,预埋套管定位不准确。

优选地,所述通丝螺杆自由端为平头状、插入端为旋转尖头状。

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均与所述通丝螺杆螺纹配合,所述第一螺母限位在所述通丝螺杆的自由端上,所述第二螺母限位在所述通丝螺杆其插入端中暴露出所述楼板模板的一段上;所述第一螺母、第二螺母相向转动用以将所述预埋套管夹持在所述盖板、所述楼板模板之间。

工作原理: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从通丝螺杆的自由端、插入端与通丝螺杆螺纹连接。

有益效果: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将预埋套管夹持于楼板模板和盖板之间,进一步加强了预埋套管的稳固效果,防止套管上浮,混凝土进入套管内。

优选地,所述限位管包括圆环片和上下贯通的圆管,所述圆环片内径与所述圆管内径相同,所述圆管内径大于所述通丝螺杆外径,所述圆环片外径介于所述圆管外径与所述盖板外径之间,所述圆环片与所述圆管制成一体。

优选地,所述限位管为圆管,所述圆管焊接于所述盖板的第一通孔内。

优选地,所述盖板为中部开有第一通孔的圆柱状钢板,所述第一通孔孔径与所述圆管外径相同,所述限位管中圆环片、圆管分别安放于所述盖板第一通孔上方、第一通孔内。

工作原理:限位管的圆环片、圆管分别安放于盖板第一通孔上方、第一通孔内,引导通丝螺杆。

有益效果:圆环片防止限位管掉落于预埋套管内,引导通丝螺杆准确插入预埋套管控制点。

优选地,所述螺丝钉为十字槽盘头螺钉。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孔的中轴线与所述限位管的中轴线共线。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紧固件通过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连接处的通孔,初步固定预埋套,再由通丝螺杆上配合的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再次固定预埋套管,通丝螺杆的插入端限位于限位管内,引导通丝螺杆插入楼板模板。

螺丝钉头部与预埋套管夹层的内底壁接触,此为第一固定点,螺母顶部与所述楼板模板底部相贴靠,此为第二固定点,两个固定点致使螺丝钉与螺母上下夹持楼板模板,固定预埋套管。

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分别从通丝螺杆的自由端、插入端与通丝螺杆螺纹连接。

限位管的圆环片、圆管分别安放于盖板第一通孔上方、第一通孔内,引导通丝螺杆。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第一套管和第二套管连接处的通孔提供给紧固件一个固定位点,通孔与紧固件相互配合,不仅初步固定预埋套管,同时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防止预埋套管发生侧向位移。通丝螺杆的插入端限位于限位管内,防止通丝螺杆插入楼板模板时,定位不准确。盖板压在预埋套管上方,从预埋套管的径向和轴向上固定了预埋套管的位置。

防止螺丝钉上浮,预埋套管定位不准确。

第一螺母、第二螺母将预埋套管夹持于楼板模板和盖板之间,进一步加强了预埋套管的稳固效果,防止套管上浮,混凝土进入套管内。

圆环片防止限位管掉落于预埋套管内,引导通丝螺杆准确插入预埋套管控制点。

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结构简单、便于拆卸,可循环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1中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1中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的预埋套管在俯视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施例1中混凝土浇筑后,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的预埋套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1中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中紧固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中:1、通丝螺杆;2、第一螺母;3、限位管;4、盖板;5、预埋套管,51、第一套管,52、第二套管,53、通孔;6、紧固件,61、螺丝钉,62、螺母;7、楼板模板;8、第二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作详细说明,本实施例在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1

请参阅图1至图3,一种可周转循环使用穿板套管件,包括通丝螺杆1、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8、限位管3、盖板4、预埋套管5、紧固件6。预埋套管5的底部通过紧固件6紧固在楼板模板7上,盖板4放置在预埋套管5的顶部上。在盖板4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一通孔,限位管3竖直伸入至第一通孔中,在楼板模板7上开设有上下贯通的第二通孔;优选地,第二通孔的中轴线与限位管3的中轴线共线。通丝螺杆1的两端分别为插入端、自由端,通丝螺杆1的插入端竖直通过限位管3并贯穿预埋套管5直至从第二通孔露出;通丝螺杆1的自由端暴露在盖板4的上方;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8均与通丝螺杆1螺纹配合;其中第一螺母2限位在通丝螺杆1的自由端上,第二螺母8限位在通丝螺杆1其插入端中暴露出楼板模板7的一段上;第一螺母、第二螺母8相向转动用以将预埋套管5夹持在盖板4、楼板模板7之间。

通丝螺杆1自由端为平头状,插入端为旋转尖头状。

限位管3包括圆环片和上下贯通的圆管,圆环片内径与圆管内径相同,圆管内径大于通丝螺杆1外径,圆环片外径介于圆管外径与盖板4外径之间,圆环片与圆管制成一体。圆管的长度为盖板4厚度与预埋套管5长度总和。

盖板4为中部开有第一通孔的圆柱状钢板,第一通孔孔径与圆管外径相同。圆环片置于盖板4第一通孔上方,圆管安放于盖板4第一通孔内。

预埋套管5包括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第一套管51和第二套管52均为上下贯通的圆管。第一套管51外径大于第二套管52外径,第二套管52限位于第一套管51内。第一套管51底部与第二套管52底部焊接连接,呈一端封闭的夹层套管。预埋套管5的底部焊接处开有若干个通孔53,第一套管51外径小于盖板4外径。

紧固件6包括螺丝钉61和与螺丝钉相匹配的螺母62。螺丝钉61为十字槽盘头螺钉,螺丝钉61中的螺杆直径与通孔53孔径相同,螺丝钉61伸入通孔53内,螺丝钉61与通孔53螺纹配合,螺丝钉61的螺杆部向下旋出楼板模板7。螺丝钉61的头部与预埋套管5夹层的内底壁接触,螺母62的顶部与楼板模板7的底部相贴靠。

楼板模板7的第二通孔孔径与通丝螺杆1直径相同。第二通孔的中轴线与预埋套管5的中轴线共线。

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根据工程实施图确定预埋套管定位控制点,在楼板模板7上开设第二通孔。预埋套管5底部置于楼板模板7上方,螺丝钉61伸入通孔53内,螺丝钉61的螺杆部向下旋出楼板模板7。螺丝钉61头部与预埋套管5夹层的内底壁接触,此为第一固定点,螺母62顶部与楼板模板7底部相贴靠,此为第二固定点,两个固定点致使螺丝钉61与螺母62上下夹持楼板模板7,固定预埋套管5。预埋套管5顶部放置盖板4且二者中心线同轴,限位管3中圆环片、圆管分别安放于盖板4第一通孔上方、第一通孔内。通丝螺杆1的插入端竖直通过限位管3并贯穿预埋套管5直至从第二通孔露出,通丝螺杆1的自由端暴露在盖板4的上方。第二螺母8与通丝螺杆1插入端露出楼板模板7一段上螺纹连接,第一螺母2与露出盖板4上方的通丝螺杆1的自由端螺纹连接,通过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8将预埋套管5夹持于楼板模板7和盖板4之间。混凝土浇筑完成并初凝后,取出第二螺母8和第一螺母2,反向旋转通丝螺杆1,反向旋转螺丝钉61,依次取出限位管3、盖板4、预埋套管5。

本实施例的有益效果:螺丝钉61伸入通孔53,与螺母62螺纹连接,防止螺丝钉61上浮,预埋套管5定位不准确,同时在浇筑过程中防止预埋套管5横向移动。通丝螺杆1限位于限位管3内,防止了通丝螺杆1偏移,定位不准确。第一螺母2、第二螺母8将预埋套管5夹持于楼板模板7和盖板4之间,进一步加强了预埋套管的稳固效果。

实施例2

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本实施例的限位管3为圆管。

圆管焊接于盖板4的第一通孔内。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