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地下送餐通道的餐厅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966582发布日期:2020-06-05 18:37阅读:343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地下送餐通道的餐厅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地下送餐通道的餐厅。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餐饮业越来越繁荣,餐饮业的人力资源越来越紧张,餐饮业的人力成本也逐年上升;同时现代生活的逐渐转变中,日常生活的节奏正在不断加快,而在日常餐饮过程中,在时间成本以及精力成本的驱使下,越来越多的居民、学生、上班族等更加倾向于外出餐饮店就餐,而由于时间段、人流量以及餐饮店服务状况等问题的存在,使得越来越多的时间浪费在排队点餐付款取餐上,从而使得用餐以及餐饮店的运营情况存在很多矛盾点,于是社会上出现各种的无人餐厅、智能餐厅和机器人餐厅等,以减少人力成本,提高利润。

无人餐厅、智能餐厅和机器人餐厅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应用送餐机器人、送餐装置(如agv小车)或各种自助设备以上减少送餐服务员的工作量。

现有的智能餐厅的送餐通道多是设置在空中,如专利申请号:201810614810.4,公开的无人餐厅送餐服务总成,包括:轨道装置、变轨装置、多个餐车、上餐升降台、下餐装置、回收装置、充电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实现了餐饮店无人化服务、自助服务,达到了节省时间、节省人力的目的。

但是该无人餐厅还存在以下缺陷:

1、由于采用的是空中送餐装置,汤水在运送过程中容易溢出,容易给就餐的客户带来安全隐患,现有的无人餐厅基本没有汤水服务。

2、这种采用空中送餐的布局形式,占用大量的餐厅空间,且容易沾染灰尘,餐厅体验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具有地下送餐通道的餐厅,其将餐厅主体设置在底板上,大大节省餐厅的上部空间;通过使用地板下通道送餐,提高送餐的安全性,且能够运送汤水,可用于学校、工厂、公共餐厅等非家庭用场所。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具有地下送餐通道的餐厅,包括备餐区、就餐区、厨房、送餐装置和连接所述备餐区和就餐区的通道,至少一部分的所述通道是位于所述就餐区的地板面以下,且至少一部分的餐饮品是使用所述的送餐装置和通过所述的通道传送的。

优选地,还包括餐饮外卖区,所述外卖区与通道连通,至少一部分的外卖餐饮是通过所述通道从所述备餐区传送至所述外卖区。

优选地,该餐厅地板面包括为单元结构的地板,通过在地板单元下方设置龙骨支撑架用以将地板抬高并形成内部空间,且所述通道设置在内部空间内,所述通道的上下左右为密闭结构。

优选地,所述通道内设置有照明装置和监控装置,所述照明装置和监控装置用以监控所述通道内的情况。

优选地,所述通道内设置有多个用于执行所述餐饮品升降传送的升降装置,所述升降装置向上延伸至地板面上方;

优选地,所述升降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开合装置,所述开合装置设置于地板上。

优选地,所述通道内部设置有一组磁条对送餐装置13进行导向限位。

优选地,该餐厅还包括自助点餐机,该自助点餐机与餐厅点餐系统连接,该点餐系统在经人工处理后将信号数据发送给送餐装置进行送餐操作。

优选地,所述送餐装置还与回收系统连接,送餐装置在接收到回收信号后,经人将剩菜放置到送餐装置上,并由送餐装置将剩菜运回至回收区。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将餐厅主体设置在底板上,大大节省餐厅的上部空间;

2、通过使用地板下通道送餐,提高送餐的安全性,且能够运送汤水;

3、客人在用餐后,送餐装置在接收到回收信号后,会将餐具剩菜运回至回收区,实现了将用完的餐具取回的目的,能够在顾客用餐后迅速处理,缩小了顾客用餐批次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运转速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布局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开合装置和升降装置组合框架结构体;

图3为升降装置结构图;

图4为开合装置和升降装置组合状态图;

图5为就餐区餐桌整体结构体;

图6为就餐区侧视结构图;

图7为底板安装状态布局结构图;

图8为图7中a处放大结构图。

图中:1通道、2就餐区、3外卖区、4回收区、5自助点餐机、6备餐区、7滑动单轴装置、8防夹手光栅、9开合门、10升降导轨、11升降滑座、12升降板、13送餐装置、14框架、15装饰板、16取餐口、17龙骨支撑架、171支撑架、172定位凸起、173螺纹孔、18地板、19沉孔、20连接杆、21框架结构、22升降单轴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8,一种具有地下送餐通道的餐厅,包括备餐区6、就餐区2、厨房、送餐装置13和连接备餐区6和就餐区2的通道1,其特征在于:至少一部分的通道1是位于就餐区2的地板面以下,且至少一部分的餐饮品是使用的送餐装置13和通过的通道1传送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餐具剩菜回收区4,回收区4与通道1连通,至少一部分的餐具剩菜是通过的通道1从就餐区2传送至回收区4。

送餐装置13为agv小车(引导机器人),其内部设置有接收信号装置,餐厅人员将送餐信号或者回收餐具剩菜信号发送给送餐装置13后,送餐装置13根据信号自动选择路线进行送餐或者回收动作,送餐装置13设置有多个,每个送餐装置13之间有信号连接,在运行过程中会根据程序设定自动选择路线,避免相撞。

回收信号是通过设置在就餐区2的餐桌位置处的回收按钮或者人工操作发出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餐饮外卖区3,外卖区3与通道1连通,至少一部分的外卖餐饮是通过通道1从备餐区6传送至外卖区3。

外卖区3设置有快餐放置柜,点餐人员通过手机app下单,将订单信息发送至餐厅点餐系统,餐厅将需要的订单上餐饮品做好之后通过送餐装置13或者人工送达指定的快餐放置柜中,待点餐人员来取,快餐放置柜的柜门上设置有扫码装置和键盘按钮用于输入订单码,在输入的订单码与相应的快餐放置柜中记录的订单码一致后,快餐放置柜的柜门打开,点餐人员便可取走餐饮品。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通道1的上下左右为密闭结构以防止灰尘进入到通道1中。需要加以说明的是,通道内部相互贯通,整体为密闭结构,但是在安装升降装置的位置上方为开口结构。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通道1设置有照明装置和监控装置用以监控通道内的情况,每一条交叉的通道内均设置有一个监控装置。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的地板18为单元结构,通过在地板18单元下方设置龙骨支撑架17,将地板18抬高,形成内部空间,在内部空间内设置通道1,通过使用地板18下通道1送餐,提高送餐的安全性,且能够运送汤水。

底板可以为铝合金地板单元,在每个铝合金地板单元的四角均设置有沉孔19用于与下方支撑架171上的螺纹孔173固定,且支撑架171的上方设置有呈“十”字状的定位凸起172。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通道1内设置有多个升降装置用于执行餐饮品的升降传送,升降装置向上延伸至地板18上方,

升降装置包括:一组支撑框架14、连接两框架14的连接杆20、升降单轴装置22、升降导轨10、升降板12,升降单轴装置22固定在一个支撑框架14的中部,升降单轴装置22上下运动,升降导轨10设置于另一个支撑框架14上,升降导轨10设置有两条,升降板12的一端与升降单轴装置22上的滑台连接,升降板12的另一端上设置有升降滑座11,升降滑座11与升降导轨10滑动配合,升降板12在升降单轴装置22的滑台带动下,上下运动。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升降装置的外侧设置有开合装置,开合装置设置于地板18上,

开合装置包括:一长方体状框架结构21、一个或者两个开合门9、滑动单轴装置7、滑动导轨和滑动滑座,开合门9设置于长方体状框架结构21的相对面上,开合门9上端与固定在框架结构21上滑动单轴装置7上的滑台连接固定,开合门9下端与滑动滑座固定并与滑动滑轨配合,开合门9在水平设置的滑动单轴装置7上的滑台左右滑动的带动下左右滑动,在开合门9的开合端和框架结构21上设置有一组防夹手光栅8,在开合装置的外侧四周设置有装饰板15与开合装置贴合,形成一面封闭的空间,装饰板15在具有开口的开合门9的一侧设置有取餐口16,餐厅在具有开口的开合门9的一侧设置有餐桌和餐椅供客户用餐。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通道1内部设置有一组磁条对送餐装置13进行导向限位。

该技术方案为现有技术,目的在于使送餐装置13沿磁条的轨迹运行。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还包括自助点餐机5,该自助点餐机5与餐厅点餐系统连接,该点餐系统在经人工处理后将信号数据发送给送餐装置13进行送餐操作。

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送餐装置13还与回收系统连接,送餐装置13在接收到回收信号后,会将餐具剩菜运回至回收区4,实现了将用完的餐具取回的目的,能够在顾客用餐后迅速处理,缩小了顾客用餐批次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运转速率。

本实用新型中,将餐厅主体设置在底板上,大大节省餐厅的上部空间;

通过使用地板18下通道1送餐,提高送餐的安全性,且能够运送汤水;客人在用餐后,送餐装置13在接收到回收信号后,会将餐具剩菜运回至回收区4,实现了将用完的餐具取回的目的,能够在顾客用餐后迅速处理,缩小了顾客用餐批次之间的间隙,提高了运转速率。

进一步说明:升降单轴装置22和滑动单轴装置7,为相同的结构原理,为现有技术,其升降原理为电机带动滚珠丝杆运动,滚珠丝杆与与之连接的滑台之间实现移动,参见具体的型号如:fsl40直线导轨线性滑台模组。

进一步的,送餐装置在接到送餐信号后,由备餐区工作人员将餐饮品放置在送餐装置上,送餐装置根据餐桌位置沿设置的磁条线路送至具体的餐桌位置下方的升降板上,升降板上的重量感应装置在感应到重量后会接通升降单轴装置,升降单轴装置上的滑台带动升降板上升至开合装置上的开合门处,此时开合门自动打开等待客户取餐,待客户取完餐后,开合门闭合,设置的防夹手光栅通过光感应判断是否有物体在开合门处,升降板上的重量感应装置感应到重量减轻或者其他信号(如返回指令)后反向接通升降单轴装置,使升降板下降至地面的初始位置,送餐装置返回至备餐区(等待进一步的指令或者充电)。

进一步的,剩菜或者餐具回收也可通过指令送餐装置至指定餐桌人工放置餐盘后再送至回收区,也可人工回收剩餐和餐具。

进一步的,送餐装置送餐至外卖区可以采用人工运送,也可以采用半人工运送,即由送餐小车将餐饮送至外卖区,再由人工放入外卖区的取餐柜中。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