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建筑外围的铝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799218发布日期:2020-01-31 14:46阅读:333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建筑外围的铝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模板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用于建筑外围的铝模板。



背景技术:

铝模板是铝合金制作的建筑模板,又名铝合金模板,是指按模数制作设计,由铝面板、支架和连接件三部分系统所组成的具有完整的配套使用的通用配件,能组合拼装成不同尺寸的外型尺寸复杂的整体模架,装配化、工业化施工的系统模板,解决了以往传统模板存在的缺陷,大大提高了施工效率。

在公告号为cn208105857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铝模板,其包括横板、左侧板、右侧板,所述横板的左侧设有左侧板,横板的右侧设有右侧板,所述横板纵向对称设有两个加强筋套,且横板的纵向对称轴处设有定位线,所述左侧板与所述右侧板上都设有多个侧板加强筋,所述左侧板远离横板的一面设有下定位板,所述右侧板远离横板的一面设有上定位板,且下定位板与上定位板相互配合。

现有技术中类似于上述的一种建筑铝模板,其通过设置在横板左右两侧的左侧板、右侧板以及设置在左侧板与右侧板上的上定位板和下定位板实现建筑铝模板的拼装,增强其整体的稳定性。但是,其模板样式仅包含可线型连接的直线型模板,而建筑外墙常带有弯折的拐角,因此上述建筑铝模板无法适用于带有拐角的建筑外墙。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于建筑外围的铝模板,其具有方便拼装且能够适用于带有拐角的建筑外围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建筑外围的铝模板,包括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所述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的两侧均延伸有与其表面相垂直的连接板,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的内侧表面与对应两侧连接板的表面围合形成供水泥浇筑的浇筑空间,相邻所述连接板上开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安装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给建筑外围施工时,首先将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然后通过其两侧的连接板与安装孔将相邻的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连接在一起,最后在完成模板的安装后往浇筑空间内浇铸水泥,待其凝固之后即可进行后续修整工作。

由此,通过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外拐直角模板、连接板以及安装孔,能够方便模板的拼装且能够使上述模板适用于带有拐角的建筑外围,增大其适用范围。

进一步的,还包括预连接件,所述预连接件的两端均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外侧表面的两端设置有与第一连接孔对应的第二连接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预连接件的设置,能够在固定相邻的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之前,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将相邻的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进行预连接,防止对其进行连接时发生错位、脱离等情况,方便后续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的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的外侧表面由上至下分别设置有向外侧延伸的加强板以及向内侧凹陷的空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板以及空槽的设置,分别能够对模板整体起到加强结构以及节省水泥用量的效果;且向外延伸的加强板以及向内凹陷的空槽亦可形成规则且连续的几何图形,在兼具功能的同时增强建筑外围整体的美观性。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的上端设置有第一倾斜面且其低端朝向地面,所述空槽的下侧面为第二倾斜面,且其低端朝向地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倾斜面与第二倾斜面的设置,能够形成稳定的引导面,使建筑外围在雨天时能够引导雨水沿第一倾斜面或第二倾斜面流下,防止雨水残留在墙体上发生渗透等后果,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加强板的下端设置有第三倾斜面且其低端朝向地面,所述加强板的外侧面向下延伸有引流板。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倾斜面以及引流板的设置,能够引导建筑上端的雨水汇集至引流板下落,防止雨水沿加强板形成的墙体的下端回流并残余在墙体上,造成雨水侵蚀等不良后果,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的,所述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外表面的两端设置有卡接部以及用于加固多个相邻模板且与卡接部配合的卡接条,所述卡接部上设置有用于夹紧卡接条的压紧机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卡节条与卡接部的设置,能够使相邻的多个模板在安装完成后进一步稳固,防止在浇铸的过程中因水泥冲击造成模板侧移,进而影响建筑外围的浇铸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压紧机构包括转动连接在卡接部外侧表面上的转动部,所述转动部上设置有延伸至卡接部外侧且带有倾斜导向面的卡接块,所述卡接条的侧壁上设置有与卡接块配合的直角形卡接片,所述卡接片朝向卡接条的一侧设置有与倾斜导向面配合的引导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卡接条安装在卡接部后,通过旋转转动部,使卡接块转动至直角形卡接片内,从而使卡接块上的倾斜导向面与引导面配合,实现将卡接条逐渐压紧的目的,进一步增强铝模板整体的稳定性。

进一步的,所述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的底部均胶接有用于支撑相应模板外侧表面的支撑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支撑件的设置,能够对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起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其在浇铸过程以及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能够增强铝模板整体的稳定程度。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外拐直角模板、连接板以及安装孔,能够方便模板的拼装且能够使上述模板适用于带有拐角的建筑外围,增大其适用范围;

(2)通过设置预连接件,能够在固定相邻的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之前,通过第一连接孔与第二连接孔将相邻的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进行预连接,防止对其进行连接时发生错位、脱离等情况,方便后续直模板、内拐直角模板以及外拐直角模板的连接;

(3)通过设置加强板以及空槽,分别能够对模板整体起到加强结构以及节省水泥用量的效果;且向外延伸的加强板以及向内凹陷的空槽亦可形成规则且连续的几何图形,在兼具功能的同时增强建筑外围整体的美观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的部分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凸显浇铸空间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施例的直模板侧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直模板;2、内拐直角模板;3、外拐直角模板;4、连接板;5、预连接件;6、加强板;7、空槽;8、卡接部;10、浇筑空间;41、安装孔;51、第一连接孔;52、第二连接孔;61、第一倾斜面;62、第三倾斜面;63、引流板;71、第二倾斜面;81、卡接条;82、压紧机构;83、卡接片;91、支撑件;92、铰接板;93、底座;94、固定孔;821、转动部;822、转轴;823、卡接块;824、倾斜导向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

一种用于建筑外围的铝模板,如图1、2所示,包括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的两侧均延伸有与其表面相垂直的连接板4,结合图3,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的内侧表面与对应两侧连接板4的表面围合形成供水泥浇筑的浇筑空间10,相邻连接板4沿其高度方向开设有若干相对应的安装孔41。

如图2所示,还包括预连接件5,预连接件5的两端均开设有第一连接孔51,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外侧表面的两端开设有与第一连接孔51对应的第二连接孔52,通过预连接件5能够在固定相邻的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之前,通过第一连接孔51与第二连接孔52将相邻的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进行预连接,防止对其进行连接时发生错位、脱离等情况,方便后续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的连接。

如图2、4所示,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外表面的两端向外侧延伸有呈l形的卡接部8以及用于加固多个相邻模板且卡接于l形卡接部8内侧的卡接条81,卡接部8上固定有用于夹紧卡接条81的压紧机构82,通过卡节条与卡接部8能够使相邻的多个模板在安装完成后进一步稳固,防止在浇铸的过程中因水泥冲击造成模板侧移,进而影响建筑外围的浇铸效果。

如图4所示,压紧机构82包括铰接在卡接部8外侧表面且带有把手的转动部821,卡接部8的外表面延伸有转轴822,转动部821转动在转轴822上,且转动部821上固定有可延伸至卡接部8外侧且带有倾斜导向面824的卡接块823,卡接条81的侧壁上固定有与卡接块823配合的卡接片83,卡接片83朝向卡接条81的一侧固定有与倾斜导向面824配合的引导面。当卡接条81安装在卡接部8后,通过旋转转动部821,使卡接块823转动至直角形卡接片83内,从而使卡接块823上的倾斜导向面824与引导面配合,实现将卡接条81逐渐压紧的目的,进一步增强铝模板整体的稳定性。

如图5所示,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的外侧表面由上至下分别固定有向外侧延伸的加强板6以及向内侧凹陷的空槽7,通过加强板6以及空槽7能够对模板整体起到加强结构以及节省水泥用量的效果;且向外延伸的加强板6以及向内凹陷的空槽7亦可形成规则且连续的几何图形,在兼具功能的同时增强建筑外围整体的美观性。

如图5所示,加强板6的上端固定有第一倾斜面61且其低端朝向地面,空槽7的下侧面为第二倾斜面71,且其低端朝向地面,通过第一倾斜面61与第二倾斜面71能够形成稳定的引导面,使建筑外围在雨天时能够引导雨水沿第一倾斜面61或第二倾斜面71流下,防止雨水残留在墙体上发生渗透等后果,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加强板6的下端固定有第三倾斜面62且其低端朝向地面,加强板6的外侧面向下延伸有引流板63,通过第三倾斜面62以及引流板63能够引导建筑上端的雨水汇集至引流板63下落,防止雨水沿加强板6形成的墙体的下端回流并残余在墙体上,造成雨水侵蚀等不良后果,进一步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

如图5所示,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外表面延伸有铰接板92,铰接板92上铰接有用于支撑相应模板外侧表面的支撑件91,支撑件91的底端铰接有底座93,底座93的边沿开设有若干固定孔94,通过支撑件91能够对板、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起较好的支撑作用,使其在浇铸过程以及混凝土的凝固过程中能够增强铝模板整体的稳定程度。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和有益效果如下:在给建筑外围施工时,首先将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分别安装在对应位置,然后通过其两侧的连接板4与安装孔41将相邻的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以及外拐直角模板3连接在一起,最后在完成模板的安装后往浇筑空间10内浇铸水泥,待其凝固之后即可进行后续修整工作。

由此,通过直模板1、内拐直角模板2、外拐直角模板3、连接板4以及安装孔41,能够方便模板的拼装且能够使上述模板适用于带有拐角的建筑外围,增大其适用范围。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