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312973发布日期:2020-04-07 22:05阅读:497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建筑设计受场地条件约束、使用功能限制、造型美观要求等,使平面布置趋于不规则,如经常遇到l形平面布置,造成地震、风等水平荷载作用下扭转效应明显,使结构计算难以满足规范对抗扭转的要求,同时楼梯间作为建筑物的主要疏散通道,其结构应有足够的抗倒塌能力,且框架结构中,钢筋混凝土楼梯自身的刚度对结构地震作用和地震反应有着较大的影响,若楼梯平面布置不当会进一步造成结构平面不规则。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通过调整楼梯间的平面布置达到减小框架结构扭转变形的建筑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柱顶部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与第二承重梁平行,第三承重梁与第四承重梁平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垂直,所述第二承重梁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第一砼梁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所述第三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第二砼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将楼梯间设置在框架结构的端部,显而易见地,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因为没有得到框架结构更多的支撑和缓冲而削弱(也就是容易破裂或者断裂),但其框架结构内部、尤其是转折处得到更加牢固的框架连接(因为内部无需设置楼梯间等减弱连接强度的结构),从而使得框架结构整体的抗扭转能力变强。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三砼梁,所述第三砼梁平行于第二承重梁设置有辅助梁,所述辅助梁与对面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框支梁。其作用是在整个框架结构的转角位置通过大幅设置加固体系,使得地震期间不容易发生整体的扭转变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所述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提高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上梯板与第二上梯板相互垂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相交处均设置有立柱。提高支撑能力和抗震能力。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虽然楼梯间平面布置位于对抗震不利的端角部位,但楼梯间在结构抗震中属于对抗扭转的有利作用,同时楼梯方向对结构刚度贡献有明显帮助,对某些平面不规则框架结构有较大的抗扭转变形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框架柱;2、框架梁;3、第一承重梁;4、第二承重梁;5、第三承重梁;6、第四承重梁;7、第一砼梁;8、第一上梯板;9、第一下梯板;10、第三砼梁;11、辅助梁;12、框支梁;13、第二砼梁;14、第二上梯板;15、第二下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1、框架梁2,所述框架柱1顶部连接有框架梁2,所述框架梁2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2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3与第二承重梁4平行,第三承重梁5与第四承重梁6平行,第一承重梁3、第二承重梁4与第三承重梁5、第四承重梁6垂直,所述第二承重梁3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7,第一砼梁7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8和第一下梯板9,所述第三承重梁5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13,第二砼梁13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14和第二下梯板15。将楼梯间设置在框架结构的端部,显而易见地,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因为没有得到框架结构更多的支撑和缓冲而削弱(也就是容易破裂或者断裂),但其框架结构内部、尤其是转折处得到更加牢固的框架连接(因为内部无需设置楼梯间等减弱连接强度的结构),从而使得框架结构整体的抗扭转能力变强。

所述第二承重梁4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三砼梁10,所述第三砼梁10平行于第二承重梁4设置有辅助梁11,所述辅助梁11与对面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框支梁12。其作用是在整个框架结构的转角位置通过大幅设置加固体系,使得地震期间不容易发生整体的扭转变形。

所述第一上梯板8和第一下梯板9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所述第二上梯板14和第二下梯板15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提高强度。

所述第一上梯板8与第二上梯板14相互垂直。

所述第一承重梁3、第二承重梁4与第三承重梁5、第四承重梁6相交处均设置有立柱。提高支撑能力和抗震能力。

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最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柱顶部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其特征在于:所述框架梁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其中第一承重梁与第二承重梁平行,第三承重梁与第四承重梁平行,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垂直,所述第二承重梁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第一砼梁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所述第三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第二砼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三砼梁,所述第三砼梁平行于第二承重梁设置有辅助梁,所述辅助梁与对面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多个框支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所述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通过钢筋水泥一体浇筑,提高强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梯板与第二上梯板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承重梁、第二承重梁与第三承重梁、第四承重梁相交处均设置有立柱。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减小扭转变形的框架结构;它包括框架柱、框架梁,所述框架柱顶部连接有框架梁,所述框架梁将整个框架结构布置成L形,所述框架梁上设置有四个承重梁,所述第二承重梁右侧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砼梁,第一砼梁与对应的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一上梯板和第一下梯板,所述第三承重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砼梁,第二砼梁与对面框架梁之间设置有第二上梯板和第二下梯板;将楼梯间设置在框架结构的端部,显而易见地,楼梯间的抗震能力因为没有得到框架结构更多的支撑和缓冲而削弱,但其框架结构内部、尤其是转折处得到更加牢固的框架连接,从而使得框架结构整体的抗扭转能力变强。

技术研发人员:张爱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华磊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19.05.25
技术公布日:2020.04.0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