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9819675发布日期:2020-02-04 09:44阅读:873来源:国知局
一种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混凝土施工辅助工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



背景技术:

和易性是指新拌水泥混凝土易于各工序施工操作(搅拌、运输、浇注、捣实等)并能获得质量均匀、成型密实的性能,其含义包含流动性、粘聚性及保水性,也称混凝土的工作性。

目前,公知的工程施工地下浇筑混凝土串管多为以下两种:

(1)一种是溜槽连接串管,一般锚固桩及抗滑桩浇筑混凝土时使用较多,在浇筑混凝土时不好固定,且容易晃动,混凝土下落高度太高,混凝土质量及和易性不可保证,且串筒壁厚太薄,容易损坏,可重复周转使用。

(2)一种是螺纹连接串管,一般桩基浇筑混凝土时使用较多,在下方需要连接泵送时,混凝土下落高度太高,无缓冲结构,混凝土质量及和易性不可保证,可重复周转使用。

上述两种浇筑混凝土的串管存在混凝土质量及和易性不可保证且混凝土下落高度太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不足,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解决现有的浇筑混凝土的串管结构导致的混凝土质量及和易性不可保证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包括导管、料斗、连接组件、锚固装置,导管分为直线段导管和弯曲段导管,最上端的导管的顶部连接料斗,导管之间采用连接组件连接,锚固装置用于将导管进行锚固。

本基础方案的技术原理为:通过连接组件将导管连接好后,通过连接组件将料斗下端连接最上端的导管,并通过锚固装置将导管固定在需要浇筑水泥的孔洞的内壁上,避免导管晃动,根据实际情况控制导管的长度,然后通过现有技术将本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垂直悬挂在需要浇筑水泥的地方,使料斗的下端与地面齐平并使导管伸入地面以下,便可进行水泥浇筑,水泥浇筑完成后可将本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拆卸,重复周转使用。

本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是:本向下浇筑水泥导管整体采用悬挂结构,可根据施工现场向下浇筑水泥的高度不同的距离调整悬挂高度,直线段导管与弯曲段导管配合,让混凝土交替在直线段导管和弯曲段导管的侧壁上撞击,类似于面团被摔打的过程,可良好的控制混凝土的质量及和易性,导管底部可放置地泵,再由地泵向浇筑地点泵送,紧密配合施工现场使用,方便施工人员的施作,可重复周转使用。

进一步,所述连接组件为法兰,料斗的底部、直线段导管的两端和弯曲段导管的两端均固定有半径一致的法兰。

法兰为常见的连接组件。

进一步,所述锚固装置为u型栓。

u型栓用于将导管进行锚固

进一步,所述直线段导管长度小于等于3m。

使混凝土下落至缓冲段的高度不超过3m,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进一步,所述弯曲段导管上下两端的距离小于等于1m。

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质量。

进一步,所述弯曲段导管外包裹有一层钢板。

延长弯曲段导管的使用寿命。

进一步,所述弯曲段导管为弯管,弯曲段导管的两端面均与直线段导管的轴线垂直且同轴,弯曲段导管的中间部分向远离直线段导管的轴线的一侧弯曲成弯弓状,过位于弯曲段导管的曲面与法兰的交界面的边沿上并且朝向弯曲段导管向外凸起的一端的一点的切线与弯曲段导管的曲面与法兰的交界面之间的夹角为45°。

让混凝土交替在直线段导管和弯曲段导管的侧壁上撞击,类似于面团被摔打的过程,增加导管对混凝土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接料斗的下端连接直线段导管,所述直线段导管的下端依次交替连接弯曲段导管和直线段导管。

在保证混凝土向下的流通性的同时增加对混凝土的缓冲作用。

进一步,相邻的两个弯曲段导管的弯曲方向相反。

加强对混凝土的缓冲作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料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弯曲段导管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直线段导管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说明书附图中的附图标记包括:料斗1、直线段导管2、弯曲段导管3、法兰4、u型栓5。

实施例基本如附图1-附图4所示:一种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如图1所示,包括导管、料斗1和u型栓5,导管和料斗1均由不锈钢制成,导管分为直线段导管2和弯曲段导管3。如图2、图3、图4所示,料斗1的底部、直线段导管2的两端和弯曲段导管3的两端均固定有半径一致的法兰4,法兰为常见的连接组件,法兰4用于将料斗1与直线段导管2、直线段导管2和弯曲段导管3可拆卸连接。料斗1的直径最大的一端的开口朝上,料斗1的下端与地面齐平,料斗1的轴线沿竖直方向布置,料斗1的下端法兰连接有直线段导管2,直线段导管2与料斗1同轴布置,直线段导管2的下端法兰连接有弯曲段导管3,弯曲段导管3为弯管,弯曲段导管3沿竖直方向布置,弯曲段导管3的两端面均与直线段导管2的轴线垂直且同轴,弯曲段导管3的中间部分向直线段导管2的轴线的左侧或者右侧弯曲成弯弓状,过位于弯曲段导管3的曲面与法兰4的交界面的边沿上并且朝向弯曲段导管3向外凸起的一端的一点的切线与弯曲段导管3的曲面与法兰4的交界面之间的夹角为45°,增加弯曲段导管3对混凝土的缓冲作用。弯曲段导管3外包裹有一层钢板,可延长弯曲段导管3的使用寿命。

直线段导管2长度为3m,使混凝土下落至缓冲段的高度为3m,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

在弯曲段导管3下端依次交替法兰连接有直线段导管2和弯曲段导管3,并且相邻两个弯曲段导管3的弯曲方向相反,混凝土向下运动的过程中,混凝土交替在直线段导管2和弯曲段导管3的侧壁上撞击,类似于面团被摔打的过程,在保证混凝土向下的流通性的前提下,减缓混凝土的输送速度,增加导管对混凝土的缓冲作用,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质量。

每一个直线段导管2的上下两端均通过u型栓5锚固在需要浇筑混凝土的孔洞的内侧壁上。

导管整体的长度可根据施工向下浇筑混凝土的高度来确定直线段导管2和弯曲段导管3的数量。

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根据施工现场的向下浇筑混凝土的高度来确定直线段导管2和弯曲段导管3的数量,并安装好本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利用现有技术将本浇筑混凝土导管垂直悬挂在需要浇筑混凝土的位置的上方,导管被放置在地面以下,利用u型栓5将导管固定,避免导管晃动,使料斗1的下端与地面齐平,然后从料斗1的口部开始灌注混凝土,在导管底部放置地泵,地泵为现有的混凝土泵,再由地泵向浇筑地点泵送,便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混凝土交替经过直线段导管2弯曲段导管3,避免混凝土的下落高度太高,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和质量。

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可将本向下浇筑混凝土导管拆下重复周转使用。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