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砖抹灰用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347发布日期:2020-05-26 16:57阅读:106来源:国知局
建筑用砖抹灰用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时,需要在砖的背面抹灰,一般用粉刀在灰桶里舀一定量的泥浆在砖的背面,用粉刀前后、左右铺开,边缘抹成斜面,这样的抹灰方式速度慢,用灰量不一,抹灰不均匀。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实现一种抹灰效率高、用灰量一致、抹灰均匀的用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建筑用砖抹灰用具,用于存放灰料的料桶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料桶的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固定在下支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内设有抹灰基板,所述抹灰基板上表面设有用于平方砖本体的放砖区。

所述导轨水盘固定在下支架上,所述抹灰基板的下表面设有与导轨配合的滑块或滑轮结构。

所述料桶上端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料桶的筒壁上设有用于观察料桶内剩余料灰的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为条状结构,且竖直方向固定。

所述出料口一端为桶状结构并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料桶的下方,另一端为与砖本体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开口。

所述抹灰基板的上表面由放砖区和封堵区构成,所述放砖区为凹陷用于放置砖本体的区域,所述封堵区为位移到出料口下方时能够封堵住出料口的凸台结构,所述抹灰基板位于放砖区的端面上设有把手。

所述放砖区的两侧为用于取放砖本体的开口结构。

所述抹灰基板配有抹灰罩子,所述抹灰罩子为放置在放砖区内砖本体上方的空心框子,所述抹灰罩子的每个边的下表面均为斜面结构,且斜面为向放砖区中心逐渐升高的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抹灰均匀、用灰量统一,能够高效完成建筑用砖的抹灰工作。

附图说明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说明书中每幅附图表达的内容及图中的标记作简要说明:

图1为建筑用砖抹灰用具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图1中抹灰基板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抹灰罩子其中一边的截面图;

上述图中的标记均为:1、下支架;2、上支架;3、料桶;4、出料口;5、抹灰基板;6、导轨;7、把手;8、放砖区;9、封堵区;10、砖本体;11、抹灰罩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所涉及的各构件的形状、构造、各部分之间的相互位置及连接关系、各部分的作用及工作原理、制造工艺及操作使用方法等,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如图1所示建筑用砖(包括瓷砖、装饰砖、地砖等任何通过黏合形式固定的板状装饰、建筑材料)抹灰用具设有两层支架,分别为下支架1和上支架2,下支架1通过支撑腿固定在地面上,上支架2通过立柱固定在下支架1上。

用于存放灰料的料桶3固定在上支架2上,料桶3为中空的桶子,内部存放的灰料可以是水泥砂浆,也可以是胶水等黏合材料,料桶3与上支架2的固定方式可根据需要设定,如在料桶3外表面通过抱箍固定,抱箍上设有向外延伸的固定板,在固定板上设有安装孔,通过螺栓穿过安装孔将抱箍和料桶3固定在上支架2上。

料桶3的下方设有出料口4,出料口4有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斗结构和矩形出口,斗结构的开口较大一端的桶状结构并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料桶3的下方,通过螺纹连接方便拆卸,矩形出口为与砖本体10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开口。可以设置多个出料口4,适用于不同尺寸的砖,利用螺纹结构方便拆卸更换的优点,使得用具具有更好的通用性。

此外,料桶3上端开口,为注料口,方便添加灰料,并且料桶3的筒壁上设有用于观察料桶3内剩余料灰的透明板,透明板为条状结构,且竖直方向固定,即料桶3侧壁竖直方向镂空,并通过透明板密封,则能够通过观察透明板了解料桶3内灰料剩余情况,便于工作人员及时补充灰料。

出料口4的下方设有固定在下支架1上的导轨6,导轨6水盘固定在下支架1上,导轨6与下支架1固接,导轨6内设有抹灰基板5,如图2、3所示,抹灰基板5为长条形板状结构,抹灰基板5的下表面设有与导轨6配合的滑块或滑轮结构,使得抹灰基板5能够沿着导轨6滑动,抹灰基板5上表面由两部分构成,分别为放砖区8和封堵区9。

放砖区8为凹陷用于放置砖本体10的区域,该区域略大于砖本体10的大小,可以将砖本体10平放在放砖区8内,砖本体10需要抹灰的面朝上,放砖区8的两侧为用于取放砖本体10的开口结构,方便工作人员从侧面取出砖本体10。

为了在砖本体10上一次成型灰料,不需要后期利用粉刀在灰料边缘抹成斜面结构,抹灰基板5配有抹灰罩子11,抹灰罩子11有四根条状杆子相互连接构成的矩形框子,其大小与砖本体10的大小相同,抹灰罩子11为放置在放砖区8内砖本体10上方的空心框子,抹灰罩子11的每个边的下表面均为斜面结构,且斜面为向放砖区8中心逐渐升高的结构,截面如图4所示,则灰料落在抹灰罩子11内后,会向斜面内渗入,使得抹灰自动形成斜面结构。

封堵区9为位移到出料口4下方时能够封堵住出料口4的凸台结构,封堵区9的尺寸大于出料口4,当工作人员取放砖本体10时,会将封堵区9位移到出料口4下方,则封堵区9会堵住出料口4,避免灰料流出,抹灰基板5位于放砖区8的端面上设有把手7,方便工作人员沿导轨6抽拉抹灰基板5。

为了适应出料口4的通用性,也可以设置多个尺寸的抹灰基板5,与不同尺寸的出料口4配套使用,每个抹灰基板5下方的滑块或滑轮结构相同,均能够与导轨6配合即可,不同抹灰基板5的放砖区8和封堵区9根据需要的尺寸设计即可。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用于存放灰料的料桶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料桶的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下方设有固定在下支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内设有抹灰基板,所述抹灰基板上表面设有用于平方砖本体的放砖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轨水盘固定在下支架上,所述抹灰基板的下表面设有与导轨配合的滑块或滑轮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料桶上端开设有注料口,所述料桶的筒壁上设有用于观察料桶内剩余料灰的透明板,所述透明板为条状结构,且竖直方向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口一端为桶状结构并通过螺纹结构固定在料桶的下方,另一端为与砖本体形状、大小相同的矩形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2、3或4所述的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基板的上表面由放砖区和封堵区构成,所述放砖区为凹陷用于放置砖本体的区域,所述封堵区为位移到出料口下方时能够封堵住出料口的凸台结构,所述抹灰基板位于放砖区的端面上设有把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砖区的两侧为用于取放砖本体的开口结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建筑用砖抹灰用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抹灰基板配有抹灰罩子,所述抹灰罩子为放置在放砖区内砖本体上方的空心框子,所述抹灰罩子的每个边的下表面均为斜面结构,且斜面为向放砖区中心逐渐升高的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揭示了一种建筑用砖抹灰用具,用于存放灰料的料桶固定在上支架上,所述料桶的下方设有出料口,所述出料口的正下方设有固定在下支架上的导轨,所述导轨内设有抹灰基板,所述抹灰基板上表面设有用于平方砖本体的放砖区。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使用方便、抹灰均匀、用灰量统一,能够高效完成建筑用砖的抹灰工作。

技术研发人员:许德富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许德富
技术研发日:2019.06.05
技术公布日:2020.05.2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