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28017发布日期:2020-04-17 18:23阅读:284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



背景技术:

装配式建筑,是由预制部品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这种建筑建造速度快,十分方便,建造房屋可以像机器生产那样,成批成套地制造,然后只要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成了,同时在建造时,为了增强装配式建筑的抗震性能,通常会安装减震机构。但现在市面上的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减震效果不强,抗震效果较差,无法满足实际工作中的需求,因此市面上迫切需要能改进的技术,来完善此设备。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解决了现在市面上的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减震效果不强,抗震效果较差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安设有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之间安设有减震垫,所述顶板和减震垫之间以及底板和减震垫之间均通过防护层相连接,所述防护层的中间位置安设有折痕,位于防护层内部的所述顶板和减震垫之间以及底板和减震垫之间均均匀固定有减震器。

优选的,所述减震垫为三层结构,所述减震垫上下两层均为固定板,所述减震垫的中间层为耐磨的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构成以折痕为折叠中心线的折叠结构,所述折痕将防护层分割为相同尺寸的两部分,所述防护层为耐磨的橡胶材质。

优选的,所述减震器包括套柱、内槽、内柱和弹簧,所述套柱的内部开设有内槽,所述内槽的内部卡嵌有内柱,所述内柱的底部通过弹簧与内槽的底壁形成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套柱的底端与底板的顶部以及减震垫的顶部相固定,所述内柱的顶端与顶板的底部以及减震垫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内柱通过弹簧与套柱构成伸缩结构。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减震器,在上部建筑向下移动或震动时,顶板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内柱挤压弹簧向套柱内部的内槽的底部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向上的缓冲力,从而对震动进行缓冲,达到初次减震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在顶板和底板的之间设置有减震垫,而且减震垫为三层结构,并且减震垫上下两层均为固定板,中间层为耐磨的橡胶材质,使用过程中,通过减震垫的作用,会对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达到二次减震的目的,加强了减震效果。

(3)本实用新型在顶板和减震垫之间以及底板和减震垫之间均设置有防护层,而且防护层为橡胶材质,当防护层完全折叠时,通过防护层的作用,也会使顶板、底板、减震垫之间相互接触,达到三次减震的目的,提高了整个装置减震效果。

(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护层的作用,也可对减震器进行防护,有效的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和湿气等进入到内部影响减震器的使用,延长了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正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减震机构的内部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减震器的组成结构图。

图中附图标记为:1、顶板;2、底板;3、减震垫;4、防护层;5、折痕;6、减震器;61、套柱;62、内槽;63、内柱;64、弹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包括顶板1、底板2、减震垫3、防护层4、折痕5和减震器6,顶板1的底部安设有底板2,顶板1和底板2的之间安设有减震垫3,减震垫3为三层结构,减震垫3上下两层均为固定板,减震垫3的中间层为耐磨的橡胶材质,通过减震垫3的作用,会对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达到二次减震的目的,加强了减震效果,顶板1和减震垫3之间以及底板2和减震垫3之间均通过防护层4相连接,防护层4构成以折痕5为折叠中心线的折叠结构,折痕5将防护层4分割为相同尺寸的两部分,防护层4为耐磨的橡胶材质,当防护层4完全折叠时,通过防护层4的作用,也会使顶板1、底板2、减震垫3之间相互接触,达到三次减震的目的,而且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护层4的作用,也可对减震器6进行防护,有效的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和湿气等进入到内部影响减震器6的使用,防护层4的中间位置安设有折痕5,位于防护层4内部的顶板1和减震垫3之间以及底板2和减震垫3之间均均匀固定有减震器6,减震器6包括套柱61、内槽62、内柱63和弹簧64,套柱6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62,内槽62的内部卡嵌有内柱63,内柱63的底部通过弹簧64与内槽62的底壁形成固定连接,套柱61的底端与底板2的顶部以及减震垫3的顶部相固定,内柱63的顶端与顶板1的底部以及减震垫3的底部相固定,内柱63通过弹簧64与套柱61构成伸缩结构,在上部建筑向下移动或震动时,顶板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内柱63挤压弹簧64向套柱61内部的内槽62的底部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64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向上的缓冲力,从而对震动进行缓冲,达到初次减震的目的。

工作原理:在使用该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之前,首先需要对整个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进行结构上的简单了解,使用时,首先使得减震机构的顶板1对上部建筑进行支撑,在上部建筑向下移动或震动时,顶板1向下移动,从而带动内柱63挤压弹簧64向套柱61内部的内槽62的底部移动,移动过程中,通过弹簧64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向上的缓冲力,从而对震动进行缓冲,达到初次减震的目的,同时通过减震垫3的作用,也对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达到二次减震的目的,加强了减震效果,而且防护层4为橡胶材质,当防护层4完全折叠时,通过防护层4的作用,也会使顶板1、底板2、减震垫3之间相互接触,达到三次减震的目的,提高了整个装置减震效果,并且使用过程中,通过防护层4的作用,也可对减震器6进行防护,有效的防止外部环境中的灰尘和湿气等进入到内部影响减震器6的使用,延长了减震机构的使用寿命。

需要说明的是,在本文中,诸如第一和第二等之类的关系术语仅仅用来将一个实体或者操作与另一个实体或操作区分开来,而不一定要求或者暗示这些实体或操作之间存在任何这种实际的关系或者顺序。而且,术语“包括”、“包含”或者其任何其他变体意在涵盖非排他性的包含,从而使得包括一系列要素的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不仅包括那些要素,而且还包括没有明确列出的其他要素,或者是还包括为这种过程、方法、物品或者设备所固有的要素。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包括顶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1)的底部安设有底板(2),所述顶板(1)和底板(2)的之间安设有减震垫(3),所述顶板(1)和减震垫(3)之间以及底板(2)和减震垫(3)之间均通过防护层(4)相连接,所述防护层(4)的中间位置安设有折痕(5),位于防护层(4)内部的所述顶板(1)和减震垫(3)之间以及底板(2)和减震垫(3)之间均匀固定有减震器(6)。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垫(3)为三层结构,所述减震垫(3)上下两层均为固定板,所述减震垫(3)的中间层为耐磨的橡胶材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层(4)构成以折痕(5)为折叠中心线的折叠结构,所述折痕(5)将防护层(4)分割为相同尺寸的两部分,所述防护层(4)为耐磨的橡胶材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6)包括套柱(61)、内槽(62)、内柱(63)和弹簧(64),所述套柱(61)的内部开设有内槽(62),所述内槽(62)的内部卡嵌有内柱(63),所述内柱(63)的底部通过弹簧(64)与内槽(62)的底壁形成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套柱(61)的底端与底板(2)的顶部以及减震垫(3)的顶部相固定,所述内柱(63)的顶端与顶板(1)的底部以及减震垫(3)的底部相固定,所述内柱(63)通过弹簧(64)与套柱(61)构成伸缩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减震机构,包括顶板,所述顶板的底部安设有底板,所述顶板和底板的之间安设有减震垫,所述顶板和减震垫之间以及底板和减震垫之间均通过防护层相连接。本实用新型设置了减震器,使用过程中,通过弹簧的作用,提供了一个向上的缓冲力,从而对震动进行缓冲,达到初次减震的目的,同时在顶板和底板的之间设置有减震垫,使用过程中,通过减震垫的作用,会对震动进行有效的缓冲,达到二次减震的目的,加强了减震效果,并且设置有防护层,而且防护层为橡胶材质,当防护层完全折叠时,通过防护层的作用,也会使顶板、底板、减震垫之间相互接触,达到三次减震的目的,提高了整个装置减震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刘杰;霍立民;王中梁;其他发明人请求不公开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徐振萍
技术研发日:2019.06.19
技术公布日:2020.04.1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