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梁连接节点、建筑框架结构以及建筑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82460发布日期:2020-04-21 18:59阅读:230来源:国知局
柱梁连接节点、建筑框架结构以及建筑体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柱梁连接节点、建筑框架结构以及建筑体。



背景技术:

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17年)》显示,房屋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消费了全国1/3的钢材,60-70%的水泥,1/3的城市建设用地,1/3的城市用水,40-50%的能源,对能源、资源、环境影响巨大。传统的建筑业是高污染、高耗能、环境不友好的产业,其工业化程度低,水耗、能耗、人工垃圾、污水排放量大,不符合国家节能和环保的可持续发展政策,而且需要大量的劳动力。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住宅等建筑行业的建筑速度、建筑造价、施工质量及节能环保等的要求也不断提高,也为了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发展绿色建筑以及先进建造方式,国家从2016年开始大力提倡推行现代装配式建筑体系。“发展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举措,有利于节约资源能源、减少施工污染、提升劳动生产效率和质量安全水平,有利于促进建筑业与信息化工业化深度融合、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推动化解过剩产能。”(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6〕71号)),采用装配式结构,可以实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甚至产品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有效提高施工效率、降低成本、节约能源与资源、减少建筑垃圾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等,提升技术水平和工程质量,促进建筑产业转型升级。

建筑工业化是未来建筑业的发展方向,而装配式建筑也是近几年来各科研院校和建筑企业机构研发实践的热点,各种预制构件形式和种类丰富,新型、高品质、性能各异的预制构件产品发展迅速并广泛应用,但是由于我国在装配式建筑领域基础弱起步晚,在该领域还存在许多不足,例如,1、预制构件的工厂化而不是产品化生产,使得构件生产实际变成了定制化生产而不是批量化的产品化生产,使得构件生产成本加大并且灵活性降低。定制化的生产也使得生产构件的模具成本高昂。由于属于定制化的生产,工厂的构件加工生产需要随着项目进度需要进行而不是随着工厂的生产能力进行生产,容易产生生产能力的波峰波谷变化,实际上降低了工厂的生产效率,也事实上造成了生产成本的上升;2、预制构件尺寸通常较大,使得构件在生产、储存、运输、安装等方面增加了成本和难度;3、预制梁柱生产对精准度要求较高,安装对施工企业要求较高并且存在难以进行有效质量验收等问题;4、装配式建筑对施工管理和人员素质要求较高,增加成本的同时造成合格人员的不足。

在现有的框架建筑的装配式结构通常采用的灌浆套筒法施工过程中,建筑的预制构件在装配施工时需要将预制构件上的预留伸出的钢筋插接到预制构件位置与孔径对应的预留孔内,然后再对连接位置灌注高强水泥以将二者固定连接。

但是,在实际装配过程中,由于预制构件上伸出的钢筋在生产、运输、安装过程中容易产生弯曲,伸出钢筋垂直度的偏差,使得在插接到对应预制构件的预留孔内的过程中,往往插接不到位,造成装配困难的问题。即使插接到位后,在往套筒里灌注高强水泥的过程中,很难复核判断是否灌注到位,以足够将二者稳定装配,存在不确定的安全隐患影响装配建筑的质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对施工工艺、施工人员的技术和责任心都有非常高的要求,但这种依靠人的责任心而不是规章制度的方式本身就会导致很大的隐患,现实操作中就出现过因伸出钢筋弯度过大难以扳垂直,施工团队私自将该钢筋切除的案例,虽然完成了施工,但这种巨大的安全质量问题后患无穷。

综上所述,现有技术中的建筑框架结构在装配的时候存在装配难度大、质量难以有效复核、对操作人员要求高等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柱梁连接节点、建筑框架结构以及建筑体,以解决现有装配式建筑柱子连接技术中存在的建筑框架结构装配难度大、效果差、无法复核等技术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柱梁连接节点、建筑框架结构以及建筑体,包括:

用于连接柱子的柱帽,连接相邻柱子的相邻所述柱帽通过柱子套筒套接在一起,所述柱子套筒的侧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

用于连接横梁的梁帽,所述梁帽的底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结构;

柱梁连接件,所述柱梁连接件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之间呈直角;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分别与所述梁帽、所述柱子套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梁帽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孔组,所述第一孔组的通孔内插接固定有第一连接件;

所述第一连接件的插接至所述第一孔组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以用于将梁帽与梁内钢筋网进而与横梁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组对应的第二孔组;

所述第二孔组的通孔内插接有第二连接件,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柱子套筒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第三孔组,所述第三孔组位于所述柱子套筒的侧壁;

所述第二连接部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组配合的第四孔组,所述第三孔组和所述第四孔组之间插接有第三连接件,以能够连接所述柱梁连接件、所述柱子套筒以及所述柱帽。

进一步的,所述柱帽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组对应的第五孔组,所述第五孔组的通孔内插接固定有第四连接件,所述第三连接件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的插接至所述第五孔组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部,以用于将柱帽与柱内钢筋网进而与柱子限位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为榫头,所述第二插接结构为榫槽;

所述榫槽的底侧面延伸至所述梁帽的侧壁,以构成允许所述榫头从所述榫槽的纵向方向由下往上插入的底部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柱子套筒的侧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第六孔组,所述榫头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六孔组配合的第七孔组;所述第六孔组和所述第七孔组之间插接有第五连接件。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孔组的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孔组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二孔组的通孔相对插接装配,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五孔组的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四连接件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五孔组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五孔组的通孔相对插接装配,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所述柱梁连接节点;还包括:

横梁,所述横梁包括梁钢筋笼和包裹所述梁钢筋笼的梁混凝土结构;

所述梁钢筋笼包括若干梁纵筋,若干所述梁纵筋上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梁箍筋;

所述梁纵筋包括底部梁纵筋、中部梁纵筋和顶部梁纵筋,所述中部梁纵筋位于所述底部梁纵筋和所述顶部梁纵筋之间;

所述梁箍筋包括主体梁箍筋和端部梁箍筋,所述主体梁箍筋套设在所述底部梁纵筋和所述顶部梁纵筋上,所述端部梁箍筋套设在所述底部梁纵筋和所述中部梁纵筋上且位于所述横梁的端部;

所述梁混凝土结构包裹所述端部梁箍筋的部分构成横梁灌浇端头,并且所述横梁灌浇端头在浇筑时就与所述梁帽的内腔相对灌浇连接在一起。

进一步的,所述梁帽的内腔的侧壁设置有凹凸槽结构,所述横梁灌浇端头的外壁通过灌浇的方式形成有与所述凹凸槽结构配合的凹凸接合面。

进一步的,还包括柱子;

所述柱子包括柱子钢筋笼和包裹所述柱子钢筋笼的柱子混凝土结构;所述柱子钢筋笼包括若干柱子纵筋,若干所述柱子纵筋上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柱子箍筋;

所述柱子箍筋包括主体柱子箍筋和端部柱子箍筋,所述柱子混凝土结构包裹所述端部柱子箍筋的部分构成柱子灌浇端头,所述柱子灌浇端头与所述柱帽的内腔相对灌浇连接在一起;相邻所述柱子纵向对接,且相邻所述柱子的相邻所述柱帽通过所述柱子套筒套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体,包括所述建筑框架结构。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该柱梁连接节点采用了一种连接柱子和横梁的改进方式,采用柱子套筒、横梁和柱梁连接件作为基本的连接预制构件。所述柱子套筒的内腔可以用来与柱子相对插接并相对固定,使柱子套筒固定在柱子上;所述梁帽的内腔可以用来与横梁的端部相对灌浇在一起,使梁帽固定在横梁上,所述柱帽的内腔可以用来与柱子的端部相对灌浇在一起,使柱帽固定在柱子两端上。此时,将柱子套筒和梁帽相对连接,便能够将柱子和横梁稳定的装配在一起,形成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该柱梁连接节点通过第一插接结构和第二插接结构对柱子套筒和梁帽形成连接或定位,再利用柱梁连接件对柱子套筒和梁帽形成二次连接,便能够牢靠的对柱子套筒和梁帽形成为稳定的装配,从而可以对连接在所述柱子套筒和所述梁帽内的柱子和横梁形成稳定的装配。并且,这种装配方式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钢筋插接困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柱子和横梁的连接位置浇筑水泥质量无法复核、不可控等影响装配质量的因素。该柱梁连接节点形成的装配结构只需对位准确、简单拧固螺栓即可完成施工,装配过程简单高效,装配质量可以掌控可以复核,保证了装配的质量,并且由于框架结构的主梁采用的是螺栓拧固的方式连接,主梁搭接的现场没有也不需要现浇混凝土的湿作业,不受混凝土的凝固周期限制,施工完成一层后即可紧接着进行下一层的施工,极大地缩短了框架结构的施工周期。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帽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子套筒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子套筒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子套筒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榫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子套筒与柱子的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梁帽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梁帽的第一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梁帽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梁帽的第二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梁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柱梁连接节点的装配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梁帽与横梁的装配示意图;

图16为如图15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梁帽与横梁装配的剖视图;

图17为如图15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梁帽与横梁装配的剖视图;

图18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梁钢筋笼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横梁的透视示意图;

图20为如图15提供的一个实施例中的梁帽与横梁装配的爆炸图;

图21为如图15提供的另一个实施例中的梁帽与横梁装配的爆炸图;

图2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提供的建筑框架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3为如图22提供的建筑框架结构的局部示意图。

附图标记:

1、梁帽;2、柱子套筒;3、柱梁连接件;

4、横梁;5、柱子;6、柱帽;

11、第二插接结构;12、第一孔组;

13、第一连接件;

111、榫槽;112、底部开口;131、第一限位部;

21、第一插接结构;22、第三孔组;

23、第六孔组;24、第五连接件;

211、榫头;212、第七孔组;

31、第一连接部;32、第二连接部;

311、第二孔组;312、第二连接件;

321、第四孔组;322、第三连接件;

41、梁钢筋笼;42、梁纵筋;

43、梁箍筋;44、梁混凝土结构;

421、底部梁纵筋;422、中部梁纵筋;

423、顶部梁纵筋;424、加劲肋;

425、第一间隔间隙;

426、第二间隔间隙;

431、主体梁箍筋;432、端部梁箍筋;

441、横梁灌浇端头;442、凹凸槽结构;

443、凹凸接合面;444、固定榫槽;

61、第五孔组;62、第四连接件;

63、第二限位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至图2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柱子连接节点,包括:

用于连接柱子5的柱帽6,连接相邻柱子5的相邻所述柱帽6通过柱子套筒2套接在一起,所述柱子套筒2的侧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21;

用于连接横梁4的梁帽1,所述梁帽1的底端面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结构11;

柱梁连接件3,所述柱梁连接件3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之间呈直角;所述第一连接部31与所述梁帽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32与所述柱子套筒2连接。

上述提供的柱子连接节点采用了一种连接柱子5和横梁4的改进方式,采用柱子套筒2、横梁4、柱子5和柱梁连接件3作为基本的连接预制构件。

所述柱帽6的内腔可以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62与柱子5的端部柱箍筋等结构相对绑扎灌浇在一起,使柱帽6首先固定在柱子5的端部上,此时,该柱帽6相当于预制所述柱子5端部的模具,向所述柱帽6的内腔灌浇混凝土后,混凝土凝固成型后便可以形成所述柱子5的端部结构,从而使柱帽6固定在柱子5上与柱子5成为一体共同受力;然后,所述柱子套筒2的内腔可以用来与相邻柱子5上的相邻柱帽6相对插接,并将相邻柱帽6通过该柱子套筒2相对固定,从而利用柱子套筒2将相邻的柱子5纵向连接在一起。所述梁帽1的内腔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与横梁4的端部梁箍筋等结构相对绑扎灌浇在一起,此时,该梁帽1相当于预制所述横梁4端部的模具,向所述梁帽1的内腔灌浇混凝土后,混凝土成型便可以形成所述横梁4的端部结构,从而使梁帽1固定在横梁4上。此时,将柱子套筒2和梁帽1相对连接,便能够将柱子5和横梁4稳定的装配在一起,形成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柱子套筒2上设置有第一插接结构21,同时如图8和图9所示,所述梁帽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插接配合的第二插接结构11,第一插接结构21和第二插接结构11之间可以相对插接,以将柱子套筒2和梁帽1之间形成连接或定位。

其中,所述梁帽1的底端面是指设置第二插接结构11的端面,也即如图8和图9和图10和图11结合所示的,与所述梁帽1的开口相对的一端面。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可以是形成在所述柱子套筒2上的结构、或者可拆卸连接在所述柱子套筒2上的结构;可以是凹陷于柱子套筒2的结构、或者突出于柱子套筒2的结构,第一插接结构21的形状可以是普通几何图形、或者是任意的不规则形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求任意设计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的具体结构。同理的,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1的具体结构也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在具体结构的设计思路上一致,只要二者能够相对插接,以对所述柱子套筒2和所述梁帽1形成连接或定位即可。

继续参考图12和图13,所述柱梁连接件3包括了相互连接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所述柱梁连接件3装配在所述柱子套筒2和所述梁帽1之间,其第一连接部31可以与梁帽1连接,其第二连接部32可以与柱子套筒2连接,由此便可以通过柱梁连接件3对柱子套筒2和梁帽1之间形成二次连接。需要说明的是,在装配的时候,不限定具体的操作顺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装配顺序。同时,也不限定柱梁连接件3的第一连接部31和第二连接部32分别与梁帽1和柱子套筒2的具体连接形式,两处的连接形式可以包括螺纹连接、挂接、铆接、粘接以及其他任意连接形式。

所以,通过第一插接结构21和第二插接结构11对柱子套筒2和梁帽1形成连接或定位,再利用柱梁连接件3对柱子套筒2和梁帽1形成二次连接,便能够牢靠的对柱子套筒2和梁帽1形成为稳定的装配,从而可以对连接在所述柱子套筒2和所述梁帽1内的柱子5和横梁4形成稳定的装配。并且,这种装配方式可以避免现有技术中钢筋插接困难的问题,也可以解决柱子5和横梁4的连接位置浇筑水泥效果不确定等影响装配质量的因素。该柱子连接节点形成的装配结构装配简单,装配效果可以掌控,保证了装配的质量。

进一步的,所述梁帽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孔组12,所述第一孔组12的通孔内插接固定有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插接至所述第一孔组12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131,以用于与横梁4限位连接。

如图10和图11所示,对于梁帽1与横梁4的连接采用了第一孔组12和第一连接件13的连接结构。其中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上还设置有第一限位部131,在对梁帽1与横梁4进行装配的时候,所述第一连接件13插接在所述第一孔组12的通孔内,该第一连接件13会在插接在第一孔组12的通孔内后,与梁帽1形成固定连接。此时,所述第一限位部131插接入所述第一孔组12的所述梁帽1的通孔内侧,能够与插接在粱帽1的内腔中的横梁4的梁箍筋等结构绑扎限位连接,然后采用灌浇混凝土的方式使横梁4的梁箍筋等结构与粱帽1及梁帽1中的第一连接件13灌浇成为一个整体,使横梁4不能够沿着所述粱帽的内腔反向脱离。其中,所述梁帽1的侧壁是指设置有第一孔组12的壁面,也即如图8至图11结合所示的,除了所述梁帽1的开口和底端面以外,其他四个壁面的位置。

需要说明的是,所述第一连接件13插接在第一孔组12并与梁帽1形成固定连接的过程中,可以将所述梁帽1作为预制所述横梁4端部的预制模具,也即在梁帽1预制的过程中直接将第一连接件13安装连接在梁帽1内,在梁帽1中安装好第一连接件13,向梁帽1的内腔中浇筑混凝土等预制材料,待混凝土成型便可以形成具有横梁4端部结构的横梁,粱帽成型后第一连接件13便直接固定在该梁帽1中。另外,对于第一孔组12和第一连接件13的数量以及排布方式,可以根据设计确定数量并均匀排布、或只排布在受力多的位置,形状可以是矩形、圆形等,在此便不做限定。

对于第一限位部131与横梁4之间的限位形式,可以采用相对挂接结构、固定卡接结构或者类似孔轴之间过盈配合等限位形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合理的限位形式,以限制横梁4从粱帽的内腔中脱离。

优选的,所述第一限位部131包括第一弯钩,以能够与所述横梁4的梁箍筋43相对挂接;和/或,所述第一限位部与所述横梁的梁箍筋绑扎在一起。也即所述第一限位部可以采用第一弯钩的结构形式与所述横梁4的梁箍筋43相对挂接,或者采用绑扎的方式与所述横梁4的梁箍筋43相对绑接;同时,还可以综合采用两种方式,将所述第一限位部采用第一弯钩的结构形式与所述横梁4的梁箍筋43相对挂接以后,再通过绑扎的形式与所述横梁4的梁箍筋43相对绑接。

举例说明,所述第一限位部131采用了第一弯钩的结构,所述第一弯钩能够在粱帽与横梁4装配时钩住横梁4内部的梁箍筋43,当第一弯钩钩住梁箍筋43便能够限制横梁4沿着脱离粱帽的内腔的方向移动,从而保证了粱帽和横梁4之间的装配稳定性。同理,绑扎也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

例如,横梁4采用梁钢筋笼41和梁混凝土结构44相配合的方式时,如图1至图23所示,装配在梁帽1上的第一连接件13的第一弯钩可以与横梁4内的梁钢筋笼41的梁箍筋43先相对挂接。然后向梁帽1的内腔灌浇混凝土,将梁帽1作为模具,以通过梁帽1的内腔使梁混凝土结构44成型,在梁帽1的内腔和梁钢筋笼41之间形成梁混凝土结构44,从而实现第一弯钩和横梁4的梁箍筋43之间的相对灌浇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连接部3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孔组12对应的第二孔组311;所述第二孔组311的通孔内插接有第二连接件312,所述第二连接件31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连接。

对于所述柱梁连接件3与所述粱帽之间的连接,由于所述粱帽上设置有第一连接件13,所以柱梁连接件3与粱帽可以采用第一连接件13与第二连接件312相连接的方式将二者装配连接。为了能够使第一连接件13和第二连接件312在粱帽和柱梁连接件3装配时可相对连接,所述第二孔组311的排布需要与第一孔组12的排布相对应。从而当第二连接件312插接在第二孔组311的通孔内后,第二连接件312能够与第一连接件13位置相对应,并形成相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孔组311的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二连接件31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二连接件312与所述第二孔组311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连接件31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螺纹连接。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更加稳定和方便的形成连接结构。同时,所述第二连接件还可以与所述第二孔组的通孔相对插接装配,所述第二连接件与所述第一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柱子套筒2的至少一端部设置有第三孔组22,所述第三孔组22位于所述柱子套筒2的侧壁;所述第二连接部32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组22配合的第四孔组321,所述第三孔组22和所述第四孔组321之间插接有第三连接件322,以能够连接所述柱梁连接件3、所述柱子套筒2以及位于所述柱子套筒2内的柱子5。

柱梁连接件3在与柱子套筒2装配时可以连接在所述柱子套筒2的端部的侧壁上。

所述柱子套筒2的两端均能够与柱梁连接件3相对装配,当然在具体装配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选择在柱子套筒2的任意一端装配柱梁连接件3或在其两端均装配柱梁连接件3,不同的装配结构在柱子套筒2的对应位置设置第三孔组22即可。

优选的,两个柱子5上下连接时,需将柱子5端部的柱帽6套接在柱子套筒2的中部位置,所以柱子套筒2的两个端部均可以设置第三孔组22,相应的第三孔组22均装配柱梁连接件3。

具体装配结构中,柱梁连接件3的第二连接部32上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组22配合的第四孔组321,将第三连接件322插接固定在所述第三孔组22和所述第四孔组321之间,便能够将柱梁连接件3与柱子套筒2相对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三连接件322还可以伸入到所述柱子套筒2的内腔中,并插接固定在与所述柱子套筒2相对装配的柱子5内,以此对柱梁连接件3、柱子套筒2以及位于柱子套筒2内的柱子5三者形成固定装配,具有装配稳定、装配精度高的效果。

进一步的,所述柱帽6的侧壁设置有与所述第三孔组22对应的第五孔组61,所述第五孔组61的通孔内插接固定有第四连接件62,所述第三连接件322与所述第四连接件62连接;

所述第四连接件62的插接至所述第五孔组61内侧的一端具有第二限位部63,以用于与柱子5限位连接。

所述柱帽6可以采用第四连接件62与柱子5的端部连接。第四连接件62插接在所述柱帽6的第五孔组61的通孔内,并伸入该第五孔组61的通孔内与柱子5连接。同时参考图22,当柱帽6与柱子5的端部连接后,柱子套筒2便可以将相邻的两个柱子5的端部的柱帽6套接在其内腔中,使相邻柱帽6连接在一起,从而便可以使相邻的两个柱子5纵向的装配在一起。具体的连接方式为将所述第三连接件322与所述第四连接件连接。第四连接件62可以采用第二限位部63,在伸入到第五孔组61的通孔内与柱子5连接时,与柱子5之间形成限位效果,防止柱帽6脱离柱子5的端部。

优选的,所述第五孔组61的通孔为螺纹孔,所述第四连接件62上设置有外螺纹,所述第四连接件62与所述第五孔组61的螺纹孔螺纹连接;所述第四连接件62与所述第三连接件322螺纹连接。与前文同理的,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可以更加稳定和方便的形成连接结构。同时,所述第四连接件还可以与所述第五孔组的通孔相对插接装配,所述第四连接件与所述第三连接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限位部63包括第二弯钩,以能够与所述柱子5的梁箍筋相对挂接;和/或,所述第二限位部63与所述柱子5的梁箍筋绑扎在一起。也即所述第二限位部63可以采用第二弯钩的结构形式与所述柱子5的梁箍筋相对挂接,或者采用绑扎的方式与所述柱子5的梁箍筋相对绑接;同时,还可以综合采用两种方式,将所述第二限位部63采用第二弯钩的结构形式与所述柱子5的梁箍筋相对挂接以后,再通过绑扎的形式与所述柱子5的梁箍筋相对绑接。

举例说明,当第二限位部63件伸入到第五孔组61的通孔内与柱子5连接时,可以通过第二弯钩与柱子5的箍筋形成挂接配合。可以与柱子5上设置的挂接结构相对挂接,也可以与柱子5内的箍筋相对挂接。具体可以参考第一限位部131件与横梁4之间的限位结构。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包括榫头211和/或榫槽111。即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可以采用榫头211,此时与之配合的第二插接结构11设置为榫槽111;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可以采用榫槽111,此时与之配合的第二插接结构11设置为榫头211;或者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可以采用榫头211和榫槽111相结合的结构,此时与之配合的第二插接结构11设置为对应配合的榫槽111和榫头211相结合的结构,以能够与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相对插接配合。

优选的,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为榫头211,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1为榫槽111;所述榫槽111的底侧面延伸至所述梁帽1的侧壁,以构成允许所述榫头211从所述榫槽111的纵向方向由下往上插入的底部开口112,以达到柱子支撑托起横梁的目的。

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为榫头211,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1为榫槽111,所以柱子套筒2的榫头211就能够插接在梁帽1的榫槽111内,对柱子套筒2和梁帽1形成装配。而在具体施工中,先竖立柱子5,后将横梁4与柱子5装配。所以在柱子套筒2和梁帽1连接的时候,将梁帽1向柱子套筒2上安装,而当所述榫槽111在装配时所处方位的底部形成底部开口112时,便可以通过梁帽1的榫槽111以挂接的方式向柱子套筒2的榫头211上安装,以此将榫头211和榫槽111相对插接,这种相对挂接方式还能够具有对横梁4在重力方向承接的效果,不仅易于装配,还能够提高装配稳定性。

需要说明的是,此时所述的榫槽111的底部属于梁帽1垂直装配在柱子套筒2上时榫槽111所处的方位的底部,该状态时榫槽111的底部也即能够使榫槽111以挂接的方式向柱子套筒2的榫头211上安装的方位。同时,底侧面也是该状态时底部的相应位置,顶侧面属于与该底侧面相对应的顶部位置,参考图8和图9中由上至下的方向,通过底部开口112的方向便可以清楚的底侧面和顶侧面的方位。

进一步的,所述榫槽111的横截面和所述榫头211的横截面均呈相配合的等腰梯形。

继续参考图8和图9,为了能够更加方便的将梁帽1向柱子套筒2上安装,自所述榫槽111的顶侧面至底侧面方向,所述榫槽111的横截面的宽度可以逐渐增大,以使所述底部开口112形成外扩的结构。所以底部开口112的位置的底部开口112宽度就会比榫头211的宽度大,在将梁帽1向柱子套筒2上安装时便更容易对接。横梁4的重量通常很大,当梁帽1的榫槽111与柱子套筒2的榫头211之间容易对接,便可以大大提高装配效率,减少失误。

优选的,所述榫头211的横截面的结构与所述榫槽111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也可以当榫槽111采用了自顶侧面至底侧面方向,榫槽111的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增大的结构;榫头211也采用与榫槽111对应方向上横截面的宽度逐渐增大的结构。此时,当榫槽111和榫头211对接时,榫槽111的底部开口112属于其横截面的宽度最大的位置,该位置与榫头211的横截面的宽度最小的一端对接,对接的容错间隙差最大,能够大大提高对接便捷性。且二者对接后由于结构适配能够相对吻合的插接配合,二者之间不留缝隙,受力均匀,保证了装配的强度。

优选的,所述柱子套筒2的侧壁的中部位置设置有第六孔组23,所述榫头211上设置有与所述第六孔组23配合的第七孔组212;所述第六孔组23和所述第七孔组212之间插接有第五连接件24。具体插接方式以及第五连接件24的选择可以参考前文中柱子套筒2和柱梁连接件3之间的装配。

所述榫头211与所述柱子套筒2之间采用了可拆卸的方式。这种设置方式的灵活性更高。首先,在实际施工中可以任意选择榫头211的设置数量和位置,也即可以在柱子套筒2的侧壁的一周的不同位置预制多组第六孔组23,面对不同的施工情况时,能够根据需求现场改变装配结构,将榫头211装配在相应位置的第六孔组23上,以在柱子套筒2的一周的不同位置临时设置榫头211,使施工更加灵活,适配性更高。其二,可拆卸的方式便于构件的预制,不同类型的构件之间可以分别预制,预制的模具更为简单。其三,不同类型的预制构件可以统一包装运输,提高包装和运输效率,节省空间。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插接结构21包括榫头211,所述第二插接结构11包括榫槽111;所述榫槽111的底侧面延伸至所述梁帽1的侧壁且横截面宽度逐渐增大,以构成自所述榫槽111的顶侧面至底侧面方向上逐渐外扩的底部开口112;所述榫头211的横截面的结构与所述榫槽111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该结构可以实现通过梁帽1的榫槽111以挂接的方式向柱子套筒2的榫头211上安装,并且,通过榫槽111上外扩的底部开口112以及榫槽111和榫头211之间相适配的结构,能够实现榫槽111和榫头211之间吻合的装配,大大提高对接便捷性,且受力均匀,保证了装配的强度。具体技术内容可以参考前文的记载,在此便不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第一插接结构21采用榫头211、第二插接结构11采用榫槽111、榫槽111上具有外扩底部开口112以及榫槽111和榫头211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的结构形式,可以不与前文中记载的柱子套筒2、梁帽1以及柱梁连接件3之间的具体连接形式的实施例相结合。也即,第一插接结构21采用榫头211、第二插接结构11采用榫槽111、榫槽111上具有外扩底部开口112以及榫槽111和榫头211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的结构形式,可以配合柱子套筒2、梁帽1以及柱梁连接件3之间采用任何连接形式相装配的实施例相结合,对于柱子套筒2、梁帽1以及柱梁连接件3之间采用的连接形式不做限定,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自行选择。

优选的,第一插接结构21采用榫头211、第二插接结构11采用榫槽111、榫槽111上具有外扩底部开口112以及榫槽111和榫头211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的结构形式,可以进一步结合采用第一限位部131限制横梁4脱离所述梁帽1的内腔的结构形式。即,所述梁帽1的侧壁设置有第一孔组12,所述第一孔组12的通孔内插接固定有第一连接件13;所述第一连接件13的插接至所述第一孔组12的一端具有第一限位部131,以用于与横梁4限位连接。具体的技术内容可以参考前文的记载,在此便不再赘述。

优选的,第一插接结构21采用榫头211、第二插接结构11采用榫槽111、榫槽111上具有外扩底部开口112以及榫槽111和榫头211的横截面的结构相适配的结构形式,可以进一步结合采用第二连接件312与第一连接件13连接的结构形式。即,所述第一连接部31设置有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对应的第二孔组311;所述第二孔组311的通孔内插接有第二连接件312,所述第二连接件312与所述第一连接件13连接。具体的技术内容可以参考前文的记载,在此便不再赘述。

进一步的,所述柱子套筒2的内腔结构包括棱柱体结构,以能够与棱柱体结构的柱子5套接安装;和/或,所述梁帽1的内腔结构包括棱柱体结构,以能够与棱柱体结构的横梁4插接安装;和/或,所述柱帽6的内腔结构包括棱柱体结构,以能够与棱柱体结构的柱子5插接安装。所述棱柱体结构包括三棱柱体结构、四棱柱体结构、五棱柱体结构、六棱柱体结构以及其他数量的棱柱体结构,也包括圆柱体结构。

如图8至图23所示,优选的,在上述实施例中均可以采用四棱柱体结构。其优点在于,柱子5采用四棱柱体结构,柱子套筒2的内腔结构也采用适配的四棱柱体结构,当柱子套筒2套设在所述柱子5上时,柱子套筒2的内腔的内壁会与柱子5的外壁形成抵接,尤其是对应的棱边,能够形成相对限位,使柱子5与柱子套筒2相对套接后不会形成周向的肆意转动,具有稳定的效果。且当柱子套筒2与柱梁连接件3之间通过第三连接件322连接的时候,柱子套筒2与柱子5之间的周向相对受力均可以施加在柱子套筒2的内腔的内壁与柱子5的外壁之间,而不会施加在第三连接件322上,从而保证了第三连接件322的使用寿命以及整体的强度。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框架结构,包括所述柱子连接节点;还包括:

横梁4,所述横梁4包括梁钢筋笼41和包裹所述梁钢筋笼41的梁混凝土结构44;所述梁钢筋笼41包括若干梁纵筋42,若干所述梁纵筋42上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梁箍筋43。

如图8至图23所示,采用所述柱子连接节点装配横梁4和柱子5时,所述横梁4可以采用梁钢筋笼41结合在其上浇筑的梁混凝土结构44的结构形式。梁钢筋笼41通过若干梁纵筋42和若干梁箍筋43构成,梁箍筋43与梁纵筋42之间可以采用绑扎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此便不做限定。

优选的,所述梁纵筋42包括底部梁纵筋421、中部梁纵筋422和顶部梁纵筋423,所述中部梁纵筋422位于所述底部梁纵筋421和所述顶部梁纵筋423之间;所述梁箍筋43包括主体梁箍筋431和端部梁箍筋432,所述主体梁箍筋431套设在所述底部梁纵筋421和所述顶部梁纵筋423上,所述端部梁箍筋432套设在所述底部梁纵筋421和所述中部梁纵筋422上且位于所述横梁4的端部;所述梁混凝土结构44包裹所述端部梁箍筋432的部分构成能够与所述梁帽1的内腔相对灌浇成型的横梁灌浇端头441。所述梁混凝土结构44包裹部分的梁高与梁帽1的高度一致,混凝土结构44上部露出顶部梁纵筋423和箍筋的上半部分,形成装配式的叠合梁构造。

进一步的,所述梁帽1的内腔的侧壁设置有凹凸槽结构442,所述横梁灌浇端头441的外壁通过灌浇的方式形成有与所述凹凸槽结构442配合的凹凸接合面443。凹凸槽构造使得浇筑的混凝土在凝结时与梁帽1有更大的裹握力,彼此连接的更加紧密。

在向所述梁帽1的内腔灌浇混凝土以后,可以通过凹凸槽结构442形成凹凸接合面443,通过凸凹的结构增加接触面积,能够更加稳定的将梁帽1与横梁4的横梁灌浇端头441结合紧密。

进一步的,所述顶部梁纵筋423外露在所述梁混凝土结构44以外,所述柱梁连接件3上设置有至少两个加劲肋424,相邻所述加劲肋424之间构成第一间隔间隙425,相邻所述顶部梁纵筋423之间构成第二间隔间隙426。顶部梁纵筋423可以位于第一间隔间隙425之间,或者,加劲肋424也可以位于第二间隔间隙426之间。

进一步的,还包括柱子5;所述柱子5包括柱子钢筋笼和包裹所述柱子钢筋笼的柱子混凝土结构;所述柱子钢筋笼包括若干柱子纵筋,若干所述柱子纵筋上沿长度方向套设有若干柱子箍筋;所述柱子箍筋包括主体柱子箍筋和端部柱子箍筋,所述柱子混凝土结构包裹所述端部柱子箍筋的部分构成柱子灌浇端头,所述柱子灌浇端头与所述柱帽的内腔相对灌浇连接在一起;相邻所述柱子5纵向对接,且相邻所述柱子5的相邻所述柱帽6通过所述柱子套筒2套接在一起。由于所述柱子连接节点以及所述建筑体的具体结构、功能原理以及技术效果均在前文详述,并且所述柱子5的结构也可以参考前文中横梁的结构,在此便不再赘述,任何有关于所述柱子连接节点以及所述建筑体的技术内容均可参考前文记载。

如图22和图23,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建筑体,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建筑框架结构。

所述柱帽6的内腔可以通过所述第四连接件62与柱子5的端部柱箍筋等结构相对绑扎灌浇在一起,使柱帽6首先固定在柱子5的端部上,此时,该柱帽6相当于预制所述柱子5端部的模具,向所述柱帽6的内腔灌浇混凝土后,混凝土凝固成型后便可以形成所述柱子5的端部结构,从而使柱帽6固定在柱子5上与柱子5成为一体共同受力。

然后,所述柱子套筒2的内腔可以用来与相邻柱子5上的相邻柱帽6相对插接,并将相邻柱帽6通过该柱子套筒2相对固定,从而利用柱子套筒2将相邻的柱子5纵向连接在一起。所述梁帽1的内腔可以通过所述第一连接件13与横梁4的端部梁箍筋等结构相对绑扎灌浇在一起,此时,该梁帽1相当于预制所述横梁4端部的模具,向所述梁帽1的内腔灌浇混凝土后,混凝土成型便可以形成所述横梁4的端部结构,从而使梁帽1固定在横梁4上。此时,将柱子套筒2和梁帽1相对连接,便能够将柱子5和横梁4稳定的装配在一起,形成装配式建筑框架结构。

采用所述柱子连接节点装配横梁4和柱子5时,所述横梁4可以采用梁钢筋笼41结合在其上浇筑的梁混凝土结构44的结构形式。梁钢筋笼41通过若干梁纵筋42和若干梁箍筋43构成,梁箍筋43与梁纵筋42之间可以采用绑扎的方式连接,也可以采用焊接的方式连接。在向所述梁帽1的内腔灌浇混凝土以后,可以通过凹凸槽结构442形成凹凸接合面443,通过凸凹的结构增加接触面积,能够更加稳定的将梁帽1与横梁4的横梁灌浇端头441结合紧密。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