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879060发布日期:2020-05-26 16:56阅读:51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模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模板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建筑模板。



背景技术:

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建筑模板作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的重要临时支护结构,可以确保混凝土按照建筑设计的尺寸以及形状成型,并保持正确的空间方位,在建筑工程的施工中模板工程的施工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施工工序,是保障混凝土支护质量的重要措施。

冬季施工中,尤其是北方地区,因环境气温太低,混凝土施工质量及施工进度难以保证。为了解决混凝土冬季施工问题,传统的施工技术多采用在建筑空间内进行加热的暖棚法,但该方法成本高,仅适合大型群体建筑;或者预先在混凝土内埋设电阻丝,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通过电阻丝加热养护混凝土结构,但该方法电阻丝无法回收,而且施工中一旦损坏电阻丝,将无法进行检查修复,既增加了成本又增大了施工难度;或者在模板外侧铺设保暖毯,但保暖毯无法自主升温,养护效果差;或者近年来出现的在模板中大面积的铺设电加热设备,但这种措施热能有效利用率低,电能消耗量大。而且现有技术均未能充分利用混凝土浇筑初期水化热,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建筑成本,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建筑模板,使用方便,适用于各种工地,可以反复多次使用,且具有储热保温功能,既能够充分利用混凝土初期水化热又能够进一步提高热能利用率,减少热能损失,降低建筑成本,有效提高了混凝土冬期养护质量。

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模板,为多层结构,自右至左依次为防护层、吸热储热层、电加热层及模板层;所述吸热储热层的材料为海绵载体相变储热保暖材料,包括海绵载体和充填在海绵载体中的相变储热保暖材料,所述相变储热保暖材料为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和石蜡类复合相变材料中的一种;所述吸热储热层内部设有龙骨,所述龙骨的右端通过连接螺栓与防护层固定连接,左端通过连接螺栓贯穿电加热层后与模板层固定连接,将所述模板连接为一个整体。

优选的,所述龙骨呈u形槽状,其u形开口宽度与吸热储热层厚度相适应,沿纸面方向延伸,其长度与模板沿纸面延伸尺寸相一致,对吸热储热层起支撑作用,确保吸热储热层厚度不变,其槽壁对应开设螺栓孔。

优选的,所述龙骨外侧槽壁及连接螺栓外表面套设橡胶隔热垫。

优选的,所述电加热层包括电热丝网及外置电源,二者之间电连接,所述电热丝网均匀铺设于模板内部,厚度为3mm,保证快速均匀升温。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左侧设有反射隔热层,厚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模板层右侧设有导热层,厚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模板层左侧涂覆隔离层,厚度为2mm。

优选的,所述防护层为木板或铝板结构,厚度为18-25mm。

优选的,所述吸热储热层厚度为40-60mm。

优选的,所述模板层为木板或者竹胶板,厚度为18-25m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热储热层的设置,借助吸热储热层内的海绵载体相变保暖材料实现高温吸热,低温持续放热,一方面将混凝土浇筑初期水化热储存下来,用于后期混凝土养护,另一方面在电加热层加热时吸热储存能量,后续持续放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延长了养护时间,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能耗;

2.本实用新型通过龙骨的设置,一方面将模板各层连接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对吸热储热层起支撑作用,确保了吸热储热层厚度不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层、反射隔热层及橡胶隔热垫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附图说明

通过结合以下附图所作的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和/或其他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清楚和更容易理解,这些附图只是示意性的,并不限制本实用新型,其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建筑模板优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建筑模板优选实施例的龙骨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防护层、1.1-反射隔热层、2-吸热储热层、2.1-海绵载体相变保暖材料、3-电加热层、3.1-电热丝网、3.2-外置电源、4-模板层、4.1-导热层、4.2-隔离层、5-龙骨、6-连接螺栓、7-橡胶隔热垫。

具体实施方式

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建筑模板的实施例。在此记载的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具体实施方式,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均是解释性和示例性的,不应解释为对本实用新型实施方式及本实用新型范围的限制。除在此记载的实施例外,本领域技术人员还能够基于本申请权利要求书和说明书所公开的内容采用显而易见的其它技术方案,这些技术方案包括采用对在此记载的实施例的做出任何显而易见的替换和修改的技术方案。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左”、“右”、“垂直纸面”、“外”、“内”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本说明书的附图为示意图,辅助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构思,示意性地表示各部分的形状及其相互关系。请注意,为了便于清楚地表现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各部件的结构,各附图之间并未按照相同的比例绘制。相同的参考标记用于表示相同的部分。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下面结合图1-2,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优选的一种建筑模板,为多层结构,自右至左依次为防护层1、吸热储热层2、电加热层3及模板层4,所述吸热储热层2的材料为海绵载体相变保暖材料2.1,包括海绵载体和充填在海绵载体中的相变储热保暖材料,所述相变储热保暖材料为具有高潜热、高导热系数、高储能密度特点的磷酸氢二钠十二水合物和石蜡类复合相变材料中的一种,实现高温吸热,低温持续放热,既能有效利用混凝土浇筑初期水化热,又能提高电加热层3热能利用率,所述吸热储热层2内部设有龙骨5,所述龙骨5呈u形槽状,其u形开口宽度与吸热储热层2厚度相适应,沿纸面方向延伸,其长度与模板沿纸面延伸尺寸相一致,对吸热储热层2起支撑作用,确保吸热储热层2厚度不变,其右端通过连接螺栓6与防护层1固定连接,左端通过连接螺栓6贯穿电加热层3后与模板层4固定连接,将所述模板连接为一个整体。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所述龙骨5外侧槽壁及连接螺栓6外表面套设橡胶隔热垫7,减少热能损耗。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所述防护层1为木板或铝板结构,厚度为20mm,左侧设反射隔热层1.1,所述反射隔热层1.1为镀铝隔热棉板,厚度为2mm,镀铝层可有效降低热辐射损失,隔热棉板可以有效降低热传导损失,借助镀铝隔热棉板可以有效阻止所述吸热储热层2的热量向防护层1以及外部散失。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所述电加热层3包括电热丝网3.1及外置电源3.2,二者之间电连接,所述电热丝网3.1均匀铺设于模板内部,厚度为3mm,保证快速均匀升温。

进一步优化方案中,所述模板层4为木板或者竹胶板,厚20mm,右侧设有铜质导热层4.1,厚度为2mm,实现将电加热层3及吸热储热层2热量传到混凝土结构一侧;左侧涂覆隔离层4.2,厚度为2mm,实现浇筑混凝土与模板分离,提高混凝土表面浇筑质量。

冬季施工时,将本模板安装完毕加固牢靠后,即可进行混凝土浇筑,浇筑完成后定时间断性通电对混凝土结构进行加温养护即可。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吸热储热层2的设置,借助吸热储热层2内的海绵载体相变保暖材料2.1实现高温吸热,低温持续放热,一方面将混凝土浇筑初期水化热储存下来,用于后期混凝土养护,另一方面在电加热层3加热时吸热储存能量,后续持续放热对混凝土进行养护,延长了养护时间,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能耗;

2.本实用新型通过龙骨5的设置,一方面将模板各层连接为一个整体,另一方面对吸热储热层2起支撑作用,确保了吸热储热层2的厚度不变;

3.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层4.1、反射隔热层1.1及橡胶隔热垫7的设置,进一步提高了热能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