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古避风阁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0408766发布日期:2020-04-17 16:57阅读:1568来源:国知局
仿古避风阁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仿古建筑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仿古避风阁。



背景技术:

古建筑内部的文物展品进行展览时,往往需要做防风处理,例如故宫内珍藏的大藏经在展示时,因为大藏经是珍贵的文物,在展示时,对于室外的恶劣天气如风尘或者其他方面的防护要求更高。因此,需要一种结构保护古建筑内部展示的文物。避风阁是一种可以有效隔离室外的有害物质,也可以满足抵挡室外的恶劣天气的要求的结构,目前已在非文物保护领域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

通常的避风阁为了保证其结构的稳定,往往采用实体材料,且直接放置于原地面。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普通的避风阁往往采用实体材料,必然有较大的重量,长期下来对原地面会有一定的破坏;此外,普通的避风阁直接放置于原地面,也会对原地面造成较大的损坏。因此,该现有技术无法满足古建筑文物展示对避风阁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古避风阁,具有防止原地面磨损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仿古避风阁,包括设置在原地面上的地面保护结构和设置在地面保护结构上的避风立体结构,地面保护结构包括铺设在原地面上的橡胶垫,避风立体结构包括铺设在地面上的橡胶垫,所述避风立体结构包括设置在橡胶垫上的立柱、连接于相邻立柱之间的门框以及与门框铰接的门扇,所述立柱、门框和门扇与原建筑屋的门构成封闭的避风立体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门框和门扇以及原结构的门构成封闭矩形的避风立体结构,对原建筑物内展出的文物进行二次防护,而橡胶垫的设置减小避风立体结构对原地面的压力,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缓冲压力的作用,起到保护建筑屋内原地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地面保护结构还包括设置在橡胶垫上的钢板和若干龙骨,所述龙骨分布于所述立柱相互靠近的一侧,且所述钢板搭设在若干龙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如此设置,将钢板搭设在若干龙骨上,且钢板处于门框之间以供参观人员出入,进而对原地面起到保护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钢板上方还铺设有防尘地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防尘地毯的设置起到防尘的效果的同时还起到装饰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框和所述立柱为外表面经过木纹转印工艺处理的门框和立柱。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木纹转印处理后门框和立柱使得避风阁外表面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适应于周围古建筑风格,不会破坏其观赏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框和立柱选用木纹转印铝合金框。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门框和立柱选用木纹转印铝合金框,既满足了美观性以及与周围环境和谐性的要求,而且选用铝合金框,使得整个避风立体结构的质量较轻,减小对于地面保护结构和地面的压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柱为设有空腔的立柱,且所述立柱空腔内填充有朱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立柱内填充有朱砂,使得整个避风结构的中心偏下,使得避风立体结构可以稳定存在于地面保护结构上。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框上端安装有钢化玻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钢化玻璃的设置不会影响室内的采光。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门扇上设置有仿宣纸窗帘。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仿宣纸窗帘的设置既满足对于内部展示文物风尘等二次防护,而且与周围建筑浑然一体,达到与周围古建缝合的和谐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立柱、门框和门扇以及原结构的门构成封闭矩形的避风立体结构,对原建筑物内展出的文物进行二次防护,而橡胶垫的设置减小避风立体结构对原地面的压力,同时也起到很好的缓冲压力的作用,起到保护建筑屋内原地面的效果;

2、龙骨、钢板和防尘地毯的设置既起到了对原地面的保护作用,而且可以支撑参观人员在钢板上方进行行走;

3、木纹转印铝合金框的设置使得避风阁外表面与周围环境浑然一体,适应于周围古建筑风格,不会破坏其观赏性,而且使得避风阁的整体质量较轻,减小对于原地面的压力;

4、立柱内填充有朱砂,使得整个避风结构的中心偏下,使得避风立体结构可以稳定存在于地面保护结构上。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体现门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门框和立柱结构的细节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部分的放大图。

图中,1、避风立体结构;11、立柱;12、门框;13、门扇;131、仿宣纸窗帘;14、钢化玻璃;2、地面保护结构;21、橡胶垫;22、龙骨;23、钢板;24、防尘地毯;3、原地面。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和图2,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仿古避风阁,该避风阁处于用于展示大藏经的展示室内,且位于展示室的门厅处,结合图3,该避风阁结构包括避风立体结构1和地面保护结构2。避风立体结构1位于地面保护结构2的上边,整体采用铝合金材质,质量较轻。地面保护结构2整体架设在原地面3上,可有效降低避风立体结构1和人行走在避风阁中对原地面3的压力,同时对避风立体结构1起到很好的缓冲压力的作用,从而可以有效防止原地面3的磨损。

避风立体结构1包括立柱11、门框12和门扇13,门框12固接于相邻的立柱11之间,门扇13的一侧铰接于门框12,以方便观赏人员和文物的出入。门框12和立柱11采用由木纹转印工艺制备得到的铝合金材质,优选情况下门框12和立柱11选用木纹转印铝合金框。如此设置,使得避风阁整体看起来颇有古建筑的风格,与故宫原有建筑浑然一体,既适应了故宫原有的建筑风格,不会破坏其观赏性,又起到了很好的二次保护的作用。

避风立体结构1中共有四根立柱11,其中两根位于靠近展示室的门口一侧,另外两根位于远离展示室的门口的一侧,四根立柱11分别位于避风阁的四个角落,构成一个矩形,对整个避风阁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立柱11是铝合金材质的中空结构,内部用朱砂填充,其功能是配重,防止倾覆,使立柱11牢固结实,成为强度密实的实体,另外,轻敲立柱11时还会有实心的感觉,达到仿真木质材料的目的。

门框12设置为铝合金材质,质量轻,紧密结实,使整个避风阁的重量减轻,减少对原地面3的压力。整体上,门框12分为两侧位置和中间位置,两侧位置与中间位置分别夹角为90°。门框12两侧位置分别铰接有一个上述门扇13,中间位置铰接有四个上述门扇13。门扇13为仿古的框架式的门面结构,并内置有仿宣纸窗帘131。门框12的上部即门扇13的顶部装饰有钢化玻璃14,便于宫殿内室的采光。

如图3和图4所示,地面保护结构2包括自下而上设置的橡胶垫21、龙骨22、钢板23和防尘地毯24。橡胶垫21直接放置于宫殿大门和避风立体结构1的中间的原地面3上,龙骨22架设于橡胶垫21上,同时,立柱11也放置在橡胶垫21上,立柱11处于龙骨22一侧,且两者之间可以固接,也可以仅是接触即可。橡胶垫21起到缓解龙骨22和立柱11对原地面3造成的压力的作用,起到了保护原地面3的作用,同时,使立柱11和龙骨22的放置更加稳定。

龙骨22架设于橡胶垫21上,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龙骨22上部结构的作用。钢板23铺在龙骨22上,达到类似地面的稳定和平坦的效果。防尘地毯24铺设在钢板23的上部,既可以达到防尘又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通过上述地面保护结构的设置,可以有效地达到防止原地面3磨损的作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根据图纸,在宫殿大门和避风立体结构1的中间的原地面3上放置有橡胶垫21,在橡胶垫21上架设有龙骨22,起到很好的固定支撑的作用;龙骨22上面铺满钢板23,达到类似地面的稳定和平坦的效果;在钢板23的上面铺上一层防尘地毯24,既可以达到防尘又可以达到美观的效果;根据图纸,在避风立体结构1的位置的橡胶垫21上固定未加朱砂的立柱11,将门框12放置在相应位置的防尘地毯上24,向立柱11中添加朱砂,此处需提前计算好需要朱砂的体积;在门框12的上部安装钢化玻璃14,便于宫殿内室的采光;将门扇13合适的一端铰接于门框12。根据上述实施原理,该故宫大藏经文物展示避风阁结构便建立起来了,对宫殿的室内和地面均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作用。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依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