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混凝土收光鞋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49162发布日期:2020-06-20 14:17阅读:501来源:国知局
一种混凝土收光鞋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施工用具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混凝土收光鞋。



背景技术:

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需要进行混凝土收光,混凝土收光又叫原浆收光,也叫表面压光。在混凝土初凝后终凝前,对混凝土表面用抹子或抹面机进行反复的搓压过程。它可以消除混凝土表面缺陷,防止产生塑性收缩裂缝。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平整,收浆工序中,需要施工人员在收光面上作业、行走。由于收光面还未干透,施工人员踩上去会出现凹坑,同时由于工人鞋底凹凸不平,会在收光面上形成各种压痕,影响施工质量。因此,工人在收光时通常会穿上收光鞋,以便增大收光时与混凝土的接触面积。

公告号为cn20511674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收光鞋,包括:底座;挡脚围边,设于所述底座上,所述挡脚围边围设形成供脚部容置的踩踏空间;以及设于所述挡脚围边两侧、用于将所述脚部限定于所述踩踏空间内的固定带。

这种收光鞋虽然能够被使用,但是其挡脚围边固定,只能够适用一种尺寸的脚,难以适用不同尺寸的脚,适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混凝土收光鞋,其适用范围较宽。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混凝土收光鞋,包括底座,还包括前围挡、后围挡和伸缩侧围挡,所述前围挡与底座滑动连接,所述后围挡固定设置在底座上,所述伸缩侧围挡包括固定侧围挡和活动侧围挡,所述固定侧围挡设置在后围挡上,所述活动侧围挡与固定侧围挡滑动连接,且所述活动侧围挡与前围挡相连,所述底座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脚部的固定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前围挡,前围挡沿着底座滑动,前围挡带动活动侧围挡移动,从而改变活动侧围挡与固定侧围挡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前围挡与后围挡之间的距离,以便适用不同尺寸的脚,适用范围较宽,在使用时,工人将自己的鞋踩到底座上,使鞋的前后两端分别抵触前围挡和后围挡,再通过固定带将工人自己的鞋固定在底座上,以便进行收光工作。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上设有燕尾槽,所述前围挡上设有燕尾块,所述燕尾块与燕尾槽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动前围挡,燕尾块沿着燕尾槽滑动,从而改变前围挡与底座之间的相对位置,进而改变前围挡与后围挡之间的距离,实现调节的目的,以便适用不同尺寸的脚。

进一步设置:所述固定侧围挡上设有空腔,所述活动侧围挡背离前围挡的一端处于空腔内并与空腔滑动配合,所述空腔内设有第一弹簧,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连接空腔底部,另一端连接活动侧围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将自己的鞋放置在前围挡和后围挡之间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使前围挡和后围挡能够紧紧的抵触工人的鞋,避免前围挡晃动,提高了本收光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空腔侧壁上设有滑槽,所述活动侧围挡上设有滑块,所述滑块与滑槽滑动配合,且所述滑槽背离空腔腔底的一端设有用于对滑块进行限位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活动侧围挡移动时,滑块沿着滑槽滑动,从而对活动侧围挡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当滑块抵触限位块时,活动侧围挡停止继续运动,限位块对滑块进行限位,从而对活动侧围挡进行限位,避免活动侧围挡与固定侧围挡分离。

进一步设置:所述后围挡上设有橡皮筋,所述橡皮筋的两端固定在后围挡的两侧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工人使用收光鞋时,将脚穿过橡皮筋,橡皮筋能够对脚限位,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的脚与收光鞋之间的稳定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底座包括底板、边缘围挡、第二弹簧和上板,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连接底板,另一端连接上板,所述边缘围挡设置在底板上,底板上设有导向柱,所述导向柱贯穿上板并连接有限位球,所述前围挡、后围挡和固定带均设置在上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使用时,工人的脚踩在上板上,弹簧变为压缩状态,由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弹簧会对上板施加一个背离地面方向的力,这部分能够抵消一部分上板受到的来自工人的压力,从而进一步减小了施工人员踩在收光面上出现凹坑的可能性。

进一步设置:所述限位球与导向柱可拆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若限位球破损,工人可以将限位球拆卸下来,对限位球进行更换,以便能够对导向柱继续进行限位,避免限位柱与上板分离。

进一步设置:所述边缘围挡上设有导向条,所述上板上设有导向槽,所述导向槽与导向条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人踩在上板上时,上板发生移动,导向槽沿着导向条滑动,从而对上板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进一步提高了上板在移动过程中的稳定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拉动前围挡,前围挡沿着底座滑动,前围挡带动活动侧围挡移动,从而改变活动侧围挡与固定侧围挡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前围挡与后围挡之间的距离,以便适用不同尺寸的脚,适用范围较宽,在使用时,工人将自己的鞋踩到底座上,使鞋的前后两端分别抵触前围挡和后围挡,再通过固定带将工人自己的鞋固定在底座上,以便进行收光工作;

2、当工人将自己的鞋放置在前围挡和后围挡之间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从而使前围挡和后围挡能够紧紧的抵触工人的鞋,避免前围挡晃动,提高了本收光鞋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

3、在工人使用收光鞋时,将脚穿过橡皮筋,橡皮筋能够对脚限位,进一步提高了工人的脚与收光鞋之间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伸缩侧围挡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底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用于体现导向柱与上板之间位置关系的a部结构放大图;

图4是图1中用于体现边缘围挡与上板之间位置关系的b部结构放大图;

图5是图1中用于体现固定带与上板之间连接关系的c部结构放大图;

图6是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固定侧围挡与活动侧围挡之间连接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底座;2、前围挡;3、后围挡;4、伸缩侧围挡;5、底板;6、边缘围挡;7、第二弹簧;8、上板;9、导向柱;10、限位球;11、导向条;12、导向槽;13、燕尾槽;14、燕尾块;15、橡皮筋;16、固定侧围挡;17、活动侧围挡;18、空腔;19、滑槽;20、滑块;21、限位块;22、第一弹簧;23、固定带;24、螺纹杆;25、连接环。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种混凝土收光鞋,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底座1、前围挡2、后围挡3和伸缩侧围挡4。

如图2和图3所示,底座1包括底板5、边缘围挡6、第二弹簧7和上板8,第二弹簧7的一端连接底板5,另一端连接上板8,底板5上设有导向柱9,上板8上设有通孔,导向柱9贯穿上板8上的通孔并连接有限位球10,限位球10与导向柱9可拆卸连接,限位球10上设有螺纹孔,导向柱9上设有螺纹,限位球10与导向柱9通过螺纹可拆卸连接,如图1和图2所示,边缘围挡6设置在底板5的边缘处,如图1和图4所示,边缘围挡6的内侧壁上设有导向条11,上板8上设有导向槽12,导向槽12与导向条11滑动配合。

如图2和图5所示,前围挡2与底座1滑动连接,前围挡2设置在上板8上,底座1上设有燕尾槽13,前围挡2上设有燕尾块14,燕尾块14与燕尾槽13滑动配合,以便对前围挡2的移动方向进行导向,如图1和图2所示,后围挡3固定设置在底座1的上板8上后围挡3上设有橡皮筋15,橡皮筋15的两端固定在后围挡3的两侧上,后围挡3上设有贯穿孔,橡皮筋15的端部贯穿贯穿孔并与橡皮筋15本身绑在一起。

如图1和图6所示,伸缩侧围挡4包括固定侧围挡16和活动侧围挡17,固定侧围挡16的一端固定设置在后围挡3上,活动侧围挡17的一端与前围挡2固定连接,活动侧围挡17与固定侧围挡16滑动连接,固定侧围挡16上设有空腔18,活动侧围挡17背离前围挡2的一端处于空腔18内并与空腔18滑动配合,空腔18侧壁上设有滑槽19,活动侧围挡17上设有滑块20,滑块20与滑槽19滑动配合,且滑槽19背离空腔18腔底的一端设有用于对滑块20进行限位的限位块21,避免活动侧围挡17与固定侧围挡16分离,空腔18内设有第一弹簧22,第一弹簧22的一端连接空腔18底部,另一端连接活动侧围挡17。

如图1和图5所示,底座1上还设有用于固定脚部的固定带23,固定带23均设置在上板8上,上板8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内螺接有螺纹杆24,螺纹杆24上设有连接环25,固定带23的一端贯穿连接环25并与固定带23自身绑在一起。

实施过程:拉动前围挡2,燕尾块14沿着燕尾槽13滑动,活动侧围挡17随着前围挡2一起移动,从而改变活动侧围挡17与固定侧围挡16之间的相对位置,改变前围挡2与后围挡3之间的距离,以便适用不同尺寸的脚,适用范围较宽。

在使用时,将脚穿过橡皮筋15,工人将自己的鞋踩到上板8上,橡皮筋15能够对脚限位,使鞋的前后两端分别抵触前围挡2和后围挡3,此时弹簧处于拉伸状态,再将脚两侧的固定带23绑在一起,将工人自己的鞋固定在底座1上,以便进行收光工作。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