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和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109810发布日期:2020-06-16 22:11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和建筑物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物雨水收集回用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和一种建筑物。



背景技术:

目前,城市建筑物在降雨量比较多时,常会将大量的雨水引流到道路上。通常,初期的雨水会冲刷建筑物的表面比如屋顶或侧墙面,以将屋顶或侧墙面冲刷干净。随后的雨水流过建筑物表面时将会比较干净。另外,建筑物的侧墙雨水流线稳定,水质优良,水量丰富。

但在实际中,城市中大约有80%以上的建筑物的侧墙雨水直接散排至地面,没有很好地利用,这部分雨水流到地面上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引起道路的局部积水。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该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能够提高建筑物雨水回用率,比如,可以将建筑物的侧墙雨水回用率提升至69%以上,其既可应用于新建建筑物的设计,也完全适用于现有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根据本申请,提出一种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具有雨水入口的初期雨水弃流腔、沉淀腔、设置有过滤单元的过滤腔和蓄水腔,其中,初期雨水弃流腔的上部与沉淀腔连通;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连通并设置有漂浮物挡板,过滤腔的底部与蓄水腔连通;蓄水腔设置有多个用水端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初期雨水弃流腔的上部与沉淀腔连通,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连通并设置有漂浮物挡板,过滤腔的底部与蓄水腔连通,蓄水腔设置有多个用水端口,这样,降雨初期的雨水将建筑物的表面比如侧墙表面冲刷后可以通过雨水入口流入到初期雨水弃流腔内并排出,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冲刷后,建筑物的表面比如侧墙表面会被冲刷的比较干净,随后的雨水在初期雨水弃流腔内上升到与沉淀腔连通的水位后会流入到沉淀腔内进行沉淀,沉淀腔内的水位上升到与过滤腔连通的水位后会流入到过滤腔内并通过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并在过滤后流入到蓄水腔内以备使用,而漂浮物挡板则可以阻挡水面上的漂浮物进入到过滤腔内。这样,该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能够提高建筑物雨水回用率,比如,可以将建筑物的侧墙雨水回用率提升至69%以上,并可以有效减缓道路局部积水问题,其既可应用于新建建筑物的设计,也完全适用于现有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优选地,漂浮物挡板形成为网体,并设置在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之间的连通通道中。

优选地,沉淀腔和过滤腔共用同一侧壁,网体固定设置在同一侧壁的顶部并向上延伸。

优选地,初期雨水弃流腔包括延伸到沉淀腔、过滤腔和蓄水腔下方的延伸空腔,其中,沉淀腔和蓄水腔的底壁上形成有与延伸空腔连通的排空口,排空口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门体。

优选地,蓄水腔的多个用水端口在蓄水腔的高度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其中,最上方的用水端口为常开口,其他用水端口能够开启。

优选地,蓄水腔中设置有消毒装置,其中,消毒装置设置为在蓄水腔内的水位超过预设水位时开始消毒。

优选地,初期雨水弃流腔内设置有发电机组和电动阀单元,其中,在降雨时间超过调整的预设时间后,沉淀腔就和初期雨水弃流腔连通。

优选地,过滤腔内设置有质量感应器,过滤单元设置在质量感应器上;和/或,蓄水腔内设置有水质监测器。

另外,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蓄电池,其中,初期雨水弃流腔内设置的雨水流过时能够发电的发电机组通过整流设备与蓄电池连接。

此外,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建筑物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其中,建筑物表面上流下的雨水能够通过雨水入口流入到初期雨水弃流腔内。因此,如上所述该建筑物的雨水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利用,使得该建筑物具备“海绵建筑”的特性。

本申请的其它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在附图中:

图1为根据本申请的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一种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设置在建筑物上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

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本申请提供的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具有雨水入口7的初期雨水弃流腔10、沉淀腔21、设置有过滤单元的过滤腔15和蓄水腔20,当然,在此提到的各个腔室是通过壳体来形成的,比如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一个或多个壳体,以形成相应所需的各个腔,其中,初期雨水弃流腔10的上部与沉淀腔21连通;沉淀腔21的上部与过滤腔15连通并设置有漂浮物挡板13,过滤腔15的底部与蓄水腔20连通;蓄水腔20设置有多个用水端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由于初期雨水弃流腔的上部与沉淀腔连通,沉淀腔的上部与过滤腔连通并设置有漂浮物挡板,过滤腔的底部与蓄水腔连通,蓄水腔设置有多个用水端口,这样,降雨初期的雨水将建筑物的表面比如侧墙表面冲刷后可以通过雨水入口流入到初期雨水弃流腔内并排出,经过一段时间的雨水冲刷后,建筑物的表面比如侧墙表面会被冲刷的比较干净,随后的雨水在初期雨水弃流腔内上升到与沉淀腔连通的水位后会流入到沉淀腔内进行沉淀,沉淀腔内的水位上升到与过滤腔连通的水位后会流入到过滤腔内并通过过滤单元进行过滤,并在过滤后流入到蓄水腔内以备使用,而漂浮物挡板则可以阻挡水面上的漂浮物进入到过滤腔内。这样,该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能够提高建筑物雨水回用率,比如,可以将建筑物的侧墙雨水回用率提升至69%以上,并可以有效减缓道路局部积水问题,其既可应用于新建建筑物的设计,也完全适用于现有建筑的外立面改造,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雨水收集回用装置,漂浮物挡板13的作用在于阻挡沉淀腔21内的水面上的漂浮物随着水流进入到过滤腔15内,因此,漂浮物挡板13可以具有任何适当的结构形式并可以设置在任何适当的位置处,其只要能够阻挡漂浮物随水流进入过滤腔即可。比如,漂浮物挡板13可以形成为网体,并设置在沉淀腔21的上部与过滤腔15之间的连通通道中,或者该网体可以设置在沉淀腔21的上端口出并远离过滤腔倾斜向上延伸到雨水落入位置处,这样,初期雨水弃流腔的雨水中的漂浮物可以落入到沉淀腔15而并不会落在网体上,然后,雨水流入到过滤腔内时,网体则可以阻挡漂浮物。

或者,如图1所示的,网体可以在沉淀腔的上端口出向下倾斜延伸。

或者,如图1所示的,为了简化结构,并缩短雨水流动路径,优选地,沉淀腔21和过滤腔15共用同一侧壁,网体固定设置在同一侧壁的顶部并向上延伸,这样,网体可以彻底阻挡漂浮物进入到过滤腔内,从而延长过滤腔内过滤单元的使用寿命。

另外,如图1所示的,初期雨水弃流腔10包括延伸到沉淀腔21、过滤腔15和蓄水腔20下方的延伸空腔19,其中,沉淀腔21和蓄水腔20的底壁上形成有与延伸空腔19连通的排空口14,排空口14设置有能够开闭的门体。这样,当需要对沉淀腔21和蓄水腔20内进行清洗或者降雨超过预设时间时,门体可以开启,从而将沉淀腔21和蓄水腔20内的雨水排入到延伸空腔19内,并通过延伸空腔19的排出口排出。

另外,如图1所示的,蓄水腔20的多个用水端口在蓄水腔20的高度方向上依次间隔布置,其中,最上方的用水端口为常开口a,这样,蓄水腔20的水位超过常开口a时将自动流出并流入到其他用水单元比如便器水箱或其他储水箱,而其他用水端口比如用水端口b、d、e能够开启,例如设置有电控门,并在需要时电控门开启取水。用水端口b、d、e可以连接空调补水系统、绿化用水系统、卫生间冲厕系统。

另外,如图1所示的,蓄水腔20中设置有消毒装置18,其中,消毒装置18设置为在蓄水腔20内的水位超过预设水位时开始消毒,这样,可以提升蓄水腔20内的水质。当然,消毒装置18可以为任何类型的消毒装置,比如可以为紫外线消毒灯,例如当水位超过紫外线灯控制器f时,紫外线消毒灯开始消毒,而当水位低于紫外线灯控制器f时,紫外线消毒灯可以停止消毒。

另外,如图1所示的,初期雨水弃流腔10内设置有发电机组和电动阀单元9,其中,在降雨时间超过调整的预设时间(该预设时间是能够根据所需调整的)后,沉淀腔21就和初期雨水弃流腔10连通。比如,沉淀腔21的底壁上的排空口14处的门体将开启,使得沉淀腔21内的沉淀雨水流入到初期雨水弃流腔10内并排出到外部。

另外,如图1所示的,过滤腔15内设置有质量感应器16,过滤单元设置在质量感应器16上,这样,当使用一段收,过滤单元的重量会增加,直到触发质量感应器16以报警,以提示操作人员更换或清理过滤单元;和/或,蓄水腔20内设置有水质监测器c,比如,过滤单元在使用一段后,如果水质监测器c开始报警,说明蓄水腔内的水质没有得到有效净化,以提示操作人员更换或清理过滤单元。或者在降雨时,如果蓄水腔20的水位在预设时间内没有超过水质监测器c,则说明过滤单元堵塞严重使得雨水基本无法通过过滤单元流入到蓄水腔内,此时,水质监测器c可以开始报警或者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的控制单元开始报警以提示操作人员更换或清理过滤单元。

另外,如图1所示的,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包括蓄电池11,其中,初期雨水弃流腔10内设置的雨水流过时能够发电的发电机组通过整流设备与蓄电池11连接。这样,雨水流过发电机组时将带动发电机组运行以发电,电量则可以储存在蓄电池11中,蓄电池11则可以为该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的控制单元、电控门、紫外线消毒灯、外墙面上的电子屏等提供点里。

最后,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物,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设置有以上任意所述的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其中,建筑物表面上流下的雨水能够通过雨水入口7流入到初期雨水弃流腔10内。

这样,如上的,该建筑物的雨水能够得到有效的收集利用,使得该建筑物具备“海绵建筑”的特性。

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的,建筑物包括建筑外墙4、建筑外墙装饰层5、建筑面层3和结构板1以及结构梁2,其中,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设置在建筑物的墙体上,使得初期雨水弃流腔10的雨水入口7从建筑外墙装饰层5上外漏以收集建筑外墙装饰层5上顺流的雨水。当然,该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从建筑外墙装饰层5外漏的端部上可以设置有太阳能光伏发电板8,该太阳能光伏发电板8可以与蓄电池11连接。

另外,建筑面层3上设置有检查口23,而初期雨水弃流腔10的延伸空腔19上则设置有另一个查看口22。另外,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的用电线路则为吊顶控制线6。

这样,开始降雨时,雨水沿着建筑外墙装饰层5,流至穿孔板比如雨水入口7,然后进入初期雨水弃流腔10。当初期雨水弃流腔10充满后,雨水进入水管比如dn75进水管12流入到沉淀腔21内沉淀。漂浮物挡板可以有效去除雨水表面的漂浮物,避免过滤单元堵塞。当沉淀腔21充满后,经过沉淀的雨水进入过滤腔15,经过过滤单元比如过滤膜过滤后,雨水从dn50过滤孔17处进入蓄水腔20,经紫外线灯照射,持续消毒,并由水质监测器c监控水质。检测指标符合回用水质后,可回用至大/小便器冲洗、空调系统补水、绿植浇灌等系统;如不符合,则通过蓄水腔的排空口排出。

当蓄水腔20的水位到达用水端口a时,由用水端口a处管线自流排至便器水箱。连接空调补水系统、绿化用水系统、卫生间冲厕系统的用水端口b、d、e可以设置电动阀,电动阀与相关用水单元的开关连接,当相关单元有用水需求时,电动阀开启。另外,当水位低于紫外线灯控制器f时,紫外线灯关闭,当高于f时紫外线灯开启。

当降雨时间超过比如40min时(该时间可调),初期雨水弃流腔10的贯流式发电机组和电动阀单元9打开,沉淀腔21内的排空口14打开,将初期雨水和沉淀雨水排出。

当使用一段时间后,过滤单元重量增加,当重量超过满水净重比如1倍时,或水位长时间低于水质监测器c时,报警提醒更换过滤单元。

另外,太阳能光伏发电板8的面积可以约为4㎡,采用通用型墙面单晶硅太阳能发电板,光电转化率约15%。雨水势能由外墙雨水管收集的初期雨水弃流腔和沉淀腔的自动清空的雨水流量来提供,并由小型贯流式的发电机组,通过整流设备将电流转换为可储存的电能以储存在蓄电池11中,蓄电池11设置在太阳能板后方,紧贴外墙安装,做防水隔断。蓄电池11储存的电能,可以供整个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的用电需求,以达到整个建筑雨水收集回用装置的零能耗。

以上详细描述了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申请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申请的技术构思范围内,可以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多种简单变型,这些简单变型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申请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此外,本申请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申请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