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功能军用帐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485990发布日期:2020-10-13 07:51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一种多功能军用帐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帐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军用帐篷。



背景技术:

帐篷主要用于野外施工作业、部队指挥所、士兵野外露营、野战医院,抢险救灾、野营、休闲、旅游、移动餐饮等场所,帐篷是撑在地上遮蔽风雨日光并供临时居住的棚子。多用帆布做成,连同支撑用的部件可随时拆下转移。帐篷是以部件的方式携带,到达现场后才加以组装,帐篷一般由框架、支杆、顶部三防面料、山墙、围墙加厚棉帆布、拉绳、地钉等构成,帐篷内设有人们日常生活用品,由于其构造简单,展收方便,25分钟左右/4人即可架设或撤收完毕,所以帐篷不仅应用于军事装备,还广泛应用于野外考察、露营、勘探、施工、救灾、防汛等

但是对于解放军以及户外爱好者等群体而言单纯的野外帐篷的功能就相对单一,在野外露营或训练时,经常会需要使用到雨衣和帐篷,在紧急情况下还会使用担架,且这些均需要背包来分类装填,雨衣可以起到防雨的功能,从而便于在雨天前行,而帐篷可以在夜间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

现有技术中,雨衣、帐篷、担架和背包均是分开的,在野外行进过程中需要分别携带,这导致使用者负重较大,使用不便捷,降低了前行的速度,同时增加了体能的消耗,则亟需一种多工能的军用帐篷将四者合一实现多功能的用途。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军用帐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功能军用帐篷包括矩形薄布、担架部件、雨衣部件、背包部件、帐篷拼装部件和担架拼装部件,所述担架部件设置在矩形薄布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雨衣部件和背包部件分别设置在担架部件的两侧,且均与矩形薄布的底部一体成型,在帐篷组装状态下,矩形薄布通过帐篷拼装部件装配构成三棱柱形的帐篷结构,在担架组装状态下,担架部件与担架拼装部件组装配合构成担架结构。

进一步,所述矩形薄布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固定连接组件,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固定连接组件能够将矩形薄布组合成封闭结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的设置方向与矩形薄布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固定连接组件的设置长度与矩形薄布的长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母贴和魔术贴子贴,所述魔术贴母贴和魔术贴子贴分别设置在矩形薄布的两侧,在组装状态下,所述魔术贴母贴与魔术贴子贴相粘贴成型。

进一步,所述矩形薄布底部设有缓冲充气部件,所述缓冲充气部件包括第一充气组件和第二充气组件,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将雨衣部件包围在内,所述第二充气组件将背包部件包围在内,所述第一充气组件和第二充气组件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若干充气气囊和若干连接管道,若干所述充气气囊呈矩形结构分布在矩形薄布的外侧壁上,相邻两个充气气囊通过一个连接管道连通。

进一步,所述矩形薄布由上至下依次由三层薄布构成,所述三层薄布依次分为隔雨布、保温布和棉质布,所述隔雨布、保温布和棉质布的面积尺寸依次减小且三者依次缝制成型,所述担架部件、雨衣部件、背包部件和若干充气气囊依次缝制在隔雨布上。

进一步,所述背包部件包括背负组件、侧部容纳组件、定位紧固组件和背包成型连接组件,所述背负组件缝制在隔雨布的侧壁上,所述侧部容纳组件设置在背负组件的旁侧,所述侧部容纳组件与隔雨布缝制成型,所述定位紧固组件设置在背负组件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背包成型连接组件设置背负组件的侧部上。

进一步,所述担架部件包括地垫充气组件、布封组件和拼装承载组件,所述地垫充气组件呈矩形结构分布设置在隔雨布的底部,所述布封组件罩设在地垫充气组件外部,所述拼装承载组件安装在布封组件的底部,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担架拼装部件与拼装承载组件组装配合。

进一步,所述雨衣部件包括穿戴组件、雨衣连接组件和锁定固定组件,所述穿戴组件水平凸起状态设置,所述雨衣连接组件分布在穿戴组件的两侧,所述锁定固定组件设置在穿戴组件的下部,在组装状态下,雨衣连接组件将帐篷薄布连接成型,构成穿戴状结构。

进一步,所述帐篷拼装部件包括两个弧形拼装杆和若干固定搭扣,若干所述固定搭扣分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棉质布的两端,其中一组所有的固定搭扣组合成构成三角形结构,每个所述固定搭扣的一端缝制在棉质布上,另一端能够拆卸的安装在棉质布上,在拼装状态下,两个所述弧形拼装杆分别设置在棉质布的两端,每个所述弧形拼装杆均与棉质布的一端所有的固定搭扣卡接配合。

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因为在帐篷和担架均不使用的状态下,本申请组装呈背包的状态,所用的帐篷拼装部件和担架拼装部件均能装载至背包内,起到背动物体的作用,将担架部件设置在矩形薄布的底部,背包部件和雨衣部件设置在矩形薄布底部的两侧,则矩形薄布作为一个承载载体,将三者固定成型,当需要组装成帐篷时,将矩形薄布打开呈敞开状,因为矩形薄布的两端均设有魔术贴,则两侧能粘贴成型,矩形薄布的两端通过帐篷拼装部件支撑住,则帐篷的形状就能成型,并且背包部件、担架部件和雨衣部件均能搭配矩形薄布一同使用,实现帐篷的展开作业,并能进行使用,则能实现一物多用的状态发生,实现多功能的性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多功能军用帐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多功能军用帐篷的仰视示意图;

图3为多功能军用帐篷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4为地垫充气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5为多功能军用帐篷的局部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6为雨衣部件的状态示意图一;

图7为雨衣部件的状态示意图二;

图8为雨衣部件的状态示意图三;

图9为背包部件的状态示意图;

图10为背包部件的组装状态示意图。

附图标记:

矩形薄布1,魔术贴母贴100,魔术贴子贴101,担架部件2,地垫充气组件200,地垫气囊201,充气直管202,充气弯管203,进气口204,布封组件210,矩形布封布211,拼装承载组件220,横向贯穿布条230,纵向贯穿布条240,雨衣部件3,穿戴组件31,雨衣连接组件32,锁定固定组件33,可分离拉链34,拉链帘子35,锦丝搭扣毛粘36,穿戴肩带37,肩腰抵触布38,腰部子母扣39,上下固定扣390,背包部件4,背负组件41,肩带410,连接带411,腰部缓冲垫412,肩部缓冲垫413,侧部容纳组件42,背包背部腰包420,侧部包421,第一充气组件5,第二充气组件6,固定搭扣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结合图1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军用帐篷,包括矩形薄布1、担架部件2、雨衣部件3、背包部件4、帐篷拼装部件和担架拼装部件,所述担架部件2设置在矩形薄布1底部的中间位置处,所述雨衣部件3和背包部件4分别设置在担架部件2的两侧,且均与矩形薄布1的底部一体成型,在帐篷组装状态下,矩形薄布1通过帐篷拼装部件装配构成三棱柱形的帐篷结构,在担架组装状态下,担架部件2与担架拼装部件组装配合构成担架结构,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因为在帐篷和担架均不使用的状态下,本申请组装呈背包的状态,所用的帐篷拼装部件和担架拼装部件均能装载至背包内,起到背动物体的作用,将担架部件2设置在矩形薄布1的底部,背包部件4和雨衣部件3设置在矩形薄布1底部的两侧,则矩形薄布1作为一个承载载体,将三者固定成型,当需要组装成帐篷时,将矩形薄布1打开呈敞开状,因为矩形薄布1的两端均设有魔术贴,则两侧能粘贴成型,矩形薄布1的两端通过帐篷拼装部件支撑住,则帐篷的形状就能成型,并且背包部件4、担架部件2和雨衣部件3均能搭配矩形薄布1一同使用,实现帐篷的展开作业,并能进行使用,则能实现一物多用的状态发生,实现多功能的性能。

所述矩形薄布1的两侧端部分别设有固定连接组件,在装配状态下,所述固定连接组件能够将矩形薄布1组合成封闭结构,所述固定连接组件的设置方向与矩形薄布1的长度方向相同,且固定连接组件的设置长度与矩形薄布1的长度相同,实现对不同部件的承载作业,完成组装作业,

所述固定连接组件包括魔术贴母贴100和魔术贴子贴101,所述魔术贴母贴100和魔术贴子贴101分别设置在矩形薄布1的两侧,在组装状态下,所述魔术贴母贴100与魔术贴子贴101相粘贴成型,通过魔术贴母贴100和魔术贴子贴101之间的粘贴能实现将矩形薄布1组合成封闭状,构成一个供人休息的环境。

所述矩形薄布1底部设有缓冲充气部件,所述缓冲充气部件包括第一充气组件5和第二充气组件6,所述第一充气组件5将雨衣部件3包围在内,所述第二充气组件6将背包部件4包围在内,所述第一充气组件5和第二充气组件6结构相同且均包括若干充气气囊和若干连接管道,若干所述充气气囊呈矩形结构分布在矩形薄布1的外侧壁上,相邻两个充气气囊通过一个连接管道连通,实现缓冲和承重作业。

所述矩形薄布1由上至下依次由三层薄布构成,所述三层薄布依次分为隔雨布、保温布和棉质布,所述隔雨布、保温布和棉质布的面积尺寸依次减小且三者依次缝制成型,所述担架部件2、雨衣部件3、背包部件4和若干充气气囊依次缝制在隔雨布上,最外层的隔雨布能起到防水的作用,在使用雨衣和帐篷时都能隔水,实现对使用者的保护作业,保温布层的设置能实现在帐篷的使用过程中起到保温作业,最内层因为使用者可能会贴身使用,则需要是棉质材质。

所述帐篷拼装部件包括两个弧形拼装杆和若干固定搭扣7,若干所述固定搭扣7分为两组且分别设置在棉质布的两端,其中一组所有的固定搭扣7组合成构成三角形结构,每个所述固定搭扣7的一端缝制在棉质布上,另一端能够拆卸的安装在棉质布上,在拼装状态下,两个所述弧形拼装杆分别设置在棉质布的两端,每个所述弧形拼装杆均与棉质布的一端所有的固定搭扣7卡接配合,两个弧形拼装杆设置在矩形薄布1的两端,每个弧形拼装杆与一端的所有的固定搭扣7卡接配合,实现组装定位作业。

所述担架部件2包括地垫充气组件200、布封组件210和拼装承载组件220,所述地垫充气组件200呈矩形结构分布设置在隔雨布的底部,所述布封组件210罩设在地垫充气组件200外部,所述拼装承载组件220安装在布封组件210的底部,在安装状态下,所述担架拼装部件与拼装承载组件220组装配合,三者之间的安装和互相作用,能实现担架的拼装作业。

所述拼装承载组件220包括横向组装部和纵向组装部,所述横向组装部设置在隔雨布的底壁上,所述纵向组装部设置在横向组装部的两侧,所述横向组装部与纵向组装部互相连通,横向组装部和纵向组装部的设置且与担架拼装部件之间的配合使用,能实现对担架成型的构成作业。

所述横向组装部包括若干沿着隔雨布的长度方向等间距设置的横向贯穿布条230,每个所述横向贯穿布条230均呈贯通状,每个所述横向贯穿布条230均缝制在隔雨布的底壁上,所述纵向组装部包括两个对称分布在所有横向贯穿布条230两侧的纵向贯穿布条240,每个所述横向贯穿布条230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贯穿布条240连通,每个所述纵向贯穿布条240均呈贯通状,实现完成担架的组装作业。

所述担架拼装部件包括若干横向杆和两个纵向杆,在安装状态下,若干所述横向杆与若干横向贯穿布条230插接配合,两个所述纵向杆与两个纵向贯穿布条240插接配合,每个所述纵向杆的外圆周壁上设有若干插接孔,每个所述横向杆的两端分别与两个纵向杆上的插接孔对接,两个纵向杆和若干横向杆的设置能且与所有的横向贯穿布条230和纵向贯穿布条240的配合使用,构成担架的结构。

所述地垫充气组件200包括若干地垫气囊201、若干充气直管202和若干充气弯管203,若干所述地垫气囊201呈矩形结构分布,呈直线状态设置的相邻两个地垫气囊201之间通过充气直管202连通,呈拐角状态设置的相邻两个地点气囊之间通过充气弯管203连通,实现其他的互相连通,完成对所有的地垫气囊201进行充气作业。

其中所述两个地垫气囊201上均设有进气口204,每个所述进气口204均与对应位置的充气气囊连通,完成对气体的不断进入所有的地垫气囊201内。

所述布封组件210包括矩形布封布211和若干定位缝定布,所述矩形布封布211罩设在所有的地垫气囊201的外部,若干所述定位缝定布呈矩形结构分布在矩形布封布211的四周边缘处,每个所述定位缝定布均将矩形布封布211缝定固定,实现对所有的地垫气囊201罩设住,实现对所有的地垫气囊201的保护作业。

所述背包部件4包括背负组件41、侧部容纳组件42、定位紧固组件和背包成型连接组件,所述背负组件41缝制在隔雨布的侧壁上,所述侧部容纳组件42设置在背负组件41的旁侧,所述侧部容纳组件42与隔雨布缝制成型,所述定位紧固组件设置在背负组件41上且与其固定连接,所述背包成型连接组件设置背负组件41的侧部上,所有组件之间的配合能实现对背包的组成作业。

所述背负组件41包括背动部和抵定接触部,所述抵定接触部安装在隔雨布的侧壁上,所述背动部的一端与抵定接触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隔雨布固定连接,所述背动部连接成型后构成弧形结构,使的背包能够顺利的组成。

所述背动部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肩带410和两个连接带411,两个所述肩带410和两个连接带411呈对称状态分布,一个所述连接带411与一个肩带410连接,所述肩带410的上端与隔雨布缝制成型,所述肩带410的下端与连接带411的上端缝制成型,所述连接带411的下端与隔雨布的侧壁缝制成型,两个肩带410和两个连接带411的配合,能实现对待穿戴者的穿戴作业,拥有一个穿戴状态,完成穿戴作业。

所述抵定接触部包括腰部缓冲垫412和两个肩部缓冲垫413,两个所述肩部缓冲垫413分别设置在两个肩带410的内侧壁上,每个所述肩部缓冲垫413与其中一个肩带410缝制成型,所述腰部缓冲垫412设置在两个肩部缓冲垫413的正下方,且与隔雨布缝制成型,实现对穿戴者的保护作业。

所述侧部容纳组件42包括背包背部腰包420和两个侧部包421,所述背包背部腰包420设置在两个侧部包421之间,所述背包背部腰包420和两个侧部包421均缝制在隔雨布上,每个所述侧部包421均与背包背部腰包420的距离相同,能够实现对多种不同物品进行存放作业。

所述定位紧固组件包括第一腰包锁定部和第二腰包锁定部,所述第一腰包锁定部和第二腰包锁定部分别设置在腰部缓冲垫412的两侧,在锁定状态下,所述第一腰包锁定部与第二腰包锁定部相互卡扣成型,第一腰包锁定部和第二腰包锁定部的设置能实现组成作业。

所述背包成型连接组件包括背包敞口封布和两个侧部拉链,所述背包敞口封布设置在两个肩带410的正上部,在组装完成状态下,背包敞口封布罩设成型,两个所述侧部拉链分别设置在两个肩带410缓冲垫的两侧,在成型状态下,两个侧部拉链将与隔雨布连接成型,完成对背包进行封闭和封口作业,能够完成对待装填物品的装填作业。

所述雨衣部件3包括穿戴组件31、雨衣连接组件32和锁定固定组件33,所述穿戴组件31水平凸起状态设置,所述雨衣连接组件32分布在穿戴组件31的两侧,所述锁定固定组件33设置在穿戴组件31的下部,在组装状态下,雨衣连接组件32将帐篷薄布连接成型,构成穿戴状结构,所有的组件均能实现安装在矩形薄布1上,则能完成对雨衣的成型作业,供待穿戴者的穿戴作业。

所述雨衣连接组件32包括搭扣连接部和两个可分离连接部,所述搭扣连接部设置在两个可分离连接部之间,所述搭扣连接部能够拆卸的安装在帐篷薄布上,两个所述可分离连接部缝制在帐篷薄布的侧壁上,两个可分离连接部和搭扣连接部的设置能实现雨衣成型的连接作业,完成对对雨衣成型部件的锁定工序。

每个所述可分离连接部包括两个对称分布的可分离拉链34和拉链帘子35,每个所述可分离拉链34设置在帐篷薄布的侧边上,所述拉链帘子35设置在可分离拉链34的旁侧,所述搭扣连接部包括锦丝搭扣毛粘36和若干缝合布,若干所述缝合布呈矩形结构分布在锦丝搭扣毛粘36的四周,每个所述缝合布均与锦丝搭扣毛粘36和帐篷薄布连接成型,完成对雨衣的密封连接成型作业,避免雨衣在穿戴的过程中出现漏水渗水的情况发生。

所述穿戴组件31包括穿戴肩带37和肩腰抵触布38,所述穿戴肩带37对称分布在帐篷薄布上,所述肩腰抵触布38分别设置在穿戴肩带37和帐篷薄布侧壁上,穿戴肩带37和肩腰抵触布38能实现对整体雨衣的支撑和连接作业,实现对雨衣的穿戴成型作业。

所述锁定固定组件33包括腰部子母扣39和两个上下固定扣390,所述腰部子母扣39设置在穿戴肩带37的下方,所述腰部子母扣39呈对称结构设置,在锁定状态下,所述腰部子母扣39相互扣接,两个所述上下固定扣390对称分布在帐篷薄布的上下两端,每个所述上下固定扣390在安装状态下均连接成型,实现对雨衣成型作业的组装作业。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