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拼装墙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11082发布日期:2020-08-28 15:25阅读:205来源:国知局
一种拼装墙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拼装墙。



背景技术:

随着房地产产业的不断发展,装配式结构建筑产业化的模式也逐步形成,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建筑在民用住宅中的应用也越发广泛。装配式混凝土是以预制构件为主要的受力构件,经过装配和连接而成的混凝土构件,预制装配建筑的主要特点是构件在工厂制作,然后运送到现场,用机械或人工进行安装。

然而在装配式剪力墙施工的施工过程中,存在预制墙体制作不够标准化,预制墙体定型化模具制作步骤繁琐,清洗不便,并且在预制墙体制作完成后也存在存放不便,运输效率低,不够安全稳定,工序繁琐,工作量大导致施工进度不好控制等难点。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拼装墙,该拼装墙结构简单并且装配时间短。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拼装墙,包括设置于上下相对两端的第一拼装杆和第二拼装杆,所述第一拼装杆和第二拼装杆四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拼装板、第二拼装板、第三拼装板和第四拼装板,所述第一拼装板、第二拼装板、第三拼装板和第四拼装板上均开设有插槽,所述第一拼装杆和第二拼装干杆上均设置有用于插入插槽的定位件,所述定位件用于将第一拼装板、第二拼装板、第三拼装板和第四拼装板固定在第一拼装杆和第二拼装杆的两侧,所述第一拼装板、第二拼装板、第三拼装板、第四拼装板、第一拼装杆以及第二拼装杆围设形成一个内部空间,所述第一拼装杆和第二拼装杆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根的支撑件,其余空白处采用轻集料填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装杆下端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呈“[”型结构设置,所述定位槽与第一拼装杆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能够固定在定位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轻钢龙骨。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件为铝合金支撑板,所述铝合金支撑板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

进一步的,所述定位件设置于第一拼装杆四角,任意两相邻的定位件之间固定并且呈l状分布。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拼装板上设置有供轻集料注入的密封孔,所述密封孔内设置有单向阀,所述单向阀的导通方向由外部朝向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通过第一拼装杆、第二拼装杆、第一拼装板、第二拼装板、第三拼装板和第四拼装板的设置,能够在装配过程中轻松快速的安装,通过插槽和定位件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将第一拼装板、第二拼装板、第三拼装板、第四拼装板与第一拼装杆以及第二拼装杆连接,通过支撑件的设置,能够增加墙体的强度。

2、通过定位槽的设置,能够快速有效的确定定位件的安装位置,通过定位件的设置,能够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3、墙体骨架由轻钢龙骨构成,以玻镁平板为拼装板,各个拼装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快速装配,并且墙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4、通过密封孔的设置,在轻集料灌注进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轻集料漏出,通过密封孔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液体漏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拼装墙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第一拼装杆与支撑件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拼装杆与支撑件的另一连接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拼装杆;2、第二拼装杆;3、第一拼装板;31、第二拼装板;32、第三拼装板;33、第四拼装板;4、插槽;5、定位件;6、支撑件;61、轻钢龙骨;62、铝合金支撑板;63、通孔;7、定位槽;8、密封孔;81、单向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其中相同的零部件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需要说明的是,下面描述中使用的词语“前”、“后”、“左”、“右”、“上”和“下”指的是附图中的方向,词语“底面”和“顶面”、“内”和“外”分别指的是朝向或远离特定部件几何中心的方向。

参照图1至3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拼装墙,包括设置于上下相对两端的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所述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四周之间依次设置有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所述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上均开设有插槽4,所述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干杆上均设置有用于插入插槽4的定位件5,所述定位件5用于将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固定在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的两侧,所述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第四拼装板33、第一拼装杆1以及第二拼装杆2围设形成一个内部空间,所述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内部设置有至少一根的支撑件6,其余空白处采用轻集料填充。

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设置于上下两侧,在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的四个侧面依次设置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在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上都设置了插槽4,第一拼装杆1和第二拼装杆2上设置了插入插槽4内的定位件5,通过定位件5的设置,一者能够辅助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定位,二者在装配过程中,不再需要采取多余的步骤,直接将定位件5插入插槽4内后,再将螺钉打入固定,如此便节约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效率,在第一拼装杆1下侧面设置了支撑件6,支撑件6的作用在于为墙体起到支承作用,增加墙体的强度,在空白处采用eps轻集料或者轻质砂浆填充,如此不会增加墙体本身的承重,并且大大的增强了墙体的稳定性,抗冲击性和抗震性,如此便优于现有技术,能够有效的缩短工期,提高工作效率。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拼装杆1下端设置有定位槽7,所述定位槽7呈“[”型结构设置,所述定位槽7与第一拼装杆1下端面固定连接,所述定位件5能够固定在定位槽7内。

第一拼装杆1下方固定设置有定位槽7,定位件5采用螺栓螺母将其固定在定位槽7内,通过定位槽7的设置,能够快速有效的确定定位件5的安装位置,通过定位件5的设置,能够增加墙体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件6为轻钢龙骨61。

墙体骨架由轻钢龙骨61构成,以玻镁平板为拼装板,各个拼装板之间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不仅能够快速装配,并且墙体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支撑件6为铝合金支撑板62,所述铝合金支撑板62上设置有若干个均匀分布的通孔63。

采用铝合金支撑板62作为支撑件6,铝合金材质较轻,并且具有一定的强度,在铝合金支撑板62上设置多个圆形通孔63,eps轻集料或者轻质砂浆灌注入墙体内部之后,能够增加铝合金支撑板62与eps轻集料或者是轻质砂浆之间的接触面积,使其接触更加紧密。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定位件5设置于第一拼装杆1四角,任意两相邻的定位件5之间固定并且呈l状分布。

通过定位件5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固定第一拼装板3、第二拼装板31、第三拼装板32和第四拼装板33。

作为改进的一种具体实施方式,所述第一拼装板3上设置有供轻集料注入的密封孔8,所述密封孔8内设置有单向阀81,所述单向阀81的导通方向由外部朝向内部。

通过密封孔8的设置,在轻集料灌注进入的过程中,能够有效的防止轻集料漏出,通过密封孔8的设置,能够有效的防止液体漏出。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实用新型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