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外加电梯廊桥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468271发布日期:2020-07-14 16:53阅读:742来源:国知局
一种外加电梯廊桥组件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设施,尤其是一种适用于外加装电梯的廊桥组件,具体的说是一种外加电梯廊桥组件。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到来,现有多层住宅楼、办公楼需要增设外加电梯,以便老年人生活、工作。在既有建筑旁建造外加电梯井道框架及廊道,如采用传统的现浇混凝土或组焊钢结构的建造方法,不但存在工期长、工效低、易发火灾、污染环境、浪费材料等问题,且容易干扰既有建筑的使用,并与建筑住户产生诸多矛盾。目前电梯井道已基本实现预制装配化,但井道与建筑物之间供行走的廊桥板仍采用现浇技术,且其两端与建筑物、电梯井道均为固接,使井道的不均匀沉降、所受风载等不利因素均通过两端固接的廊桥板传递到既有建筑结构上,可能对建筑结构产生诸多不安全影响,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减少电梯在建筑结构上的附着荷载,且施工快速、便于现场管理、高装配率的外加电梯廊桥板,以满足市场的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外加电梯廊桥组件,可有效减少电梯在建筑结构上的附着荷载,且施工快速、便于现场管理、高装配率,可充分满足市场的需求。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外加电梯廊桥组件,包括井道支座、廊道板和建筑支座,所述廊道板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其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力轴;所述井道支座固定在电梯井道上,其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i;所述建筑支座固定在既有建筑物墙体上,其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ii;

所述凹槽i的纵剖面和所述凹槽ii的纵剖面均为喇叭口形;所述凹槽i的底部为直径与所述承力轴直径相当的半圆形,使所述承力轴能够在其中转动;所述凹槽ii的底部为半长圆形,其横向距离大于所述承力轴直径,使所述承力轴能够在其中转动和横向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廊道板内设有轻质填充体,该填充体包括多个由轻质材料制成的球体;各球体之间通过沿其中心线分布的连接杆纵横正交而形成板状;各临近的所述球体相互围合而形成孔洞,使混凝土在浇筑时能够填充该孔洞,进而形成连接所述廊道板面层和底层的混凝土柱群;所述填充体的上、下方分别设有钢筋网片。

进一步的,所述各球体上表面和下表面的中心线上分别设有深度相同的十字形凹槽iii;所述钢筋网片嵌装在所述凹槽iii内。

进一步的,所述廊道板的两侧分别设有槽钢梁;该槽钢梁与所述钢筋网片焊接相连,并在工厂与混凝土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槽钢梁的截面高度大于所述廊道板的厚度,其上翼缘表面与所述廊道板表面平齐;所述廊道板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沿所述廊道板厚度方向贯通的沟槽,以便在吊装时供提升钢索通过。

进一步的,所述承力轴为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槽钢梁的底面焊接相连,另一端设有轴台;该轴台为圆盘状,其直径大于所述承力轴的直径。

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板,为平板状,其上设有通孔,可使所述承力轴穿过该通孔,并与该加强板相互焊接连接;该加强板置于所述槽钢梁的开口处,其端边与所述槽钢梁的翼缘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i上设有与其相配合的封板i,能够封闭所述凹槽i的开口,以便限制井道端承力轴朝各向位移;所述凹槽ii上设有封板ii,能够封闭所述凹槽ii的开口,使建筑端承力轴在凹槽ii内仅能水平位移与转动,而其向上的位移被限制。

进一步的,所述建筑支座和井道支座均包括固定板和支座板;所述支座板为l形,垂直焊接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凹槽i或凹槽ii设于所述支座板上;所述建筑支座的固定板通过锚栓安装在既有建筑的梁上,所述井道支座的固定板通过焊接或螺栓与电梯井道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可以减轻廊道板的重量,方便生产和运输,有利于现场的安装施工,可提高施工效率,减小扰民影响。同时,通过廊道板端部的可旋转和平移的连接结构,极大的降低了井道对建筑结构的不利影响,为外加电梯的安全运行创造有利条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2是图1的a-a剖视图。

图3是图1的b-b剖视图。

图4是图3的c-c剖视图。

图5是图1的d-d剖视图。

图6是图1的m-m剖视图。

图7是图6的n-n剖视图。

图8是图6的e局部放大图。

图9是图6的f局部放大图。

图10是图7的g局部放大图。

其中:1-井道支座、1-1-凹槽i、1-2-封板i、2-廊道板、2-1-球体、2-2-钢筋网片、2-3-槽钢梁、2-4-轴台、2-5-承力轴、2-6-凹槽iii、2-7-混凝土柱、2-8-连接杆、2-9-加强板、3-建筑支座、3-1-凹槽ii、3-2-封板ii、4-井道、5-建筑梁、6-廊桥顶盖、7-提升钢索、8-起吊梁、9-滑轮、10-吊挂钢索、11-钩挂吊具、12-加固梁、13-抱箍螺栓、14-抱箍压板、15-卷扬机、16-沟槽;17-支座板;18-固定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

一种外加电梯廊桥组件,包括井道支座1、廊道板2、建筑支座3等。所述廊道板2为预制的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其两侧边的两端分别设有承力轴2-5;所述井道支座1固定在电梯井道4上,其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i1-1,其上方设有与其相配合并能封闭该凹槽i1-1的封板i1-2;所述建筑支座3固定在既有建筑物的建筑梁5上,其上设有开口向上的凹槽ii3-1,其上方也设有与其相配合并能够封闭该凹槽ii的封板ii3-2;所述凹槽i的纵剖面和所述凹槽ii的纵剖面均为喇叭口形,以便安装承力轴2-5;所述凹槽i1-1的底部为直径与所述承力轴2-5直径相当的半圆形,使所述承力轴2-5能够在其中转动,但不能朝各向位移,形成立面上的铰支座;所述所述凹槽ii3-1的底部为横向延伸延伸量为e0的半长圆形,其横向空隙略大于所述承力轴2-5直径,使所述承力轴2-5可在该凹槽ii3-1内转动,并作长度不超过e0的水平位移,但不能向上位移,从而形成立面上的单向滑动支座。所述廊桥板2因此形成简支板,并成为装配式构件。当所述井道4发生沉陷时,所述廊道板2的井道端支承轴随其下沉,并产生转动,使所述廊道板2的建筑端支承轴也产生转动,且向所述井道4方向产生与下沉量对应的位移e1。该e1与允许下沉量和所述廊道板2长度相关,且e1<e0,从而,可阻隔井道下沉所产生的各种不利荷载向建筑物的传递,保护建筑结构的安全。

所述廊道板2内部设有轻质填充体,以便减少混凝土量,减轻廊道板的重量。该填充体包括多个由轻质材料制成的实心球体2-1;各球体2-1之间通过沿其中心线分布的连接杆2-8纵横正交而形成板状;所述填充体的上、下方分别设有钢筋网片2-2。该钢筋网片2-2嵌装在所述球体2-1上、下侧的十字形凹槽iii2-6内,使其不易移位。所述填充体的各临近球体2-1之间相互围合而形成孔洞,使混凝土在浇筑时可填充该孔洞,形成多个连接所述廊道板面层、底层的混凝土柱2-7,与廊道板2面层和底层形成整体结构共同工作,可增加廊道板2的承载能力。

所述廊道板2的两侧分别设有槽钢梁2-2,可提高廊道板2的抗弯强度;该槽钢梁2-2与所述钢筋网片2-2焊接相连,并在工厂与混凝土浇筑预制为一体;所述槽钢梁2-2的截面高度大于所述廊道板2的厚度,其上表面与廊道板2表面平齐,可简化结构,减轻重量。所述廊道板2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一个沿所述廊道板厚度方向贯通的沟槽16,以便在吊装时供提升钢索通过。

所述承力轴2-5为圆柱形,其一端与所述槽钢梁2-3的底面焊接相连,另一端设有直径大于所述承力轴2-5直径的轴台2-4,可防其脱落。进一步的,还包括加强板2-9。该加强板2-9为平板状,设于所述槽钢梁2-3的开口处,并与所述槽钢梁2-3的翼缘焊接连接。同时,该加强板2-9上设有通孔,可套装在所述承力轴2-5上,并相互焊接,以便增强对所述承力轴2-5的支撑。

所述井道支座1和建筑支座3均包括固定板18和支座板17;所述支座板17为l形,垂直焊接在所述固定板18上;所述凹槽i1-1或凹槽ii3-1设于所述支座板17上;所述井道支座1的固定板以焊接或螺栓连接的方式与电梯井道相连。所述建筑支座3的固定板通过锚栓安装在既有建筑的建筑梁上。

如图6至图10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井道与既有建筑顶部之间现浇廊桥顶盖6,并预埋吊点耳板;在既有建筑结构、井道的预定位置上设置支座锚固螺栓安装孔;

2)将卷扬机15锚固于地面,并使锚固点足以承受工作荷载;

3)用抱箍螺栓13和抱箍压板14将加固梁12安装在井道朝向建筑的横梁上;

4)将廊道板放置于安装位置正下方地面支架上,槽钢梁台阶朝下;在廊道板两端承力轴上安装井道支座与建筑支座;

5)在电梯井道上安装滑轮,将提升钢索穿绕各滑轮及平衡钢梁两端的滑轮后,扎挂在廊桥顶盖的吊点耳板上;

6)开动卷扬机,使平衡钢梁升离地面后停止,用卸扣将吊挂钢索安装在起吊梁下侧的吊点耳板上,在廊道板两侧安装钩挂吊具;

7)开动卷扬机起吊廊道板至最高楼层安装位置标高,采用锚固螺栓将井道支座和建筑支座分别装在各自的预留孔上,栓接或焊接封板,使承力轴可自由转动,并调整廊道板建筑支座端承力轴在凹槽ii内的建筑侧无间隙;

8)拆除提升钢索在廊桥顶盖的吊耳板上的固定端,从滑轮中退出提升钢索,将平衡钢梁搬运至地面;

9)将提升钢索穿过已安装完毕的各廊道板两端的沟槽,再穿绕各滑轮及平衡钢梁两端的滑轮后,扎挂在廊桥顶盖的吊点耳板上;

10)重复步骤6)、7)和8),吊装各层廊道板。

通过本安装方法,可实现在将本实用新型的廊道板井道内进行安装,避免了以往需要使用吊车等装备,简化了施工工艺,降低了制造成本。

本实用新型未涉及部分均与现有技术相同或可采用现有技术加以实现。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