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051098发布日期:2020-09-01 16:54阅读:307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工程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由于现浇混凝土楼板受力性能好,连接可靠,是最常用的一种楼板的施工方法。但现浇混凝土施工工艺复杂,需要支设模板和对混凝土在施工现场进行养护等工序,不仅施工周期长施工速度慢,而且混凝土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从而,预制楼板大量引入建筑领域,但现有预制楼板节点连接处受力性能差,现有的现浇混凝土楼板施工工艺复杂,施工速度慢周期长,且现场养护时养护条件差,质量难以保证。

因此,亟需研发一种能解决上述问题的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

为实现本实用新型目的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包括抗剪钢板、钢梁、若干连接钢筋、若干套管和楼板。

所述钢梁的上表面垂直焊接有抗剪钢板,钢梁的纵向与抗剪钢板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抗剪钢板上设置有若干供连接钢筋穿过的通孔,若干连接钢筋穿过通孔。

所述钢梁的两侧均设置有楼板,楼板内预埋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受力钢筋,每个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均伸出楼板,每个纵向受力钢筋均对应着一个与其同轴的连接钢筋。

每个所述楼板上的纵向受力钢筋通过套管与其同轴的连接钢筋连接。

进一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长度均为l。所述连接钢筋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长度均为l/2。所述套管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内螺纹,套管的长度为l,l>0。所述纵向受力钢筋和连接钢筋的外螺纹均与套管的内螺纹相匹配。

进一步,所述抗剪钢板的宽度与楼板的厚度相同。所述钢梁为工字钢或h型钢,钢梁的腹板厚度与抗剪钢板的厚度相同。

进一步,所述连接钢筋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为d2,纵向受力钢筋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为d2,纵向受力钢筋中间段的直径为d,则

进一步,所述通孔为正六边形通孔,连接钢筋中间段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a=d/2。

进一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两端的外螺纹长度l计算如下:

式中:d1为纵向受力钢筋两端的外螺纹的内直径,单位为mm。d2为纵向受力钢筋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单位为mm。fy为钢筋抗拉强度fy,单位为兆帕n/mm2。fv为钢筋抗剪强度fv,单位为兆帕n/mm2

进一步,所述抗剪钢板上的通孔呈错位布置。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预制楼板在车间进行批量制作,在现场吊装和机械连接操作方便,施工速度快,生产效率得以提高;

2.预制混凝土楼板在节点处采用采用套筒进行有效连接,保证节点连接处的受力性能,同时连接处在车间进行了预连接,避免现场安装过程出现偏差,提高了工作效率;

3.各个连接件的尺寸进行了严密的计算,且连接钢筋中间段设计为正六边形,能防止连接钢筋与抗剪钢板的相对转动,进一步提高了施工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配式预制楼板的连接示意图;

图2为抗剪钢板与钢梁的连接正视图;

图3为抗剪钢板与钢梁的连接侧视图;

图4为连接钢筋示意图。

图中:抗剪钢板1、通孔101、钢梁2、连接钢筋3、纵向受力钢筋4、套管5和楼板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但不应该理解为本实用新型上述主题范围仅限于下述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上述技术思想的情况下,根据本领域普通技术知识和惯用手段,做出各种替换和变更,均应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实施例1: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包括抗剪钢板1、钢梁2、若干连接钢筋3、若干套管5和楼板6。

参见图3,所述钢梁2为工字钢,钢梁2的上翼缘的上表面垂直焊接有抗剪钢板1,钢梁2的腹板厚度与抗剪钢板1的厚度相同,均为b0,b0>0。所述钢梁2的上表面钢梁2的纵向与抗剪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参见图2,所述抗剪钢板1上设置有若干供连接钢筋3穿过的通孔101,若干通孔101分为上下两排,这两排通孔101相互错开且等间距布置。若干所述连接钢筋3穿过通孔101,参见图4,连接钢筋3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圈数为n/2,螺纹齿根宽度b,该外螺纹长度均为l/2,l>0,n>0,b>0。所述连接钢筋3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为d2,内直径为d1,则连接钢筋3的长度为l+b0。

参见图2,所述通孔101为正六边形通孔,连接钢筋3中间段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

参见图1,所述钢梁2的两侧均设置有楼板6,楼板6的纵向长度为l0,抗剪钢板1的宽度与楼板6的厚度相同,均为h0,h0>0。

所述楼板6内预埋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受力钢筋4,每个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均伸出楼板6,每个纵向受力钢筋4均对应着一个与其同轴的连接钢筋3。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螺纹圈数为n,螺纹齿根宽度b,该外螺纹长度均为l,则纵向受力钢筋4的长度为l0+2l。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为d2,内直径为d1,纵向受力钢筋4中间段的直径为d,则a=d/2,d>0。

所述套管5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内螺纹,套管5的长度为l,纵向受力钢筋4和连接钢筋3的外螺纹均与套管5的内螺纹相匹配。每个所述楼板6上的纵向受力钢筋4通过套管5与其同轴的连接钢筋3连接。

所述楼板6内纵向受力钢筋4可承受拉力l/2长度内的螺纹可承受沿纵向受力钢筋4纵向的剪力当f等于f'时,可得式中,fy为钢筋抗拉强度fy,由所选钢筋的强度等级确定,单位为兆帕n/mm2;fv为钢筋抗剪强度fv,由所选钢筋的强度等级确定,单位为兆帕n/mm2

在预制所述楼板6时,需提前在车间绑扎若干楼板6的钢筋网片,每个钢筋网片上绑扎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受力钢筋4,若干纵向受力钢筋4的轴向与所在钢筋网片的网面平行,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伸出钢筋网片。然后在每相邻两块所述钢筋网片之间设置若干连接钢筋3,每个连接钢筋3的两端均对应着与其同轴的纵向受力钢筋4,每个连接钢筋3的两端通过套管5分别与两个钢筋网片上的纵向受力钢筋4连接。再对每个所述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形成楼板6,确保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伸出楼板6。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将连接处的所述套管5向楼板方向旋转,使套管5保留在纵向受力钢筋4上,拆卸掉连接钢筋3,使相互连接的两块楼板6分离,从而完成楼板6的预制,并将预制好的若干楼板6运输至施工现场。

所述的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安装时,先将抗剪钢板1垂直焊接到钢梁2上翼缘的上表面,确保钢梁2的纵向与抗剪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抗剪钢板1上设置有若干供连接钢筋3穿过的通孔101,将若干连接钢筋3穿过通孔101。再将两块所述楼板6吊装到钢梁2的两侧,这两块楼板6为预制过程中相互分离出来的那两块楼板6,确保安装过程不出现错位偏差。之后将每个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上的套管5向抗剪钢板1方向旋转,使套管5同时套设在纵向受力钢筋4和连接钢筋3上,套管5靠近抗剪钢板1的一端与抗剪钢板1相抵。最后浇筑所述楼板6与钢梁2连接处的混凝土,并做好养护。

实施例2:

本实施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预制楼板连接系统,包括抗剪钢板1、钢梁2、若干连接钢筋3、若干套管5和楼板6。

参见图2或3,所述钢梁2的上表面垂直焊接有抗剪钢板1,钢梁2的纵向与抗剪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所述抗剪钢板1上设置有若干供连接钢筋3穿过的通孔101,若干连接钢筋3穿过通孔101。

参见图1,所述钢梁2的两侧均设置有楼板6,楼板6内预埋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受力钢筋4,每个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均伸出楼板6,每个纵向受力钢筋4均对应着一个与其同轴的连接钢筋3。

每个所述楼板6上的纵向受力钢筋4通过套管5与其同轴的连接钢筋3连接。所述楼板6与钢梁2的连接处浇筑有混凝土。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主要步骤同实施例2,进一步,参见图1,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长度均为l。参见图4,所述连接钢筋3的两端均设置有外螺纹,该外螺纹长度均为l/2。所述套管5设置有贯通其两端的内螺纹,套管5的长度为l,l>0。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和连接钢筋3的外螺纹均与套管5的内螺纹相匹配。

实施例4:

本实施例主要步骤同实施例3,进一步,所述抗剪钢板1的宽度与楼板6的厚度相同。参见图3,所述钢梁2为工字钢,钢梁2的腹板厚度与抗剪钢板1的厚度相同。

实施例5:

本实施例主要步骤同实施例4,进一步,所述连接钢筋3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为d2,纵向受力钢筋4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为d2,纵向受力钢筋4中间段的直径为d,则d>0。

实施例6:

本实施例主要步骤同实施例5,进一步,参见图2,所述通孔101为正六边形通孔,连接钢筋3中间段的截面呈正六边形,该正六边形的边长为a,a=d/2。所述通孔101与连接钢筋3的中间段设计为正六边形,可避免连接钢筋3与抗剪钢板1的相对转动,提高连接施工效率。

实施例7:

本实施例主要步骤同实施例6,进一步,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两端的外螺纹长度l计算如下:

式中:d1为纵向受力钢筋4两端的外螺纹的内直径,单位为mm。d2为纵向受力钢筋4两端的外螺纹的外直径,单位为mm。fy为钢筋抗拉强度fy,单位为兆帕n/mm2。fv为钢筋抗剪强度fv,单位为兆帕n/mm2。可根据计算公式严密把控工件尺寸,在保证受力稳定的基础上最大限度节省成本。

实施例8:

本实施例主要步骤同实施例7,进一步,参见图2,若干所述通孔101分为上下两排,这两排通孔101相互错开且等间距布置,确保抗剪钢板1承受较为均匀的剪切力,提高整体稳定性。

在预制所述楼板6时,需提前在车间绑扎若干楼板6的钢筋网片,每个钢筋网片上绑扎有若干相互平行的纵向受力钢筋4,若干纵向受力钢筋4的轴向与所在钢筋网片的网面平行,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伸出钢筋网片。然后在每相邻两块所述钢筋网片之间设置若干连接钢筋3,每个连接钢筋3的两端均对应着与其同轴的纵向受力钢筋4,每个连接钢筋3的两端通过套管5分别与两个钢筋网片上的纵向受力钢筋4连接。再对每个所述钢筋网片浇筑混凝土,形成楼板6,确保纵向受力钢筋4的两端伸出楼板6。待混凝土强度达标后,将连接处的所述套管5向楼板方向旋转,使套管5保留在纵向受力钢筋4上,拆卸掉连接钢筋3,使相互连接的两块楼板6分离,从而完成楼板6的预制,并将预制好的若干楼板6运输至施工现场。

现场安装时,先将所述抗剪钢板1垂直焊接到钢梁2上翼缘的上表面,确保钢梁2的纵向与抗剪钢板1的长度方向一致,抗剪钢板1上设置有若干供连接钢筋3穿过的通孔101,将若干连接钢筋3穿过通孔101。再将两块所述楼板6吊装到钢梁2的两侧,这两块楼板6为预制过程中相互分离出来的那两块楼板6,确保安装过程不出现错位偏差。之后将每个所述纵向受力钢筋4上的套管5向抗剪钢板1方向旋转,使套管5同时套设在纵向受力钢筋4和连接钢筋3上,套管5靠近抗剪钢板1的一端与抗剪钢板1相抵。最后浇筑所述楼板6与钢梁2连接处的混凝土,并做好养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