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614734发布日期:2020-07-29 01:51阅读:733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属于煤场防尘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煤炭是我国的重要能源之一,我国的能源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煤炭一般需要从煤炭产地运送至使用地。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煤炭的用量越来越大,因此煤炭在运输前、运输中间以及使用前都需要储存。目前煤炭一般采用储煤场或储煤场进行储存。煤炭一般是由带式输送机送入储煤场上部并以自由落体方式向下落至地面,煤炭在下落的过程中会引诱一部分室内空气一起向下运动,形成煤尘气流并向上及周边扩散,并很快充满整个仓内空间,从而形成大量的煤尘,对生产环境造成污染,并影响生产人员的身体健康(易引发吸肺病),严重着会产生煤尘爆炸的事故。目前,在储煤场内堆取料作业为连续性露天开敞式操作,在作业中工艺与操作环境以及其散料自身条件的影响,会产生大量的扬尘,遇大风天气易产生二次扬尘,对周围环境造成污染,也造成了一定量的物料流失。

目前煤场使用的防尘网大多为防尘板,防尘效果差,需要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克服现有的缺陷,提供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通过设置吸尘箱和吸尘海绵,可以在起风时将扬起的煤灰吸附在吸尘海绵或集尘箱内,同时集尘箱与吸尘海绵可以取出清理,可以循环使用,节约成本,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包括底座,所述底座上方设有集尘箱,所述集尘箱下方嵌入连接于导轨一外部,所述集尘箱前方设有拉手,所述集尘箱上方连接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一侧嵌入连接有若干吸尘箱,所述吸尘箱上设有导流叶片,所述支撑框架外部一侧设有若干转轴,所述转轴内部套接有夹板,所述支撑框架上方一侧连接支撑梁,所述支撑梁底端连接支撑板,所述支撑板内部贯穿连接若干地脚螺栓,所述支撑框架内部一侧设有若干u型槽钢,所述u型槽钢内部中心设有导轨二,所述导轨二外部位于所述u型槽钢内部设有吸尘海绵。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板下方连接水泥地面或水泥墩,所述地脚螺栓嵌入连接于水泥地面或水泥墩内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下端一层所述吸尘箱嵌入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内,其余所述吸尘箱固定连接于所述支撑框架上。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吸尘海绵表面设有褶状凸起,所述吸尘海绵通过所述导轨二在所述u型槽钢内部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夹板在所述转轴上转动连接,所述集尘箱通过所述导轨一在所述底座上滑动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支撑框架前后两侧均设有所述支撑梁,所述支撑框架内部位于所述吸尘箱与所述吸尘海绵之间设有集尘空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和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尘箱,并在吸尘箱上设有导流叶片,在因为刮风而引起煤灰扬起时,煤灰可以通过导流叶片进入吸尘箱,减少煤灰对空气的污染。

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吸尘海绵和集尘箱,并在支撑框架设有集尘空腔,当煤灰进入吸尘箱后,吸尘海绵可以将煤灰吸附,剩余的煤灰通过集尘空腔落入集尘箱,并且吸尘海绵和集尘箱可以取出,可以将煤灰收集,减少物料的浪费。

3、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支撑框架两侧设置支撑梁,并由地脚螺栓固定,使支撑框架更加稳定,防止支撑框架因大风而出现倾倒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害。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吸尘海绵立体图。

图中标号:1、底座;2、集尘箱;3、导轨一;4、拉手;5、支撑框架;6、吸尘箱;7、导流叶片;8、转轴;9、夹板;10、支撑梁;11、支撑板;12、地脚螺栓;13、u型槽钢;14、导轨二;15、吸尘海绵;16、集尘空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如图1-图3所示,一种新型煤场防尘网,包括底座1,底座1上方设有集尘箱2,集尘箱2下方嵌入连接于导轨一3外部,集尘箱2前方设有拉手4,集尘箱2上方连接支撑框架5,支撑框架5内部一侧嵌入连接有若干吸尘箱6,吸尘箱6上设有导流叶片7,支撑框架5外部一侧设有若干转轴8,转轴8内部套接有夹板9,支撑框架5上方一侧连接支撑梁10,支撑梁10底端连接支撑板11,支撑板11内部贯穿连接若干地脚螺栓12,支撑框架5内部一侧设有若干u型槽钢13,u型槽钢13内部中心设有导轨二14,导轨二14外部位于u型槽钢13内部设有吸尘海绵15。

如图1、图2所示,支撑板11下方连接水泥地面或水泥墩,地脚螺栓12嵌入连接于水泥地面或水泥墩内部,支撑框架5下端一层吸尘箱6嵌入连接于支撑框架5内,其余吸尘箱6固定连接于支撑框架5上,底层吸尘箱可以通过转动夹板进行拆卸,然后工作人员通过拆出吸尘箱留下的空洞,将吸尘海绵拆卸和清理。

如图1、图3所示,吸尘海绵15表面设有褶状凸起,吸尘海绵15通过导轨二14在u型槽钢13内部滑动连接,夹板在转轴8上转动连接,集尘箱2通过导轨一3在底座1上滑动连接,吸尘海绵15上的褶状凸起可以扩大吸尘海绵的吸尘面积,吸收更多煤灰,集尘箱2可以取出,方便煤灰的收集与再利用。

如图2所示,支撑框架5前后两侧均设有支撑梁10,支撑框架5内部位于吸尘箱6与吸尘海绵15之间设有集尘空腔16,支撑梁10可以使支撑框架5更加稳定,集尘空腔16可以将吸尘海绵没有吸收的煤灰沉淀在集尘箱内,统一清理。

为了方便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以下就本实用新型在实际过程中的工作原理或者操作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在实际使用中:当因为刮风而使煤灰扬起时,风力将煤灰吹至导流叶片1上,导流叶片1将煤灰送入吸尘箱6,支撑框架5内的吸尘海绵15将煤灰吸附,由于吸尘海绵15上设有褶状凸起,从而使吸尘海绵15可以吸附更多的煤灰,剩余没有被吸尘海绵15吸附的煤灰通过集尘空腔16落在集尘箱2内,然后使用拉手4将集尘箱抽出,清理煤灰后,重新放入底座1上;当需要对吸尘海绵15清理时,转动夹板9,解除夹板9对底端吸尘箱6的固定,将吸尘箱6拆下,然后工作人员用手将吸尘海绵15取出,由于重力作用,当最下端的吸尘海绵15被取出时,上方的吸尘海绵15则会下落,从而将所有吸尘海绵15取出,清理完成后依次将吸尘海绵15安装在u型槽钢13上,完成清理工作。

以上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能够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凡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显而易见的改进、替换或变型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