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压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874630发布日期:2020-08-14 20:05阅读:317来源:国知局
自动压胶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压胶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硅片切割行业中,传统的砂浆切割逐渐被金刚线切割所替代,硅片厚度由200微米逐步变成165微米甚至更薄,因此对硅棒加工工艺和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金刚线切割环节中硅棒与切割板之间的胶体通常需要几分钟甚至十几分钟才能溢出完全,溢出时间已经与固化时间发生重叠,即不利于固化效率也不利于固化效果。

同时,目前的固化过程通常为室温自动固化,固化时间既长且不稳定。



技术实现要素: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自动压胶装置,用以解决胶体固化胶体的溢出和固化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包括:

底座,所述底座上设有至少一端为开口端的储物槽,且所述开口端朝向被压胶物体;

支撑条,所述支撑条横跨在所述开口端,且所述支撑条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储物槽的两个侧壁连接,用于支撑硅棒切割板;

滚轮,所述滚轮设置在所述储物槽内并与所述支撑条对应设置,能够在所述支撑条受到朝向所述滚轮方向的压力时,与所述支撑条接触并滚压所述支撑条;

支撑柱,所述支撑柱设置在所述储物槽内,并与所述滚轮间隔排列,所述支撑柱与所述支撑条对应设置,且能够在所述支撑条受到朝向所述滚轮方向的压力时,支撑所述支撑条。

优选地,所述支撑条为多个,且每一个所述支撑条对应一组滚轮和一组支撑柱。

优选地,所述一组支撑柱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所述支撑柱,所述一组滚轮包括多个所述滚轮,多个所述滚轮分别位于多个所述支撑柱的间隔内。

优选地,所述支撑柱包括用于对所述切割板加热的加热组件。

优选地,所述滚轮的水平高度大于所述支撑柱的水平高度。

优选地,所述滚轮周向旋转运动以对支撑条挤压。

优选地,自动压胶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所述驱动装置与所述滚轮通过连接杆连接。

优选地,所述支撑条为弹性材料件。

优选地,所述滚轮表面为柔性材质。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有益效果之一: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能够加速硅棒与切割板之间多余胶体的溢出,加快胶体的固化,使得剩余胶体分布均匀,大幅度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对齐操作的速度和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俯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底座10;

支撑条20;

滚轮30;

支撑柱40;

驱动马达50;

硅棒60;

胶体70;

切割板8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首先结合附图具体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方面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

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包括:底座10、支撑条20、滚轮30和支撑柱40。

具体地,底座10上设有储物槽,该储物槽至少一端为开口端,且该开口端朝向被压胶物体,其中,被压胶物体可以是硅棒60。支撑条20横跨在开口端,且支撑条20的两端分别与底座10连接或者说与储物槽的侧壁连接,用于支撑硅棒60切割板80,滚轮30设置在储物槽内并与支撑条20对应设置,能够在支撑条20受到朝向滚轮30方向的压力时,与支撑条20接触并滚压支撑条20,支撑柱40设置在储物槽内,并与滚轮30间隔排列,支撑柱40与支撑条20对应设置,且能够在支撑条20受到朝向支撑条20方向的压力时,支撑支撑条20,以限制支撑条20在压力方向上的移动距离。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中的储物槽可以是一端开口的凹形槽,也可以是在底座的表面上竖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支撑板或多个支撑体围成的槽,以使得支撑条的两端可以固定在支撑板的顶端,支撑条对应的下方的储物槽内可以安装支撑柱和滚轮,对此,该储物槽的结构并不作为限定。也就是说,自动压胶装置设有底座10,底座10上形成有一端开口的储物槽,以储物槽的开口向上为例,支撑条20平铺在储物槽的开口处,且支撑条20的两端固定在底座10上,当对硅棒60压胶时,可以在支撑条20的上方放置切割板80,如塑料板,硅棒60放置在切割板80的上方,在硅棒60和切割板80之间有一层胶体70,当在重力的作用下,硅棒60与切割板80向下挤压支撑条20,支撑条20受到挤压后向下移动,通过在支撑条20的下方设置滚轮30和支撑柱40,受挤压的支撑条20与滚轮30接触,滚轮30滚动挤压支撑条20,进而挤压硅棒60与切割板80,其中,滚轮30可以是在原位周向转动,滚轮30反复的滚动,也可以是左右移动,以使切割板20与硅棒60之间的胶体70受到硅棒60的压力和滚轮30的滚压力,从而加快硅棒60与切割板80之间多余胶体70的溢出,使胶层更加均匀,减少空胶比例。且在支撑条受到较大的向下的压力时,支撑条向下移动距离加大,变形严重,通过在位于支撑条20的下方的支撑柱40,可以支撑支撑条,以限定支撑条20受硅棒60切割板80挤压后下降的位置,避免支撑条20下降距离过大,受到损坏。

此外,本申请的其他实施例中,支撑条20间隔设置在底座10上,滚轮30可以设置在支撑条20的下方,也可以设置在支撑条20之间的间隔内,使得滚轮30既可以通过挤压支撑条20,间接挤压切割板80,也可以通过滚轮30直接挤压切割板80,以实现对切割板80的挤压,或者既设置在支撑条20下方,又设置在支撑条20之间的间隔内,以从多个位置对切割板80进行挤压,进而通过挤压切割板80而进一步挤压胶体70,使多余的胶体70的快速溢出,使胶体更加均匀,减少空胶比例。

具体地,支撑条20为多个,且每一个支撑条20对应一组滚轮30和一组支撑柱40。

也就是说,底座10开口处平铺的支撑条20有多个,从而支撑硅棒60切割板80,每一个支撑条20下方都对应安装有一组滚轮30和一组支撑柱40,从而硅棒60切割板80受重力作用下降时,可以受到多个支撑条20均匀的支撑,滚轮30可以滚动挤压对应的支撑条20,多组滚轮30同时滚动时,使得切割板80在不同的位置受到挤压,滚轮30的滚动方向不同,形成波浪式的滚动方式,该运动方式使得切割板80能够更好地挤压胶体70,加速胶层70溢出,使得硅棒60与胶体70内的气泡被赶出,支撑柱40可以限定对应支撑条20的下降位置,更好的保护支撑条。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一组支撑柱40包括间隔设置的多根支撑柱40,一组滚轮30包括多个滚轮30,多个滚轮30分别位于多个支撑柱40的间隔内。也就是说,一个支撑条20下方对应安装有多根支撑柱40和多个滚轮30,滚轮30分布于多个支撑柱40的间隔内。进而更有利于从多个位置对支撑条20进行挤压,更有利于硅棒60与胶体70内的气泡快速的排出,使胶体形成的胶层更加均匀。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支撑柱40包括用于对切割板80加热的加热组件。其中,加热组件可以包括加热丝,也就是说,支撑柱40内可以含有电热丝,电热丝功率是可以选的,电热丝加热时,支撑柱40发热,热辐射硅棒60与切割板80之间的胶体70,从而加快胶体70的固化速度,提升胶体70性能的稳定性,同时缩短胶体70的固化时间。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滚轮30的水平高度大于支撑柱40的水平高度。也就是说,支撑条20受挤压下降时,首先与滚轮30接触,滚轮30滚动挤压支撑条20,当支撑条20受到硅棒60切割板80的下压力时,进一步下降并与支撑柱40的顶端接触,支撑柱40对支撑条20起到支撑作用,进而限定支撑条20被过度挤压,以更好的保护支撑条20。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滚轮30周向旋转运动以对支撑条20挤压,通过滚轮30做周向旋转运动挤压支撑条20,使得弹性支撑条20做波浪运动,从而更好的赶压胶体70与硅棒60间的气泡,使胶体70均匀分布,更好的与硅棒60胶粘。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自动压胶装置,还包括驱动装置,驱动装置与滚轮30通过连接杆连接。也就是说,滚轮30与驱动装置通过连接杆连接,每个滚轮30对应安装一个驱动装置,驱动装置驱动滚轮30做周向旋转。其中,驱动装置可以是驱动马达50。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优选的实施例,支撑条20为弹性材料件。也就是说,支撑条20受到挤压时,会发生形变,并产生反弹力,当压力减少时,形变恢复成初始状态,由此,当硅棒60切割板80由于重力的作用下,向下挤压支撑条20,支撑条20形变向下挤压,当撤离硅棒60,支撑条20恢复成初始状态,进而具有一定的缓冲力,更好的保护胶层70。

可选地,滚轮30表面为柔性材质。

也就是说,支撑条20向下挤压滚轮30时,滚轮30按压支撑条20进而使胶体70尽快从硅棒60和切割板80之间溢出,滚轮30滚动挤压可排出硅棒60与胶体70间的气泡,使胶层更加均匀,减少空胶比例。

总之,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自动压胶装置,能够加速使硅棒60和切割板之间多余胶体70的溢出,使得剩余胶体70分布均匀,提升胶层性能的稳定性,同时缩短胶体的固化时间。

以上所述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所述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