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磨光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7713发布日期:2020-10-28 12:17阅读:210来源:国知局
混凝土磨光机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混凝土地面修整的机具,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磨光机。



背景技术:

混凝土路面、地坪、机场、楼面、板形预制件施工时,上平面均需进行抹光以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密实光滑度和耐磨性。为提高混凝土平面抹光质量和效率,现在人们大都采用水泥磨光机进行混凝土平面的抹光工作。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1273059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抹光机,该抹光机包括机架,所述的机架内设有可旋转的抹光刀片,所述的抹光刀片由固定在所述的机架上的发动机驱动,所述的机架上连接有操作手柄和把手,所述的发动机的输出轴连接着发电机的输入轴,所述的发电机固定在机架上;所述的发电机连接有控制器,所述的控制器连接有照明灯泡,所述的照明灯泡固定在抹光机的操作手柄上。该抹光机通过扶手操作抹光机。该抹光机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抹光刀片在和混凝土平面接触磨光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力,所以操作人员需要双手紧握扶手时刻不敢松懈竭尽全力的进行操作,这种操作方式对操作人员体力消耗巨大,即使这样,操作人员稍有不慎,操作手柄就会从操作人员手中挣脱不停的打转,极易造成伤人事件。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抹光片在和混凝土上平面接触磨光过程中可大大降低反作用力或没有反作用力的混凝土磨光机,以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避免因反作用力致使操作手柄失控打转,极易造成伤人事件的现象。混凝土磨光机,其由手柄架、主机架、动力源、共轴磨光片和防护罩组成。

所述手柄架,其前端为手握柄部分,其后端连接在主机架上,其一侧手握柄处设置有操控开关,操控开关通过操控连接线连接动力源的操控系统。

所述手柄架,其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主机架的两侧,其结构、大小程度以适宜单手抓握为宜。

所述动力源,其为混凝土磨光机的动力部分,其可为内燃机也可为电动机,其固定在主机架上,其操控系统通过操控连接线连接手柄架一侧手握柄处设置的操控开关上,其动力输出轴通过侧锥形齿轮带动共轴磨光片的上锥形齿轮和下锥形齿轮转动。

所述共轴磨光片,其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下部,共轴磨光片由共轴系统、外磨光片和内磨光片组成。

所述共轴系统,其由共轴架、外轴和内轴组成,共轴系统上部为共轴架,共轴架上端设置有内轴安装孔,共轴架侧端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安装孔,共轴架下端设置有外轴安装孔,外轴为空心轴,内轴套装在空心轴外轴内;上锥形齿轮固定在内轴中上部外壁体上,下锥形齿轮固定在外轴顶端外壁体上,侧锥形齿轮固定在安装在共轴架侧端动力输出轴安装孔内的动力输出轴的外端;外轴底部外端和外磨光片连接扣连接,内轴底部和内磨光片中心的固定扣连接。

所述外磨光片,其由磨光片、过渡连接杆和连接扣组成,磨光片为空心圆环状,空心圆环状磨光片内侧上部连接多根上弧状过渡连接杆的外端,过渡连接杆的内端连接有和外轴底部外端连接的连接扣。

所述内磨光片,其为圆饼状磨光片,其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内轴底部的固定扣,内磨光片外直径小于外磨光片的空心圆环状磨光片的内直径;内磨光片安装后底部和外磨光片底部呈平整状。

所述防护罩,其为倒扣状中空网格状保护罩,其上部连接在主机架上,其结构和安装方法同现有技术中一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磨光机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共轴磨光片3的外磨光片31和内磨光片32的下底面直视图。

图3是图2中外磨光片31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内磨光片32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中共轴磨光片3的共轴系统7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磨光机实施例2中手柄架9的结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磨光机的实施例1,如图1所示,混凝土磨光机,其由手柄架4、主机架1、动力源2、共轴磨光片3和防护罩6组成;如图1所示,手柄架4前端为手握柄部分,其后端连接在主机架1上,手柄架4一侧手握柄处设置有操控开关51,操控开关51通过操控连接线5连接动力源2的操控系统;动力源2为混凝土磨光机的动力部分,其可为内燃机也可为电动机,其固定在主机架1上,其操控系统通过操控连接线5连接手柄架4一侧手握柄处设置的操控开关51上,如图1、5所示,动力源2的动力输出轴8通过锥形齿轮81带动共轴磨光片3的上锥形齿轮731和下锥形齿轮721转动;如图1、5、2、3、4所示,所述共轴磨光片3,其固定安装在主机架1下部,共轴磨光片3由共轴系统7、外磨光片31和内磨光片32组成;如图5、1、3、4所示,共轴系统7由共轴架71、外轴72和内轴73组成,共轴系统7上部为共轴架71,共轴架71上端设置有内轴73安装孔,共轴架71侧端设置有动力输出轴8的安装孔,共轴架71下端设置有外轴72安装孔,外轴72为空心轴,内轴73套装在空心轴外轴72内;上锥形齿轮731固定在内轴73中上部外壁体上,下锥形齿轮721固定在外轴72顶端外壁体上,侧锥形齿轮81固定在安装在共轴架71侧端动力输出轴8安装孔内的动力输出轴8的外端;外轴72底部外端和外磨光片31的连接扣313连接,内轴73底部和内磨光片32中心的固定扣321连接;如图3所示,外磨光片31由磨光片311、过渡连接杆312和连接扣313组成,磨光片311为空心圆环状,空心圆环状磨光片311内侧上部连接多根上弧状过渡连接杆312的外端,过渡连接杆312的内端连接有和外轴72底部外端连接的连接扣313;如图4所示,内磨光片32圆饼状磨光片,其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内轴73底部的固定扣321,内磨光片32外直径小于外磨光片31的空心圆环状磨光片的内直径;内磨光片32安装后底部和外磨光片31底部呈平整状;如图1所示,防护罩6为倒扣状中空网格状保护罩,其上部连接在主机架1上,其结构和安装方法同现有技术中一样。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磨光机的实施例1在使用过程中,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锥形齿轮带动共轴磨光片的上锥形齿轮和下锥形齿轮转动为互为反方向转动,所以共轴磨光片的外磨光片和内磨光片分别在外轴、内轴带动下同样互为反方向转动,从而达到相互消耗掉对方的反作用力,最终达到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避免因反作用力致使操作手柄失控打转,造成伤人事件发生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磨光机的实施例2,如图6所示,手柄架9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主机架1的两侧,其结构、大小程度以适宜单手抓握为宜。

本实用新型混凝土磨光机的实施例2中可以将本技术小型化,以用于对墙体粉刷上灰浆后的压实磨光,小型化后双手抓住分别连接在主机架的两侧的手柄架即可对上灰浆后的墙体表面进行磨光,同样的道理共轴磨光片的外磨光片和内磨光片分别在外轴、内轴带动下互为反方向转动,从而达到相互消耗掉对方的反作用力,最终达到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的目的。

在上述实施例中实施例中,外磨光片为空心圆环状磨光片,在其他实施例中,外磨光片为组合多片状磨光片。

在上述实施例中实施例中,内磨光片为圆饼状,在其他实施例中,内磨光片为组合多片状磨光片。



技术特征:

1.混凝土磨光机,其由手柄架、主机架、动力源、共轴磨光片和防护罩组成,其特征在于,共轴磨光片固定安装在主机架下部,共轴磨光片由共轴系统、外磨光片和内磨光片组成,共轴系统,其由共轴架、外轴和内轴组成,共轴系统上部为共轴架,共轴架上端设置有内轴安装孔,共轴架侧端设置有动力输出轴安装孔,共轴架下端设置有外轴安装孔,外轴为空心轴,内轴套装在空心轴外轴内;上锥形齿轮固定在内轴中上部外壁体上,下锥形齿轮固定在外轴顶端外壁体上,侧锥形齿轮固定在安装在共轴架侧端动力输出轴安装孔内的动力输出轴的外端;外轴底部外端和外磨光片连接扣连接,内轴底部和内磨光片中心的固定扣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架,其前端为手握柄部分,其后端连接在主机架上,其一侧手握柄处设置有操控开关,操控开关通过操控连接线连接动力源的操控系统。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柄架,其为两个,分别连接在主机架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力源,其为混凝土磨光机的动力部分,其固定在主机架上,其操控系统通过操控连接线连接手柄架一侧手握柄处设置的操控开关上,其动力输出轴通过侧锥形齿轮带动共轴磨光片的上锥形齿轮和下锥形齿轮转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磨光片,其由磨光片、过渡连接杆和连接扣组成,磨光片为空心圆环状,空心圆环状磨光片内侧上部连接多根上弧状过渡连接杆的外端,过渡连接杆的内端连接有和外轴底部外端连接的连接扣。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磨光片,其为圆饼状磨光片,其上部中心位置设置有连接内轴底部的固定扣,内磨光片外直径小于外磨光片的空心圆环状磨光片的内直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罩,其为倒扣状中空网格状保护罩,其上部连接在主机架上,其结构和安装方法同现有技术中一样。

8.根据权利要求1或5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磨光片为组合多片状磨光片。

9.根据权利要求1或6所述的混凝土磨光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磨光片为组合多片状磨光片。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磨光机,其由手柄架、主机架、动力源、共轴磨光片和防护罩组成,手柄架一侧手握柄处设置的操控开关通过操控连接线连接动力源,动力源动力输出轴通过侧锥形齿轮带动共轴磨光片的上锥形齿轮和下锥形齿轮转动。本实用新型使用过程中,动力源的动力输出轴通过锥形齿轮带动共轴磨光片的上锥形齿轮和下锥形齿轮转动为互为反方向转动,共轴磨光片的外磨光片和内磨光片分别在外轴、内轴带动下同样互为反方向转动,从而达到相互消耗掉对方的反作用力,最终达到大大降低操作人员劳动强度及避免因反作用力致使操作手柄失控打转,造成伤人事件发生的目的。

技术研发人员:王建明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王建明
技术研发日:2019.12.10
技术公布日:2020.10.2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