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模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33720发布日期:2020-10-28 11:21阅读:144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模具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预制墙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制墙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墙模具是通过浇注物料一体成型预制墙版的结构,通常通过浇注混凝土成型,是建筑领域常用的模具之一。

目前建筑产业化部品、部件生产所使用的模具都是一个部品或一个部件一设计,会因部品、部件的尺寸不同、配筋不同甚至预埋件不同而进行特殊设计,现有的预制墙体模具因预制墙体两侧出筋导致模具拆卸困难、极大影响构件质量、容易导致模具变形、降低模具周转次数、严重影响生产效率,限制了产业化生产效率的提高。

可见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墙模具采用整体结构成模后难以拆卸,拆卸过程中容易导致模具变形,影响墙板质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模具,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预制墙模具采用整体结构成模后难以拆卸,拆卸过程中容易导致模具变形,影响墙板质量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墙模具,用于浇筑物料以成型墙板,所述模具包括:

底板、外模和内模,所述内模为多块可拆卸成型板组成,所述外模和所述内模设置在所述底板上,所述外模设于所述内模外周,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形成墙板成型空间。

优选地,所述内模至少一侧包括至少两个成型板,所述至少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

优选地,所述预制墙模具还包括至少一制孔件,所述制孔件定位于所述外模和/或内模上,用于在成型的墙板上预留孔位。

优选地,所述外模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之间可拆卸连接。

优选地,所述左侧模、所述前侧模、所述右侧模及所述后侧模上均设有把手。

优选地,所述内模背离所述外模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通过固定架进行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预制墙模具,通过可拆卸内模与外模的配合,使得模具的整体可拆卸,成型后可以方便将墙板取出,避免变形,同时预制墙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之间可拆卸连接,实现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之间调节不同的位置以适应多种尺寸墙板的制作,使得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内模的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且在单一侧面设置多个成型板,使得每一成型板具有更小的尺寸,使用时可适配更小尺寸,具有适配性更高的特点。同时,通过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使得每两个拼接的所述成型板之间通过斜面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高;内模背离外模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更好的保证支撑固定内模的各个侧面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墙模具的立体结构图。

附图中:1、底板;2、外模;21、左侧模;22、前侧模;23、右侧模;24、后侧模;3、内模;4、成型板;5、制孔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现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预制墙模具的结构图,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预制墙模具,用于浇筑物料以成型墙板,所述模具包括:

底板1、外模2和内模3,所述内模3为多块可拆卸成型板4组成,所述外模2和所述内模3设置在所述底板1上,所述外模2设于所述内模3外周,所述内模3与所述外模2之间形成墙板成型空间。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浇筑的物料可以是混凝土、pc材料等常规物料,外模与内模之间的成型空间可以根据实际所需要成型的形状进行简单的设计调整,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仅以图1所示形状为例进行说明。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如图1所示,所述内模3至少一侧包括至少两个成型板4,所述至少两个成型板4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注意的是,如图1所示,单个成型板的两个斜面最好是倾斜方向对称,这样使得部分成型板可以向内模的内侧拆卸取出,进而便于拆卸模具并不会直接干扰成型的墙板,避免出现墙板变形的情况。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预制墙模具还包括至少一制孔件5,所述制孔件5定位于所述外模2和/或内模3上,用于在成型的墙板上预留孔位。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外模2包括首尾依次连接的左侧模21、前侧模22、右侧模23及后侧模24,所述左侧模21、前侧模22、右侧模23及后侧模24之间可拆卸连接。注意的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成型板之间以及各个侧模之间的可拆卸方式可以是简单的通过螺栓连接固定,还可以利用简单卡槽卡块结构进行可拆卸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左侧模21、所述前侧模22、所述右侧模23及所述后侧模24上均设有把手。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附图中没有进行示意,但是把手属于常规部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简单的选择,另外通过设置把手能够便于拆卸外模,提高拆装的灵活度。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模背离所述外模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

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述内模与所述外模之间通过固定架(图1中未示出)进行固定连接。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所说的固定架可以是简单通过横杆固定在外模上,然后在横杆上开固定孔,通过固定杆可拆卸连接固定内模,只要将内模和外模之间的位置关系进行固定即可,本领域技术人员实现所要求的功能和效果即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提供的预制墙模具,通过可拆卸内模与外模的配合,使得模具的整体可拆卸,成型后可以方便将墙板取出,避免变形,同时预制墙模具的各个组成部分,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之间可拆卸连接,实现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之间调节不同的位置以适应多种尺寸墙板的制作,使得所述左侧模、前侧模、右侧模及后侧模可重复利用,降低成本;内模的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且在单一侧面设置多个成型板,使得每一成型板具有更小的尺寸,使用时可适配更小尺寸,具有适配性更高的特点。同时,通过两个成型板之间的连接处斜面拼接,使得每两个拼接的所述成型板之间通过斜面的受力更均匀,稳定性更高;内模背离外模的各个侧面之间设置至少一加强筋,更好的保证支撑固定内模的各个侧面的稳定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尽管已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但本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一旦得知了基本创造性概念,则可对这些实施例作出另外的变更和修改。所以,所附权利要求意欲解释为包括优选实施例以及落入本实用新型范围的所有变更和修改。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