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026134发布日期:2020-06-09 19:57阅读:1596来源:国知局
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及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钢筋灌浆施工领域,特别涉及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及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通过预制构件与预制构件、预制构件与后脚混凝土、构件与现浇混凝土等关键部位的连接保证结构的整体受力性能,连接技术的选择是设计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目前由于果果主要采用等同现浇的设计概念,高层建筑基本上采用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即预制构件之间,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与现场后浇混凝土、水泥基灌浆料等形成整体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竖向受力钢筋的连接方式主要有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浆锚搭接连接;现浇混凝土结构中的搭接、焊接、机械连接等钢筋连接技术在施工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使用。

钢筋套筒灌浆连接有金属套筒插入钢筋,并灌注高强、早强、可微膨胀的水泥基灌浆料,通过刚度很大的套筒对可微膨胀灌浆料的约束作用,在钢筋表面和套筒内侧间产生正向作用力,钢筋借助该正向力在其粗糙的、带肋的表面产生摩擦力,从而实现受力钢筋之间应力的传递。

目前的灌浆套筒结构如公开号为cn105625641a公开的一种用于钢筋连接的frp灌浆套筒,其套筒主体分为钢筋预埋端和钢筋后插端,在钢筋预埋端的套筒主体上设置有出浆孔,在钢筋后插端的套筒主体上设置有注浆孔,套筒主体的材质为纤维增强聚合物,套筒主体分为内层筒体和外层筒体,内层筒体的内部纤维呈周向缠绕式分布,外层筒体的内部纤维呈轴向拉丝式分布;套筒主体内壁上设置有螺旋凸起环筋,且螺旋凸起环筋为等径螺旋结构;螺旋凸起环筋的截面形状为梯形或矩形。

目前在由于灌浆过程中,灌浆孔位于出浆孔下方,因此在注浆管拔出浆管的时候要快速封闭注浆孔,否则会造成浆料回流过多需要补浆,对操作要求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方便施工。

本发明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包括竖直安装的筒体,筒体上下两端贯通,筒体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段钢筋和下段钢筋,上段钢筋与筒体固定,筒体下端通过密封环密封,密封环套在下段钢筋上并过盈配合,所述筒体上端设置有注浆孔,注浆孔水平设置,注浆孔底部连接第一出浆孔,第一出浆孔的出口位于注浆孔下方,所述第一出浆孔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浆孔。

开始注浆前,注浆管插入注浆孔且此时注浆管的出浆口位于第一出浆孔内侧(注浆管可伸入筒体内),之后开始进行注浆,至浆液从第二出浆孔流出后封闭第二出浆孔(第一步);之后注浆管外退至注浆管出浆口位于第一出浆孔外侧,进行进一步注浆,当浆液大量且持续的从第一出浆孔出来后,拔出注浆管,通过密封塞封堵注浆孔,密封塞的外壁同时封闭第一出浆孔。本方案改变了传统的注浆方式,自上而下注浆,因此不会发倒流现象,操作更简单。筒体内的气体先从第二出浆孔排出,由于第二出浆孔接近下端钢筋的上端面,当浆液从第二出浆孔排出后,注浆完成大部分工作;之后注浆管外退,利用浆液从注浆管喷出的时候具有一定速度,因此浆液越过第一出浆孔进入筒体内(有可能会造成一部分浆液从第一出浆孔出来,因此减少此种情况,先通过第一步完成主体注浆),气体从第一出浆孔排出,当浆液灌满筒体内腔后,浆液从第一出浆孔排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出浆孔自与注浆孔连接处倾斜向外向下延伸。

出浆后不易使得浆料粘附在筒体外壁。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内设置一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上环、下环和连接条,上环和下环平行设置,连接条一端连接上环,连接条另一端与下环固定;上段钢筋位于筒体内的一端形直径渐缩形成上导向圆台,下段钢筋位于筒体内的一端形直径渐缩形成下导向圆台,上环套在上导向圆台上,下环套在下导向圆台上。

将下环套在下段钢筋的下导向圆台上,将下段钢筋插入筒体至,上环套在上段钢筋的上导向圆台上,通过定位组件只需直接插入下段钢筋至不能再插入即可,快速方便,且定位组件具有保持下段钢筋不发生径向偏移的作用,注浆效果更好。

进一步的,所述连接条沿上环圆周方向均布3个。

进一步的,所述筒体下端面开设一环形槽,密封环卡入环形槽内与环形槽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注浆孔内设置一导向板,导向板的底部位于第一出浆孔的外侧,导向板自外向内倾斜向上。

导向板的设置使得注浆管底部抵接导向板,如此注浆管不会与第一出浆孔发生干涉,便于第一出浆孔排气与后期的出浆。

进一步的,所述导向板靠近筒体一侧固定一水平设置的延伸部。

延伸部的设置避免注浆管与导向板的上端触碰磨损。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注浆管插入注浆孔且此时注浆管的出浆口位于第一出浆孔内侧,之后开始进行注浆,至浆液从第二出浆孔流出后封闭第二出浆孔;

第二步:之后注浆管外退至注浆管出浆口位于第一出浆孔外侧,进行进一步注浆,当浆液大量且持续的从第一出浆孔出来后,拔出注浆管,通过密封塞封堵注浆孔,密封塞的外壁同时封闭第一出浆孔。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方案通过改进注浆形式,不会产生浆液倒流,工艺更简单,同时设置定位组件方便钢筋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筒体;11、环形槽;2、上段钢筋;21、上导向圆台;3、下段钢筋;31、下导向圆台;4、密封环;51、注浆孔;52、第一出浆孔;53、导向板;54、第二出浆孔;55、延伸部;61、上环;62、下环;63、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一种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如图1,包括竖直安装的筒体1,筒体1上下两端贯通,筒体1的上下两端分别插入上段钢筋2和下段钢筋3,上段钢筋2与筒体1固定,固定方式可以为螺纹连接或焊接。筒体1的下端面内侧开设一环形槽11,环形槽11内设置密封环4密封,密封环4卡入环形槽11内与环形槽11过盈配合,密封环4套在下段钢筋3上并过盈配合。

所述筒体1上端设置有注浆孔51,注浆孔51水平设置,注浆孔51底部连接第一出浆孔52,第一出浆孔52的出口位于注浆孔51下方,第一出浆孔52自与注浆孔51连接处倾斜向外向下延伸。注浆孔51内设置一导向板53,导向板53的底部位于第一出浆孔52的外侧,导向板53自外向内倾斜向上。导向板53靠近筒体1一侧固定一水平设置的延伸部55。

第一出浆孔52的正下方设置有第二出浆孔54,出浆孔的高度靠近下段钢筋3的上端面,出浆孔高度比下段钢筋3上表面低5mm。

筒体1内设置一定位组件,定位组件包括上环61、下环62和连接条63,上环61和下环62平行设置,连接条63一端与上环61焊接,连接条63另一端与下环62焊接固定,连接条63沿上环61圆周方向均布3个。上段钢筋2位于筒体1内的一端形直径渐缩形成上导向圆台21,下段钢筋3位于筒体1内的一端形直径渐缩形成下导向圆台31,上环61套在上导向圆台21上,下环62套在下导向圆台31上。

钢筋连接灌浆套筒结构的施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注浆管插入注浆孔51且此时注浆管的出浆口位于第一出浆孔52内侧,之后开始进行注浆,至浆液从第二出浆孔54流出后封闭第二出浆孔54;

第二步:之后注浆管外退至注浆管出浆口位于延伸部55上方,进行进一步注浆,当浆液大量且持续的从第一出浆孔52出来后,拔出注浆管,通过密封塞封堵注浆孔51,密封塞的外壁同时封闭第一出浆孔5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