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6625发布日期:2020-07-04 04:41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混凝土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混凝土施工主要包括模板搭建、混凝土浇筑以及拆模养护等,其中,混凝土浇筑指的是将混凝土浇筑入模直至塑化的过程,或是把混凝土等材料到模子里制成预定形体。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大体积混凝土的主要特点在于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大体积混凝土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因此,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厚实,混凝土量大,水泥水化热较大,预计温升超过25度,易使结构物产生温度变形。大体积混凝土除了最小断面和内外温度有一定的规定外,对平面尺寸也有一定限制。因为平面尺寸过大,约束作用所产生的温度力也愈大,如采取的温度控制措施不当,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则易产生裂缝。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在如东北地区冬期低温可达到零下二十度的施工环境中,混凝土内外温差难以控制,从而难以避免混凝土裂缝的产生。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装置,能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装置,包括至少三个可拆卸设置于混凝土施工区域周侧地面上的支架以及用于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的保温组件,多个支架呈多边形分布且混凝土施工区域位于多边形区域内,所述支架上贯穿开设有朝向混凝土施工区域的输送通道,所述保温组件包括多个设置于支架上的侧膜、设置于多边形区域上方的盖膜、设置于支架上的升温件、与支架连接且与输送通道连通的气体发生件以及连接侧膜、盖膜与支架三者的连接件,每个所述侧膜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架且多个侧膜沿多边形区域边缘环绕间隔分布以分割多边形区域内外空间,所述盖膜的边沿与侧膜的顶部边沿可拆卸密封连接,当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处于硬化阶段时盖膜、侧膜与支架连接,气体发生件与升温件启动时气体通过输送通道经升温件加热后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处于硬化阶段时,将侧膜环绕支架围成的多边形区域一圈,并通过连接件对侧膜进行固定,之后将盖膜覆盖于多边形区域上方,并使盖膜边沿与侧膜顶部边沿密封连接,以此隔绝混凝土施工区域与外界;再启动升温件与气体发生件,气体发生件将气体输送至输送通道内,升温件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且侧膜与盖膜可以减少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的杂物,减少外界风力造成的影响,以此提升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与洁净度。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输送通道包括开口朝向远离混凝土施工区域侧的进气孔以及多个开口朝向混凝土施工区域侧的分流口,多个分流口沿支架高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进气孔连通,所述升温件包括设置于进气孔内的电热丝。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发生件将气体输送至进气孔内,电热丝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通过多个分流口均匀分流至混凝土施工区域内的各处,以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架上转动设置有卷筒,所述侧膜缠绕分布于卷筒上,当卷筒转动时侧膜铺展以延伸至相邻的支架。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卷筒方便侧膜的铺展和收纳,以此方便支架、侧膜的运输和拆装,提升施工的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其中一个所述支架与其相邻的一个支架上均设置有卡勾,所述卡勾上插接配合有转动轴,转动轴与卡勾插接时形成相对转动结构,所述转动轴上缠绕有盖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转动轴插入卡勾内时与卡勾形成转动结构,转动轴在转动时展开盖膜或收纳盖膜,以此方便支架、盖膜的运输和拆装,提升施工的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支架上设置有复位件,当侧膜与相邻的支架断开连接时复位件驱动侧膜复位并使之缠绕在卷筒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扭簧等复位件使卷筒在铺展时积累弹性势能,当侧膜与相邻的支架断开连接时复位件带动侧膜进行复位,以此减少收纳所需时间,提升收纳与施工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盖膜除与转动轴连接侧外的边沿上均设置有磁条,所述侧膜的顶部设置有导磁片,当盖膜覆盖于施工区域上方时其边沿的磁条与导磁片相互吸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侧膜搭建完毕后,将盖膜覆盖于施工区域顶部时,盖膜边沿与侧膜的顶部边沿接触,此时磁条与导磁片相互吸附,以此连接侧膜与盖膜,减少热量的散失。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磁条有多个且沿盖膜边沿均匀间隔分布,所述导磁片有多个且沿侧膜顶部边沿均匀间隔分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磁条与导磁片均为间隔设置,以此方便盖膜与侧膜的缠绕收纳操作,降低磁条与导磁片的形变程度,且相邻磁条之间与相邻导磁片之间产生间隙,以此避免施工区域内的气压差过大而影响施工品质。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气体发生件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的出风口与输送通道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二氧化碳发生器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加速混凝土硬化及提升混凝土硬度的效果,以此减少施工时间,提升施工效率。

本发明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设置于侧膜远离转动轴一侧的吊环、滑移设置于支架上的吊钩、螺纹穿设于支架上的螺栓以及设置于支架上的固定栓,所述吊环有两个且分别位于侧膜的顶部边角处与底部边角处,所述吊钩与吊环插接配合且两个吊钩的开口分别朝上、朝下,所述螺栓与吊钩转动连接且其转动轴线方向与吊钩的滑动方向一致,两个吊钩的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且沿水平面对称,所述吊钩在滑动时其开口边沿与固定栓抵接以使吊钩、支架及固定栓形成闭环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吊环与侧膜连接,且上下两个吊环分别与上下两个吊钩插接时侧膜处于竖直状态,当螺栓转动时,以此带动吊钩滑动,由于两个吊钩的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且沿水平面对称,因此期间两个吊钩的间距增大,以此舒展侧膜,使侧膜的覆盖面积增大,方便隔绝内外空气;且当螺栓带动吊钩滑动时,侧膜的边沿与支架侧壁贴紧,以此减少漏风;当吊钩滑动至其开口边沿与固定栓抵接时吊钩、支架及固定栓形成闭环结构,以此锁定吊环,避免吊环在风等外力因素下滑脱而使保温组件失效,从而提升稳定性。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二目的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能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

本发明的上述发明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搭建模板,在模板内放置钢筋及填充物,将混凝土注入搭建好的模板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使混凝土填实、表面平整;

s200:在混凝土施工区域的周侧安装多个支架,支架环绕混凝土施工区域一周,通过螺钉或铆钉使支架底端与地面固定;

s300:将侧膜竖直铺展开并使其两端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支架上,依次对其余的支架进行侧膜的安装,直至侧膜环绕混凝土施工区域一周为止;

s400:将盖膜铺展在混凝土施工区域上方,并连接盖膜的边沿与侧膜的顶部边沿,使盖膜与侧膜完整覆盖混凝土施工区域;

s500:安装气体发生件,使之连通输送管道;

s600:启动升温件与气体发生件,使经升温件加热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

s700:等待混凝土完全硬化后,依次拆除气体发生件、盖膜、侧膜与支架,完成混凝土无缝施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气体发生件将气体输送至输送通道内,升温件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由于侧膜与盖膜的存在使混凝土施工区域相对封闭,以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连接件对侧膜进行固定,之后将盖膜覆盖于多边形区域上方,并使盖膜边沿与侧膜顶部边沿密封连接,以此隔绝混凝土施工区域与外界;启动升温件与气体发生件时,气体发生件将气体输送至输送通道内,升温件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

2.当侧膜搭建完毕后,将盖膜覆盖于施工区域顶部时,盖膜边沿与侧膜的顶部边沿接触,此时磁条与导磁片相互吸附,以此连接侧膜与盖膜,减少热量的散失;

3.当螺栓转动时,以此带动吊钩滑动,由于两个吊钩的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且沿水平面对称,因此期间两个吊钩的间距增大,以此舒展侧膜,使侧膜的覆盖面积增大,方便隔绝内外空气;且当螺栓带动吊钩滑动时,侧膜的边沿与支架侧壁贴紧,以此减少漏风;当吊钩滑动至其开口边沿与固定栓抵接时吊钩、支架及固定栓形成闭环结构,以此锁定吊环,避免吊环在风等外力因素下滑脱而使保温组件失效,从而提升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一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一的部分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连接件;

图4是图3中c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是实施例一的俯视示意图,主要展示盖膜;

图6是沿图5中b-b线的部分剖面结构示意图,主要展示输送通道。

附图标记:1、支架;11、卷筒;12、卡勾;13、转动轴;131、外壳;14、复位件;141、第一扭簧;142、第二扭簧;2、保温组件;21、输送通道;211、进气孔;212、分流口;22、侧膜;221、导磁片;23、盖膜;231、磁条;24、升温件;241、电热丝;25、气体发生件;3、连接件;31、吊环;32、吊钩;33、螺栓;34、固定栓。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一: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装置,包括四个可拆卸设置于混凝土施工区域周侧地面上的支架1以及保温组件2。支架1呈圆柱状,采用铝合金材料,竖直分布且其底部与地面通过螺钉或铆钉固定,以此方便支撑保温组件2。保温组件2用于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以此减少因内外温差导致的混凝土裂缝。四个支架1呈四边形分布且混凝土施工区域位于四边形区域内,以此覆盖混凝土施工区域。

参照图1、图2,保温组件2包括多个设置于支架1上的侧膜22、设置于多边形区域上方的盖膜23以及连接侧膜22、盖膜23与支架1三者的连接件3。侧膜22与盖膜23呈长方形且均采用po隔热膜,以此减少热量的散失。每个侧膜22的两端分别连接于相邻两个支架1且多个侧膜22沿四边形区域边缘环绕间隔分布,且盖膜23的边沿与侧膜22的顶部边沿可拆卸密封连接,以此分割四边形区域内外空间。

支架1上转动设置有卷筒11,卷筒11呈圆柱状且侧膜22的一端与卷筒11的周侧壁粘接固定。侧膜22缠绕分布于卷筒11上,当卷筒11转动时侧膜22可以进行铺展或收纳,以此方便侧膜22的铺展和收纳,以此方便支架1、侧膜22的运输和拆装,提升施工的效率。且侧膜22的长度大于相邻两个支架1的间距,以此使侧膜22铺展时可以延伸至相邻的支架1上。每个支架1上均设置有卷筒11与侧膜22,且所有侧膜22沿四边形区域周向顺时针或逆时针展开,以此方便施工人员环绕一周时将所有侧膜22依次展开,从而提升施工效率。

支架1上设置有复位件14,复位件14包括设置于卷筒11一端的第一扭簧141,第一扭簧141的一端与卷筒11焊接固定,另一端与支架1焊接固定。当卷筒11在铺展时第一扭簧141积累弹性势能,当侧膜22与相邻的支架1断开连接时第一扭簧141带动侧膜22进行复位,以此减少收纳所需时间,提升收纳与施工效率。

其中一个支架1及其相邻的另一个支架1上均焊接固定有卡勾12,卡勾12呈u形且其开口侧倾斜朝向混凝土施工区域外侧上方,卡勾12上插接配合有圆杆状的转动轴13,转动轴13与卡勾12插接时形成相对转动结构,以此实现转动轴13与支架1的相对转动。盖膜23的一端与转动轴13周侧壁粘接固定,且盖膜23缠绕于转动轴13上,当转动轴13在转动时可以展开盖膜23或收纳盖膜23,以此方便支架1、盖膜23的运输和拆装,提升施工的效率。

转动轴13的外侧通过轴承转动套设有外壳131,盖膜23位于外壳131内且外壳131的一侧开设有供盖膜23出入的开口。复位件14还包括设置于转动轴13一端的第二扭簧142。第二扭簧142一端与转动轴13焊接固定,另一端与外壳131焊接固定。当盖膜23舒展以覆盖混凝土上方时第二扭簧142发生形变并积累弹性势能,盖膜23的一侧边沿与远离转动轴13一侧的两个支架1通过螺钉固定。当螺钉松开时盖膜23在第二扭簧142的作用下收纳至外壳131内,以此方便支架1、盖膜23的运输和拆装,提升施工的效率。

且盖膜23除与转动轴13连接侧外的边沿上均设置有磁条231,磁条231采用磁铁且与盖膜23粘接固定,而侧膜22的顶部边沿设置有导磁片221,导磁片221与侧膜22粘接固定,当盖膜23覆盖于施工区域上方时其边沿的磁条231与导磁片221相互吸附,以此连接侧膜22与盖膜23,减少热量的散失。且磁条231有多个且沿盖膜23边沿均匀间隔分布,导磁片221有多个且沿侧膜22顶部边沿均匀间隔分布,以此方便盖膜23与侧膜22的缠绕收纳操作,降低磁条231与导磁片221的形变程度。且相邻磁条231之间与相邻导磁片221之间具有间隙,以此保持施工区域内外的气压平衡,避免施工区域内外的气压差过大而影响施工品质。

参照图3、图4,连接件3包括设置于侧膜22远离转动轴13一侧的吊环31、滑移设置于支架1上的吊钩32、设置于支架1上的螺栓33以及设置于支架1上的固定栓34。吊环31呈圆环状,有两个且分别与侧膜22的顶部边角处与底部边角处粘接固定,吊钩32与吊环31插接配合。吊钩32与吊环31一一对应,呈j字形且其中一个吊钩32的开口朝上,另一个吊钩32开口朝下,两个吊环31分别从上方与下方套至吊钩32上,以此连接侧膜22与吊钩32,且上下两个吊环31分别与上下两个吊钩32插接时侧膜22处于竖直状态,以此提升侧膜22的覆盖率。

螺栓33螺纹穿设于支架1上,与吊钩32转动连接且两者轴向固定,其转动轴线方向与吊钩32的滑动方向一致,而两个吊钩32的滑动方向与水平面呈夹角且沿水平面对称。因此当螺栓33转动时带动吊钩32滑动,而吊钩32在滑动时两个吊钩32的间距增大,以此舒展侧膜22,使侧膜22的覆盖面积增大,方便隔绝内外空气。且当螺栓33带动吊钩32滑动时,侧膜22的边沿与支架1侧壁贴紧,以此减少漏风。而固定栓34与支架1焊接固定,且当吊钩32滑动至其开口边沿与固定栓34抵接时吊钩32、支架1及固定栓34形成闭环结构,以此锁定吊环31,避免吊环31在风等外力因素下滑脱而影响保温效果,从而提升稳定性。

参照图5、图6,支架1上贯穿开设有朝向混凝土施工区域的输送通道21,输送通道21包括开口朝向远离混凝土施工区域侧的进气孔211以及多个开口朝向混凝土施工区域侧的分流口212,多个分流口212沿支架1高度方向间隔分布且与进气孔211连通。保温组件2还包括设置于支架1上的升温件24、与支架1连接且与输送通道21连通的气体发生件25。气体发生件25包括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放置于支架1远离混凝土施工区域的一侧,且其出风口与进气孔211连通。升温件24包括设置于进气孔211内的电热丝241,电热丝241在通电时发热。

二氧化碳发生器用于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并将二氧化碳气体输送至进气孔211内,电热丝241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通过多个分流口212均匀分流至混凝土施工区域内的各处,以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且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加速混凝土硬化及提升混凝土硬度的效果,以此减少施工时间,提升施工效率。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混凝土浇筑完毕并处于硬化阶段时,施工人员先环绕混凝土施工区域架设支架1。再环绕四边形区域一周,依次将侧膜22展开并使其上的吊钩32与吊环31连接,通过拧动螺栓33配合固定栓34锁定侧膜22,所有侧膜22全部展开后环绕混凝土施工区域一周。之后将转动轴13两端插入卡勾12内,展开盖膜23直至覆盖四边形区域上方,通过螺钉固定盖膜23一侧并整理其边沿的磁条231,使侧膜22上的导磁片221与磁条231相互吸附,以此隔绝混凝土施工区域与外界。

之后,施工人员再给电热丝241通电,并开启二氧化碳发生器,二氧化碳发生器将气体输送至输送通道21内,电热丝241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以此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且侧膜22与盖膜23可以减少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的杂物,减少外界风力造成的影响,以此提升混凝土地面的平整度与洁净度。

实施例二:一种钢筋混凝土地面无缝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00:搭建模板,在模板内放置钢筋及填充物,将混凝土注入搭建好的模板内,对混凝土进行振捣操作,使混凝土填实、表面平整;

s200:在混凝土施工区域的周侧安装多个支架1,支架1环绕混凝土施工区域一周,通过螺钉或铆钉使支架1底端与地面固定;

s300:将侧膜22竖直铺展开并使其两端分别连接至相邻两个支架1上,依次对其余的支架1进行侧膜22的安装,直至侧膜22环绕混凝土施工区域一周为止;

s400:将盖膜23铺展在混凝土施工区域上方,并连接盖膜23的边沿与侧膜22的顶部边沿,使盖膜23与侧膜22完整覆盖混凝土施工区域;

s500:安装二氧化碳发生器,使之连通输送管道;

s600:给电热丝241通电并启动二氧化碳发生器,使经电热丝241加热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

s700:等待混凝土完全硬化后,依次拆除气体发生件25、盖膜23、侧膜22与支架1,完成混凝土无缝施工。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二氧化碳发生器将气体输送至输送通道21内,升温件24对气体进行加热,升温后的气体进入混凝土施工区域内,由于侧膜22与盖膜23的存在使混凝土施工区域相对封闭,配合外界热量的供给,以此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保温,减少混凝土内外温差,从而减少温差产生的裂缝,实现混凝土无缝施工。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发明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发明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