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墙体芯模模具及其预制墙体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367142发布日期:2020-07-04 04:42阅读:300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墙体芯模模具及其预制墙体和使用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装配式墙体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生产预制墙体的预制墙体模具。



背景技术:

预制墙体在工厂中通过模具预制而成,内部具有现浇区域和横纵交错的钢筋。预制墙体模具通常包括模具框架以及大部分位于模具框架内部的芯模,芯模用于根据需求在预制墙体内部构造出各种形状的空腔。这些空腔为预制墙体进行现场装配时的现浇区域。

如cn208247132u是发明人曾经发明的一种芯模,用于作为模具框架的内模块使用,构造出了预制墙体内部的现浇空腔。该芯模包括侧边模和顶板,侧边模在一套复杂执行机构的控制下,能够将顶板支起,形成现浇空腔的构造,当拆模时,侧边模下落与顶板分离,使得整个芯模得以从浇筑完成后的预制墙体中抽出。但是该类模具的不足之处在于,内部的机械结构包括多个传动轴和连杆机构,使得结构过于复杂,增加了制造成本。

因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相对于现有技术中的多传动轴和多连杆机构模具,结构简化,节约成本,特别是适用于生产具有通长型空腔的预制墙体。

为实现上述目的,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芯模模具,包括顶板和位于顶板下方两侧的侧板,所述预制墙体芯模模具还包括位于顶板下方的底架,所述侧板通过转动轴与所述底架连接;所述底架上连接有中间轴,所述顶板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带开口的第一部件,所述中间轴从所述开口穿过;所述第一部件的底部向两侧延伸出底板;所述中间轴上横向贯通有第二部件;所述第二部件的两端分别从所述第一部件的两侧伸出,且随着所述中间轴的顺逆时针转动,所述第二部件的两端能够分别击打所述第一部件底部两侧的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中间轴通过支撑件连接在所述底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部件包括顶部连接板、两道间隔布置的竖板和所述底板,所述顶部连接板固定连接在所述顶板的内壁上,所述竖板连接在所述顶部连接板和所述底板之间,从而形成所述开口。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部件为杆状,所述竖板上开设有供所述第二部件上下移动的通槽,在所述中间轴顺时针转动下,第二部件的一端向下移动,击打一侧竖板外的底板,在所述中间轴逆时针转动下,第二部件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击打另一侧竖板外的底板。

进一步地,所述底架的一端设有用于和模具拆除设备连接的连接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侧板的下部开设有供预制墙体水平钢筋穿过的钢筋槽。

进一步地,所述预制墙体芯模模具还包括设置在所述顶板和/或底架外侧的橡胶条,所述橡胶条内构造有用于容纳预制墙体竖向钢筋的槽孔,所述橡胶条与所述顶板和/或底架为一体的或分体的。

进一步地,所述顶板和/或底架外侧还设置有铁凹槽,所述铁凹槽用于容纳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所述铁凹槽与所述顶板和/或底架为分体的。

第二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由上述预制墙体芯模模具制成的预制墙体。

第三方面,本发明还提供上述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将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置于模具框架中;

转动侧板,使得侧板的顶端支撑住所述顶板,完成支模动作;

在浇筑完成后,拆模时,侧板脱离所述顶板,所述中间轴顺逆时针往复转动,控制所述第二部件两端往复击打所述底板,使得所述顶板与预制墙体的混凝土分离。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传动结构比较简单,只有侧板的转动轴和中间轴,模具和预制墙体的拆模动作主要依靠中间轴来完成,控制方便。

第二,对于通长型空腔的预制墙体,预制墙体和芯模之间的结合面积大,不容易拆卸,如果用蛮力一次性拆卸,可能会造成预制墙体内部产生损坏,利用第二部件来回转动击打第一部件的底板,可以用点振的方式不断削弱顶板和混凝土之间的结合,保护了这种通长空腔的预制墙体不被拆模的受力破坏,也可以平顺地拆除芯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内墙的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的芯模模具的顶板为透明状态下的透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的第一部件周围局部放大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外墙的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另一个实施例提供的用于制作内墙的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顶板;2-侧板;21-钢筋槽;3-底架;31-连接结构;4-转动轴;5-中间轴;6-支座;7-第一部件;71-底板;72-顶部连接板;73-竖板;8-第二部件;81-通槽;9-橡胶条;91-槽孔;10-铁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考附图中示出的若干示例性实施方式来描述本发明的原理和精神。应当理解,描述这些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更好地理解进而实现本发明,而并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本发明的范围。

请参考图1-4,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预制墙体芯模模具,包括顶板1和位于顶板1下方两侧的侧板2,顶板1和侧板2围成整个芯模的主体,用于阻隔浇筑时灌注到模具内的混凝土,从而在混凝土凝固后,在预制墙体内形成与芯模形状对应的空腔。本实施例中,侧板2大体上呈半圆管状。

芯模需要在预制墙体生产完成后从墙体内拆除,因此在芯模的内侧具有一套机构,用来帮助顶板1和侧板2与混凝土分离,在分离之后,才可以借助模具拆除设备将整个芯模模具从预制墙体内抽出。

本实施例中,这套机构包括位于顶板1下方的底架3,侧板2通过转动轴4与底架3连接。在外力和工具的作用下,侧板2可以随着转动轴4来回转动,在支模过程中,侧板2转动到可以撑起顶板1的状态,在拆模过程中,侧板2转动到与顶板1相互分离的状态。本实施例中,底架3包括两道圆管,分别用于连接两侧的转动轴4。

底架3上连接有中间轴5,具体可以采用支撑件与中间轴5连接。本实施例中的支撑件为设置在底架3圆管之间的支座6,因为模具的长度比较长,所以在底架3的长度方向上间隔设置多个支座6,中间贯穿各个支座6,被支撑在底架3上。

顶板1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带开口的第一部件7,中间轴5从开口穿过。第一部件7的底部向两侧延伸出底板71,中间轴5上横向贯通有第二部件8,第二部件8的两端分别从第一部件7的两侧伸出,且随着中间轴5的顺逆时针转动,第二部件8的两端能够分别击打所述第一部件7底部两侧的底板71。利用第二部件8对第一部件7的反复击打,可以带动顶板1与混凝土之间的结合力逐渐减弱,平顺地将顶板1与混凝土分离开来,不会造成损坏。

第一部件7和第二部件8的构造可以有很多种,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部件7包括顶部连接板72、两道间隔布置的竖板73和底板71,顶部连接板72固定连接在顶板1的内壁上,竖板73连接在所述顶部连接板72和所述底板71之间,从而形成所述开口。顶部连接板72的两侧从竖板73顶端两侧延伸出来一定距离,底板71的两侧也从竖板73底端两侧延伸出来一定距离,整个第一部件7看上去类似于“亚”字型的构造。

第二部件8为杆状,竖板73上开设有供第二部件8上下移动的通槽81,本实施例中,通槽81呈条形,从竖板73的上部延伸到下部,在中间轴5顺时针转动下,第二部件8的一端向下移动,击打一侧竖板73外的底板71,此时第二部件8的另一端翘起,在中间轴5逆时针转动下,第二部件8的另一端向下移动,击打另一侧竖板73外的底板71,此时第二部件8的相对一端翘起。在中间轴5的顺逆时针反复转动下,第二部件8像跷跷板一样反复击打底板71。

底架3的一端设有用于和模具拆除设备连接的连接结构31,本实施例中,连接结构31为连接底架3圆管的v型部件。

如图5所示,当模具作为外墙的芯模时,侧板2的下部开设有供预制墙体水平钢筋穿过的钢筋槽21。对于外墙而言,水平钢筋需要在具有保温层的一侧露出,所以相应地,需要在侧板2上开设多道间隔布置的钢筋槽21,供水平钢筋穿过。

除了水平钢筋外,预制墙体内还会布置竖直钢筋,因此在本实施例中,预制墙体芯模模具还包括设置在顶板1和/或底架3外侧的橡胶条9,用于容纳竖直钢筋。本实施例中,橡胶条9设置在顶板1的上方。橡胶条9内构造有用于容纳预制墙体竖向钢筋的槽孔91,橡胶条9与顶板1为一体的或分体的,优选为一体的,这样可以一次性拆装。

顶板1和/或底架3外侧还设置有铁凹槽10,铁凹槽10用于容纳预制墙体的竖向钢筋,铁凹槽10与所述顶板1和/或底架3为分体的,本实施例中,如图6所示,铁凹槽10位于底架3的下方,且铁凹槽10与底架3是分体的,此时底架3两侧的圆管相当于是滑道,当拆模时,铁凹槽10和芯模主体部分分开拆除。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由上述预制墙体芯模模具制成的预制墙体,具体的制作过程为:将芯模模具置于模具框架中,向模具框架内浇筑混凝土,待混凝土凝固后,拆除芯模模具,就得到预制墙体。

上述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的使用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将预制墙体芯模模具置于模具框架中;

s2:转动侧板2(可借助外部工具),使得侧板2的顶端支撑住所述顶板1,完成支模动作;

在支模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浇筑,待混凝土凝固后就可以准备拆除模具。

s3:拆模时,控制两侧的侧板2相向转动,脱离所述顶板1,可借助外部工具控制中间轴5顺逆时针往复转动,进而控制第二部件8两端往复击打底板71,使得顶板1与预制墙体的混凝土分离。

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发明构思进行了详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发明的核心思想。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该发明构思的前提下,所做的任何显而易见的修改、等同替换或其他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