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1627712发布日期:2020-07-29 02:35阅读:506来源:国知局
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垂直运输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工程建设数量及质量均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在现阶段的工程施工过程中,由于高层、超高层建筑逐渐增多,所以,水平、垂直运输的用途大大提升,作用也越显突出。在对脚手架和运输机械设备等进行安装时,相关人员必须要加强质量管理,采用科学的方式进行建设,从而提高脚手架和垂直运输设备的使用性能及安全性,从根本上确保工程施工质量。

脚手架搭设撑架的方法比较繁琐,需费大量的支撑架,且安全性得不到根本保证。在安装前需要对脚手架的搭设进行规划安排,计算安全系数,并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交底,且需要占用较大的工作面,固定使用。在施工完成后,拆除的钢管还要派人进行专门清理,故产生了较大的施工成本。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解决因为搭设脚手架支撑的繁琐步骤,达到安全经济、技术合理的施工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由至少设置有两组的门形框架构件和横穿在门形框架构件内的第二方钢组成,所述门形框架构件由两根竖向设置的第三方钢和一根横向设置的第一方钢组成;所述第一方钢焊接固定在两根所述的第三方钢的顶端,在两根所述的第三方钢的中上部焊接固定第四方钢;所述第二方钢横向穿过门形框架构件,并与门形框架构件内的第四方钢固定焊接;所述第二方钢下端面开设长孔,长孔内安装两个倒放的滑动小车轮,并将滑动小车轮上焊接的螺栓外露;所述滑动小车轮通过外露的螺栓焊接固定电动葫芦。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方钢的截面尺寸选用120*120*10mm,长度为100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二方钢的截面尺寸选用60*60*10mm,长度为3000mm。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方钢的截面尺寸选用140*140*10mm,长度为2200mm,并在第三方钢距离顶端500mm处开一100mm的方孔,依次向下再开一个,距离上一孔洞600mm,大小为100mm的方孔。

更进一步地,所述第三方钢的底部与地面固定处包裹软防护胶套,软防护胶套上粘贴可夜视的安全警示纸贴。

本发明提供另一种技术方案: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工作:

步骤101):根据现场施工情况,在施工地砖铺设前提前选择位置,预留四处不贴砖;

步骤102):在现场常用的方钢中选取四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长度为2200mm,两根120*120*10的第一方钢,长度为1000mm,一根60*60*10的第二方钢,长3000mm,并在第二方钢的底部开18mm的通长孔洞,两根100*100*10的方钢,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步骤103):准备一个成品的电动葫芦和四个简单的滑动小车轮;

步骤2):水平、垂直运输工具组装:

步骤201):在地面上摆放四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在距离顶端500mm开一100mm的方孔,依次向下再开一个,距离上一孔洞600mm,大小为100mm;

步骤202):在地面上将一根120*120*10的第一方钢,长度1000mm与两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长度2200mm进行摆放,随即进行焊接组成门形框架构件,焊好后,将门形框架构件竖起,放于提前预留的空地上,画好位置,然后移开门形框架构件,随后在画好的位置处,使用膨胀螺栓在地面上安装埋铁,再与140*140*10的第三方钢进行焊接连接;

步骤203):在整个门形框架构件安装完毕后,将100*100*10的方钢按照实际尺寸进行切割制成第四方钢,并根据需要插入140*140*10的第三方钢上的孔洞处,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点焊加固,再将60*60*10、长3000mm的第二方钢与第四方钢进行焊接固定;

步骤3):电动葫芦安装:先将两个滑动小车轮倒放,插入第二方钢的长孔中,并将与滑动小车轮连接的螺栓外露,再将螺栓与电动葫芦进行焊接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能够有效解决因组装、吊装场地不能满足安装需求的情况。

2、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充分利用结构自身特点,不需要采用脚手架专门搭设,随拆随用,可极大地节约了工程成本。

3、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不仅降低了施工的安全隐患,提高了运输过程中的效率,减少了施工中的经济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的滑动小车轮正视图;

图3为本发明的滑动小车轮侧视图。

图中:1、第一方钢;2、第二方钢;3、电动葫芦;4、软防护胶套;5、滑动小车轮;6、第三方钢;7、第四方钢;8、门形框架构件;9、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由至少设置有两组的门形框架构件8和横穿在门形框架构件8内的第二方钢2组成,门形框架构件8由两根竖向设置的第三方钢6和一根横向设置的第一方钢1组成;第一方钢1焊接固定在两根所述的第三方钢6的顶端,在两根第三方钢6的中上部焊接固定第四方钢7;第二方钢2横向穿过门形框架构件8,并与门形框架构件8内的第四方钢7固定焊接;第二方钢2下端面开设长孔,长孔内安装两个倒放的滑动小车轮5,并将滑动小车轮5上焊接的螺栓9外露;滑动小车轮5通过外露的螺栓9焊接固定电动葫芦3。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一方钢1的截面尺寸选用120*120*10mm,长度为1000mm。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二方钢2的截面尺寸选用60*60*10mm,长度为3000mm。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方钢6的截面尺寸选用140*140*10mm,长度为2200mm,并在第三方钢6距离顶端500mm处开一100mm的方孔,依次向下再开一个,距离上一孔洞600mm,大小为100mm的方孔。

在上述实施例中,第三方钢6的底部与地面固定处包裹软防护胶套4,软防护胶套4上粘贴可夜视的安全警示纸贴,作为安全警示。

为了进一步更好的解释说明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准备工作:

步骤101):根据现场的施工情况,如果建筑地面后面还要进行铺砖的话,在施工地砖前提前选择位置,预留四处不贴砖;

步骤102):在现场常用的方钢中选取四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6,长度为2200mm,两根120*120*10的第一方钢1,长度为1000mm,一根60*60*10的第二方钢2,长3000mm,并在第二方钢2的底部开18mm的通长孔洞,两根100*100*10的方钢,长度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而定;

步骤103):准备一个成品的电动葫芦3和四个简单的滑动小车轮5,电动葫芦3的功率大小根据现场而定,滑动小车轮5也可以直接购买成品,价钱成本低;

步骤2):水平、垂直运输工具组装:

步骤201):在地面上摆放四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6,在距离顶端500mm开一100mm的方孔,依次向下再开一个,距离上一孔洞600mm,大小为100mm;

步骤202):在地面上将一根120*120*10的第一方钢1,长度1000mm与两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6,长度2200mm进行摆放,随即进行焊接组成门形框架构件8,焊好后,将门形框架构件8竖起,放于提前预留的空地上,画好位置,然后移开门形框架构件8,随后在画好的位置处,使用膨胀螺栓在地面上安装埋铁,再与140*140*10的第三方钢6进行焊接连接;

步骤203):在整个门形框架构件8安装完毕后,将100*100*10的方钢按照实际尺寸进行切割制成第四方钢7,并根据需要插入140*140*10的第三方钢6上的孔洞处,再根据施工需要进行点焊加固,再将60*60*10、长3000mm的第二方钢2与第四方钢7进行焊接固定;

步骤3):电动葫芦3安装:先将两个滑动小车轮5倒放,插入第二方钢2的长孔中,并将与滑动小车轮5连接的螺栓9外露,再将螺栓9与电动葫芦3进行焊接连接。

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简易、快捷的水平、垂直运输工具及施工方法,在地面上先摆放两根140*140*10的第三方钢6与一根120*120*10的第一方钢1,摆成门型,采用焊接连接组成门形框架构件8,此处只是进行临时固定作用,后面在依次组装另一个,并将100*100*10的方钢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相应孔洞进行连接,完成后,将门形框架构件8竖起,与地面固定,并在四个角部包裹软防护胶套4,在软防护胶套4上面贴有可夜视的纸贴,作为安全警示;再将60*60*10的第二方钢2与100*100*10的第四方钢7进行焊接固定,并安装上电动葫芦3,调试位置,在螺栓9端部进行固定,方便进行垂直调运,利用电动葫芦3将重物吊起完成后,可以选择直接使用,也可利用滑动小车轮5进行水平搬运工作,减少工人二次搬运距离,方便了施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披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