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制梁板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1733377发布日期:2020-08-05 01:29阅读:287来源:国知局
一种预制梁板施工工艺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预制构件生产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预制梁板施工工艺。



背景技术:

预制梁板是一种梁与板为一个整体,彼此之间共同受力及变形的预制构件。

现有技术中的一种预制梁板施工方式参照图4所示,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底模11,使得底模11表面无残留物;

s2、绑扎钢筋,将钢筋绑扎完毕后置于底模11上方;

s3、安装侧模12及端模13,利用螺栓将侧模12及端模13安装至底模11上方;

s4、砼1浇筑,将拌合完毕的砼1浇筑至底模11、侧模12及端模13围成的腔体内;

s5、拆除侧模12及端模13,在砼1外侧覆盖塑料薄膜16,自然养护直至砼1达到实际所需硬度要求。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仅通过塑料薄膜覆盖砼外侧只能减缓砼表面水分的蒸发,且外界水体无法穿透塑料薄膜至砼外侧壁以补充水分。当外界气温较高、相对湿度较低等条件下,若不能及时向砼表面补充水分,易引发砼表面的收缩开裂,导致梁板表面裂缝,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预制梁板施工工艺,其具有可及时对砼进行补充水分,从而使得砼表面不易收缩开裂的优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1.一种预制梁板施工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底模,使得底模表面无残留物;

s2、绑扎钢筋,将钢筋绑扎完毕后置于底模上方;

s3、安装侧模及端模,利用螺栓将侧模及端模安装至底模上方;

s4、砼浇筑,将拌合完毕的砼浇筑至底模、侧模及端模围成的腔体内;

s5、拆除侧模及端模,自然养护直至砼达到实际所需硬度要求;

所述步骤s5中,在拆除侧模及端模后,在砼表面铺设土工布,通过养生装置对土工布表面间歇性喷淋清水,以维持砼表面湿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砼养护过程中,利用养生装置对土工布进行间歇性喷淋清水,可及时对砼表面补充水体,此外,土工布吸水性较强,可有效吸附并存储部分水体,即使养生装置处于不喷淋的间隙时段内,土工布内积蓄的水体亦可在虹吸作用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浸湿砼的外侧壁,从而可有效维持砼表面的湿润状态,从而使得砼表面不易收缩开裂。

进一步地,所述土工布包括若干本体及位于相邻本体之间的蓄水段,所述蓄水段位于本体背向砼的一侧,相邻所述本体相近的端部相贴合,所述蓄水段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本体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在有限的砼表面放置规格更长的土工布,即可使得土工布整体可存续的水量更大,即进一步保障了水体的充足,以更好的保障砼表面的湿润状态。且可适当延长养生装置两次喷淋之间的间隔时长,降低养生装置的工作强度。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蓄水段与相邻本体围成的空腔内均设有蓄水海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海绵可更好的实现蓄水,其蓄水性能相较于土工布更强,将蓄水海绵置于蓄水段内部,更多的通过土工布与外界空气接触,减小蓄水海绵与外界空气接触的面积,从而降低蒸发损失,进一步提升蓄水能力。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本体朝向相邻本体的侧壁均沿竖直方向设有预留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蓄水海绵内积蓄的水体,既可通过本体的虹吸作用传输至砼外侧壁,亦可直接通过预留槽滴落至砼表面,增加了水体的流通渠道,即可提升对砼的补水效率。

进一步地,所述养生装置包括喷淋组件,所述喷淋组件包括若干两端开口的水管及连接软管,若干所述水管之间通过两端开口的连接软管相串联,若干所述水管侧壁均设有若干喷水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位于端部的水管的端部开口处连通水源即可实现喷淋,水体可依次流通若干水管,并最终自若干喷水孔处流出,以实现对砼各处的喷淋,从而方便的实现对砼表面的补水,操作更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养生装置还包括支架及若干支杆,若干所述支杆的一端均与支架转动连接、另一端分别与相应水管相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喷淋组件中各水管的水管的可摆动状态,在喷淋过程中,可往复摆动水管,以扩大喷淋的作用范围,从而使得更大面积的砼表面可直接被淋湿,有效缩小了喷淋盲区,使得砼外表面各处的水体分布更均匀。

进一步地,相邻所述支杆之间均设有连接杆,若干所述连接杆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支杆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实现喷淋组件内的各水管可保持联动,当需要摆动水管时,只需实现其中一个水管的摆动即可带动其余水管的摆动,提升了若干水管整体摆动的操作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连接有用于驱使水管绕与其相连的支杆的转动点往复摆动的驱动组件,所述驱动组件包括转盘、驱动件及驱动杆,所述转盘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件可驱使转盘绕其自身轴心转动,所述驱动杆的一端与转盘端壁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喷淋组件转动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喷淋组件工作过程中,可打开驱动件,驱动件驱使转盘转动,进而驱使驱动杆往复移动,从而最终实现喷淋组件整体的往复摆动,无需人工驱动水管摆动,进一步提升了摆动若干水管的操控便捷性。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3中,在侧模及端模内侧壁固定连接若干预制钢筋。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砼硬度达到所需要求后,拆除侧模及端模时,可使得砼侧壁形成若干与预制钢筋相适配的凹槽,从而使得砼表面更为粗糙,在后续实际安装过程中,便于与现浇的部分更稳定的连接,其接触的表面积更大,因此连接强度更高。且其抗剪切力的性能更强。

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5中,在拆除侧模及端模后,对砼外侧壁进行凿毛,使砼表面形成若干开口直径大于6mm的预制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可将砼内部的部分露出,在与后续现浇部进行连接时,现浇部可渗入至若干预制孔内,即可进一步使得其与现浇部的连接强度更高。

综上所述,本发明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1、采用了在砼养护过程中,利用养生装置对土工布进行间歇性喷淋清水,可及时对砼表面补充水体,此外,土工布吸水性较强,可有效吸附并存储部分水体,即使养生装置处于不喷淋的间隙时段内,土工布内积蓄的水体亦可在虹吸作用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浸湿砼的外侧壁,从而可有效维持砼表面的湿润状态,从而使得砼表面不易收缩开裂。

2、采用了土工布包括若干本体及位于相邻本体之间的蓄水段,蓄水段位于本体背向砼的一侧,相邻本体相近的端部相贴合,蓄水段的两端分别与位于其两侧的本体相连接。可在有限的砼表面放置规格更长的土工布,即可使得土工布整体可存续的水量更大,即进一步保障了水体的充足,以更好的保障砼表面的湿润状态。且可适当延长养生装置两次喷淋之间的间隔时长,降低养生装置的工作强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侧模与端模连接关系的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本体与蓄水段连接关系的剖视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用于体现塑料薄膜与砼位置关系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砼;10、预制孔;11、底模;12、侧模;13、端模;14、预制钢筋;15、双面胶;16、塑料薄膜;2、土工布;21、本体;22、蓄水段;23、蓄水海绵;24、预留槽;3、养生装置;31、喷淋组件;311、水管;3110、喷水孔;312、连接软管;313、连接杆;32、驱动组件;321、转盘;322、驱动件;323、驱动杆;33、支架;34、支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

一种预制梁板施工工艺,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清理底模11:参照图1,利用电动钢丝球刷打磨底模11,使得底模11表面无残留物。

s2、绑扎钢筋:参照图1,将钢筋绑扎完毕后置于底模11上方相应位置处。

s3、安装侧模12及端模13:参照图2,先在侧模12及端模13内侧壁通过焊接固定若干预制钢筋14,优选的,预制钢筋14为半圆柱状,且其弧状侧壁背向与其相连的侧模12或端模13,优选的,预制钢筋14的直径为6mm。在预制钢筋14固定完毕后,利用螺栓将侧模12及端模13安装至底模11上方,且安装过程中,在侧模12与端模13的接缝处粘贴双面胶15,以减小缝隙。

s4、砼1浇筑:参照图2,将拌合完毕的砼1浇筑至底模11、侧模12及端模13围成的腔体内,且浇筑过程中利用木锤敲打底模11,使得砼1密实无气泡。

s5、养护:参照图1,在砼1强度达到2.5mpa后拆除侧模12及端模13,此后对砼1外侧壁进行凿毛,利用电动凿毛锤敲打砼1外侧壁,使砼1表面形成若干开口直径大于6mm的预制孔10。且优选的,每10000mm2内至少分布有一个预制孔10。此后在砼1表面铺设土工布2,通过养生装置3对土工布2表面间歇性喷淋清水,以维持砼1表面湿润。自然养护直至砼1达到实际所需硬度要求。

参照图1,养生装置3包括支架33及连接在支架33上的喷淋组件31及驱动组件32,驱动组件32用于驱使喷淋组件31往复摆动。

参照图1,喷淋组件31包括若干水管311及连接软管312,支架3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若干支杆34,若干支杆34远离支架33的一端与水管311通过螺栓相连接,水管311可绕相应支杆34与支架33的转动点往复摆动。相邻支杆34之间均设有连接杆313,连接杆313的两端分别与其两侧的支杆34外侧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以实现若干水管311的连动。若干水管311相平行且均两端开口,若干连接软管312两端分别套设至相应的两水管311外侧,以实现若干水管311的串联。水管311朝向土工布2的一侧贯穿设有若干喷水孔3110。通过在位于端部的水管311的端部开口处连通水源即可实现对砼1表面的喷淋。

参照图1,驱动组件32包括转盘321、驱动件322及驱动杆323,转盘321与支架33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驱动件322优选的为电机、且可驱使转盘321绕其自身轴心转动,驱动杆323的一端与转盘321端壁通过转轴转动连接、另一端与喷淋组件31通过转轴转动连接,通过驱动件322实现驱动杆323的往复移动、以实现喷淋组件31的往复摆动。

参照图3,土工布2包括若干本体21及位于相邻本体21之间的蓄水段22,本体21与蓄水段22一体成型,蓄水段22为土工布2局部折叠后形成,并利用订书钉固定蓄水段22的两端。蓄水段22位于本体21背向砼1的一侧,若干蓄水段22与相邻本体21围成的空腔内均适配的插设有蓄水海绵23,以用于吸收储存水体。相邻本体21相近的端部相贴合,且相贴合的端壁处沿竖直方向设有预留槽24,供水滴落。

上述实施例的工作原理为:在砼1养护过程中,利用养生装置3对土工布2进行间歇性喷淋清水,可及时对砼1表面补充水体,此外,土工布2吸水性较强,可有效吸附并存储部分水体,即使养生装置3处于不喷淋的间隙时段内,土工布2内积蓄的水体亦可在虹吸作用及自身重力作用下浸湿砼1的外侧壁,从而可有效维持砼1表面的湿润状态,从而使得砼1表面不易收缩开裂。

此外,喷淋组件31工作过程中,可打开驱动件322,驱动件322驱使转盘321转动,进而驱使驱动杆323往复移动,从而最终实现喷淋组件31整体的往复摆动,以扩大喷淋的作用范围,且可减少喷淋过程中的盲区,以更全面的实现对砼1表面的浸润。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发明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发明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