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顶板阴角加固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2133401发布日期:2020-09-08 13:19阅读:436来源:国知局
一种顶板阴角加固装置及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一种顶板阴角加固装置及方法,用于对顶板与剪力墙交界处模板条进行加固。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高层建筑已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这就对钢筋混凝土结构施工的安全、质量、进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就涉及到对顶板加固方式的研究。

目前对顶板与剪力墙交界处模板进行加固的方式如图1所示,采用“l型方木加固卡具”。其至少存在以下缺点:

1)由于“l型方木加固卡具”连接部位采用钉子固定,使用过程中容易出现松动。

2)木方相对于钢筋的刚度较小,耐久性较差,使用过程中易变形、易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顶板阴角加固装置及方法,避免现有加固方式存在的可靠性、耐久性不足等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顶板阴角加固装置,用于对顶板与剪力墙交界处模板条进行加固,包括:

一对方木,分别位于剪力墙的两侧,与相应的模板条边角相贴;

一对u型卡环,分别位于剪力墙的两侧;所述u型卡环分为u型本体以及横向突出部,所述u型本体的开口端向下,u型本体所在平面与剪力墙平行;u型本体的上部与方木相接触,所述横向突出部位于u型本体的下部,横向突出部的末端与剪力墙相接触;

以及贯穿剪力墙的对拉螺栓组件,所述对拉螺栓组件还搭接在u型本体的中间区域,通过在对拉螺栓两侧同时紧定从而经u型卡环实现对两侧模板条的加固。

进一步地,所述模板条与剪力墙面接触的部位均间隔设置有自粘海绵条。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突出部与u型本体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其横向长度与方木的厚度相当。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突出部有两处,分别位于u型本体两个平行段的下部。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突出部与u型本体的下端之间留有间距。

进一步地,所述u型本体的闭口端半径为40mm,所述平行段的长度为340mm,所述横向突出部距离u型本体的下端20mm,横向突出部的横向长度为65mm。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突出部与u型本体两个平行段一体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对拉螺栓组件包括螺栓杆、螺母以及搭接件,所述搭接件沿与剪力墙平行的方向整体搭接在u型本体两个平行段的外侧,搭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螺栓杆穿过的孔,使得螺栓杆以及螺母与搭接件相配合对两侧的u型卡环进行收紧固定。

一种基于上述顶板阴角加固装置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剪力墙两侧的要求标高位置处临时固定模板条;

2)从剪力墙上预设的螺栓眼内穿入螺栓杆,然后在螺栓杆的两端装配好螺母以及搭接件;

3)在模板条上临时固定方木;

4)在搭接件内侧放入u型卡环;

5)调整模板条上平标高,然后用扳手在对拉螺栓两侧同时紧定u型卡环,从而完成对顶板与剪力墙交界处模板条的加固。

进一步地,步骤5)在调整模板条上平标高后,先用铁钉将u型卡环的闭口端固定在方木上,然后用扳手在对拉螺栓两侧同时紧定u型卡环。

相比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强度、刚度、稳定性好,安全性能可靠,可周转性好。

2.较以往加固方式能显著提高顶板阴角混凝土观感质量,确保结构几何尺寸。

3.降低噪音产生,减少扰民现象。

4.工具式加工制作,可操作性强、施工简易、安装、拆卸简单。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图1为传统l型方木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加固结构示意图。

图3为u型卡环的尺寸示意图。

附图标号说明:

1-海绵条;2-方木3-u型本体;4-横向突出部5-对拉螺栓组件6-模板条7-l型方木加固卡具。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以下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述本发明。

如图2、图3所示,一种顶板阴角加固装置,用于对顶板与剪力墙交界处模板条6进行加固,模板条6与剪力墙面接触的部位均间隔设置有自粘海绵条1。该装置主要包括一对方木2、一对u型卡环以及贯穿剪力墙的对拉螺栓组件5。

一对方木2分别位于剪力墙的两侧,与相应侧的模板条6边角相贴;

一对u型卡环,分别位于剪力墙的两侧;u型卡环分为u型本体3以及横向突出部4,所述u型本体3的开口端向下,u型本体3所在平面与剪力墙平行;u型本体3的上部与方木2相接触,所述横向突出部4位于u型本体3的下部,横向突出部4与u型本体3所在平面相互垂直,其横向长度与方木2的厚度相当;横向突出部4有两处,分别位于u型本体3两个平行段的下部;横向突出部4的末端与剪力墙相接触。

贯穿剪力墙的对拉螺栓组件5包括螺栓杆、螺母以及搭接件,所述搭接件沿与剪力墙平行的方向整体搭接在u型本体3两个平行段的外侧,搭接件的中部设置有用于螺栓杆穿过的孔,使得螺栓杆以及螺母与搭接件相配合对两侧的u型卡环进行收紧固定。

结合u型钢筋加固环特点及现场实际情况,可确定加固体系各构配件的尺寸及相关要求标准,例如:

①剪力墙最上部螺栓孔距离顶板底220m,考虑模板厚度及操作空间加固点与u上端部距离180mm;为方便加工,加固点与u下端部统一距离为200mm;故u型卡环总投影长度设计为380mm。

②u型卡环中间间距:山型卡凸出亮点的距离为70mm,为方便施工,u型卡环中间间距为70mm。

③顶板支设系统作用方木的尺寸为50*70mm,模板厚度为15mm;因此u型卡环的支座长度为65mm。

模板条及方木安装加固主要过程如下:

首先,在要求标高位置处固定制作好的模板条和方木(方木也可以在安装对拉螺杆后再临时固定);然后,对拉螺杆穿过剪力墙的对拉螺杆孔眼,将两侧u型卡环用铁钉固定在方木上;最后,用电动扳手在对拉螺栓两侧同时加固,直至加固牢靠为止。在墙面确保所有模板条与剪力墙面接触的部位均粘贴的自粘海绵条,充分保证振捣混凝土时不发生漏浆现象,使浇筑的混凝土内实外光,质量好。

整体施工现场模板工程的工序操作流程如下:

a、剪力墙大钢模板拆除;b、测量放线(结构1m线)、弹线;c、贴双面胶海绵条;d、在剪力墙上临时固定模板条;e、从剪力墙原有螺栓眼内穿入螺栓杆;f、在模板条上临时固定方木;g、放入u型卡环;h、调整模板条上平标高;i、双侧同时固定u型卡环;j、u型卡环施工完成;k、满堂架搭设;1、顶板支设。

本实施例利用剪力墙原有的大钢板螺栓孔,采用u型卡环加固顶板阴角技术,对顶板与剪力墙交界处模板进行加固,可以显著提高顶板阴角部位的混凝土观感质量,保证此部位混凝土的平整度和阴阳角方正度,确保几何尺寸,达到清水混凝土不抹灰的效果,加快了施工进度。

本实施例采用u型卡环加固顶板阴角,针对顶板阴角模板的加固矫正,在保证安全稳固的前提下,提高主体结构质量,避免二次修补打磨,降低成本支出。尤其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结构类型为现浇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结构(顶板为二次混凝土浇注)顶板散拼模板工程。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