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024303发布日期:2021-02-23 21:17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建筑装修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房屋装修室内墙面的涂料粉刷工艺的好坏决定了墙面是否平整美观,不合理的施工方法会导致众多质量问题。

授权公告号为CN102704635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涂料粉刷施工的方法,其步骤依次包括砖墙基面清理、基层粉刷、腻子打底以及面层滚涂,基层粉刷步骤的方法为:先洒水湿润砖墙基面,刷水泥浆一道,再用水泥砂浆进行粉刷,第一层粉刷厚度为0.08-0.1cm,第二层粉刷厚度为0.05-0.08cm,然后用刮尺刮平,最后用木抹子搓平;腻子打底步骤的方法为:分两层进行打底,第一层腻子打底厚度为0.3-0.5cm,间隔22-26小时后进行第二层腻子打底,打底厚度为0.2-0.3cm,自然养护后用磨平机、砂皮纸两道工序进行磨平;面层滚涂步骤的方法为:先在上一步骤打底的腻子面上刷一遍涂料,时隔3-5小时后再滚动一遍涂料,然后进行保养。

然而,上述涂料粉刷施工的方法的实施对象是毛坯房,墙面未经过任何处理,稍微清理后便能直接进行粉刷,不适用于需要重新进行墙面粉刷的房子。对于墙面上已经有装饰层而由于质量问题需要重新粉刷的情况而言,在去除原有粉刷层后,会存在因墙体基层处理不干净而导致墙面空鼓、因室内返潮导致墙体发霉开裂等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设计师们又设计了三种解决方案:1)内墙外用全干挂,并将保温材料安装在干挂板内,以达到保温防水的效果,但这种方式造价高,干挂胶等施工材料中含有甲醛,一般消费者不能接受;2)将保温板材和装饰面板制作为装饰一体板,等墙面打底后再铺贴,但是施工步骤复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可引起漏水、脱落;3)采用聚氨酯喷涂技术,其造价不高、施工简单,但是喷涂出来的墙面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后期装饰成本太高,所以也不能大范围推广。

综上所述,现有的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容易导致防水性能不佳、甲醛含量高的情况,因此,现需要对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进行改进,以使装修得到的装饰内墙具有较佳的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其具有提高现有施工方法得到的装饰内墙的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先清理基层墙体,并使墙面干净整洁,再用柔性抗裂腻子填补墙面明显的坑洼不平处,使其与大墙面平整度基本一致;S2先刷涂一层2-2.5mm厚度的柔性耐水腻子并打磨,再刷涂一层0.5-1.0mm厚度的柔性耐水腻子并打磨,使刷涂后的墙面达到中级抹灰要求;S3先刷涂一层0.5-1.0mm消泡剂,再喷涂一层0.01-0.15mm厚度的抗碱封闭底漆;S4先刷涂一层1.5-2.0mm硅溶胶粘结剂,再铺设一层纳米涂层板,然后用硅藻泥填补纳米涂层板之间的间隙,使其与大墙面平整度基本一致;S5先将防水粘结剂涂抹在装饰板的背面,再将装饰板固定在纳米涂层板表面,并调整装饰板的垂直度、平整度达到中级抹灰要求,再在所述装饰板的外侧表面刷涂一层防水透气型内墙面漆;其中,所述装饰板上开设有多个微孔,所述微孔的两开口分别位于所述装饰板的两侧表面,且所述微孔制成与装饰板板面的夹角为45°的直线形、S形或弧线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论是毛坯房还是重新进行墙面粉刷的房子,在原有的粉刷层被清除后,通过柔性抗裂腻子找平墙面的空鼓、开裂点,直接强化柔性抗裂腻子和基层墙体之间的连接并修补原墙面,同时柔性抗裂腻子能有效增强墙体的抗裂能力,并具有粘接强度高、耐水防潮的优点,再刷涂两层适宜厚度的柔性耐水腻子,能使处理后基层墙体内部不容易出现空鼓、开裂等问题;在此基础上,通过依次涂覆消泡剂和抗碱封闭底漆,能大幅度降低抗碱封闭底漆内存在气泡的几率,以便抗碱封闭底漆消除各层腻子因水分迁移而引起的泛碱、开裂等现象;由于纳米涂层板中纳米复合材料的双疏机理,能使墙面涂层结构内的水分、粉尘及油污有效排出,并阻止外部水分、粉尘及油污的侵入,因此在纳米涂层板、装饰板和防水透气型内墙面漆等施工完成后,硅溶胶粘结剂中蒸发的水分可通过纳米涂层板和微孔排出,以使硅溶胶粘结剂中的胶体粒子能牢固吸附在抗碱封闭底漆层和纳米涂层板之间,并通过防水粘结剂加强纳米涂层板和装饰板之间的防水连接强度,从而整体提高本施工方法得到的装饰内墙的防水性能;另外,纳米涂层板中的纳米涂层不仅无毒无害,还可缓慢释放出一种降解室内甲醛的物质,且硅藻泥也能够缓慢持续释放负氧离子,以分解甲醛、苯等有害致癌物质,在施工过程中,可通过选择不同直径微孔的装饰板,以便控制这种物质的释放速率,最终达到长效控释的效果;同时,这些形状的微孔能在气流通过时受压并产生微形变,此时中间区段的微孔呈渐缩状,即内口小于外口的口径,而微孔的两端弯曲部分则呈渐扩状,即内口大于外口的口径,因而使得微孔能有较大的流通面积,以供纳米涂层板处降解室内甲醛的物质和水分等通过;在此过程中,通过在墙面内侧依次涂覆适宜厚度的柔性抗裂腻子-抗碱封闭底漆,以避免基层墙面空鼓,再通过依次安装纳米涂层板和带有微孔的装饰板,使得墙面具有“呼吸”性能,以便降解室内甲醛的物质和水分的释放、并阻止外部水分、粉尘及油污的侵入,整个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并能使得施工得到装饰内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S4中,预先按照如下步骤制作纳米涂层板:S1确定所需的纳米涂层板的尺寸,在振动台上铺设一层对应尺寸的网格布,并在网格布四周围上模板;S2先将硅藻泥浇注于模板围合成的腔室内,在将硅藻土震动均匀后,用网状模具在硅藻泥表面压出网状凹槽,然后等待1h,得到硅藻泥板体;S3在硅藻泥板体带有网状凹槽的表面刷涂纳米复合涂料,使得纳米复合涂料填补网状凹槽,并使其与硅藻泥板体的板面的平整度基本一致,养护,拆模,得到所述纳米涂层板;其中,所述网格布用于与所述硅溶胶粘结剂形成的层面粘结固定,每100份所述纳米复合涂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复合材料5-10份;涂料材料28.5-56份;余量为水。首先,硅藻土具有特殊多孔性构造,其孔隙率达80-95%,单位体积硅藻土的孔隙数是活性炭的5000-6000倍,因此硅藻泥可以随着不同季节和早晚室内空气温湿度的变化来吸收或释放空气中的水汽,自动调节室内空气湿度,达到相对平衡,从而避免过度潮湿或干燥所带来的不适,同时防止结露、减少发霉和静电产生,因此以网格布作为基础底架并铺设硅藻土的方式,有利于纳米涂层板两侧的水汽交换;其次,硅藻泥中含有的无机硅质和钙质能与纳米复合涂料中纳米复合材料的微分子结构发生配位反应,并辅以网状凹槽加强网状连接,使得纳米涂层板表面形成牢固的爪状渗透并具有较高的硬度;最后,由于纳米复合涂料中纳米复合材料的双疏机理,能使硅藻泥板体内的水分、粉尘及油污有效排出,并阻止外部水分、粉尘及油污的侵入,且纳米复合涂料还可缓慢释放出一种降解室内甲醛的物质,且硅藻泥也能够缓慢持续释放负氧离子,以分解甲醛、苯等有害致癌物质,最终使得施工得到装饰内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

进一步地,所述网状凹槽的横截面包括位于底部中心且弧形内凹的弧形边、两个对称设置于所述弧形边两侧的渐扩边。这种形状下的网抓凹槽与纳米复合涂料具有更好的连接强度。

具体地,每100份所述纳米复合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纳米级二氧化硅15-25份,其粒径为80nm-120nm;纳米级锐钛型二氧化钛15-25份,其粒径为20nm-50nm;分散剂3-4份;负离子粉5-8份;羟乙基纤维素3-6份;多功能助剂AMP-95 1-3份;润湿剂2-4份;余量为水。在纳米复合材料中,上述重量份的分散剂、羟乙基纤维素、多功能助剂AMP-95、润湿剂和水作为助剂和溶剂等组成黏稠悬浮液,促进纳米级二氧化硅和纳米级锐钛型二氧化钛的均匀分散;同时,纳米级锐钛型二氧化钛具有光催化特性、亲水性和很强的氧化还原能力,其与上述比例的纳米二氧化硅相配合,能达到净化空气中的甲醛、NO,并可抗菌、防霉,从而使得施工得到装饰内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

具体地,所述涂料材料包含以下重量份的组分: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1-3份;鳞片状云母粉3-5份;多功能助剂AMP-95 0.5-1份;有机硅乳液3-5份;流平剂CP77 0.5-1.5份;纤维素增稠剂0.5-1.5份;锐钛型钛白粉5-8份;超细硫酸钡2-3份;重钙3-8份;红土2-4份;长白硅藻土5-10份;煅烧高岭土2-4份;钛酸酯偶联剂1-2份。在配制好的纳米复合涂料体系中,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具有增稠、保水的作用,其可在硅藻泥板体带有网状凹槽的表面形成基础脉络,再以鳞片状云母粉为主的其他原料连接分布于这些脉络内,以加强纳米涂层与硅藻泥板体间的连接强度;多功能助剂AMP-95是含有5%的水份-2-氨基-2-甲基-1-丙醇,是少数具有低分子量和高碱性的工业胺之一,在纳米复合涂料配方中用多功能助剂AMP-95作为强力共分散剂可以防止锐钛型钛白粉和超细硫酸钡再凝聚,并有助于纤维素增稠剂的增稠作用,有助于改进这些助剂的效能;有机硅乳液是一种水包油型的硅油、水和表面活性剂等组成的乳液,以便提高纳米复合涂料的亲水亲油性能,促进各组分相融合,同时有机硅乳液与多功能助剂AMP-95、水可形成液体疏松体系,以调节纳米复合涂料的正电倾向,为负氧离子的产生提供较好的环境;流平剂CP77具有消泡、脱泡、流平、抗缩孔、防桔皮的功效,其余纤维素增稠剂协同作用,能改善纳米复合涂料的流平度和光泽度等;此外,重钙、长白硅藻土能与纳米复合材料的微分子结构发生配位反应,进一步提高与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形成的脉络的连接强度,而且重钙还能于红土中的钴配合,提高对纳米复合涂料的催干效果,并能改进低温和高湿度下的干燥性能,以使刷涂后的纳米复合涂料层的表干和底干平衡,消除起皱;最后,钛酸酯偶联剂能对煅烧高岭土进行表面偶联活化处理,以提高煅烧高岭土在纳米复合涂料中的相容性,进而提高其作为填料的主要性能;通过采用上述组分,能提高涂料材料的流平度、光泽度、涂层附着力等性能,以便与纳米复合材料形成复合体系,发挥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

优选地,所述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为化学交联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吸水树脂。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吸水树脂是将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与透明质酸在水溶液中用无毒水溶性化学交联接进行交联得到的高吸水性树脂

进一步地,对于涂料饰面的装饰板,在所述S5之前,在所述装饰板的内侧表面内压一层玻纤网格布;对于面砖饰面的装饰板,在所述S5之前,在所述装饰板的内侧表面内压一层镀锌钢丝网。按照上述方法对装饰板进行预处理,有利于提高装饰板和纳米涂层板之间的连接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微孔制成S形。这种形状下的微孔的气体流阻小,并能获得较大的流通面积,以供纳米涂层板处降解室内甲醛的物质和水分等通过。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通过在墙面内侧依次涂覆适宜厚度的柔性抗裂腻子-抗碱封闭底漆,以避免基层墙面空鼓,再通过依次安装纳米涂层板和带有微孔的装饰板,使得墙面具有“呼吸”性能,以便降解室内甲醛的物质和水分的释放、并阻止外部水分、粉尘及油污的侵入,整个施工方法操作简单,并能使得施工得到装饰内墙具有较好的防水性能和甲醛降解性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1提供的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1的方法得到的装饰内墙的剖视结构图;

图3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2的方法得到的装饰内墙的剖视结构图;

图4是按照本发明实施例3的方法得到的装饰内墙的剖视结构图;

图中,1、基层墙体;2、腻子层;3、消泡剂层;4、底漆层;5、第一粘结层;6、纳米涂层板;61、硅藻泥板体;62、网格布;63、网状凹槽;631、弧形边;632、渐扩边;64、纳米涂层;7、第二粘结层;8、装饰板;81、微孔;9、面漆层。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作用更加清楚及易于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阐述:

实施例

实施例1:参照图1,为本发明公开的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按照基层墙体1尺寸,确定纳米涂层64板6和装饰板8的尺寸和数量;

S2在振动台上铺设一层对应尺寸的网格布62,并在网格布62四周围上模板;先将硅藻泥浇注于模板围合成的腔室内,在将硅藻土震动均匀后,用网状模具在硅藻泥表面压出网状凹槽63,然后等待1h,得到硅藻泥板体61;再在硅藻泥板体61带有网状凹槽63的表面刷涂纳米复合涂料,使得纳米复合涂料填补网状凹槽63,并使其与硅藻泥板体61的板面的平整度基本一致,养护,拆模,得到所述纳米涂层64板6;

S3准备装饰板8,对于涂料饰面的装饰板8,在装饰板8的内侧表面内压一层玻纤网格布62;对于面砖饰面的装饰板8,在装饰板8的内侧表面内压一层镀锌钢丝网;

S4对基层墙体1进行施工。

其中,S2中纳米复合涂料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S1配置100份纳米复合材料,按表1所示重量份计,取粒径为80nm-120nm的纳米级二氧化硅、粒径为20nm-50nm的纳米级锐钛型二氧化钛、分散剂F200、负离子粉、羟乙基纤维素、多功能助剂AMP-95、润湿剂X-405、余量为水;将上述原料在搅拌机中不低于450r/min的转速搅拌20-30min即可,得到纳米复合材料;

S2准备涂料材料的原料,按表1所示重量份计,取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鳞片状云母粉、多功能助剂AMP-95、有机硅乳液、流平剂CP77、纤维素增稠剂、锐钛型钛白粉、超细硫酸钡、重钙、红土、长白硅藻土、煅烧高岭土、钛酸酯偶联剂;

其中,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为化学交联型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羟乙基纤维素吸水树脂;

S3配置100份纳米复合涂料,先按表1所示重量份计,取纳米复合材料、纤维素系高吸水树脂、鳞片状云母粉、一半重量份的多功能助剂AMP-95、有机硅乳液、流平剂CP77、锐钛型钛白粉、超细硫酸钡、重钙、红土、长白硅藻土、煅烧高岭土、钛酸酯偶联剂;将上述原料在搅拌机中450-550r/min的转速搅拌20min即可,得到纳米复合涂料半成品;

再按表1所示重量份计,取另一半重量份的多功能助剂AMP-95、纤维素增稠剂、余量为水;将上述原料和得到的纳米复合材料半成品共同投入搅拌机中,按照250-350r/min的转速搅拌20-30min即可,得到纳米复合涂料。

另外,S4的具体实现方式如下

S1先清理基层墙体1,并使墙面干净整洁,再用柔性抗裂腻子填补墙面明显的坑洼不平处,使其与大墙面平整度基本一致;

S2先刷涂一层2-2.5mm厚度的柔性耐水腻子并打磨,再刷涂一层0.5-1.0mm厚度的柔性耐水腻子并打磨,使刷涂后的墙面达到中级抹灰要求;

S3先刷涂一层0.5-1.0mm消泡剂340,再喷涂一层0.01-0.15mm厚度的抗碱封闭底漆;

S4先刷涂一层1.5-2.0mm硅溶胶粘结剂,再铺设一层纳米涂层64板6,并将纳米涂层64板6带有网格布62的表面固定于墙面上,然后用硅藻泥填补纳米涂层64板6之间的间隙,使其与大墙面平整度基本一致;

S5先将防水粘结剂涂抹在装饰板8的背面,再将装饰板8固定在纳米涂层64板6表面,并调整装饰板8的垂直度、平整度达到中级抹灰要求,然后在装饰板8的外侧表面刷涂一层防水透气型内墙面漆。

参照图2,为按照上述施工方法可得到一种装饰内墙,包括自内而外顺次布置的基层墙体1、由柔性抗裂腻子和柔性耐水腻子组成的腻子层2、由消泡剂340组成的消泡剂层3、由抗碱封闭底漆组成的底漆层4、由硅溶胶粘结剂组成的第一粘结层5、纳米涂层64板6、由防水粘结剂组成的第二粘结层7、装饰板8和由防水透气型内墙面漆组成的面漆层9。

其中,纳米涂层64板6包括硅藻泥板体61、固定于硅藻泥板体61内侧表面的网格布62、开设于硅藻泥板体61外侧表面的网状凹槽63、由纳米复合涂料组成的纳米涂层64。纳米涂层64嵌接于网状凹槽63内并覆盖硅藻泥板体61的表面。网状凹槽63的横截面包括位于底部中心且弧形内凹的弧形边631、两个对称设置于弧形边631两侧的渐扩边632。

另外,装饰板8上均匀分布设置有多个微孔81,微孔81的横截面设置为与装饰板8板面的夹角为45°的直线形,且微孔81的两开口分别位于装饰板8的两侧表面。在装饰板8的内侧,第二粘结层7不完全遮挡微孔81,以使第二粘结层7形成的开口可连通微孔81和纳米涂层64板6上的孔隙。在装饰板8的外侧,微孔81的开口被面漆层9完全遮挡,但微孔81内的水汽可通过面漆层9向外排出。

按照上述施工方法可得到一种装饰内墙无墙面空鼓、墙体漏水、墙体发霉开裂等问题。另外,按照上述施工方法得到的装饰内墙的除甲醛能力较佳、释放负离子含量较高,具体试验过程及结果参见“性能检测试验”部分。

实施例2: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参照图3,按照上述施工方法可得到一种装饰内墙,其微孔81的横截面设置为S形。

实施例3: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参照图4,按照上述施工方法可得到一种装饰内墙,其微孔81的横截面设置为弧线形。

实施例4: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5: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6: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7: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实施例8: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对比例

对比例1: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对比例2: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对比例3: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对比例4:一种建筑物装饰内墙的施工方法,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纳米复合涂料中各组分及重量份数如表1所示。

表1

性能检测试验

采用《GB18582-2008》中记载的方法,对按照实施例得到的墙面甲醛含量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见表2。

采用《GB/T18809-2002》中记载的方法,使用DLY-7型空气离子测量仪,对按照实施例得到的墙面负离子含量进行测试,所得结果见表2。

表2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