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851090发布日期:2021-02-05 14:18阅读:63来源:国知局
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制作方法
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涉及智能交互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


背景技术:

[0002]
人们在逛街购物时,偶尔会对心仪的衣物进行试穿,但一些人不知道自己的尺码或忘记了自己的尺码,导致经常要拿两个尺码的衣物去试衣间穿试,如此会比较浪费人们的时间;而有的则会让售货员帮量尺码,但这种方式容易出现身体接触等导致对较为保密处的尺码测量时较为不便。
[0003]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不足,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为克服上述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
[0005]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的方案是提供一种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包括承载室、智能交互设备、3d深度传感器模组及传感器组,所述智能交互设备、3d深度传感器模组及传感器组固定设置在承载室内,所述3d深度传感器模组及传感器组分别与智能交互设备电性连接。
[0006]
优选地,所述承载室包括承载底座及承载架,所述承载架包括上固定框及四条支撑架,所述上固定框的形状、大小与承载底座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所述上固定框与承载底座呈方形,所述四条支撑架的两端分别与上固定框及承载底座的端部固定连接。
[0007]
优选地,所述承载室还包括移动轮,所述移动轮设置有6个且固定于承载底座远离承载架的一端,外力可通过作用在承载架上实现移动轮的转动。
[0008]
优选地,所述承载架还包括两条固定条,所述固定条分别与上固定框及承载底座固定连接,所述智能交互设备部分固定在固定条上,部分固定在承载底座上。
[0009]
优选地,所述承载底座的长度为1.5-1.9m,所述承载底座的宽度为1.5-1.9m。
[0010]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的高度为1.9-2.1m。
[0011]
优选地,所述智能交互设备包括基座与智能交互显示屏,所述基座包括主体与固定板,所述主体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智能交互显示屏部分设置在固定板中,部分从固定板中伸出并显露与固定板的表面,所述主体与固定板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大于固定板与主体连接的一面的尺寸。
[0012]
优选地,所述主体的高度为0.5-0.7m。
[0013]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具有如下优点:
[0014]
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设置,使得用户可对自己的尺码进行较为精准的测量的同时无需他人的协助或身体接触,有利于降低用户因他人测量而不适或较为保密的尺码信息的泄露;承载室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测量时无需担心被他人看到,利于保护隐私。
【附图说明】
[0015]
图1是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除墙面板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6]
图2是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
图3是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支撑架与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0018]
图4是图3中a处的放大图。
[0019]
图5是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另一视角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
图6是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3d深度传感器模组水平方向设置示意图。
[0021]
附图标记说明:
[0022]
10、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11、承载室;12、智能交互设备;13、3d深度传感器模组;14、传感器组;111、承载底座;112、承载架;113、移动轮;114、支撑架;115、上固定框;116、固定条;117、墙面板;121、智能交互显示屏;122、基座;123、主体;124、固定板;141、测距传感器;142、语音传感器;143、压力传感器;118、感应区;1141、固定件;1142、连接件;1143、紧固件;1144、通孔;1145、第一螺纹孔;1146、第二螺纹孔;131、第三螺纹孔;1148、第四螺纹孔;1111、隐藏式检修门。
【具体实施方式】
[0023]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实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
[0024]
请参阅图1-图6,本发明的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10包括承载室11、智能交互设备1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及传感器组14,智能交互设备1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及传感器组14固定设置在承载室11内,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传感器组14分别与智能交互设备12电性连接。承载室11用于智能交互设备1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及传感器组14的设置,及防止位于外部的用户观察到位于其内用户的活动,有利于保护用户的隐私;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用于对位于承载室11内的用户进行拍摄;传感器组14用于感测位于承载室11内的用户的人体数据;智能交互设备12用于将人体数据显示及实现与用户的交互。
[0025]
进一步地,承载室11包括承载底座111、承载架112及移动轮113,承载架112包括四条支撑架114、上固定框115及两条固定条116,承载底座111的形状、大小与上固定框115的形状、大小相匹配,承载底座111与上固定框115均呈方形结构,四条支撑架114的一端与上固定框115的端部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承载底座111固定连接,固定条116分别与上固定框115及承载底座111固定连接,移动轮113设置6个且固定在承载底座111远离承载架112的一端。
[0026]
承载底座111用于用户的站立及部分传感器组14的设置,支撑架114用于提供较宽阔的空间尺寸以便于用户伸展身体及用于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与部分传感器组14的设置;移动轮113的设置使得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10便于移动,用户可通过给承载架112施加作用力使移动轮113转动进而使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10移动,便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10在室内的移动及布设;固定条116的设置便于智能交
互设备12在承载室11内的固定。
[0027]
具体地,智能交互设备12部分与承载底座111固定连接,部分与固定条116固定连接实现在承载室11内的固定;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设置在支撑架114上以便于对位于承载室11内的用户进行拍摄,具体地,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设置有12或16个且平均设置在四条支撑架114上,设置的数目较多,可较为全面地获取到人体的数据,也利于保证人体数据测量的精确程度;传感器组14部分设置在承载底座111上,部分设置在支撑架114上。
[0028]
进一步地,支撑架包括固定件1141、连接件1142及紧固件1143,固定件1141与连接件1142固定连接,在连接件1142上开设有通孔1144,在通孔1144的周侧开设有第一螺纹孔1145,在紧固件1143上开设有与第一螺纹孔1145相匹配的第二螺纹孔1146,连接件1142与紧固件1143通过外界螺栓连接第一螺纹孔1145与第二螺纹孔1146实现固定连接,其中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位于紧固件1143与连接件1142之间并通过通孔1144显露,即连接件1142与紧固件1143的配合实现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的初步固定,可在一定程度上实现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位置的固定。
[0029]
进一步地,在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上开设有第三螺纹孔131在紧固件1143上开设有第四螺纹孔1148,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与紧固件1143通过外界螺栓连接第三螺纹孔131与第四螺纹孔1148实现固定连接以将3d深度传感器模组稳固在连接件1142及紧固件1143处。如此,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便可稳固设置在支撑架114上,不会轻易掉落,降低损坏维修的可能性。
[0030]
优选地,在连接件1142对着的承载底座111上开设有隐藏式检修门1111,可通过隐藏式检修门1111实现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与外界线材的连接。
[0031]
优选地,承载架112的外侧为倒圆角设计,如此,可降低承载架112外端的锋利结构,降低用户被划伤、撞到尖锐处手上的可能性。
[0032]
优选地,承载室11的长度l为1.5-1.9m,宽度w为1.5-1.9m,高度为1.9-2.1m。具体地,承载底座111的长度1.5-1.9m,宽度为1.5-1.9m,支撑架114的高度为1.9-2.1m,这个尺寸适于大多数用户的进入及伸展身体,不会因尺寸较小而导致不适用;同时这个尺寸不至于过大而导致所占空间过多而导致不必要的空间浪费。
[0033]
优选地,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在垂直方向的视场角为θ1,在水平方向的视场角为θ2,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的深度范围为d1-d2,记人体在站立时最宽处为两手指尖之间的水平长度为h,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水平偏转角为α,其在识别指尖最宽时形成的夹角为β,其中β小于等于θ2,具体地,偏转角α与β满足如下条件:l>w>h;优选地,在测量时指尖与同侧腿部之间的距离为10-15cm,位于此距离范围内既可防止张开距离过大而导致h测量不准确,也可避免张开距离过小而导致人体部分被遮挡而影响后续测量。优选地,h的取值为45-85cm,如此可较准确地测量到儿童及成人的两手指尖之间的水平长度。
[0034]
进一步地,为了提高承载室11的保密性,承载室11还包括墙面板117,墙面板117分别与承载底座111、支撑架114及上固定框115固定连接以形成封闭空间,墙面板117的设置可有效防止承载室11外的用户观察到承载室11内的用户,降低承载室11内的用户因被观察而出现不适的可能性。
[0035]
可以理解,为了促进空气流通、防止承载室11内用户因在测量时缺氧而昏迷情形的产生,承载室11还包括用于换气的换风机(图未示),换风机设置在承载室11侧面的墙面板117上,换风机与智能交互设备12电性连接;为了防止承载室11内过暗而导致用户操作不便的问题的产生,承载室11还包括led照明灯组(图未示),led照明灯组与智能交互设备12电性连接且设置在位于承载室11顶面的墙面板117上。
[0036]
进一步地,智能交互设备12包括智能交互显示屏121、基座122,基座122包括主体123与固定板124,主体123与固定板124固定连接,智能交互显示屏121部分设置在固定板124中,部分从固定板124中伸出并显露于固定板124的表面。主体123与智能交互显示屏121电性连接,主体123内设置有控制电路,以对3d深度传感器模组13拍摄的图像、传感器组14检测的数据信息进行处理及实现智能交互显示屏121与用户的交互。
[0037]
优选地,主体123与固定板124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大于固定板124与主体123连接的一面的尺寸,即主体123与固定板124连接一面的尺寸空出部分,以便用户放置物品或乘坐。优选地,主体123与固定板124连接的一面与水平方向平行,如此,用户放置在该面上的物品不易掉落或坐在该面上短暂休息时不会滑下。进一步优选,主体123的高度为0.5-0.7m,此高度较为便于用户的乘坐及放置物品。固定板124与智能交互显示屏121之间通过防尘胶条实现密封。
[0038]
进一步地,传感器组14包括测距传感器141、语音传感器142及压力传感器143,测距传感器141、语音传感器142及压力传感器143分别与智能交互设备12电性连接,测距传感器141设置在支撑架114上用于对与人体之间的距离进行检测,语音传感器142设置在支撑架114上用于接收用户的语音指令以使智能交互显示屏121较好地实现用户的命令,进而较好地进行交互。在承载底座111的中间位置设置有感应区118,压力传感器143设置在感应区118处用于测量用户的体重信息。
[0039]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具有如下优点:
[0040]
本发明空间极致化设计的三维人体测量间的智能交互设备及3d深度传感器模组的设置,使得用户可对自己的尺码进行较为精准的测量的同时无需他人的协助或身体接触,有利于降低用户因他人测量而不适或较为保密的尺码信息的泄露;承载室的设置,使得用户在测量时无需担心被他人看到,利于保护隐私。
[0041]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发明的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