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338960发布日期:2021-03-19 12:20阅读:82来源:国知局
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本发明涉及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及其施工方法,确切地属于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现浇墙体的外保温施工,是先在结构外墙面用粘接砂浆粘上保温板,再通过连接件将保温板固定在外墙体上,再在保温板上敷上砂浆涂料等。其存在的不足是:工艺复杂,施工难度高,费工费时,现场作业工作量大,并且外保温层和墙体间的结合粘结牢靠度稳定性能较差,会产生脱落的安全隐患。特别是对于高层建筑的施工,极易造成严重的人身伤害事故。对内敷设保温板来说,只能采取单间施工来进行,存在施工时间长,更主要是会减少室内空间,直接影响了房屋的使用效率。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为了解决上述存在的不足,通过不断研发及创新,使得一体化免拆模外墙保温系统应运而生。免拆保温板施工时,加固方法有很多种,最常用的做法就是外附模板在免拆模板上开孔,穿对拉螺栓固定。这种方法在对拉螺栓加固过程中,存在很难保证保温板拼缝的平整度的不足。普通施工中的混凝土撑棍由于和保温板基础面积小,施工时会导致顶破保温板的现象,因而使外保温內移的情况,这样又会导致剪力墙的截面尺寸变小,混凝土浇筑完成后,这种截面变小很难被检测出来,外墙截面变化对结构的抗震性能和结构整体受力影响较大。

如经检索: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0820221201.4的文献,其公开了《带预埋件的外保温板外保温墙体》,其主要技术特征是带预埋件的外保温板的预埋件与基层墙体钢筋绑扎,保证连接可靠;保温板竖向搭接缝为企口缝,相邻竖向保温板接缝处设置平网使保温板紧密结合,防止开裂脱落。其存在的不足:带预埋件的保温板加工运输及储存难度较大;现场拼接时,不可避免的有切割现象,然而切割后企口无法保证;在保温板加固时隐蔽在模板内部的保温板位置不易保证,影响剪力墙的截面尺寸,也不可重复使用。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420286690.7的文献,公布了《一种采用外保温板的预制外墙板》,该文献主要技术内容:在内墙体内设置钢筋笼,内外面设置外保温层,通过连接件将内墙体和外保温层固定成一体,外饰面涂刷在外保温层外侧,浇捣混凝土,蒸养12小时后脱模起吊,使外保温层与内墙体固定成一体。28天后完成制作。其存在的不足:预制周期长,现场存放场地较大;其结构自重大,对起重吊装要求较高,安装时候不方便人工操作,且容易对饰面层造成破坏;该装置没有竖向连接装置,在高层建筑应用结构外墙时,抗震要求很难满足;该装置对对图纸深化设计要求高,所有构件碧玺严格按照拆图尺寸加工制作,制作难度大。

中国专利申请号cn201921163459.8的文献,公布了《一种带预埋件的外保温板》,该文献通过设有卡接机构和预埋件,利用卡接机构实现预埋件和外保温板的固定效果,当进行卡接时,预埋件的限位板对准限位槽往定位槽内运动,锥形块顶着锥形板向锥形槽方向移动,通过滑块定向移动,保证了预埋件不会从定位槽脱离,通过槽内限位保证了预埋件不会发生晃动,解决了传统外保温板在安装的时候,容易发生移位且外保温板从墙体脱落的问题。其存在的不足:装置尤其锥形板结构复杂,预制加工难度较大;该装置带装饰面和定位板的保温板为定型构件,现场加工时会破坏其滑道及定位槽,无法完成设计拼接方案;预埋件与墙体固定时需要在墙体精确开洞,否则预埋件无法锚入墙内。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既能解决保温板拼缝平整度及不受损伤,又能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所安装的保温板的拼接缝的整齐划一及平整度,且还可以重复利用,结构简单易实施的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及施工方法。

实现上述目的的措施:

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内墙支撑板上连接有十字形加劲杆,在十字形加劲杆上连接有保温板内挡板,在保温板内挡板上连接有连接杆导管,与保温板外挡板连接的连接杆插入在连接杆导管内;以连接杆导管或连接杆为中心,在保温板内挡板的两侧连接调节螺杆,在调节螺杆上连接有保温板外挡板,在伸出保温板外挡板的调节螺杆端装有螺母;保温板内挡板与保温板外挡板之间的间距为保温板的厚度;内墙支撑板与保温板内挡板之间的间距同剪力墙厚度;两个调节螺杆伸出保温板外挡板的长度相等,并要与已安装的伸出量相同。

其在于:所述连接杆导管的高度在15~25mm。

其在于:所述连接杆的下端与连接杆导管底部的保温板内挡板有10~20mm的间距。

其在于:所述十字形加劲杆采用防锈蚀性能优良的金属材质,且其强度以使承受墙体载荷后不变为原则。

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的施工方法,其步骤:

1)将本装置置于所要浇筑的墙体位置处,且使其上的连接杆导管处于两个保温板之间的接缝处;内墙支撑板处于要浇筑墙体的内壁;在保温板的高度方向,距离保温板上端及下两端距离不大于300mm处设置本装置,除此在其余高度中则均衡设置本装置;在沿剪力墙体的长度方向设置本装置的距离为500~800mm;

2)将保温板外挡板连接的连接杆插入在连接杆导管内,并通过螺母将其固定,

3)将两块保温板分别插入保温板内挡板与保温板外挡板之间的间距中并调整到位后,通过螺母进一步锁紧;并测量伸出保温板外挡板的调节螺杆端的长度与上下、左右以及本两端是否相同,相同则无需调节,当不同时则通过调节螺母使其达到一致;

4)浇筑混凝土,此时无需采用外墙模板,在由保温板与内墙模板之间浇筑混凝土形成剪力墙体;

5)浇筑混凝土剪力墙体达到拆模强度后,松动调节螺杆端的螺母,将保温板外挡板连同连接杆一起拆除;以备下次用;其余部件留在墙身中;

6)重复步骤1)至5),直至剪力墙体浇筑结束;其间所拆除的螺母,保温板外挡板连同连接杆重复使用;

7)将外露出的调节螺杆部分予切割并使其与保温板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做好防锈处理后进行隐蔽处理。

本发明中主要部件结构的作用

本发明之所以采用十字形加劲杆并埋在墙体内,其材质采用承受施工过程中载荷后不产生变型,在于这种形状的加劲杆能更好与浇筑墙体结合,也能保证保温板与浇筑墙体设计位置。

本发明之所以在保温板内挡板上连接有连接杆导管,与保温板外挡板连接的连接杆插入在连接杆导管内在于:一是保证所安装的保温板的拼接缝的整齐划一及平整度,提高外观质量;二是可同时安装两层保温板,提高工作效率,且还能使保温板外挡板及与其连接的连接杆予以重复使用。

本发明之所以使两个调节螺杆伸出保温板外挡板的长度相等,在于更加保证保温板的拼接缝平整度。调节螺杆之所以采用耐腐蚀的材质,主要是满足结构耐久性和外观的要求。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既能解决保温板拼缝平整度及不受损伤问题,又能保证剪力墙截面尺寸,所安装的保温板的拼接缝的整齐划一及平整度,且还可以重复利用,结构简单易实施;返工率降低不低于5%,使作业率相应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左视或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的十字形加劲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部分被埋入剪力墙内示意图;

图中:1—内墙支撑板,2—十字形加劲杆,3—保温板内挡板,4—连接杆导管,5—保温板外挡板,6—连接杆,7—调节螺杆,8—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予以详细描述:

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其在内墙支撑板1上采用焊接或整体加工方式连接十字形加劲杆2,在十字形加劲杆2上采用焊接方式连接保温板内挡板3,在保温板内挡板3上采用焊接方式连接连接杆导管4,与保温板外挡板5焊接连接的连接杆6插入在连接杆导管4内;以连接杆导管4或连接杆6为中心,在保温板内挡板3的两侧采用焊接或螺纹连接调节螺杆7,在调节螺杆7上通过螺纹连接保温板外挡板5,在伸出保温板外挡板5的调节螺杆7端装有螺母8;保温板内挡板3与保温板外挡板5之间的间距为保温板的厚度;内墙支撑板1与保温板内挡板3之间的间距同剪力墙厚度;两个调节螺杆7伸出保温板外挡板5的长度均在30mm,并与已安装的伸出量相同。

所述连接杆导管4的高度在15mm/20mm/25mm。

所述连接杆6的下端与连接杆导管4底部的保温板内挡板3有10mm/15mm/20mm的间距。

所述十字形加劲杆2采用防锈蚀性能优良的镀锌材质,且其具有较大刚度,保证使其承受模板加固和混凝土浇筑时产生的载荷后不变形。

一种能提高外墙保温板铺设质量的装置的施工方法,其步骤:

1)将本装置置于所要浇筑的墙体位置处,且使其上的连接杆导管4处于两个保温板之间的接缝处;内墙支撑板3置于要浇筑墙体的内壁;本装置距离保温板上端及下两端距离均在250mm/280mm/300mm,本装置在间距为500mm/680mm/800mm,且沿剪力墙的长度方向铺设一层本装置;

2)将保温板外挡板5连接的连接杆6插入在连接杆导管4内,并通过螺母8将其固定,

3)将两块保温板分别插入保温板内挡板3与保温板外挡板5之间的间距中并调整到位后,通过螺母8进一步锁紧;并测量伸出保温板外挡板5的两个调节螺杆7端的长度是否与上下、左右以及本两端是否相同,如相同则无需调节,当不同时则通过调节螺母8使其达到一致;

4)浇筑混凝,此时无需采用外浇筑模板,在由保温板与内浇筑模板之间浇筑浇筑料形成剪力墙;

5)浇筑混凝土剪力墙达到墙体要求的指标后,松动调节螺杆7端的螺母8,将保温板外挡板5连同连接杆6一起拆除;以备下次用;其余部件留在剪力墙中;

6)重复步骤1)至5),直至将剪力墙浇筑结束;其间所拆除的螺母8,保温板外挡板5连同连接杆6重复使用;

7)将外露出的调节螺杆7部分予切割并使其与保温板处于同一个水平面;做好防锈处理后由进行隐蔽处理。

上述实施例仅为最佳例举,而并非是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限定。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