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内顶部装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文档序号:24405448发布日期:2021-03-26 16:57阅读:134来源:国知局
室内顶部装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与流程

1.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领域,是一种室内顶部装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2.楼板在混凝土脱模后粗糙不平,当实际居住时,通常需要对室内顶部进行装饰装修。目前对建筑室内顶部的装修,主要有吊顶、涂料粉刷两种形式。吊顶一般占用空间较大,且现代建筑由于考虑节能节材等因素,通常室内设计高度不高,所以较多室内顶部装修仍以抹灰粉刷这种不占较大空间的装饰为主。特别是一些双层公寓等装修中,希望装饰层的厚度尽量小,目前只能用抹灰后粉刷。房顶抹灰粉刷主要依靠人工操作为主,需要经过基层处理找平、数次刮腻子、打磨、数次粉刷涂料等工序。由于都是人工操作,故工作量大、工期长,且质量波动较大。特别是粉刷时,通常需要施工人员站在人字梯或者操作架上仰头操作,且人字梯或操作架需要不断挪动地方,显然工人劳动强度大、施工效率低、安全隐患大。其中基层处理找平的水泥砂浆厚薄不一,容易造成与房顶基层粘合不牢固的缺陷,在使用时间久或者在震动较多的地方,会产生局部脱落,造成对用户的伤害。为此,有待对现有室内顶部装饰的结构和施工方法进行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3.为克服上述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向本领域提供一种室内顶部装饰结构及其施工方法,使其替代抹灰粉刷工艺,解决现有室内顶部装饰机械化水平低,劳动强度大,效率低,质量不易把控,存在诸多安全隐患的技术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4.一种室内顶部装饰结构,该装饰结构包括装饰框架和装饰层,其结构要点在于所述装饰框架由板条连接而成的格栅状框架,且装饰框架均匀分布设有与待装饰室内顶部连接的螺栓连接孔,所述装饰层为硬质或软质的整体面层,装饰层与装饰框架面之间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该种装饰结构根据室内面积,通过任意定制相应尺寸规格的装饰框架,由厂家统一加工,成本容易控制,并且施工安装较为可靠、安全,省时省力。
5.所述装饰层为装饰膜布,装饰层各边尺寸均大于装饰框架的各边尺寸。通过该种结构,方便将装饰层完全覆盖装饰框架,同时装饰层超出装饰框架边部的部分亦可作隐藏处理,有利于美观。
6.所述装饰框架的板条为扁平的板条,包括横纵分布的横板条和纵板条,横板条与纵板条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口,并通过凹口与凹口配合形成表面平整的格栅框架,且所述螺栓连接孔位于横板条与纵板条配合处,并随螺栓连接孔与膨胀螺栓连接时,横板条与纵板条形成固定。通过该结构,使装饰框架的厚度尽量接近现有墙顶粉刷的厚度,从而达到替代粉刷的目的,且扁平的板条有利于增大与装饰层粘贴的面积,保证粘贴的可靠性。除此以外,板条组装配合较为方便、快捷,有利于提高安装的效率。
7.所述装饰框架与所述装饰层所形成的格栅空间内设置led装饰灯,所述装饰层为透光的膜布。通过该结构,使装饰层能够发光,增加装饰效果。
8.该室内顶部装饰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室内地面完成升降平台的搭建,该升降平台包括两部分升降台,一部分为升降装饰框架的框架升降台,另一部分为升降人员的人员升降台,且该两部分升降台初始状态下位于同一水平支撑平面;步骤二,在升降平台的支撑平面完成装饰框架的拼接;步骤三,控制所述升降平台的框架升降台,提升装饰框架至室内的顶部;步骤四,人员进入人员升降台,并控制人员升降台提升人员至相应的操作高度,由人工调整装饰框架达到所需位置,并根据装饰框架的螺栓连接孔,相应的对室内顶部进行预制螺栓孔的钻孔,钻孔完成后,通过膨胀螺钉将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连接形成预固定;步骤五,预固定完成后,降下所述框架升降台至与人员升降台处于同一支撑平面,将框架升降台对装饰框架支撑遮挡的部位重复步骤四的钻孔和连接操作,即完成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的固定连接;步骤六,由人工在升降平台上完成装饰层的平铺,并将装饰层粘贴至装饰框架的面部,多余的装饰层塞入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周面间隙内,并与装饰框架的边部固定隐藏,即完成室内顶部装饰结构的施工。
9.所述升降平台包括至少两台升降机,至少一台升降机的支撑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人员升降的人员支撑平台,至少一台升降机的支撑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装饰框架的框架支撑平台。由升降机配合人员支撑平台构成上述人员升降台,由升降机配合框架支撑平台构成上述框架升降台。
10.作为另一种升降平台方案,所述升降平台包括升降机和气垫平台,升降机的支撑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装饰框架的框架支撑平台,气垫平台的支撑面连接用于支撑人员升降的人员支撑平台。采用气垫平台,能满足人员站立操作的要求,且易于收叠和搬运,现场布置较为方便、效率,提高施工效率,降低劳动强度。
11.所述人员支撑平台为柔性的软垫板。通过该结构,防护气垫平台的同时,提高气垫平台使用的稳定性,且柔性的软垫板本身亦可方便卷叠收纳,方便搬运施工操作。
12.所述框架支撑平台顶面设有朝框架支撑平台四周翻转打开,并与框架支撑平台的支撑面齐平的支撑条或支撑板。通过该结构,根据装饰框架的尺寸大小,通过翻转打开上述支撑条或支撑板,方便框架支撑平台对装饰框架支撑面的调整,以提高对装饰框架升降操作时的支撑稳定性,装饰框架不易变形。
13.所述升降机为液压升降机或电动升降机,升降机均设有行走滚轮。通过该结构,当所述框架支撑平台与人员支撑平台非同一支撑面时,框架升降平台相对于人员支撑平台水平位置可调,调节操作较为省时省力。
14.本发明的优点在于:室内顶部装饰结构较为简单,易于制作和加工,且安装施工时,借助升降平台实现装饰框架和人员的灵活升降,施工操作较为省时省力,效率高,安全性好,适合作为各类室内顶部装饰结构使用,及同类室内顶部装饰施工方法的改进。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发明的装饰结构的组成示意图。
16.图2是本发明在室内搭建升降平台和组装装饰框架的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图2中利用升降平台将装饰框架提升至室内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图3中利用升降平台将施工人员提升至施工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19.图5是图4中将升降平台调整至同一施工高度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是本发明的框架支撑平台的改进结构示意图。
21.图7是图6中框架支撑平台的支撑条打开状态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发明的升降平台改进结构示意图。
22.图9是图7的顶面结构示意图。
23.图中序号及名称为:1、装饰框架,2、装饰层,3、升降机,4、框架支撑平台,401、支撑条,5、人员支撑平台,6、装饰条,7、气垫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24.现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25.如图1所示,该室内顶部装饰结构主要包括装饰框架1和装饰层2,装饰框架由扁平的板条连接而成的格栅状框架,具体是由横纵分布的横板条和纵板条拼接而成,横板条与纵板条设有相互配合的凹口,并通过凹口与凹口配合形成表面平整的格栅框架,各板条之间通过铆钉件或粘合剂粘合形成预固定。装饰框架内位于横纵板条的相交处设有与待装饰室内顶部连接的螺栓连接孔,从而方便与室内顶部固定连接,且随螺栓连接孔与膨胀螺栓连接时,横板条与纵板条形成完全固定。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连接时,装饰框架的各边相对于待装饰室内顶部的边部之间预留设有间隙,方便装饰框架边角处装饰层的处理。装饰层为硬质或软质的整体面层,图中所示的装饰层为装饰膜布,装饰层各边尺寸均大于装饰框架的各边尺寸,装饰层与装饰框架面之间通过粘合剂粘结固定。
26.除上述结构以外,装饰框架亦可预制设有用于连接外设的连接孔或吊具,方便连接灯具、装饰挂件等外设结构。例如将上述装饰层选用透光的膜布,并在装饰框架内安装设置led灯组,从而形成灯饰效果,达到美观的目的。
27.如图2

图5所示,该室内顶部装饰结构的具体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步骤一,在室内地面完成升降平台的搭建,该升降平台包括两部分升降台,一部分为升降装饰框架的框架升降台,另一部分为升降人员的人员升降台,且该两部分升降台初始状态下位于同一水平支撑面,如图2所示。
28.步骤二,在升降平台的支撑平面完成装饰框架的拼接。
29.步骤三,控制升降平台的框架升降台,提升装饰框架至室内的顶部,如图3所示。
30.步骤四,人员进入人员升降台,并控制人员升降台提升人员至相应的操作高度,如图4所示,由人工调整装饰框架达到所需位置,并根据装饰框架的螺栓连接孔,相应的对室内顶部进行预制螺栓孔的钻孔,钻孔完成后,通过膨胀螺栓将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连接形成初步固定。
31.步骤五,初步固定完成后,降下框架升降台至与人员升降台处于同一支撑平面,如图5所示,将框架升降台对装饰框架支撑遮挡的部位重复步骤四的钻孔和连接操作,即完成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的固定连接;步骤六,由人工在升降平台上完成装饰层的平铺,并将装饰层粘贴至装饰框架的面部,多余的装饰层塞入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周面间隙内,并与装饰框架的边部固定隐藏,
即完成室内顶部装饰结构的施工。
32.上述施工步骤中,升降平台可采用以下两种方案搭建。方案一,升降平台的主体为带有行走滚轮的升降机3,升降机采用市面上已有的液压升降机或电动升降机,且至少一台升降机的支撑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人员升降的人员支撑平台5,至少一台升降机的支撑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装饰框架1的框架支撑平台4。当室内面积较大时,亦可增加升降机的数量,使升降机对相应支撑平台形成稳定支撑。上述人员支撑平台和框架支撑平台为两个互为独立的平台,且各自均采用建筑中较为常见的组合式拼装板架,例如:利用型钢、角钢搭接形成主支架,主支架与升降机顶面通过螺栓件固定,并且主支架上铺设平板,即可形成支撑平台,拆装较为方便的同时,支撑较为牢固稳定。
33.方案二,如图8、图9所示,升降平台包括升降机3和气垫平台7,升降机为带有行走滚轮液压升降机或电动升降机,升降机支撑面固定连接用于支撑装饰框架的框架支撑平台4。气垫平台即主体为冲气囊,不使用时冲气囊可卷叠,使用时,通过充气形成平整的平台面,气垫平台的支撑面连接用于支撑人员升降的人员支撑平台5,人员支撑平台采用柔性的软垫板,以便于防护和卷叠使用。采用上述方案,相比采用多台升降机,不仅成本低,易于搬运操作,且现场施工较为方便,省时省力,效率高,劳动强度低。
34.如图6、图7所示,为了提高框架升降平台提升装饰框架的稳定性,上述框架支撑平台顶面亦可设有朝支撑平台四周翻转打开,并与框架支撑平台的支撑面齐平的支撑条或支撑板。图中所示的支撑条是铰接设置于框架支撑平台的四边,且初始状态下,支撑条收拢于框架支撑平台四边的凹槽内与框架支撑平台的支撑面齐平。当需要适配较大的装饰框架时,将四边的支撑条翻转打开,即可形成更大的支撑面,操作使用极其方便。
35.为了达到装饰美观的要求,装饰框架1和装饰层2施工完成后,在装饰框架与室内顶部周边间隙处亦可通过打石膏造型或打胶塞入装饰条6进行充实装饰,从而使整体更为美观。
36.以上内容旨在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手段,并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范围。本领域技术人员结合现有公知常识对本发明做显而易见的改进或替换,亦落入本发明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