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794612发布日期:2021-04-23 15:01阅读:86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建筑、桥梁减隔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


背景技术:

2.摩擦摆式隔震支座是1985年由美国地震保护体系(eps)公司研制而成,并首先用于房屋建筑结构上。摩擦摆式隔震支座的本质也是摩擦阻尼支座,但它是依靠两个曲面的摩擦来实现支座的正常功能。当建筑上下部结构发生相对位移时,摆动件如钟摆一样运动。水平运动产生一个重力的竖向提升,如忽略摩擦力,该体系的运动方程近似于一个质量相等的钟摆运动,钟摆长度为球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改变支座球面的曲率半径,可以改变支座的摆动周期,达到预期的隔震周期。通过支座水平运动时的重力的竖向提升,将动能转化为势能消耗地震能量。地震后支座在重力作用下,具有一定的复位能力。目前,摩擦摆式隔震支座已在房屋结构和桥梁工程中大量应有。
3.目前所使用的摩擦摆式隔震支座有球面和柱面两种,球面支座性能更佳但加工较难、成本更高,普通的柱面支座转动时轴向需要单独施加位移约束,并且方向单一,不能满足其他方向上的抗震需求。在一个结构物之下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柱面支座时(同一个桥墩上设几个柱面支座),必须考虑在同一排上的柱面支座的同轴度,如果施工安装误差造成一排柱面支座不在同一轴线上,或几个支座轴线之间有夹角,必将引起耐磨板的过度磨损。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目前所使用的摩擦摆式隔震支座有球面和柱面两种,球面支座性能更佳但加工较难、成本更高,普通的柱面支座转动时轴向需要单独施加位移约束,并且方向单一,不能满足其他方向上的抗震需求。在一个结构物之下需要同时设置多个柱面支座时(同一个桥墩上设几个柱面支座),必须考虑在同一排上的柱面支座的同轴度,如果施工安装误差造成一排柱面支座不在同一轴线上,或几个支座轴线之间有夹角,必将引起耐磨板的过度磨损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6.设计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包括上滑动板、上支座板、滑动块、下支座板和下滑动板,所述上滑动板的底端设有上支座板,所述上支座板的底端连接有滑动块,所述滑动块的底端连接有下支座板,所述下支座板的底端设有下滑动板。
7.优选的,所述上滑动板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沉槽。
8.优选的,所述上支座板一侧的顶端设有圆形卡榫一,所述上支座板一侧的底端设有导轨槽一。
9.优选的,所述滑动块一侧的底端设有滑动导轨二,所述滑动块外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板,所述滑动块一侧中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一,所述滑动导轨一与耐磨
板的外侧固定连接。
10.优选的,所述下滑动板一侧中部的顶端连接有沉槽二,所述下滑动板外侧的顶端设有不锈钢板,所述沉槽二位于不锈钢板的外侧,所述沉槽二与不锈钢板固定连接。
11.优选的,所述下支座板一侧中部的底端设有圆形卡榫二,所述下支座板一侧的顶端设有导轨槽二。
12.优选的,所述上滑动板与上支座板之间、上支座板与滑动块之间、滑动块与下支座板之间和下支座板与下滑动板之间,均设有滑动摩擦副且无硅脂润滑。
13.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于更换和维修,施工成本低,安全性能高,经济实用,相对于现有的桥梁、建筑支座具有更佳的减隔震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桥梁、建筑等工程。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的主视图;
15.图2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图1的俯视图;
16.图3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图1的右向剖视图。
17.图中:1、上滑动板;11、沉槽;2、上支座板;21、圆形卡榫一;22、导轨槽一;3、滑动块;31、滑动导轨一;32、滑动导轨二;4、下支座板;41、圆形卡榫二;42、导轨槽二;5、下滑动板;51、沉槽二。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19.参照图1

3,一种建筑用具有水平转动功能的摩擦摆支座,包括上滑动板1、上支座板2、滑动块3、下支座板4和下滑动板5,上滑动板1的底端设有上支座板2,上支座板2的底端连接有滑动块3,滑动块3的底端连接有下支座板4,下支座板4的底端设有下滑动板5,起到了结构简单、安装便捷、易于更换和维修。
20.其中,上滑动板1一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沉槽11,上支座板2一侧的顶端设有圆形卡榫一21,上支座板2一侧的底端设有导轨槽一22,起到了支座可以通过自身水平转动来应对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增大了桥梁或建筑的自振周期,减少了结构的地震响应,使得结构所承受的能量大大减小。
21.其中,滑动块3一侧的底端设有滑动导轨二32,滑动块3外侧的顶端固定连接有耐磨板,滑动块3一侧中部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滑动导轨一31,所述滑动导轨一31与耐磨板的外侧固定连接,下滑动板5一侧中部的顶端连接有沉槽二51,下滑动板5外侧的顶端设有不锈钢板,沉槽二51位于不锈钢板的外侧,沉槽二51与不锈钢板固定连接,下支座板4一侧中部的底端设有圆形卡榫二41,下支座板4一侧的顶端设有导轨槽二42,起到了便于限制了支座上下部之间及桥梁、建筑上下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范围,防止了支座上下部及桥梁、建筑上下部结构位移过大造成永久性破坏。
22.其中,上滑动板1与上支座板2之间、上支座板2与滑动块3之间、滑动块3与下支座
板4之间和下支座板4与下滑动板5之间,均设有滑动摩擦副且无硅脂润滑,起到了有利于提高支座的减隔震效果,有利于防止震动过大损坏装置。
23.工作原理:使用时,通过对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4的平摆设计,令上支座板2可以通过自身水平转动来应对各个方向上的受力,增大了桥梁或建筑的自振周期,减少了结构的地震响应,使得结构所承受的能量大大减小;同时,由于各摩擦副未使用硅脂润滑,较大的摩擦可以消耗相当一部分地震能量,使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4的减隔震效果更佳;此外,平摆半径限制了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4上下部之间及桥梁、建筑上下部结构之间的相对位移范围,防止了上支座板2和下支座板4上下部及桥梁、建筑上下部结构位移过大造成永久性破坏。
24.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