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0652发布日期:2020-10-20 11:46阅读:116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



背景技术:

土木建筑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在高楼大厦建筑施工中,外墙壁的施工一般采用钢丝绳配合施工箱建成一个施工平台,工人在施工箱中,通过施工箱上下移动对外墙进行施工,而目前的这种施工箱施工平台没有顶板,人工在高空作业,若上方有重物落下,无法保护工人,而施工箱下端无减震装置,在落地时容易受到撞击磕碰,减短使用寿命,位于高空的施工箱只有钢丝绳牵扯,遇风会产生较大摇晃,不利于施工作业。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施工箱,所述施工箱的顶部无箱顶,所述施工箱的顶部四个角上均竖直焊接有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共同焊接有一块顶板,所述顶板的上端面四个角上焊接有吊环块,每个所述吊环块上系有钢丝绳,所述施工箱的下端设有减震保护装置,所述施工箱的两侧箱壁上设有摇晃减轻装置。

优选地,所述减震保护装置包括多个伸缩杆,多个所述伸缩杆焊接在施工箱的底部外壁上,多个所述伸缩杆的下端共同焊接有一块底板,所述底板的下端面上焊接有四个支撑脚,每个所述伸缩杆上均套设有一根弹簧。

优选地,所述摇晃减轻装置包括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所述施工箱的侧壁内开设有两条水平的滑腔,两条所述滑腔的靠近墙体的一端贯穿施工箱的箱壁,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与两个滑腔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位于上方的滑腔内,所述施工箱的侧壁上开设有两条水平滑槽,两条所述滑槽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腔连通,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通过滑槽焊接有一根连接杆,所述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位于滑腔外的一端共同焊接有一块平板。

优选地,所述第一滑杆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施工箱位于滑腔上方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连通孔,所述连通孔与上方的滑腔连通,所述连通孔上滑动连接有一个限制销。

优选地,所述平板远离第一滑杆的一面胶合有一层防滑垫,所述防滑垫有橡胶材料制成。

优选地,每个所述凹槽的四周槽壁倾斜,且倾斜角度为5°,两个相邻所述凹槽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1、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箱的上方设有钢材制成顶板,能够避免高空落物对施工箱中的工人造成伤害,同时在施工箱的底部设有伸缩杆和弹簧组成的减震保护装置,不仅能够在施工箱下降落地对工人起到减震作用,而且能够减少施工箱受到撞击磕碰,提高了该施工平台的使用寿命。

2、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箱的两侧箱壁上均设有摇晃减轻装置,可根据施工箱与外墙壁的距离,通过推动连接杆来使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滑动,从而使平板上的防滑垫与墙壁相抵,利用橡胶防护垫与墙壁的摩擦,大大减轻高空中施工箱的摇晃,有利于工人的施工作业。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的结构正面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的a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的第一滑杆结构示意图。

图中:1施工箱、2支撑柱、3顶板、4吊环块、5钢丝绳、6伸缩杆、7底板、8支撑脚、9弹簧、10滑腔、11第一滑杆、12第二滑杆、13滑槽、14连接杆、15平板、16防滑垫、17凹槽、18连通孔、19限制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的限制。

参照图1-4,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施工箱1,施工箱1的顶部无箱顶,施工箱1的顶部四个角上均竖直焊接有支撑柱2,四根支撑柱2的上端共同焊接有一块顶板3,顶板3有钢材制成,可以用于抵挡高空坠物对施工箱1内的施工人员进行保护,顶板3的上端面四个角上焊接有吊环块4,每个吊环块4上系有钢丝绳5,施工箱1的下端设有减震保护装置,施工箱1的两侧箱壁上设有摇晃减轻装置。

减震保护装置包括多个伸缩杆6,多个伸缩杆6焊接在施工箱1的底部外壁上,多个伸缩杆6的下端共同焊接有一块底板7,底板7的下端面上焊接有四个支撑脚8,每个伸缩杆6上均套设有一根弹簧9,伸缩杆6和弹簧9共同作用起到减震作用。

摇晃减轻装置包括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施工箱1的侧壁内开设有两条水平的滑腔10,两条滑腔10的靠近墙体的一端贯穿施工箱1的箱壁,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与两个滑腔10滑动连接,第一滑杆11位于上方的滑腔10内,施工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条水平滑槽13,两条滑槽13分别与两个滑腔10连通,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通过滑槽13焊接有一根连接杆14,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位于滑腔10外的一端共同焊接有一块平板15,平板15远离第一滑杆11的一面胶合有一层防滑垫16,防滑垫16有橡胶材料制成,增大与外墙壁的摩擦,第一滑杆11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7,施工箱1位于滑腔10上方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连通孔18,连通孔18与上方的滑腔10连通,连通孔18上滑动连接有一个限制销19,每个凹槽17的四周槽壁倾斜,且倾斜角度为5°,两个相邻凹槽17之间的距离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施工人员进入施工箱1中,通过钢丝绳5的拉扯使施工箱1处与一定高度,此时现将限制销19提起,根据施工箱1与外墙壁的间距,推动连接杆14,使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滑动,从而使平板15贴近外墙壁,当平板15上的防滑垫16与外墙壁相抵时,将限制销19插回,对平板15位置进行固定,通过防滑垫16与外墙壁的摩擦作用,大大减轻了施工箱1在高空的摇晃,有利于施工人员完成作业。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施工箱(1),其特征在于,所述施工箱(1)的顶部无箱顶,所述施工箱(1)的顶部四个角上均竖直焊接有支撑柱(2),四根所述支撑柱(2)的上端共同焊接有一块顶板(3),所述顶板(3)的上端面四个角上焊接有吊环块(4),每个所述吊环块(4)上系有钢丝绳(5),所述施工箱(1)的下端设有减震保护装置,所述施工箱(1)的两侧箱壁上设有摇晃减轻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保护装置包括多个伸缩杆(6),多个所述伸缩杆(6)焊接在施工箱(1)的底部外壁上,多个所述伸缩杆(6)的下端共同焊接有一块底板(7),所述底板(7)的下端面上焊接有四个支撑脚(8),每个所述伸缩杆(6)上均套设有一根弹簧(9)。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摇晃减轻装置包括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所述施工箱(1)的侧壁内开设有两条水平的滑腔(10),两条所述滑腔(10)的靠近墙体的一端贯穿施工箱(1)的箱壁,所述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与两个滑腔(10)滑动连接,所述第一滑杆(11)位于上方的滑腔(10)内,所述施工箱(1)的侧壁上开设有两条水平滑槽(13),两条所述滑槽(13)分别与两个所述滑腔(10)连通,所述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通过滑槽(13)焊接有一根连接杆(14),所述第一滑杆(11)和第二滑杆(12)位于滑腔(10)外的一端共同焊接有一块平板(1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滑杆(11)上开设有多个凹槽(17),所述施工箱(1)位于滑腔(10)上方的侧壁上开设有一个连通孔(18),所述连通孔(18)与上方的滑腔(10)连通,所述连通孔(18)上滑动连接有一个限制销(19)。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平板(15)远离第一滑杆(11)的一面胶合有一层防滑垫(16),所述防滑垫(16)有橡胶材料制成。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凹槽(17)的四周槽壁倾斜,且倾斜角度为5°,两个相邻所述凹槽(17)之间的距离相等。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土木建筑施工平台,包括施工箱,所述施工箱的顶部无箱顶,所述施工箱的顶部四个角上均竖直焊接有支撑柱,四根所述支撑柱的上端共同焊接有一块顶板,所述顶板的上端面四个角上焊接有吊环块,每个所述吊环块上系有钢丝绳,所述施工箱的下端设有减震保护装置,所述施工箱的两侧箱壁上设有摇晃减轻装置,所述减震保护装置包括多个伸缩杆。本实用新型在施工箱的两侧箱壁上均设有摇晃减轻装置,可根据施工箱与外墙壁的距离,通过推动连接杆来使第一滑杆和第二滑杆滑动,从而使平板上的防滑垫与墙壁相抵,利用橡胶防护垫与墙壁的摩擦,大大减轻高空中施工箱的摇晃,有利于工人的施工作业。

技术研发人员:甘元彦;何小兵;陈丘桐;李凌峰;彭浩峰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文理学院
技术研发日:2020.02.19
技术公布日:2020.10.2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