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560651发布日期:2020-10-20 11:46阅读:96来源:国知局
一种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风电塔筒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安装辅助平台,特别是一种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中东部和南方低风速地区风电开发步伐的加速及风机单机容量的迅速提高,对轮毂高度提出了100m以上的要求,传统的钢制筒式塔架在此方面的应用受到加工、运输、安装及防腐等方面的制约。混凝土与钢结构组合的混合式塔架技术应运而生,它由标准钢筒和预制混凝土塔架组成,具备高频率低振幅、运输便利、使用寿命长、经济性突出等优点。随着混合式塔架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混凝土部分塔段内附件的安装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

与传统的钢制塔架相比,混合塔架结构高度高、施工技术含量高、施工占地面积较小、施工工期长、大量作业工序需要在高空条件下进行、安全防护投入高等特点。传统的钢制塔架,其内附件在各塔段制作完成后处于横躺的状态下进行安装,其安装难度较小。在现场各塔段组装时,只需要对各塔段间内附件进行连接,安装快捷方便。而混合式塔架,其混凝土段的内附件的安装方案一般为:先进行混凝土分节预制,预制完成后,利用吊车将塔筒下段——混凝土部分拼装到位,然后将塔架附件从低到高依次顺装至顶部。附件安装需要进行大量的高空作业,危险系数高,需要相应的配套设备以保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安装时的作业效率。

由于混凝土塔段通常为锥形结构,即上口小,下口大,附件安装的顺序一般为由下到上,依次安装。且安装过程中,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安装平台边缘必须紧贴塔筒内壁,为了解决钢混塔架混凝土部分附件的安装问题,减小混合塔架混凝土段内附件安装的难度,加强作业人员高空作业的安全保障,因此,我们提出一种钢混塔架可伸缩式附件运输安装平台。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该装置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解决混凝土部分塔段内附件安装难度较大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包括平台面板和起吊圆盘,所述平台面板包括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为规格相同的半圆形,起吊圆盘固定在第一面板的圆心处,第一面板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第一固定孔呈一字型分布,第二面板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第二固定孔呈一字型分布,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对称分布,且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开设有螺纹,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上设置有伸缩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是: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通过伸缩机构能够展开,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弧边紧贴塔筒内壁,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拧入锁紧螺栓,锁紧伸缩机构向外拉伸的程度,进而使得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保存与塔筒内壁的挤压,对整个平台进行固定。

所述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弧面上均固定有辅助吊装块,辅助吊装块上开设有吊装平衡孔。

采用以上结构,起吊伸缩穿过吊装平衡孔,辅助吊装块配合起吊圆盘进行起吊工作,能够加固起吊机对辅助平台的固定,同时可以在起吊过程中保持辅助平台的平衡,方便向上依次固定辅助平台。

所述第一面板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加固围边,第二面板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加固围边,第一加固围边和第二加固围边均呈弧形。

采用以上结构,第一加固围边和第二加固围边用来提高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自身的刚性,确保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与塔筒内壁挤压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提高施工安全性。

所述伸缩机构包括第一承接方管、第二承接方管和支撑方管,第一承接方管固定在第一面板上,第一承接方管表面开设有孔,且孔与第一固定孔对齐,第二承接方管固定在第二面板上,第二承接方管表面开设有孔,且孔与第二固定孔对齐,支撑方管一端套设在第一承接方管内,支撑方管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承接方管内。

采用以上结构,支撑方管的两端在第一承接方管和第二承接方管中滑动,进而带动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展开或收缩,待第一面板和第二面板弧形边紧贴塔筒内壁时,在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内拧入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挤压支撑方管,进而对支撑方管起到固定作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具有以下优点:

1、该辅助平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性能安全可靠。

2、该辅助平台可收缩范围大、可适用范围广,极大地减小了混合塔架混凝土段内附件安装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附件安装作业效率,也为作业人员高空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背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伸缩机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展开状态下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平台面板;101、第一面板;102、第二面板;103、辅助吊装块;104、第一固定孔;105、第二固定孔;106、第一加固围边;107、第二加固围边;2、起吊圆盘;3、伸缩机构;301、第一承接方管;302、第二承接方管;303、支撑方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下面详细描述本专利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专利,而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专利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

在本专利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设置”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相连、设置,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设置,或一体地连接、设置。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专利中的具体含义。

请参阅图1-6,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钢混塔架伸缩式附件安装辅助平台,包括平台面板1和起吊圆盘2,平台面板1包括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为规格相同的半圆形,起吊圆盘2固定在第一面板101的圆心处,第一面板101上表面开设有第一固定孔104,第一固定孔104呈一字型分布,第二面板102上表面开设有第二固定孔105,第二固定孔105呈一字型分布,第一固定孔104和第二固定孔105对称分布,且第一固定孔104和第二固定孔105内开设有螺纹,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上设置有伸缩机构3,在本实施例中,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通过伸缩机构3能够展开,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弧边紧贴塔筒内壁,在第一固定孔104和第二固定孔105内拧入锁紧螺栓,锁紧伸缩机构3向外拉伸的程度,进而使得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保存与塔筒内壁的挤压,对整个平台进行固定。

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弧面上均固定有辅助吊装块103,辅助吊装块103上开设有吊装平衡孔,在本实施例中,起吊伸缩穿过吊装平衡孔,辅助吊装块103配合起吊圆盘2进行起吊工作,能够加固起吊机对辅助平台的固定,同时可以在起吊过程中保持辅助平台的平衡,方便向上依次固定辅助平台。

第一面板101下表面固定有第一加固围边106,第二面板102下表面固定有第二加固围边107,第一加固围边106和第二加固围边107均呈弧形,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加固围边106和第二加固围边107用来提高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自身的刚性,确保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与塔筒内壁挤压过程中不会发生变形,提高施工安全性。

伸缩机构3包括第一承接方管301、第二承接方管302和支撑方管303,第一承接方管301固定在第一面板101上,第一承接方管301表面开设有孔,且孔与第一固定孔104对齐,第二承接方管302固定在第二面板102上,第二承接方管302表面开设有孔,且孔与第二固定孔105对齐,支撑方管303一端套设在第一承接方管301内,支撑方管303的另一端套设在第二承接方管302内,在本实施例中,支撑方管303的两端在第一承接方管301和第二承接方管302中滑动,进而带动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展开或收缩,待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弧形边紧贴塔筒内壁时,在第一固定孔104和第二固定孔105内拧入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挤压支撑方管303,进而对支撑方管303起到固定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使用时,先将附件置于辅助平台上,通过起吊圆盘2将辅助平台与吊车连接,将辅助平台运送至立式塔筒内部,先安装立式塔筒下部附件,由于立式塔筒下部直径大,往外推动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待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弧形边紧贴塔筒内壁时,在第一固定孔104和第二固定孔105内拧入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挤压支撑方管303,对支撑方管303进行固定,进而对辅助平台进行固定,安装完成后,继续由下至上安装其余附件,安装至上部时,向内推拉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待第一面板101和第二面板102弧形边紧贴塔筒内壁时,在第一固定孔104和第二固定孔105内拧入锁紧螺栓,锁紧螺栓挤压支撑方管303,对支撑方管303进行固定,进而对辅助平台进行固定。

综上,该辅助平台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造价低廉,性能安全可靠;可收缩范围大、可适用范围广,极大地减小了混合塔架混凝土段内附件安装的难度,极大地提高了附件安装作业效率,也为作业人员高空作业提供了安全保障。

上面对本专利的较佳实施方式作了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在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所具备的知识范围内,还可以在不脱离本专利宗旨的前提下做出各种变化。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