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213179发布日期:2020-12-08 13:53阅读:61来源:国知局
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土木建筑混料装置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装置。



背景技术:

土木建筑是建造各类工程设施的科学技术的统称。它既指所应用的材料、设备和所进行的勘测、设计、施工、保养维修等技术活动;也指工程建设的对象,即建造在地上或地下、陆上或水中,直接或间接为人类生活、生产、军事、科研服务的各种工程设施。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事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和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场所”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建筑施工过程中需要用到大量的混凝土。

混凝土是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骨料,与水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成型而得。现有技术中,由于混凝土的各组分分别加入,造成各组分分层,增大了混合和搅拌难度。而且在加入水后,由于水泥浆的粘合作用,混凝土为粘性浆液,需要较长的搅拌时间才能实现水、骨料以及水泥的充分混合。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装置,能够有效地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现有技术中,由于混凝土的各组分分别加入,造成各组分分层,增大了混合和搅拌难度的问题,还解决了在加入水后,由于水泥浆的粘合作用,混凝土为粘性浆液,需要较长的搅拌时间才能实现水、骨料以及水泥的充分混合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混合箱和输送箱;所述混合箱上端设置有输送箱,混合箱上端设置有进料机构,左端固接有动力箱,混合箱内部设置有喷头和混合机构,所述动力箱内设置有动力机构,所述输送箱左端固接有电机箱,上端左侧设置有三个进料口,下端右侧铰接有开合门,输送箱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所述开合门与进料机构相配合;

所述进料机构包括固定杆、固定角块、电动伸缩杆和进料斗,所述固定杆上端与输送箱固接,下端与混合箱固接,固定杆左端固接有固定角块,所述固定角块下端与混合箱固接,固定角块左端倾斜面上安装有电动伸缩杆,所述电动伸缩杆上端与开合门下端铰接,所述进料斗倾斜安装在混合箱上端,并与混合箱内部接通,进料斗与开合门相配合。

更进一步地,所述喷头安装在混合箱右端上侧,喷头右端与进水管接通,所述进水管后端与水箱接通,进水管后端安装有水泵,所述水箱安装在混合箱后端。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合机构包括上混合杆和下混合杆,所述上混合杆和下混合杆均转动连接在混合箱内,上混合杆和下混合杆左端穿出混合箱,与动力机构连接,所述上混合杆上设置有均布的搅拌桨叶,所述下混合杆位于上混合杆下端,下混合杆上设置有均布的搅拌杆,所述搅拌杆外端固接有翻动板。

更进一步地,所述动力机构包括动力电机、上传动轮、下传动轮和传动带,所述动力电机安装在动力箱内,动力电机输出端与上传动轮连接,所述上传动轮下端设置有下传动轮,所述上传动轮和下传动轮之间通过传动带连接,上传动轮和下传动轮右端与混合机构连接。

更进一步地,所述输送机构包括减速电机、输送轴和输送铰龙,所述减速电机安装在电机箱内,减速电机输出端连接有输送轴,所述输送轴右端穿入输送箱内,输送轴上固接有输送铰龙。

更进一步地,所述混合箱下端四角固接有支撑腿,下端中部接通有出料管,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出料阀。

采用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与已知的公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混凝土的主料通过输送箱上端的三个进料口移动加入,通过减速电机带动输送轴转动,使输送铰龙转动,将主料提前混合,有效减少主料进入混合箱内出现分层的现象,有效降低混合和搅拌的难度;通过电动伸缩杆带动开合门向下转动,使混合后的主料从进料斗进入混合箱内,自动控制开关,节省人力,实现混合过程的自动化;通过喷头向进入混合箱内的主料喷洒水,水泵增大喷头的出水压力,使喷洒的水能够有效的主料进行接触,便于后续混合;动力机构带动混合机构不断转动,主料和水进行混合搅拌,上混合杆上设置的搅拌桨叶有效带动上部的材料进行混合,下混合杆上的搅拌杆搅拌材料,翻动板将位于底部的材料不断翻起,通过上混合杆和下混合杆的配合,有效提高混合效率,降低混合时间,提高混合质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上混合杆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混合杆轴侧结构示意图;

图中的标号分别代表:1-混合箱,2-输送箱,3-进料机构,301-固定杆,302-固定角块,303-电动伸缩杆,304-进料斗,4-动力箱,5-喷头,501-进水管,6-混合机构,601-上混合杆,602-下混合杆,603-搅拌桨叶,604-搅拌杆,605-翻动板,7-动力机构,701-电机,702-上传动轮,703-下传动轮,704-传动带,8-电机箱,9-进料口,10-开合门,11-输送机构,1101-减速电机,1102-输送轴,1103-输送铰龙,12-支撑腿,13-出料管,1301-出料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4,本实施例的一种土木建筑施工用混料装置,包括混合箱1和输送箱2;混合箱1上端设置有输送箱2,具体的,混合箱1下端四角固接有支撑腿12,下端中部接通有出料管13,出料管13上设置有出料阀1301。混合箱1上端设置有进料机构3,左端固接有动力箱4,混合箱1内部设置有喷头5和混合机构6,具体的,喷头5安装在混合箱1右端上侧,喷头5右端与进水管501接通,进水管501后端与水箱(未画出)接通,进水管501后端安装有水泵(未画出),水箱安装在混合箱1后端。动力箱4内设置有动力机构7,输送箱2左端固接有电机箱8,上端左侧设置有三个进料口9,下端右侧铰接有开合门10,输送箱2内部设置有输送机构11,开合门10与进料机构3相配合。

具体的,参照图1和图2,进料机构3包括固定杆301、固定角块302、电动伸缩杆303和进料斗304,固定杆301上端与输送箱2固接,下端与混合箱1固接,固定杆301左端固接有固定角块302,固定角块302下端与混合箱1固接,固定角块302左端倾斜面上安装有电动伸缩杆303,电动伸缩杆303上端与开合门10下端铰接,电动伸缩杆303的型号为lap22,进料斗304倾斜安装在混合箱1上端,并与混合箱1内部接通,进料斗304与开合门10相配合。

具体的,参照图1、图3和图4,混合机构6包括上混合杆601和下混合杆602,上混合杆601和下混合杆602均转动连接在混合箱1内,上混合杆601和下混合杆602左端穿出混合箱1,与动力机构7连接,上混合杆601上设置有均布的搅拌桨叶603,下混合杆602位于上混合杆601下端,下混合杆602上设置有均布的搅拌杆604,搅拌杆604外端固接有翻动板605。

具体的,参照图1,动力机构7包括动力电机701、上传动轮702、下传动轮703和传动带704,动力电机701安装在动力箱4内,动力电机701输出端与上传动轮702连接,动力电机的型号为y100l-2,上传动轮702下端设置有下传动轮703,上传动轮702和下传动轮703之间通过传动带704连接,上传动轮702和下传动轮703右端与混合机构6连接。

具体的,参照图1,输送机构11包括减速电机1101、输送轴1102和输送铰龙1103,减速电机1101安装在电机箱8内,减速电机1101输出端连接有输送轴1102,减速电机1101的型号为zwbpd010010,输送轴1102右端穿入输送箱2内,输送轴1102上固接有输送铰龙1103。

参照图1至图4,使用本实施时,启动减速电机1101,使输送轴1102带动输送铰龙1103不断转动;再将混凝土的主料通过输送箱2上端的三个进料口9通入输送箱2内,通过输送铰龙1103将主料进行提前混合;电动伸缩杆303带动开合门10向下转动,将输送箱2内预先混合后的主料通过进料斗304输送至混合箱1内;喷头5经过水泵增压后,喷出水雾,使主料在下降时便能够与水雾相接触,提前增加主料中的水分;动力电机701启动,使上传动轮702和下传动轮703转动,带动上混合杆601和下混合杆602转动,上混合杆601和搅拌桨叶603不断搅拌位于上侧的材料,下混合杆602和搅拌杆604不断搅拌位于下侧的材料,下混合杆602带动翻动板605转动,翻动板605不断将位于下侧的材料翻起,与上侧的材料混合,上混合杆601和下混合杆602的相互配合,有效提高混合效率,减少混合时间,提高混凝土的混合质量。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会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