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868906发布日期:2020-11-10 12:12阅读:121来源:国知局
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该主要用在建筑工程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绑扎阶段,用于保证竖向钢筋间距、垂直度以及混凝土保护层厚度。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各个城市高楼大厦的兴建,在钢筋混凝土结构中,受力钢筋的位置规范与否影响了建筑物的承载性和耐久性。因此,为了保证在荷载及温度作用下,混凝土与钢筋之间有良好的粘接能力及相近的温度膨胀系数,就必须要保证钢筋位置的准确及保护层厚度的规范。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准确控制墙体竖向钢筋间距及钢筋保护层厚度,避免受力钢筋位置不对影响建筑物承载性和耐久性的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装置、墙体厚度控制装置、防滑移装置、竖向支撑筋装置、斜撑装置;所述钢筋保护层装置为多个圆形塑料垫块,每个圆形塑料垫块侧面都设有卡口,圆形塑料垫块通过卡口(卡口开口朝内)卡在水平受力钢筋上,支撑稳定不脱落,用于保证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所述墙体厚度控制装置为两根横向并排设置用于控制墙体厚度的长钢筋(其长度可根据墙体厚度制作);所述防滑移装置为多根纵向设置用于控制墙体竖向受力钢筋纵向间距的短钢筋,且每根短钢筋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墙体厚度控制装置两根长钢筋上,任意两根相邻短钢筋的间距都相等(短钢筋长度可根据墙体厚度制作,间距可按照设计要求中的钢筋水平间距调整);所述竖向支撑筋装置为多对安装防滑移装置两端的竖向支撑筋(其作用在于钢筋绑扎完后,固定墙体钢筋整体位置,不发生偏移),每对竖向支撑筋分别竖向垂直固定在防滑移装置的一根短钢筋两端,且相邻两对竖向支撑筋之间间隔一根防滑移装置的短钢筋;所述斜撑装置为多对固定在竖向支撑筋装置两端并与竖向支撑筋夹角呈45°的斜撑钢筋(其作用在于绑扎钢筋后放置于板模板上,固定钢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保护层装置中圆形塑料垫块半径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厚度控制装置中两根长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每根长钢筋长度为1500mm,两根长钢筋间距为14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移装置中短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防滑移装置相邻两短钢筋间距为160mm,每根短钢筋长度为180mm。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筋装置中竖向支撑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相邻两对竖向支撑筋间隔为320mm,每根竖向支撑筋长度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装置中斜撑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每对斜撑钢筋纵向间距为320mm,每根斜撑钢筋长度为300mm。

本实用新型既保证了竖向受力钢筋的水平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又保证了墙体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而且还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过程及振捣过程中墙体钢筋不发生整体偏移,同时提高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接强度、墙体构件的强度、美观性等以及墙体承载性和耐久性、建筑物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也避免后期钢筋锈蚀、墙面不密实的修补、打凿费用等。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的俯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的右视图;

图中所示,1-钢筋保护层厚度装置、2-墙体厚度控制装置、3-防滑移装置、4-竖向支撑筋装置、5-斜撑装置、6-水平受力钢筋、7-竖向受力钢筋。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施例只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非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如图1至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装置1、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防滑移装置3、竖向支撑筋装置4、斜撑装置5;所述钢筋保护层装置1为多个圆形塑料垫块,每个圆形塑料垫块侧面都设有卡口,圆形塑料垫块通过卡口(卡口开口朝内)卡在水平受力钢筋6上,支撑稳定不脱落,用于保证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6的保护层厚度;所述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为两根横向并排设置用于控制墙体厚度的长钢筋(其长度可根据墙体厚度制作);所述防滑移装置3为多根纵向设置用于控制墙体竖向受力钢筋7纵向间距的短钢筋,且每根短钢筋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两根长钢筋上,任意两根相邻短钢筋的间距都相等(短钢筋长度可根据墙体厚度制作,间距可按照设计要求中的钢筋水平间距调整);所述竖向支撑筋装置4为多对安装防滑移装置3两端的竖向支撑筋(其作用在于钢筋绑扎完后,固定墙体钢筋整体位置,不发生偏移),每对竖向支撑筋分别竖向垂直固定在防滑移装置3的一根短钢筋两端,且相邻两对竖向支撑筋之间间隔一根防滑移装置3的短钢筋;所述斜撑装置5为多对固定在竖向支撑筋装置4两端并与竖向支撑筋夹角呈45°的斜撑钢筋(其作用在于绑扎钢筋后放置于板模板上,固定钢筋位置)。

进一步地,所述钢筋保护层装置1中圆形塑料垫块半径为20mm。

进一步地,所述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中两根长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每根长钢筋长度为1500mm,两根长钢筋间距为140mm。

进一步地,所述防滑移装置3中短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防滑移装置(3)相邻两短钢筋间距为160mm,每根短钢筋长度为180mm。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支撑筋装置4中竖向支撑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相邻两对竖向支撑筋间隔为320mm,每根竖向支撑筋长度为200mm。

进一步地,所述斜撑装置5中斜撑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每对斜撑钢筋纵向间距为320mm,每根斜撑钢筋长度为300mm。

确定墙体位置后,在钢筋绑扎过程时,先将竖向支撑筋装置4的竖向钢筋、斜撑装置5的斜撑钢筋分别放置于墙体两侧的板模板上,采用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确认并控制墙体厚度,再根据防滑移装置3固定竖向受力钢筋7水平间距。绑扎竖向受力钢筋7前确定竖向受力钢筋7位置,按图纸设计要求及规范要求绑扎钢筋(水平受力钢筋6、竖向受力钢筋7),竖向受力钢筋7竖向设在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的两根长钢筋内侧,用铁丝绑缚在防滑移装置3的每根短钢筋上,每根短钢筋上绑缚多根竖向受力钢筋7,每根竖向受力钢筋7都与防滑移装置3的短钢筋竖向垂直,以保证竖向受力钢筋7的水平间距及保护层厚度,为了同时保证墙体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6保护层厚度,在水平受力钢筋6绑扎完后,将钢筋保护层装置1通过其卡口卡在墙体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6上,以此完成最终钢筋绑扎,墙柱模板封闭前后,随时提拉竖向支撑筋装置4的竖向支撑钢筋将绑扎好的墙体钢筋提拉至模板内正确位置,可以避免浇筑及振捣过程中墙体钢筋整体移位的情况发生;最终将斜撑装置5的斜撑钢筋与板筋固定,待模板封闭完成无误后,浇筑混凝土。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在墙体钢筋内按间隔500mm一道连续设置。

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钢筋保护层装置(1)、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防滑移装置(3)、竖向支撑筋装置(4)、斜撑装置(5);所述钢筋保护层装置(1)为多个圆形塑料垫块,每个圆形塑料垫块侧面都设有卡口,圆形塑料垫块通过卡口卡在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6)上所述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为两根横向并排设置用于控制墙体厚度的长钢筋;所述防滑移装置(3)为多根纵向设置用于控制墙体竖向受力钢筋(7)纵向间距的短钢筋,且每根短钢筋两端分别垂直固定在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两根长钢筋上,任意两根相邻短钢筋的间距都相等;所述竖向支撑筋装置(4)为多对安装防滑移装置(3)两端的竖向支撑筋,每对竖向支撑筋分别竖向垂直固定在防滑移装置(3)的一根短钢筋两端,且相邻两对竖向支撑筋之间间隔一根防滑移装置(3)的短钢筋;所述斜撑装置(5)为多对固定在竖向支撑筋装置(4)两端并与竖向支撑筋夹角呈45°的斜撑钢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保护层装置(1)中圆形塑料垫块半径为20m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厚度控制装置(2)中两根长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每根长钢筋长度为1500mm,两根长钢筋间距为140m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滑移装置(3)中短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防滑移装置(3)相邻两短钢筋间距为160mm,每根短钢筋长度为180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竖向支撑筋装置(4)中竖向支撑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相邻两对竖向支撑筋间隔为320mm,每根竖向支撑筋长度为200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装置(5)中斜撑钢筋规格为16mm的三级钢筋,每对斜撑钢筋纵向间距为320mm,每根斜撑钢筋长度为300m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墙体钢筋竖向限位装置,包括钢筋保护层装置、墙体厚度控制装置、防滑移装置、竖向支撑筋装置、斜撑装置。本实用新型所述装置既保证了竖向受力钢筋的水平间距及保护层厚度,又保证了墙体最外层水平受力钢筋保护层厚度,而且还保证了混凝土浇筑过程及振捣过程中墙体钢筋不发生整体偏移,同时提高了混凝土与钢筋的粘接强度、墙体构件的强度、美观性等以及墙体承载性和耐久性、建筑物使用寿命及安全性能,也避免后期钢筋锈蚀、墙面不密实的修补、打凿费用等。

技术研发人员:雷敏;严柳青;叶富存;陆人垲;胡仕瑶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四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09
技术公布日:2020.11.1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