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拆装式医用隔离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006457发布日期:2021-02-20 17:23阅读:52来源:国知局

[0001]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隔离设施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拆装式医用隔离仓。


背景技术:

[0002]
随着社会对公共卫生安全的重视,针对重大流行病症设计采取了诸多紧急应对措施,其中包括及时消毒、研制疫苗及特效药物和制定完备的流行病传染途径追查方案。重大流行病症较常规病症而言其特点在于易传染特性,控制传染病最高效的方式在于防控,由于在传染病的三个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缺乏任何一个都无法造成传染病的流行,所以对于传染病预防也主要集中在这三个方面:1.控制传染源;2.切断传播途径;3.保护易感人群:在传染病流行时,应当注意保护易感者,不要让易感者与传染源接触,并且进行预防接种,提高对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一旦发现已感染人员,应及时对其采取隔离措施,以便将其同周围人群分隔开来,避免病毒的进一步传播扩散。但是,在飞机、轮船、火车等大型交通工具的运输途中或者在居家环境中,不便采取进一步的医疗手段时,如何建立有效的隔离空间是急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0003]
鉴于此,申请人设计了一种拆装式医用隔离仓,能够通过快速组装实现组建隔离空间的目的,以达到临时隔离和转运具有传染性病患的目的。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拆装式医用隔离仓,能够通过快速组装实现组建隔离空间的目的,以达到临时隔离和转运具有传染性病患的目的。
[0005]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拆装式医用隔离仓,其特征在于包括若干块中间主模块、水平衔接模块、垂直衔接模块和拐角衔接模块,所述各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水平平面连接处通过水平衔接模块连接固定,各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垂直平面连接处通过垂直衔接模块连接固定,各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拐角连接处通过拐角衔接模块连接。
[0006]
优选的,所述中间主模块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设左燕尾插槽和右燕尾插槽,所述左燕尾插槽和右燕尾插槽均竖直纵向设置;所述水平衔接模块的左侧和右侧分别设置左燕尾插块和右燕尾插块,所述左燕尾插块和右燕尾插块均竖直纵向设置;所述水平衔接模块设置在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该水平衔接模块的左燕尾插块能够插入位于其左侧的中间主模块的右燕尾插槽中,该水平衔接模块的右燕尾插块能够插入位于其右侧的中间主模块的左燕尾插槽中。
[0007]
优选的,在水平衔接模块左侧和右侧的左燕尾插块和右燕尾插块之间纵向设置纵向隔片,在纵向隔片朝向舱内的一侧垂直连接设置纵向密封条。
[0008]
优选的,在中间主模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竖直纵向开设至少两个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所述垂直衔接模块包括插条本体,所述插条本体的横截面与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垂直衔接模块设置在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该垂直
衔接模块的上端插入位于上侧的中间主模块的下插条孔内,该垂直衔接模块的下端插入位于下侧的中间主模块的上插条孔内。
[0009]
优选的,在垂直衔接模块朝向舱内的一侧横向垂直设置横向隔片,在横向隔片上垂直连接设置横向密封条。
[0010]
优选的,所述拐角衔接模块包括竖直拐角衔接模块、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及顶角衔接模块;
[0011]
拐角处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通过竖直拐角衔接模块衔接;所述竖直拐角衔接模块包括竖直拐角立柱,在竖直拐角立柱上相邻立面上分别设置第一燕尾插块和第二燕尾插块,竖直拐角衔接模块的第一燕尾插块和第二燕尾插块,能够分别插入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的左燕尾插块或右燕尾插块中;
[0012]
拐角处纵向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通过水平拐角衔接模块衔接;所述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包括水平拐角立柱,在水平拐角立柱上相邻立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水平拐角立柱衔接模块的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能够分别插入纵向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的上插条孔或下插条孔中;
[0013]
在顶角处相邻的三个中间主模块之间通过顶角衔接模块衔接;所述顶角衔接模块包含三个相互垂直的立面,在三个相互垂直的立面上分别设置黏胶层和离型纸,所述三个相互垂直的立面能够通过黏胶层分别粘合固定三个中间主模块夹持的两个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和一个竖直拐角衔接模块的端部。
[0014]
优选的,在中间主模块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分别设置进风单向阀和出风单向阀;所述进风单向阀仅能允许气流从外向内通行,在进风口的内侧设置进风过滤器;所述出风单向阀进行允许气流从内向外通行,在出风口的外侧设置出风过滤器。
[0015]
优选的,所述中间主模块包括左分体、右分体和一层外皮,所述左分体和右分体均为发泡塑料材质,外皮为耐候型橡胶材质,左分体和右分体的外立面分别粘合在外皮上;在左分体的左侧边设置左燕尾插槽,在右分体的右侧边设置右燕尾插槽;在左分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一个以上的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在右分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一个以上的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
[0016]
优选的,还包括内加固胶条,在内加固胶条上开设加固条孔;
[0017]
当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通过垂直衔接模块插装组合在一起时,横向密封条位于内侧接缝处,所述内加固胶条贴合在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的内侧接缝处,横向密封条嵌入内加固胶条的加固条孔内。
[0018]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0019]
1、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快速组装实现组建隔离空间的目的,以达到临时隔离和转运具有传染性病患的目的。通过对中间主模块、水平衔接模块、垂直衔接模块、竖直拐角衔接模块、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和顶角衔接模块的结构进行巧妙设计,搭建过程简便易行,且具有防水保温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建成的隔离仓,建议围合空间在4-8立方米左右,以能够独立容纳一人在居家或转运过程中实现临时隔离观察为宜。本装置在使用后,可即行拆除,然后对每一个模块充分消毒后,再集中收储,以便以后再次循环使用。
[0020]
2、本实专利可通过纵向密封条弥合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纵向接缝,而
通过水平拐角衔接模块的横向密封条及内加固胶条的配合设置弥合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水平接缝,进一步实现隔离空间与外界的交流,防止污染气流或飞沫外泄。
[0021]
3、中间主模块的分体式设计能够令其在运输过程中折叠放置,方便制备和取用。此外,由于在左分体和右分体的外层设置耐候型橡胶材质的外皮,隔热防晒性能俱佳。
[0022]
4、本实用新型结构设计合理且使用方便,在拆分消毒后能够循环使用,符合经济环保的使用需求,适宜在业界推广普及。
附图说明
[0023]
图1是中间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展平状态);
[0024]
图2是中间主模块的结构示意图(折叠状态);
[0025]
图3是水平衔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6]
图4是垂直衔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7]
图5是竖直拐角衔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8]
图6是水平拐角衔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29]
图7是内加固胶条的结构示意图;
[0030]
图8是两个垂直相邻的中间主模块的垂直平面连接固定结构示意图;
[0031]
图9是顶角衔接模块的结构示意图;
[0032]
图中:1、中间主模块;1.1、下插条孔;1.2、左燕尾插槽;1.3、上插条孔;1.4、左分体;1.5、外皮;1.6、右分体;1.7、右燕尾插槽;
[0033]
2、水平衔接模块;2.1、左燕尾插块;2.2、纵向隔片;2.3、右燕尾插块;2.4、纵向密封条;
[0034]
3、插条本体;3.1、横向隔片;3.2、横向密封条;3.3、内加固胶条;3.4、加固条孔;
[0035]
4、竖直拐角衔接模块;4.1、第一燕尾插块;4.2、第二燕尾插块;
[0036]
5、水平拐角衔接模块;5.1、第一插条;5.2、第二插条;
[0037]
6、顶角衔接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0038]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0039]
实施例一
[0040]
一种拆装式医用隔离仓,包括若干块中间主模块、水平衔接模块、垂直衔接模块和拐角衔接模块,所述各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水平平面连接处通过水平衔接模块连接固定,各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垂直平面连接处通过垂直衔接模块连接固定,各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拐角连接处通过拐角衔接模块连接。
[0041]
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中间主模块的左侧和右侧分别开设左燕尾插槽和右燕尾插槽,所述左燕尾插槽和右燕尾插槽均竖直纵向设置。在中间主模块的上端和下端分别竖直纵向开设至少两个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
[0042]
如图3所示,所述水平衔接模块设置在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该水平衔接模块的左燕尾插块能够插入位于其左侧的中间主模块的右燕尾插槽中,该水平衔接模块的右燕尾插块能够插入位于其右侧的中间主模块的左燕尾插槽中。在水平衔接模块左侧和
右侧的左燕尾插块和右燕尾插块之间纵向设置纵向隔片,在纵向隔片朝向舱内的一侧垂直连接设置纵向密封条。
[0043]
如图4所示,所述垂直衔接模块包括插条本体,所述插条本体的横截面与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的横截面形状大小相同;所述垂直衔接模块设置在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该垂直衔接模块的上端插入位于上侧的中间主模块的下插条孔内,该垂直衔接模块的下端插入位于下侧的中间主模块的上插条孔内。在垂直衔接模块朝向舱内的一侧横向垂直设置横向隔片,在横向隔片上垂直连接设置横向密封条。
[0044]
所述拐角衔接模块包括竖直拐角衔接模块、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及顶角衔接模块。
[0045]
如图5所示,拐角处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通过竖直拐角衔接模块衔接;所述竖直拐角衔接模块包括竖直拐角立柱,在竖直拐角立柱上相邻立面上分别设置第一燕尾插块和第二燕尾插块,竖直拐角衔接模块的第一燕尾插块和第二燕尾插块,能够分别插入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的左燕尾插块或右燕尾插块中。
[0046]
如图6所示,拐角处纵向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通过水平拐角衔接模块衔接;所述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包括水平拐角立柱,在水平拐角立柱上相邻立面上分别设置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水平拐角立柱衔接模块的第一插条和第二插条,能够分别插入纵向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的上插条孔或下插条孔中。
[0047]
在顶角处相邻的三个中间主模块之间通过顶角衔接模块衔接;所述顶角衔接模块包含三个相互垂直的立面,在三个相互垂直的立面上分别设置黏胶层和离型纸,所述三个相互垂直的立面能够通过黏胶层分别粘合固定三个中间主模块夹持的两个水平拐角衔接模块和一个竖直拐角衔接模块的端部。
[0048]
本专利在使用时,可通过拼插的方式快速搭建隔离区域,建议围合空间在4-8立方米左右,以能够独立容纳一人在居家或转运过程中实现隔离观察为宜。
[0049]
实施例二
[0050]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内加固胶条,在内加固胶条上开设加固条孔。
[0051]
当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通过垂直衔接模块插装组合在一起时,横向密封条位于内侧接缝处。所述内加固胶条贴合在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的内侧接缝处,横向密封条嵌入内加固胶条的加固条孔内。
[0052]
本实施例在使用时,可通过纵向密封条弥合水平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接缝,而如图8所示,通过横向密封条和内加固胶条的配合设置弥合垂直相邻的两个中间主模块之间的接缝,进一步实现隔离空间与外界的交流,防止污染气流或飞沫外泄。
[0053]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一,不再赘述。
[0054]
实施例三
[0055]
在本实施例中,在中间主模块上开设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上分别设置进风单向阀和出风单向阀;所述进风单向阀仅能允许气流从外向内通行,在进风口的内侧设置进风过滤器;所述出风单向阀进行允许气流从内向外通行,在出风口的外侧设置出风过滤器。
[0056]
通过上述结构设置,能够令隔离空间内的病人能够自由呼吸,而不会令污染气流与外部空气之间发生交互污染。所述进风过滤器和出风过滤器可采用成熟的现有技术,并非本专利的主要发明点,不再赘述。
[0057]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一或二,不再赘述。
[0058]
实施例四
[0059]
如图1和2所示,所述中间主模块包括左分体、右分体和一层外皮,所述左分体和右分体均为发泡塑料材质,外皮为耐候型橡胶材质,左分体和右分体的外立面分别粘合在外皮上;在左分体的左侧边设置左燕尾插槽,在右分体的右侧边设置右燕尾插槽;在左分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一个以上的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在右分体的上下两侧分别开设一个以上的上插条孔和下插条孔。
[0060]
本结构设计能够令中间主模块在运输过程中折叠放置,方便制备和取用。此外,由于在左分体和右分体的外层设置耐候型橡胶材质的外皮,隔热防晒性能俱佳。
[0061]
本实施例的其余结构和使用方法同实施例一、二或三,不再赘述。
[006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