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666961发布日期:2020-10-28 12:16阅读:169来源:国知局
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防水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由于建筑物屋面直接受到阳光照射、雨雪侵蚀。屋面容易出现裂纹、漏水、窜水等问题,现有的解决方案是在屋面结构体的外表面铺设防水结构。

现有授权公告号为cn207863322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屋面防水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设置在屋面上的防水层、保温层和找平层,还包括设置在防水层和保温层之间的排水层;防水层、保温层和找平层通过防水胶相互粘接固定;排水层由多块排水板拼接而成,排水板两侧分别设置有用于连接相邻排水板的连接块和与连接块配合连接的连接槽;排水层内部设置有网格状的排水通道,相邻排水板之间的排水通到相互连通;连接槽底壁设置有导水槽,导水槽底部开设有与排水通道相连通的漏水孔;当防水层受到破坏,雨水流至排水板并在导水槽的引导下进入排水通道,最后从排水通道排出,避免了积水下渗至保温层。

上述连接板之间连接处的抗剪力强度较小,在发生地震时,连接块受地震影响而沿排水板的厚度方向脱离连接槽,此时相邻排水板之间的缝隙变大,当积水下渗速度大于导水槽的排水速度时,积水会从相邻排水板的接缝处渗入保温层,从而破坏保温层的保温性能,继而影响整体屋面结构的防水性能,故有待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其具有提高屋面结构的抗剪力强度,进一步优化屋面板的防水效果的优势。

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层、排水层、保温层和找平层,所述排水层包括若干个排水板;所述排水板两侧分别设置有剪力槽和插设于剪力槽内的剪力块,所述剪力槽的两端壁分别与排水板的两端壁相齐平;每一所述排水板上表面分别开设有排水孔,所述排水板内部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通道,所述排水通道与排水孔相连通,所述排水通道的两端与排水板的两端相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剪力槽和剪力块的设置增强了排水板之间连接处的紧密性,防止相邻排水板在受到地震影响而出现竖直方向的错位的现象,进一步减小了积水从排水板之间的接缝处渗漏的可能。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板靠近排水孔处的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导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导流面的设置能够使得积水更为快速地进入排水孔,并通过排水通道排出,加强排水层的排水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板的上表面以及第一导流面上共同设置有第一疏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疏水层由纳米二氧化硅制成,第一疏水层的设置能够提高相邻排水板之间接缝处的防水能力,防止积水从排水板接缝处下渗,以使得积水集中从排水孔处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剪力块侧壁一体成型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沿剪力块的长度方向设置,所述剪力槽内侧壁设置有供限位块插设的限位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相邻排水板出现水平方向的错位时,剪力块部分脱离剪力槽,位于排水板接缝处的第一疏水层被扯断,积水便会从排水板之间的接缝处下渗;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能够防止剪力块脱离剪力槽,进一步减小了积水从排水板之间的接缝处渗漏的可能。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通道远离排水孔方向的一端沿排水板的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排水通道设置成倾斜状能够使得进入排水通道内的积水沿倾斜面快速排出排水板内部,进一步加强排水层的排水能力。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通道内侧壁且位于其上方设置有第二导流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导流面的设置能够使得粘附在排水通道上端壁上的积水快速滴落并沿倾斜的排水通道排出排水板内部,以便将积水充分排出。

进一步地,所述排水板内部且位于其靠近排水通道的位置设置有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排水板的高度方向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强筋的设置能够起到加强排水板整体结构的支撑强度的作用,从而进一步加强了本实用新型结构的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保温层和找平层的两端壁分别设置有第二疏水层,所述第二疏水层的端壁与排水板端壁相齐平。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疏水层由纳米二氧化硅制成,第二疏水层的设置能够防止从排水通道排出的积水浸湿保温层和找平层端部,从而影响本实用新型的整体防水性能的现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剪力槽和剪力块的设置增强了排水板之间连接处的紧密性,防止相邻排水板在受到地震影响而出现竖直方向的错位的现象,进一步减小了积水从排水板之间的接缝处渗漏的可能;第一疏水层的设置能够提高相邻排水板之间接缝处的防水能力,防止积水从排水板接缝处下渗,以使得积水集中从排水孔处排出;

2、当相邻排水板出现水平方向的错位时,剪力块部分脱离剪力槽,位于排水板接缝处的第一疏水层被扯断,积水便会从排水板之间的接缝处下渗;限位块和限位槽的设置能够防止剪力块脱离剪力槽,进一步减小了积水从排水板之间的接缝处渗漏的可能。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相邻排水板之间连接关系的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用于体现排水板高度方向的剖视图。

图中:1、防水层;2、排水层;21、第一疏水层;22、排水板;221、剪力槽;2211、限位槽;222、剪力块;2221、限位块;223、排水孔;2231、第一导流面;224、排水通道;2241、第二导流面;225、加强筋;3、保温层;31、第二疏水层;4、找平层。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高稳定性的屋面防水结构,由上至下依次包括防水层1、排水层2、保温层3和找平层4,本实施例中防水层1采用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保温层3采用聚苯乙烯板,找平层4为水泥砂浆,各层之间分别通过防水胶粘接固定。

参照图1和图2,排水层2包括第一疏水层21和排水板22,排水板22两侧分别一体成型有用于连接相邻排水板22的剪力槽221和剪力块222,剪力槽221沿排水板22的长度方向设置,剪力槽221的两端壁分别与排水板22的两端壁相齐平,剪力块222过盈插设于剪力槽221内;剪力块222上表面一体成型有限位块2221,限位块2221沿剪力块222的长度方向设置,剪力槽221内侧壁开设有供限位块2221插设的限位槽2211,限位槽2211沿剪力槽221的长度方向设置;将剪力块222从排水板22的一端插入剪力槽221内,此时限位块2221过盈插设于限位槽2211内,从而实现了相邻排水板22之间的紧密连接,提高排水层2的抗剪力强度。

参照图2和图3,第一疏水层21通过防水胶固定粘接在排水板22的上表面;本实施例中,第一疏水层21由纳米二氧化硅制成,每一排水板22中部分别贯穿开设有排水孔223,排水孔223贯穿第一疏水层21;每一排水板22内部分别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排水通道224,排水通道224与对应位置的排水孔223相贯通;排水板22和第一疏水层21靠近排水孔223处的上表面设置有便于将积水快速导入排水孔223内的第一导流面2231。

参照图2和图3,排水通道224远离排水孔223方向的一端沿排水板22的高度方向向下倾斜设置,以便将积水沿倾斜的排水通道224快速排出排水板22内部;排水通道224内侧壁且位于其靠近排水孔223方向的一侧设置有第二导流面2241,第二导流面2241呈波浪状,其能够使得粘附在排水通道224内侧壁的积水滴落并沿倾斜的排水通道224排出,以优化排水层2的排水效果。

参照图2和图3,排水板22内部沿其高度方向浇筑有加强筋225,本实施例中加强筋225由若干根钢筋交错焊接而成;排水通道和排水孔223将加强筋225分成三部分,加强筋225的加设能够增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的支撑强度。

参照图2和图3,保温层3和找平层4的两端分别通过防水胶粘接固定有第二疏水层31,本实施例中第二疏水层31由纳米二氧化硅制成,第二疏水层31的端壁与排水板22端壁相齐平;第二疏水层31的加设能够防止从排水通道224排数的积水沿保温层3和找平层4的高度方向下滑,从而浸湿保温层3和找平层4,影响保温层3的保温性能,甚至从找平层4端部下渗至建筑物内部。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首先通过找平层4浇筑在屋面上,待其凝固硬化后,将保温层3胶粘在找平层4上表面,再在保温层3和找平层4的端壁固定粘接第二疏水层31;再将其中一个排水板22铺设在保温层3上表面,并从其一端将相邻剪力块222插入对应位置的剪力槽221内,直至在保温层3上表面被排水板22完全覆盖;接着在排水板22的上表面通过胶粘的方式固定铺设第一疏水层21,并使得排水板22上的排水孔223贯穿第一疏水层21;然后将防水层1通过防水胶粘接固定在第一疏水层21上表面,从而最终完成了屋面防水结构的铺设,达到了提高屋面结构的抗剪力强度,进一步优化屋面板的防水效果的目的。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