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86832发布日期:2021-04-06 12:36阅读:76来源:国知局
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



背景技术:

在流行病爆发初期,由于对于该病了解不多,因此确诊的周期较长,需要把疑似感染的人员进行一定时间隔离以后方可做出诊断结果。此时为了避免疑似感染的人员相互接触而造成交叉感染,一般需要把这类人员移送至临时隔离病房进行单独隔离观察。

由于爆发期疑似感染的人员数量非常多,因此为了应对这一情况,一般会在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地方建立临时用的临时隔离病房。然而,目前的临时构建的临时隔离病房,如专利号为“201822027262.3”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所公开的技术方案,其仅仅是只有一个让疑似感染人员进行入驻的地方,缺少了对进出临时隔离病房的相关人员进行消毒的相关功能,无法更进一步地避免病菌的传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能够对进出临时隔离病房的人员进行消毒。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帐篷,所述支架用于支起所述帐篷,所述帐篷设置有隔离帘,所述隔离帘用于把所述帐篷内部分隔为隔离区和消毒区。

进一步的,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灯和空气消毒机,所述紫外灯设置于所述消毒区的内顶壁,所述空气消毒机装设于所述消毒区内。

进一步的,所述隔离区内设置有护理用品,所述护理用品包括均设置于所述隔离区内的护理床和空气净化器。

更进一步的,所述护理床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轮子。

进一步的,所述支架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底座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升降杆,帐篷安装于升降杆。

更进一步的,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脚轮以及用于锁住脚轮的控制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帐篷与所述隔离帘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所述帐篷内还设置有若干块分隔帘,分隔帘用于把所述隔离区分别为多个隔离区间,每个隔离区间内分别设置有护理用品。

进一步的,所述帐篷为一侧设置有开口的密封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帐篷内设置有隔离帘,用于专门分隔出消毒区,让医护人员能够在消毒区内放置消毒装置来对进出隔离区的人员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进出人员身上携带病菌再与其他人接触而导致交叉感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隐去帐篷后的示意图。

附图标记:1—支架,2—帐篷,3—隔离帘,4—消毒装置,5—护理用品,11—支撑部,12—底座,13—升降杆,14—脚轮,21—隔离区,22—消毒区,41—紫外灯,42—空气消毒机,51—护理床,52—空气净化器,53—轮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结合实施例与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实施方式提及的内容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包括支架1和安装于所述支架1的帐篷2,所述支架1用于支起所述帐篷2,所述帐篷2设置有隔离帘3,所述隔离帘3用于把所述帐篷2内部分隔为隔离区21和消毒区22,所述消毒区22内用于放置消毒装置4。

实际使用时,医护人员在搭起本实用新型以后,往隔离区21内设置护理用品5,用于让疑似感染人员在被隔离期间能够进行休息;往消毒区22内放置消毒装置4来对进出本实用新型的人员进行消毒处理。以医护人员进入本实用新型为例,医护人员进入后先经过消毒区22,在消毒区22内经消毒装置4进行消毒以后,再翻开隔离帘3进入隔离区21对疑似感染人员进行检查;而在检查完毕以后,医护人员在离开本实用新型前,还需要再经过一次消毒区22进行消毒,确保医护人员不会再检查过程中携带病菌而感染外界人员,进一步避免了病菌的传染。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消毒装置4包括紫外灯41和空气消毒机42,所述紫外灯41设置于所述消毒区22的内顶壁,所述空气消毒机42装设于所述消毒区22内。紫外灯41用于在消毒区22没有人员时打开来进行消毒;当有人处于消毒区22内时,需要把紫外灯41关掉以避免对人造成伤害,同时打开空气消毒机42来对人进行消毒。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隔离区21内设置有护理用品5,所述护理用品5包括均设置于所述隔离区21内的护理床51和空气净化器52。护理床51用于让疑似感染人员进行休息,而空气净化器52则是用于保持隔离区21内的空气流通,避免空气过闷而对疑似感染人员造成不适。

具体的,所述护理床51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轮子53,便于医护人员移动护理床5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支架1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支撑部11,支撑部11包括底座12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12的升降杆13,帐篷2安装于升降杆13。即在组建本实用新型时,是先把帐篷2安装于升降杆13,然后再通过把升降杆13升起的方式来来把帐篷2支起,从而提升了帐篷2的安装效率。

具体的,底座12的底部设置有脚轮14以及用于锁住脚轮14的控制机构,便于移动底座12到指定位置后进行固定,使得安装更佳简便。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帐篷2与所述隔离帘3一体成型。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实施方式,可以把隔离区21内再分隔为多个隔离区间(图中未示出),用于在临时隔离病房数量不足时让一个临时隔离病房能够对多个疑似感染人员进行独立隔离,其具体结构为:所述帐篷2内还设置有若干块分隔帘(图中未示出),分隔帘用于把所述隔离区21分别为多个隔离区间,每个隔离区间内分别设置有护理用品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帐篷2为一侧设置有开口(图中未标注,但可以从图1中看出)的密封结构,且开口具体为设置在消毒区22的一侧。即传统的帐篷2均为底部与地面连通且一侧开口的结构,而本实用新型中的帐篷2,为了确保处于帐篷2内的疑似感染人员不会与外界接触,而专门把帐篷2的底部也设置有布料,即帐篷2被支撑起来以后,为一侧设置有开口的大致长方体结构,在平常状态下,开口是被布料遮挡,当有人进出时,撩高开口处的布料方可打开开口而进出消毒区22。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以较佳实施例公开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技术是指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

1.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帐篷,所述支架用于支起所述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设置有隔离帘,所述隔离帘用于把所述帐篷内部分隔为隔离区和消毒区,所述消毒区内用于放置消毒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消毒装置包括紫外灯和空气消毒机,所述紫外灯设置于所述消毒区的内顶壁,所述空气消毒机装设于所述消毒区内。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区内设置有护理用品,所述护理用品包括均设置于所述隔离区内的护理床和空气净化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护理床的底部设置有多个轮子。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包括多个阵列设置的支撑部,支撑部包括底座和活动设置于所述底座的升降杆,帐篷安装于升降杆。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底座的底部设置有脚轮以及用于锁住脚轮的控制机构。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与所述隔离帘一体成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内还设置有若干块分隔帘,分隔帘用于把所述隔离区分别为多个隔离区间,每个隔离区间内分别设置有护理用品。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帐篷为一侧设置有开口的密封结构。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用品技术领域,尤其是指一种具有消毒区的临时隔离病房,包括支架和安装于所述支架的帐篷,所述支架用于支起所述帐篷,所述帐篷设置有隔离帘,所述隔离帘用于把所述帐篷内部分隔为隔离区和消毒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帐篷内设置有隔离帘,用于专门分隔出消毒区,让医护人员能够在消毒区内放置消毒装置来对进出隔离区的人员进行消毒,从而避免进出人员身上携带病菌再与其他人接触而导致交叉感染。

技术研发人员:母刚;钟锦花;郑海楼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美芝资产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3.27
技术公布日:2021.04.0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