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729541发布日期:2020-10-30 21:51阅读:70来源:国知局
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市政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的,涉及一种降尘围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市政工程所在地一般位于市区,而市区内的行人较多,且为了行人以及市区的整洁程度,在市区内的市政工程都会在施工位置的架设可以降尘的围栏,但是现有的降尘围栏虽然可以达到降尘的作用,但是喷射的水雾夹带着灰尘会溅射至路面或是行人身上,十分的不卫生,且现有的降尘围栏喷射的水雾高度较低以及角度单一,从而使用方式单一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旨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包括装置主板、倾斜延伸板、挡板、固定支架、电动风扇和喷雾结构,所述装置主板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倾斜延伸板,所述倾斜延伸板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且挡板通过倾斜延伸板与装置主板相连接,所述装置主板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风扇,且电动风扇通过固定支架与装置主板相连接,所述装置主板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喷雾结构,且喷雾结构位于固定支架上方;

喷雾结构还包括传动外壳、微型马达、传动齿轮一、传动大齿轮、喷雾喷头、输水管道,所述喷雾结构底部表面通过轴承与传动外壳相连接,且喷雾结构通过传动外壳与装置主板相连接,所述传动外壳左侧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所述传动外壳左侧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一,且传动齿轮一位于微型马达的右侧,所述喷雾结构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传动大齿轮,且传动齿轮一与传动齿轮一呈啮合设置,所述喷雾结构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喷雾喷头,所述装置主板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道,且输水管道与喷雾结构和喷雾喷头呈贯通设置。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板、倾斜延伸板和挡板之间呈倒“z”状。

优选的,所述装置主板的长度最长,倾斜延伸板呈倾斜设置,且挡板长度为50-150cm。

优选的,所述喷雾结构呈圆柱状,且喷雾喷头分布有5-9个,且喷雾喷头均分布在喷雾结构上半个圆柱面。

优选的,所述喷雾结构以轴承为中心,且喷雾结构的转动为±30°。

优选的,所述微型马达一侧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与传动齿轮一呈啮合设置。

优选的,所述输水管道一侧末端固定连接在外接水泵中,且装置主板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与外接水泵、微型马达和电动风扇呈电性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该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设置有喷雾结构,喷雾结构呈圆柱状,且喷雾喷头分布有5-9个,且喷雾喷头均分布在喷雾结构上半个圆柱面,使用时将装置主板安装在建筑工地的外围,起到一个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以及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而当工地开始施工并产生扬尘时,通过控制开关开启电动风扇以外接水泵,而水泵被开启后会对输水管道进行输水,然后水流在通过喷雾结构到达喷雾喷头,然后通过喷雾喷头将水流雾化后喷射于空中,而经过该短雾墙的扬尘则会被抑制,从而起到一个降尘的作用,而由于喷雾喷头均分布在喷雾结构上半个圆柱面,这种设置使得喷雾喷头之间喷射出的雾墙呈现扇形状,且多个扇形状的雾墙会形成交叠,从而使得雾墙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从而不易导致扬尘逃逸,而电动风扇被开启后会以匀速进行转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雾墙的高度提高,而雾墙被提高后会对较高的扬尘起到作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降尘的作用。

2、其次,还设置有喷雾结构,喷雾结构以轴承为中心,且喷雾结构的转动为±30°,当需要对喷雾喷头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时,首先通过控制开关开启微型马达,然后微型马达工作并转动带动齿轮,然后齿轮带动传动齿轮一和传动大齿轮,使得喷雾结构转动,从而让喷雾喷头的角度发生改变,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装置使用时能加的多样化,或是让喷雾结构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正负进行摇摆了,从而使得水雾能够更加的分散开,从而也能提高降尘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的a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传动外壳正面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喷雾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1-5中:1-装置主板,101-倾斜延伸板,102-挡板,2-固定支架,201-电动风扇,3-喷雾结构,301-传动外壳,302-微型马达,303-传动齿轮一,304-传动大齿轮,305-喷雾喷头,306-输水管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至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包括装置主板1、倾斜延伸板101、挡板102、固定支架2、电动风扇201和喷雾结构3,装置主板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倾斜延伸板101,倾斜延伸板10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挡板102,且挡板102通过倾斜延伸板101与装置主板1相连接,装置主板1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固定支架2,固定支架2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电动风扇201,且电动风扇201通过固定支架2与装置主板1相连接,装置主板1内侧表面固定连接有喷雾结构3,且喷雾结构3位于固定支架2上方;

其中喷雾结构3还包括传动外壳301、微型马达302、传动齿轮一303、传动大齿轮304、喷雾喷头305、输水管道306,喷雾结构3底部表面通过轴承与传动外壳301相连接,且喷雾结构3通过传动外壳301与装置主板1相连接,传动外壳301左侧内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马达302,传动外壳301左侧内部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有传动齿轮一303,且传动齿轮一303位于微型马达302的右侧,喷雾结构3底部四周固定连接有传动大齿轮304,且传动齿轮一303与传动齿轮一303呈啮合设置,喷雾结构3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喷雾喷头305,装置主板1顶部表面固定连接有输水管道306,且输水管道306与喷雾结构3和喷雾喷头305呈贯通设置。

本实施例中,装置主板1、倾斜延伸板101和挡板102之间呈倒“z”状,装置主板1的长度最长,倾斜延伸板101呈倾斜设置,且挡板102长度为50-150cm,倾斜延伸板101和挡板102的设立是为了降低喷雾喷头305喷射的水雾溅射到路上或是行人身上。

本实施例中,微型马达302一侧通过转轴固定连接有齿轮,且齿轮与传动齿轮一303呈啮合设置,输水管道306一侧末端固定连接在外接水泵中,且装置主板1表面设置有控制开关,且控制开关与外接水泵、微型马达302和电动风扇201呈电性连接。

本实施例中,喷雾结构3呈圆柱状,且喷雾喷头305分布有5-9个,且喷雾喷头305均分布在喷雾结构3上半个圆柱面,使用时将装置主板1安装在建筑工地的外围,起到一个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以及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而当工地开始施工并产生扬尘时,通过控制开关开启电动风扇201以外接水泵,而水泵被开启后会对输水管道306进行输水,然后水流在通过喷雾结构3到达喷雾喷头305,然后通过喷雾喷头305将水流雾化后喷射于空中,而经过该短雾墙的扬尘则会被抑制,从而起到一个降尘的作用,而由于喷雾喷头305均分布在喷雾结构3上半个圆柱面,这种设置使得喷雾喷头305之间喷射出的雾墙呈现扇形状,且多个扇形状的雾墙会形成交叠,从而使得雾墙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从而不易导致扬尘逃逸,而电动风扇201被开启后会以匀速进行转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雾墙的高度提高,而雾墙被提高后会对较高的扬尘起到作用,从而进一步的提高降尘的作用。

本实施例中,喷雾结构3以轴承为中心,且喷雾结构3的转动为±30°,当需要对喷雾喷头305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时,首先通过控制开关开启微型马达302,然后微型马达302工作并转动带动齿轮,然后齿轮带动传动齿轮一303和传动大齿轮304,使得喷雾结构3转动,从而让喷雾喷头305的角度发生改变,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装置使用时能加的多样化,或是让喷雾结构3之间呈一定的角度正负进行摇摆了,从而使得水雾能够更加的分散开,从而也能提高降尘的效果。

在使用本实用新型一种市政工程用降尘围栏时,首先,使用时将装置主板1安装在建筑工地的外围,起到一个防止无关人员进入以及起到一定的防护作用,而当工地开始施工并产生扬尘时,通过控制开关开启电动风扇201以外接水泵,而水泵被开启后会对输水管道306进行输水,然后水流在通过喷雾结构3到达喷雾喷头305,然后通过喷雾喷头305将水流雾化后喷射于空中,而经过该短雾墙的扬尘则会被抑制,从而起到一个降尘的作用,而由于喷雾喷头305均分布在喷雾结构3上半个圆柱面,这种设置使得喷雾喷头305之间喷射出的雾墙呈现扇形状,且多个扇形状的雾墙会形成交叠,从而使得雾墙之间不会存在间隙,从而不易导致扬尘逃逸,而电动风扇201被开启后会以匀速进行转动,这样做的目的是将雾墙的高度提高,当需要对喷雾喷头305的喷射方向进行改变时,首先通过控制开关开启微型马达302,然后微型马达302工作并转动带动齿轮,然后齿轮带动传动齿轮一303和传动大齿轮304,使得喷雾结构3转动,从而让喷雾喷头305的角度发生改变,这种设置的目的是为了让装置使用时能加的多样化。

以上的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实用新型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