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2935626发布日期:2020-11-19 19:08阅读:141来源:国知局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属于水利水电施工设备,尤其涉及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



背景技术:

现在大部分建筑物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混凝土在水利水电工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大力提倡城镇化建设带来了机遇,偏远的城镇和乡村对混凝土需求越来越多,而这些区域的道路狭窄,障碍物多施工场地稳定性差,现代混凝土的施工方法是在商品混凝土站将混凝土预拌好后,用混凝土搅拌运输车送至施工工地,再由混凝土泵送设备将混凝土输送至布料位置,此种方法适合施工方量较大,施工场地开阔且离商品混凝土站较近的区域。

滚筒搅拌机或强制搅拌机搅拌混凝土,再用吊车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吊到需要的位置,占地面积大,需要的人多,效率低,施工质量差,劳动强度大,费用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混凝土运输不便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所述搅拌壳体内部底端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腿。搅拌壳体包括搅拌罐和混凝土泵送室,所述支撑腿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罐的底端,支撑腿对搅拌罐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搅拌罐的上开设有进料口,所述进料口出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倾斜向上设置。搅拌罐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搅拌轴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内部的底端,搅拌轴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上,且搅拌轴的上端延伸出搅拌壳体。搅拌壳体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搅拌电机的传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块,固定块上固定有沿固定块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支撑杆垂直于搅拌轴设置,支撑杆的端部固定有搅拌叶片,搅拌叶片对混凝土起到混合搅拌的作用。所述搅拌罐的底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漏斗,所述漏斗的上端设有起阻挡作用圆形的挡板,挡板下端与漏斗的顶端铰接,所述挡板与漏斗内壁之间设有电动推杆,电动推杆的自由端与挡板底端铰接,电动推杆的固定端通过铰接座与漏斗内壁铰接。所述漏斗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混凝土泵送室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混凝土泵支架上固定有混凝土泵,混凝土泵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相连通,混凝土泵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软管,所述搅拌壳体的侧壁上开设有出料口,出料口与第二软管相连通。

优选地,漏斗的内部设有用来过滤的过滤网。

优选地,所述搅拌电机、混凝土泵和电动推杆均通过导线与控制器连接。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多个搅拌叶片的设置是对混凝土进行搅拌和混合,使得混凝土得到充分的搅拌及混合;漏斗中过滤网的设置对混合后混凝土起到过滤作用,将较大的混凝土颗粒过滤出来,避免了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堵塞的发生;混凝土泵的设置对混合后的混凝土起到泵送作用;搅拌罐和混凝土泵设置成一体,减少了车辆运输混合后混凝土,节省了运输时间和劳动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部的放大图。

附图标记:1、搅拌壳体;2、搅拌罐;3、混凝土泵送室;4、挡板;5、阀体;11、支撑腿;12、进料口;13、出料口;21、搅拌轴;22、搅拌电机;23、固定块;24、支撑杆;25、搅拌叶片;26、漏斗;27、过滤网;31、混凝土泵;32、混凝土泵支架;33、第一软管;34、第二软管;41、电动推杆;42、铰接座。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混凝土搅拌泵送装置,包括内部中空的搅拌壳体1,所述搅拌壳体1内部底端固定有若干根竖直设置的支撑腿11。搅拌壳体1包括搅拌罐2和混凝土泵送室3,所述支撑腿11的顶端固定在搅拌罐2的底端,支撑腿11对搅拌罐2起到支撑固定的作用。搅拌罐2的上开设有进料口12,所述进料口12连通有进料管,进料管倾斜向上设置。搅拌罐2内设有竖直设置的搅拌轴21,搅拌轴21的下端通过轴承座转动连接在搅拌罐2内部的底端,搅拌轴21的上端转动连接在搅拌壳体1上,且搅拌轴21的上端延伸出搅拌壳体1。搅拌壳体1的顶端通过固定架固定有竖直设置的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的传动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搅拌轴21的上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轴21上设有若干个固定块23,固定块23上固定有沿固定块23周向均匀间隔设置的支撑杆24,支撑杆24垂直于搅拌轴21设置,支撑杆24端部固定有搅拌叶片25,搅拌叶片25对混凝土起到混合搅拌的作用。所述搅拌罐2的底端设有开口,开口处固定有漏斗26,所述漏斗26的上端设有起阻挡作用圆形的挡板4,挡板4下端与漏斗26的顶端铰接,所述挡板4与漏斗26内壁之间设有可以在水下使用的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自由端与挡板4底端铰接,电动推杆41的固定端通过铰接座42与漏斗26的内壁铰接。所述漏斗26的开口略高于搅拌罐2的底端,漏斗26的内部设有用来过滤的过滤网27。所述漏斗26的底端连接有第一软管33,混凝土泵送室3内部底端固定有混凝土泵支架32,混凝土泵支架32上固定有混凝土泵31,混凝土泵31的输入端与第一软管33相连通,混凝土泵31的输出端连接有第二软管34,出料口13与第二软管34相连通,即第二软管34穿过出料口13延伸到混凝土泵送室3外。所述搅拌电机22、混凝土泵31和电动推杆41均通过导线与plc控制器连接。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不同之处在于,将漏斗26上端的挡板4替换成漏斗26下端的阀体5,使用更加方便,使用时通过阀体5来控制混凝土泵送的通断。

使用过程:

使用时,首先通过plc控制器启动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自由端回缩,在电动推杆41的牵引下,挡板4盖合在漏斗26的顶端。再启动搅拌电机22,搅拌电机22带动搅拌轴21在搅拌罐2内转动。将待搅拌混合的混凝土从进料口12导入搅拌罐2内,同时从进料口12处注入适量的建筑用水,在搅拌电机22的带动下,搅拌叶片25对搅拌罐2内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和混合,经过长时间的搅拌和混合后,搅拌罐内2内的混凝土符合建筑施工的生产要求。待到混凝土搅拌完成后,启动电动推杆41,电动推杆41的自由端伸长,在电动推杆41的推动下,挡板4与漏斗分离,此时搅拌后的混凝土可以自由进入到漏斗26内。通过plc控制器启动混凝土泵31,在混凝土泵31的作用下,搅拌罐2内搅拌后的混凝土从漏斗26处流入软管,漏斗26内的过滤网27将大颗粒石块过滤出,避免了大颗粒石块阻塞漏斗。混合后的混凝土经过第一软管33从混凝土泵31的输入口进入混凝土泵,而后从混凝土泵31的输出口流出,经第二软管13注入到布料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顶”、“底”、“水平”、“竖直”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上述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任何对本实用新型简单变换后的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