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529709发布日期:2021-01-05 18:00阅读:49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



背景技术:

建筑工程为建设工程的一部分,指通过对各类房屋建筑及其附属设施的建造和与其配套的线路、管道、设备的安装活动所形成的工程实体,包括厂房、剧院、旅馆、商店、学校、医院和住宅等,满足人们生产、居住、学习、公共活动等需要。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墙面进行粉刷,以保证墙面美观和平整,在对墙面粉刷之前通常需要预先对墙面进行洒水,一方面可以使墙面湿润能够更好的与粉刷材料贴合,另一方面能够降低墙体附件粉尘的含量,使操作人员能够更好的进行工作,现在在对墙面进行洒水时,通常使用在水龙头处接上水管,直接对墙面进行喷水工作,洒水过程简单、快捷或使用一些洒水装置对墙面进行洒水,但是,现有的洒水装置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还具有以下缺点:

现有的洒水方式不能进行移动,而且现在使用的洒水装置在使用时喷洒范围固定,且不能进行高度调整,使用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通过在洒水车的顶面设置一个水箱,其中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泵和抽水管,在水箱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台,在转动台的外表面设置有喷水管,在使用时,使用水管将固定管与喷水管连通,便能达到洒水方向可以调整的目的,且整个洒水车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车轮,能够达到便于移动的目的,同时在喷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筒,在转筒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球槽和安装槽,在球槽和安装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珠和弹簧,并且在转动台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卡槽,其中卡槽与卡珠相卡接,进而能够达到喷水管可以进行转动的目的,实现了可以调整洒水高度的目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包括洒水车,所述洒水车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箱,所述洒水车底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车轮,所述洒水车顶面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把,所述水箱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所述水箱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所述进水口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水塞,所述水箱顶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所述固定管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所述支撑板顶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水管,所述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泵,所述水箱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座,所述旋转座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台,所述转动台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所述转动台外表面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所述转动台靠近安装孔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卡槽,所述安装孔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筒,所述转筒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喷水管,所述喷水管顶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所述转筒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球槽,若干所述球槽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若干所述球槽的内部均卡接有卡珠,若干所述安装槽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

可选的,所述连接管外表面的一端与水泵相连通,所述抽水管外表面的一端与水泵相连通。

可选的,若干所述卡槽均分别关于安装孔的圆心圆周阵列,若干所述卡槽的形状均与卡珠的形状相同,若干所述卡槽的直径均与卡珠的直径相等。

可选的,所述固定筒与喷水管相连通,所述固定筒的外径与固定管的外径相等。

可选的,若干所述球槽的直径均与卡珠的直径相等,若干所述球槽的深度大于卡珠的半径。

可选的,所述转筒通过轴承与安装孔转动连接,所述转筒的直径小于转动台前端内部的长度。

可选的,四个所述车轮均通过螺栓与洒水车固定连接,四个所述车轮均为可锁定型。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通过在洒水车的顶面设置一个水箱,其中在水箱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在支撑板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泵和抽水管,在水箱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台,在转动台的外表面设置有喷水管,在使用时,使用水管将固定管与喷水管连通,便能达到洒水方向可以调整的目的,且整个洒水车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车轮,能够达到便于移动的目的,从而解决了喷洒位置和范围不方便改变的问题。

2、该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通过在喷水管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筒,在转筒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球槽和安装槽,在球槽和安装槽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珠和弹簧,并且在转动台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卡槽,其中卡槽与卡珠相卡接,进而能够达到喷水管可以进行转动的目的,实现了可以调整洒水高度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洒水车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动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转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中:1-洒水车、2-车轮、3-车把、4-水箱、5-固定管、6-把手、7-转动台、8-固定筒、9-喷水管、10-转筒、11-水塞、12-抽水管、13-连接管、14-水泵、15-支撑板、16-安装孔、17-卡槽、18-进水口、19-第二通孔、20-第一通孔、21-旋转座、22-弹簧、23-卡珠、24-安装槽、25-球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请参阅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包括洒水车1,洒水车1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箱4,洒水车1底面的四角均固定连接有车轮2,洒水车1顶面一端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车把3,水箱4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支撑板15,水箱4内壁的一侧开设有进水口18,进水口18的内部螺纹连接有水塞11,水箱4顶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一通孔20,第一通孔20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管5,固定管5外表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连接管13,支撑板15顶面的一侧开设有第二通孔19,第二通孔19的内部固定连接有抽水管12,支撑板1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4,水箱4顶面的中部固定连接有旋转座21,旋转座21的外表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台7,转动台7顶面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把手6,转动台7外表面一端的两侧均开设有安装孔16,转动台7靠近安装孔16内壁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卡槽17,安装孔16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筒10,转筒10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喷水管9,喷水管9顶面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固定筒8,转筒10外表面的两侧均开设有若干球槽25,若干球槽25内壁的底部均开设有安装槽24,若干球槽25的内部均卡接有卡珠23,若干安装槽24的内部均设置有弹簧22。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连接管13外表面的一端与水泵14相连通,抽水管12外表面的一端与水泵14相连通,通过水泵14的正常工作,能够将水抽到喷水管9的内部,从而达到洒水的目的,其中在进行管道的连接时,保证在两个管道的连接处有较好的密封性,以达到不会漏水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若干卡槽17均分别关于安装孔16的圆心圆周阵列,若干卡槽17的形状均与卡珠23的形状相同,若干卡槽17的直径均与卡珠23的直径相等,通过设置若干卡槽17,能够达到转筒10可以进行多个角度转动的目的,转筒10进行角度调整之后,会使喷水管9高度进行改变,进而达到了洒水高度能够进行调整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固定筒8与喷水管9相连通,固定筒8的外径与固定管5的外径相等,相连通的固定筒8和喷水管9能够达到水流通的目的,同时在使用时,使用水管将固定管5与喷水管9连通,其中水管即为市面上常用的软管,在进行连接时,保证连接处具有较好的密封性,避免漏水的情况发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若干球槽25的直径均与卡珠23的直径相等,若干球槽25的深度大于卡珠23的半径,使若干卡珠23均能卡在球槽25的内部,并使若干卡珠23均能进行自由转动,其中卡珠23有一定的运动范围,且能对弹簧22进行压缩,其中弹簧22的存在能够达到顶住卡珠23的目的。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转筒10通过轴承与安装孔16转动连接,转筒10的直径小于转动台7前端内部的长度,使转筒10能够在转动台7前端的内部自由转动,并且轴承的使用能够减少转筒10与安装孔16之间的摩擦力,保证转筒10转动顺畅,其中在进行轴承安装时,保证轴承的内外圈不会与所配合的部件之间发生相对转动。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

四个车轮2均通过螺栓与洒水车1固定连接,四个车轮2均为可锁定型,可锁定的车轮2能够达到便于固定位置的目的,防止在使用时洒水车1出现意外移动的情况,同时使用螺栓固定连接的车轮2能够达到便于后期更换维修的目的。

综上所述,该建筑工程用墙面洒水装置,使用时,通过在洒水车1的顶面设置一个水箱4,其中在水箱4的内部设置有支撑板15,在支撑板15的顶面固定连接有水泵14和抽水管12,在水箱4的顶面转动连接有转动台7,在转动台7的外表面设置有喷水管9,在使用时,使用水管将固定管8与喷水管9连通,便能达到洒水方向可以调整的目的,且整个洒水车1的底面固定连接有车轮2,能够达到便于移动的目的,从而解决了喷洒位置和范围不方便改变的问题,通过在喷水管9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转筒10,在转筒10外表面的两侧均设置有球槽25和安装槽24,在球槽25和安装槽24的内部分别设置有卡珠23和弹簧22,并且在转动台7外表面的一端开设有卡槽17,其中卡槽17与卡珠23相卡接,进而能够达到喷水9可以进行转动的目的,实现了可以调整洒水高度的目的。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其实用新型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