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吊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931850发布日期:2021-02-09 21:35阅读:98来源:国知局
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吊模的制作方法

[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吊模。


背景技术:

[0002]
装配式建筑是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预制叠合板构件是每个装配式建筑必用的构件,叠合板之间的拼接多采用的是接缝后浇筑的形式,目的是有效保证两块叠合板之间的连接稳定。叠合板间的接缝目前多采用的施工形式是在叠合板底部支设浇筑模及支撑系统,而后向接缝浇捣混凝土与预制叠合板凝结成型浇筑体,由于接缝的浇筑体自身结构的问题,预制叠合板在混凝土浇筑的过程中,会随混凝土的浇筑产生一定的上浮力,使得叠合板向上移动,从而使得叠合板与底部支撑模板之间产生一定的缝隙,导致叠合板接缝位置混凝土漏浆,造成叠合板接缝位置混凝土不合格,无法和叠合板一样达到免抹灰的效果。
[0003]
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吊模,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0004]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吊模,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
[0005]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包括两个水平放置的预制叠合板,两个预制叠合板间隔设置,预制叠合板的端部的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混凝土支撑块,
[0006]
还包括现浇体,现浇体包括水平部和接缝部62,接缝部62位于水平部的下方,接缝部62位于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水平部位于预制叠合板的上方,混凝土支撑块镶嵌于水平部;
[0007]
还包括支撑横梁、连接螺杆、第一螺帽和可拆式连接件,第一螺帽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的上端部,第一螺帽布置于支撑横梁的上方,可拆式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的下端部,可拆式连接件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支撑横梁架设于混凝土支撑块的上方且位于水平部的内部,连接螺杆位于接缝部62的内部,可拆式连接件位于接缝部62内且可拆式连接件的下端面于接缝部62的下端面齐平。
[0008]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叠合板的端部设置有接缝钢筋段,相邻的两个预制叠合板的接缝钢筋段焊接,接缝钢筋段位于接缝部62的内部;预制叠合板的上表面设置有外漏的表面钢筋段,表面钢筋段位于水平部的内部。
[0009]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包括吊装浇筑模,还包括对拉组件和用于架设在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缝隙的上方的支撑横梁,吊装浇筑模通过对拉组件与支撑横梁连接;对拉组件包括连接螺杆、第一螺帽、可拆式连接件、可拆螺杆和第二螺帽,第一螺帽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的上端部,第一螺帽布置于支撑横梁的上方,可拆式连接件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的下端部,可拆螺杆的上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于可拆式
连接件的另一端,第二螺帽通过螺纹连接于可拆螺杆的下端部,可拆式连接件的下表面与吊装浇筑模贴合;第二螺帽布置于吊装浇筑模的下方;所述吊装浇筑模与预制叠合板接触的边缘设置有封闭橡胶片/条。
[0010]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橡胶片/条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粘接预制叠合板的双面胶。
[0011]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橡胶片/条通过双面胶与吊装浇筑模通过双面胶粘接。
[0012]
进一步的,还包括两个用于设置在支撑横梁和预制叠合板之间的混凝土支撑块,两个混凝土支撑块分别与支撑横梁的两端部可拆卸连接。
[0013]
进一步的,所述混凝土支撑块的上表面设置有铁丝,混凝土支撑块通过铁丝与支撑横梁捆绑连接。
[0014]
进一步的,所述对拉组件还包括套管,套管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杆的外部。
[0015]
进一步的,所述可拆式连接件为连接螺母。
[0016]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成型时,可拆式连接件位于两个预制叠合板之间的缝隙,用于定型的吊装浇筑模可通过可拆螺杆安装于可拆式连接件,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在被浇筑成型时,用于定型的吊装浇筑模可与两个预制叠合板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在浇捣时吊装浇筑模与预制叠合板发生错动,进而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可通过可拆螺杆将吊装浇筑模与两个预制叠合板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在浇捣时吊装浇筑模与预制叠合板发生错动,进而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
附图说明
[0017]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0018]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对拉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
附图标记包括:
[0020]
1—吊装浇筑模
ꢀꢀ
2—支撑横梁
[0021]
3—对拉组件
[0022]
31—连接螺杆 32—第一螺帽
ꢀꢀ
33—套管
ꢀꢀ
34—第二螺帽
[0023]
35—可拆式连接件
ꢀꢀ
36—可拆螺杆
[0024]
4—混凝土支撑块
[0025]
5—预制叠合板
ꢀꢀ
51—接缝钢筋段
ꢀꢀ
52—表面钢筋段
[0026]
6—现浇体
ꢀꢀ
61—水平部
ꢀꢀ
62—接缝部。
具体实施方式
[0027]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的描述。
[0028]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包括两个水平放置的预制叠合板5,两个预制叠合板5间隔设置,预制叠合板5的端部的上方间隔设置有多个混凝土支撑块4,还包括现浇体6,现浇体6包括水平部61和接缝部62,接缝部62位于水平部61的下方,接缝部62位于两个预制叠合板5之间,水平部61位于预制叠合板5的上方,混凝土支撑块4镶嵌于水平部61。
[0029]
还包括支撑横梁2、连接螺杆31、第一螺帽32和可拆式连接件35,第一螺帽32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31的上端部,第一螺帽32布置于支撑横梁2的上方,可拆式连接件3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31的下端部,可拆式连接件35的另一端设置有内螺纹;支撑横梁2架设于混凝土支撑块4的上方且位于水平部61的内部,连接螺杆31位于接缝部62的内部,可拆式连接件35位于接缝部62内且可拆式连接件35的下端面于接缝部62的下端面齐平。
[0030]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浇筑成型时,可拆式连接件35位于两个预制叠合板5之间的缝隙,用于定型的吊装浇筑模1可通过可拆螺杆36安装于可拆式连接件35,使得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在被浇筑成型时,用于定型的吊装浇筑模1可与两个预制叠合板5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在浇捣时吊装浇筑模1与预制叠合板5发生错动,进而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5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
[0031]
进一步的,所述预制叠合板5的端部设置有接缝钢筋段51,相邻的两个预制叠合板5的接缝钢筋段51焊接,接缝钢筋段51位于接缝部62的内部;预制叠合板5的上表面设置有外漏的表面钢筋段52,表面钢筋段52位于水平部61的内部。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注体,预制叠合板5连接紧固。
[0032]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包括吊装浇筑模1,还包括对拉组件3和用于架设在两个预制叠合板5之间的缝隙的上方的支撑横梁2,吊装浇筑模1通过对拉组件3与支撑横梁2连接;对拉组件3包括连接螺杆31、第一螺帽32、可拆式连接件35、可拆螺杆36和第二螺帽34,第一螺帽32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31的上端部,第一螺帽32布置于支撑横梁2的上方,可拆式连接件35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于连接螺杆31的下端部,可拆螺杆36的上端部通过螺纹连接于可拆式连接件35的另一端,第二螺帽34通过螺纹连接于可拆螺杆36的下端部,可拆式连接件35的下表面与吊装浇筑模1贴合;第二螺帽34布置于吊装浇筑模1的下方;所述吊装浇筑模1与预制叠合板5接触的边缘设置有封闭橡胶片/条。
[0033]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可通过可拆螺杆36将吊装浇筑模1与两个预制叠合板5固定连接,从而避免在浇捣时吊装浇筑模1与预制叠合板5发生错动,进而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5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
[0034]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所述封闭橡胶片/条的上表面设置有用于粘接预制叠合板5的双面胶,进一步提高了吊装浇筑模1与预制叠合板5接触的密闭性,进一步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5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
[0035]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所述封闭橡胶片/条通过双面胶与吊装浇筑模1通过双面胶粘接。进一步提高了吊装浇筑模1与预制叠合板5接触的密闭性,进一步避免或减少在浇捣时预制叠合板5接缝位置出现混凝土漏浆的现象。
[0036]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还包括两个用于设置在支撑横梁2和预制叠合板5之间的混凝土支撑块4,两个混凝土支撑块4分别与支撑横梁2的两端部可拆卸连接,可实现避免将支撑横梁2被浇筑于混凝土内。
[0037]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所述混凝土支撑块4的上表面设置有铁丝,混凝土支撑块4通过铁丝与支撑横梁2捆绑连接。混凝土支撑块4与支撑横梁2可连接为一整体,易于转运。
[0038]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所述对拉组件3还包括套管33,套
管33套设在所述连接螺杆31的外部。套管33可避免连接螺杆31与混凝土发生粘接,便于拆除连接螺杆31。
[0039]
本实用新型的装配式建筑叠合板接缝浇筑吊模,具体的,所述可拆式连接件35为连接螺母。
[0040]
综上所述可知本实用新型乃具有以上所述的优良特性,得以令其在使用上,增进以往技术中所未有的效能而具有实用性,成为一极具实用价值的产品。
[0041]
以上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