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200581发布日期:2021-03-09 18:57阅读:21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房屋建筑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


背景技术:

2.目前在房屋建筑领域,大多采用门窗的开合作为通道开启或关闭设计,开合方式主要有开合门。开合门的特点是旋转开合,开启后整个门洞都是通道,出入方便,对于大型建筑则所需门扇也较大,导致其占用空间大,且功能效果单一。
3.开合屋盖的出现打破了传统的室内空间与室外空间的界限,由于开合屋盖可以根据天气情况在室内环境与室外环境之间进行转换,因此,越来越多的房屋建筑采用开合屋盖,尤其是对于大型的房屋建设,如体育场馆。
4.随着这种新的建筑结构形式逐步应用于实际工程,其局限也逐渐显露出来。采用这种结构形式可以获得更好的采光或通风,自然地,建筑师会追求更大的采光率和通风率,也就是开启率,然而现有的旋转开启方式均为固定阶梯式的轨道布置,开启率越大,屋盖的总厚度就越厚,对建筑房屋造成一定压力。此外,固定阶梯式的轨道若应用在建筑用通道上,其所占空间仍然较大,对建筑外观效果影响严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总厚度小,减少所占空间,操作灵活方便的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
6.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7.一种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包括外缘部,设于外缘部中心位置的中心支撑柱以及与中心支撑柱的外壁连接的多个悬挑楼梯板,悬挑楼梯板包括一个固定板和多个旋转活动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在中心支撑柱的外壁的顶部或底部,多个旋转活动板以固定板为起点,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呈阶梯状错位活动连接于中心支撑柱的外壁上,固定板与各旋转活动板朝向中心支撑柱的端部宽度小于远离中心支撑柱的端部宽度,在通道闭合状态下,旋转活动板相对固定板依次呈螺旋阶梯状向下或向上错位展开。
8.优选地,所述中心支撑柱的外壁上设有螺旋形状的楼梯板移动轨迹线,该楼梯板移动轨迹线的螺旋轨迹与所有悬挑楼梯板的螺旋移动轨迹相匹配。
9.优选地,所述楼梯板移动轨迹线为滑槽结构。
10.优选地,所述固定板与各个旋转活动板的形状、尺寸相同。
11.优选地,所述固定板和各旋转活动板为扇形结构板,固定板与各旋转活动板朝向中心支撑柱的端部宽度小于远离中心支撑柱的端部宽度。
12.优选地,所述悬挑楼梯板的数量为三十六块,每一块悬挑楼梯板的分角为10度。
13.优选地,各悬挑楼梯板与中轴驱动台车相连,并向外悬挑长度为1m。
14.优选地,所述中心支撑柱为圆柱体结构。
15.优选地,所述中心支撑柱的直径为600mm。
16.优选地,所述中心支撑柱的楼梯板移动轨迹线的滑槽中设有用以驱动旋转移动板螺旋移动的台车装置。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利用中心支撑柱、悬挑楼梯板、楼梯板移动轨迹线的设计可最大限度压缩旋转活动板闭合状态下总厚度,使得整体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总厚度小,且不受开启率和开启片数的影响,仅与旋转活动板本身的厚度有关,缓解了对建筑房屋造成的压力,且避免了对建筑外观效果的影响;
19.2)本实用新型在中心支撑柱上设有楼梯板移动轨迹线,能够将各悬挑楼梯板通过楼梯板移动轨迹线的螺旋形轨迹向下或向上完全展开,形成台阶式的下降或上升通道,大大节约了所占空间,且整体功能不仅局限于开合通道,还能够将建筑语言表达与结构构件的布置完全结合,提高观赏了观赏性;
20.3)本实用新型的楼梯板移动轨迹线为滑槽结构,且上、下相邻的两道滑槽的高度大于悬挑楼梯板的旋转活动板的厚度,可以避免旋转活动板移动时的相互干扰,进而提高旋转开合的稳定性;
21.4)本实用新型的可折叠旋转开合屋盖可通过人力开合,亦可通过安装台车驱动装置实现自动控制旋转开合,可辅助旋转活动板更加灵活、准确的旋转移动,进一步增大可折叠旋转开合屋盖的适用范围;
22.5)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简单,可结合实际场地布置相应的尺寸、位置,布置方式灵活多样。
附图说明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的闭合状态示意图;
24.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的开启状态示意;
25.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的楼梯板移动轨迹线示意图;
26.图中标号所示:
27.1、中心支撑柱,2、悬挑楼梯板,3、楼梯板移动轨迹线,4、外缘部。
具体实施方式
28.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9.实施例
30.如图1~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包括中心支撑柱1、悬挑楼梯板2、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和外缘部4。
31.在本实施例中,外缘部4为环形结构架,外缘部4架设在所要应用的场景内。中心支撑柱1为圆柱结构,中心支撑柱1设置在外缘部4的中央位置,并作为固定支撑部固定在所应
用的场景内。
32.悬挑楼梯板2包括一个固定板和多个旋转活动板,固定板固定在中心支撑柱1的外壁的顶部或底部,其余旋转活动板以固定板为开始,从上至下或从下至上依次呈阶梯状错位活动连接在中心支撑柱1上。固定板和旋转活动板为扇形结构板,各板朝向中心支撑柱1的内侧宽度最小。
33.中心支撑柱1的外壁上设置有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该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轨迹设计与所有悬挑楼梯板2的螺旋移动轨迹相匹配。具体地,作为优选方案,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为滑槽结构。上、下相邻的两道滑槽的高度大于悬挑楼梯板2的旋转活动板的厚度。在整体通道需要闭合时,旋转活动板相对固定板依次通过楼梯板移动轨迹滑槽呈阶梯状错位展开。在整体通道需要开启时,旋转活动板相对固定板依次通过楼梯板移动轨迹滑槽呈阶梯状错位收回。
34.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旋转活动板采用小型主动台车藏在中心支撑柱1侧的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滑槽中进行驱动,台车沿着螺旋形滑槽运动,即可实现旋转活动板的旋转升降。由于上下相邻两道滑槽的高度大于活动板的厚度,可以避免活动板移动时互相干扰。
35.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优选方案,中心支撑柱1的直径为600mm,楼梯梯段板共有36块,每块分角10度,各悬挑楼梯板2通过与中轴驱动台车相连,向外悬挑长度1m。各悬挑楼梯板2完全闭合时以中心支撑柱1为中心停留在一个平面,进而可以作为整个通道的盖板。如图3所示,各悬挑楼梯板2通过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螺旋形轨迹向下(向上)完全展开时,形成台阶式的下降(上升)的通道。通过楼梯板的螺旋转动,可以实现通道的开启与闭合。
36.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螺旋轨迹参数如下:
37.假设中心支撑柱1的半径为r,旋转活动板的跨度为l,整个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的扇形角度为旋转活动板的厚度为h,两片旋转活动板的预留空隙为δh,总悬挑楼梯板2的个数为n(按均匀划分考虑),旋转活动板的旋转角速度为ω。
38.则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轨迹函数为:
[0039][0040]
式中,i为旋转活动板的序号,取1,2,3
······
n-1。
[0041]
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典型轨迹函数不局限于上述所规定的函数,但凡符合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螺旋旋转的移动轨迹的都应在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
[0042]
假设分配固定板的个数为n1,旋转活动板的数量为n2,n=n1+n2,则开启率为n2/n。旋转活动板全闭合状态下的总厚度为2h+δh,全开状态下的总厚度为h+(h+δh)n2/n1。开启率最大可做到(n-1)/n,此时全开状态下总厚度达到最大h+(h+δh)n。
[0043]
本实用新型的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也可应用于屋盖或其他建筑所需场合。
[0044]
本实用新型建筑用旋转楼梯式开合通道可以最大限度压缩旋转活动板闭合状态
下总厚度,使得整体结构在闭合状态下的总厚度小,且不受开启率和开启片数的影响,仅与旋转活动板本身的厚度有关,缓解了对建筑房屋造成的压力,且避免了对建筑外观效果的影响。在中心支撑柱1上通过设计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能够将各悬挑楼梯板2通过楼梯板移动轨迹线3的螺旋形轨迹向下或向上完全展开,形成台阶式的下降或上升通道,节约了所占空间,且整体功能不仅局限于开合通道,还能够将建筑语言表达与结构构件的布置完全结合,提高观赏性。
[0045]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工作人员在本实用新型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各种等效的修改或替换,这些修改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