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373204发布日期:2020-12-22 10:57阅读:88来源:国知局
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



背景技术:

现代窗户主要由窗框、玻璃和活动构件三部分组成,窗框负责支撑窗体的主结构,可以是木材、金属、陶瓷或塑料材料;透明部分依附在窗框上,一般为玻璃材料;活动构件主要以金属材料为主,在人手触及的地方也可能包裹以塑料等绝热材料,经过多次检索如中国授权公告号为:cn209637130u的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包括用于与墙体固定的安装架和设置于安装架上的遮阳机构,遮阳机构包括透明的遮阳罩,遮阳罩的底壁两侧设有滑槽,两个滑槽之间设有柔性的热反射膜,热反射膜的边缘与滑槽相对滑动;热反射膜的一端固定在滑槽远离墙体的一端,热反射膜的另一端连接有牵引绳,但是传统的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在使用中还存在如下问题。

1.该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是用牵引绳进行开合,但是牵引绳长时间使用会导致损坏,并且一直栓子固定柱上,还需要经常保证牵引绳的系紧程度。

2.该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内部开设有储水仓,目的是为了平常太阳照射将储水仓内的积累雨水进行加热,然后通过管道回收自用,但是雨水内杂物较多,直接加热自用不太干净,因此亟需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该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牵引绳控制遮阳板开合较为麻烦,以及储存的雨水残留较多的杂物,不宜饮用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内固定有窗户,且窗户外的墙体主体上铰接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延伸至墙体主体内,所述遮阳板上连接有开合装置。

优选的,所述开合装置包括卡合套、挂杆、挂钩和伸缩杆,所述墙体主体左端内壁固定有卡合套,且卡合套内卡合有挂杆,所述墙体主体右端外壁铰接有伸缩杆,且伸缩杆的外端皆与遮阳板连接,所述遮阳板的顶端与墙体主体铰接,所述遮阳板的底端内壁固定有挂钩。

优选的,所述卡合套与挂杆之间构成弹性卡合结构。

优选的,所述挂杆的长度大小等于遮阳板底端到墙体主体墙壁直接的距离大小。

优选的,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储水仓和过滤槽,所述遮阳板上均匀开设有进水口,且进水口内端皆开设有储水仓,所述储水仓顶端设置有过滤槽,且过滤槽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延伸至墙体主体内。

优选的,所述过滤槽的口径大小等于管道的口径大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该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设置有开合装置,其中开合装置包括卡合套、挂杆、挂钩和伸缩杆,操作人员需要控制遮阳板的开合时,只需将挂杆从卡合套上取下,然后使用挂杆前端对准挂钩挂上,然后向前拉动,带动遮阳板进行旋转,从而控制遮阳板的开合,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开合遮阳板不存在牵引绳扯断的弊端,操作方便便捷。

2、该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设置有过滤装置,其中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储水仓和过滤槽,当雨水通过进水口进入储水仓内后,通过遮阳板在平常接触阳光进行加热,然后积累的雨水通过过滤槽进行过滤,最终干净的雨水通过管道进入住宅内,进行平常使用,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雨水不会带着杂物一起进入住宅进行使用,影响人们的健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剖面活动状态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挂钩处结构俯视剖面示意图。

图中:1、墙体主体;2、窗户;3、遮阳板;4、管道;51、卡合套;52、挂杆;53、挂钩;54、伸缩杆;61、进水口;62、储水仓;63、过滤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包括墙体主体1,墙体主体1内固定有窗户2,且窗户2外的墙体主体1上铰接有遮阳板3,遮阳板3内设置有过滤装置,过滤装置与管道4的一端连接,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61、储水仓62和过滤槽63,遮阳板3上均匀开设有进水口61,且进水口61内端皆开设有储水仓62,储水仓62顶端设置有过滤槽63,且过滤槽63与管道4的一端连接,过滤槽63的口径大小等于管道4的口径大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经过管道4的雨水皆能被过滤,保证水质的干净,管道4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1延伸至墙体主体1内,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雨水不会带着杂物一起进入住宅进行使用,影响人们的健康。

管道4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1延伸至墙体主体1内,遮阳板3上连接有开合装置,开合装置包括卡合套51、挂杆52、挂钩53和伸缩杆54,墙体主体1左端内壁固定有卡合套51,且卡合套51内卡合有挂杆52,卡合套51与挂杆52之间构成弹性卡合结构,方便挂杆52的卡合和解除卡合,挂杆52的长度大小等于遮阳板3底端到墙体主体1墙壁直接的距离大小,这样设置的目的是保证遮阳板3撑起后也能够被挂杆52钩回,墙体主体1右端外壁铰接有伸缩杆54,且伸缩杆54的外端皆与遮阳板3连接,遮阳板3的顶端与墙体主体1铰接,遮阳板3的底端内壁固定有挂钩53,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开合遮阳板3不存在牵引绳扯断的弊端,操作方便便捷。

工作原理:操作人员需要控制遮阳板3的开合时,只需将挂杆52从卡合套51上取下,然后使用挂杆52前端对准挂钩53挂上,然后向前拉动,带动遮阳板3进行旋转,从而控制遮阳板3的开合,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开合遮阳板3不存在牵引绳扯断的弊端,操作方便便捷。

当雨水通过进水口61进入储水仓62内后,通过遮阳板3在平常接触阳光进行加热,然后积累的雨水通过过滤槽63进行过滤,最终干净的雨水通过管道4进入住宅内,进行平常使用,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雨水不会带着杂物一起进入住宅进行使用,影响人们的健康,最后操作到此结束。

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包括墙体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主体(1)内固定有窗户(2),且窗户(2)外的墙体主体(1)上铰接有遮阳板(3),所述遮阳板(3)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管道(4)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4)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1)延伸至墙体主体(1)内,所述遮阳板(3)上连接有开合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合装置包括卡合套(51)、挂杆(52)、挂钩(53)和伸缩杆(54),所述墙体主体(1)左端内壁固定有卡合套(51),且卡合套(51)内卡合有挂杆(52),所述墙体主体(1)右端外壁铰接有伸缩杆(54),且伸缩杆(54)的外端皆与遮阳板(3)连接,所述遮阳板(3)的顶端与墙体主体(1)铰接,所述遮阳板(3)的底端内壁固定有挂钩(53)。

3.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合套(51)与挂杆(52)之间构成弹性卡合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2的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挂杆(52)的长度大小等于遮阳板(3)底端到墙体主体(1)墙壁直接的距离大小。

5.根据权利要求1的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61)、储水仓(62)和过滤槽(63),所述遮阳板(3)上均匀开设有进水口(61),且进水口(61)内端皆开设有储水仓(62),所述储水仓(62)顶端设置有过滤槽(63),且过滤槽(63)与管道(4)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4)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1)延伸至墙体主体(1)内。

6.根据权利要求4的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槽(63)的口径大小等于管道(4)的口径大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包括墙体主体,所述墙体主体内固定有窗户,且窗户外的墙体主体上铰接有遮阳板,所述遮阳板内设置有过滤装置,所述过滤装置与管道的一端连接,所述管道的另一端穿过墙体主体延伸至墙体主体内,所述遮阳板上连接有开合装置。该绿色建筑外遮阳保温施工结构设置有开合装置,其中开合装置包括卡合套、挂杆、挂钩和伸缩杆,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开合遮阳板不存在牵引绳扯断的弊端,操作方便便捷,还设置有过滤装置,其中过滤装置包括进水口、储水仓和过滤槽,通过此装置能够使得雨水不会带着杂物一起进入住宅进行使用,影响人们的健康。

技术研发人员:张晨晨;梁建红;孙国坤;孙茂来;孙勇;陈宇;程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淮安市东辉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0.05.06
技术公布日:2020.12.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