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328610发布日期:2021-03-19 11:12阅读:62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建筑工程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口增多且大量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城市土地资源越来越稀缺,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求,越来越多的商业或民用工程都采用小高层、高层、甚至是超高层。楼层的增高使得电梯逐渐成为建筑工程中的必备部分,同时楼层的增高也使得电梯井道搭载平台的搭建难度越来越大。

在建筑施工中,工程人员会使用钢管搭建满堂架或整体采用型钢焊接,或者将型钢或钢管的两端搭设在电梯井道剪力墙上,作为搭建上部脚手脚的横梁,之后在此横梁上继续搭建脚手架。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以下缺陷:在搭设脚手架过程中,由于电梯井道空间狭小,需要边将钢管运进电梯井道内边搭建脚手架,使搭载平台搭建速度缓慢,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从而造成工期拖滞。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改善施工过程中搭载平台搭建速度缓慢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包括上安装板、搭载平台,所述上安装板位于搭载平台上方,所述上安装板包括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的支撑板,所述支撑板的两侧分别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开设有窗口,所述连接板固定连接有横跨窗口的支架,所述搭载平台设置有穿设于窗口并与支架配合连接的升降机构,所述升降机构用于对搭载平台进行升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载平台为施工人员提供稳定的施工平台,使施工人员能够站在搭载平台对电梯井道内施工,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对搭载平台进行升降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从而通过设置上安装板与搭载平台来取代传统的脚手架,使施工人员不用一层层的搭建脚手架,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优选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卷扬机、定滑轮以及钢丝绳,所述卷扬机固定连接于搭载平台,所述定滑轮设置于支架,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卷扬机,另一端绕过定滑轮并固定连接于搭载平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卷扬机卷绕钢丝绳,使钢丝绳滑移连接于定滑轮并能够驱动搭载平台上下移动。

优选的,所述搭载平台下表面设置有托板,所述托板上表面固定连接有钩环,所述搭载平台开设有供钩环穿设的通孔,所述钢丝绳背离卷扬机的一端固定连接有与钩环配合连接的锁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钩与钩环钩合之后,可使托板上表面贴合于搭载平台的下表面,由于托板与搭载平台的接触面积大,使钢丝绳吊起托板时,使托板能够稳定托起搭载平台,使搭载平台在升降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支撑板内部呈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所述支撑板空腔内滑移穿设有承重梁,所述承重梁的长度大于支撑板的长度,所述承重梁的一端插接到电梯井道侧壁的预留口中,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梯门洞口的楼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要安装支撑板时,可将承重梁滑移于支撑板内部,使承重梁朝向电梯井道内壁一端伸出支撑板开口,并将承重梁的一端插接在电梯井道内的预留口中,同时将承重梁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梯门洞口的楼板上,从而使承重梁稳定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内,使上安装板稳定固定。

优选的,所述钩环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钩环伸出搭载平台上表面,当将锁钩与钩环拆卸分离时,由于钩环的宽度大于通孔的宽度,从而使钩环卡接于通孔侧壁,使钩环无法穿过通孔,从而能够避免托板下落,防止砸伤施工人员。

优选的,所述搭载平台固定连接有防护栏。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施工人员进行防护,防止施工人员失足卡在搭载平台与电梯井道内壁之间的间隙内。

优选的,所述防护栏朝向电梯门洞口的一侧开设有出入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搭载平台停在电梯门洞口时,方便施工人员进出,同时方便施工人员运送物料或使用工具等。

优选的,所述搭载平台侧壁固定连接有若干导向块,所述导向块转动连接有转动轮,所述转动轮轴线呈水平设置,所述转动轮侧壁抵接于电梯井道内壁。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为方便搭载平台在电梯井道内的升降,从而搭载平台的尺寸略小于电梯井道的尺寸,因此为了防止在施工或升降过程中搭载平台会产生晃动,且通过设置转动轮,使转动轮与电梯井道内壁接触,从而在搭载平台升降时,转动轮与电梯井道之间滚动摩擦,从而使得搭载平台能够更加稳定。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搭载平台为施工人员提供稳定的施工平台,使施工人员能够站在搭载平台对电梯井道内施工,然后通过升降机构对搭载平台进行升降的方式以满足不同的施工需求,从而通过设置上安装板与搭载平台来取代传统的脚手架,使施工人员不用一层层的搭建脚手架,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将锁钩与钩环钩合之后,可使托板上表面贴合于搭载平台的下表面,由于托板与搭载平台的接触面积大,使钢丝绳吊起托板时,使托板能够稳定托起搭载平台,使搭载平台在升降过程中能够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施例中上安装板与搭载平台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4是本实施例中搭载平台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上安装板;2、搭载平台;3、支撑板;31、连接板;32、承重梁;33、窗口;34、支架;4、升降机构;41、卷扬机;42、钢丝绳;43、固定框;44、定滑轮;45、锁钩;46、托板;47、钩环;48、通孔;5、防护栏;51、出入口;6、导向块;7、转动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参照图1与图2,一种建筑施工防护平台,包括上安装板1、设置于上安装板1下方的搭载平台2,上安装板1与搭载平台2均呈水平设置,上安装板1包括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的支撑板3,支撑板3呈水平设置,支撑板3的两侧分别焊接有呈水平的连接板31,且两连接板31与支撑板3共面设置,支撑板3内部呈中空且两端开口设置,支撑板3空腔内滑移穿设有承重梁32,承重梁32的长度大于支撑板3的长度,承重梁32的一端插接到电梯井道侧壁的预留口中,另一端通过螺钉固定连接于电梯门洞口的楼板上,从而通过承重梁32将上安装板1能够固定连接于电梯井道内,连接板31沿纵向开设有窗口33,连接板31焊接有呈竖直的支架34,且支架34包括横杆、两竖杆,且横杆的两端分别与两竖杆的对应上端焊接,且两竖杆分别位于窗口33两侧设置,同时横杆位于窗口33上方,从而使支架34横跨窗口33,搭载平台2设置有穿设于窗口33并与支架34配合连接的升降机构4,从而可通过升降机构4使搭载平台2能够进行升降以满足施工需求,利用搭载平台2与上安装板1的配合使用来替代传统的脚手架搭建,使施工人员不用一层层的搭建脚手架,就可以通过搭载平台2实现每个楼层的升降,从而节省了大量时间,提高施工效率。

参照图3与图4,升降机构4包括通过螺栓固定连接于搭载平台2的卷扬机41,卷扬机41固定连接有钢丝绳42,支架34的横杆焊接有呈竖直的固定框43,固定框43呈回字形设置,且固定框43内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与钢丝绳42配合的定滑轮44,且定滑轮44的轴线呈水平设置,钢丝绳4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卷扬机41,钢丝绳42的另一端绕过定滑轮44并焊接有锁钩45,搭载平台2下表面抵接有呈水平的托板46,托板46的上表面焊接有与锁钩45配合连接的钩环47,搭载平台2开设有供钩环47穿设的通孔48,从而使钩环47穿设于通孔48并伸出搭载平台2上表面,进而方便锁钩45与钩环47挂接,且钩环47的宽度大于通孔48的宽度,从而使钩环47与锁钩45拆卸分离时,钩环47卡接于通孔48侧壁,使钩环47无法穿过通孔48,从而防止托板46掉落,砸伤施工人员。

参照图2与图4,为了施工人员能够更加安全的站在搭载平台2上作业,搭载平台2上表面位于四个边的位置均焊接有呈竖直的防护栏5,同时为了方便施工人员在各层电梯门洞口上下,在防护栏5朝向电梯门洞口的一侧开设有出入口51,且出入口51的宽度小于电梯门洞口的宽度,其次由于搭载平台2需要上下移动,从而搭载平台2的尺寸小于电梯井道的尺寸,为了使搭载平台2在升降时能够更加稳定,搭载平台2侧壁焊接有八个呈水平的导向块6,搭载平台2的每一个侧壁设置两个导向块6,导向块6背离防护栏5的一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转动轮7,且转动轮7轴线呈水平设置,转动轮7侧壁抵接于电梯井道内壁,从而搭载平台2升降时,转动轮7滚动连接于电梯井道内壁,防止搭载平台2晃动,使搭载平台2稳定升降。

本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先将承重梁32的一端从支撑板3中滑移伸出,并将承重梁32的一端插接在电梯井道内的预留口中,同时将承重梁3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电梯门洞口的楼板上,使上安装板1固定于电梯井道内,之后通过将支架34固定在窗口33上方,同时在搭载平台2上设置卷扬机41,并通过将钢丝绳42绕过支架34上的定滑轮44,并将钢丝绳42背离卷扬机41的一端的锁钩45与托板46伸出搭载平台2上表面的钩环47钩合,之后通过开启卷扬机41,卷扬机41卷绕钢丝绳42并能够使施工平台的高度进行调节以满足施工需求,同时可根据不同高度的楼层设置多个上安装板1与搭载平台2,同步进行施工,加快施工进程,提高施工效率。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