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承重结构

文档序号:25372642发布日期:2021-06-08 16:48阅读:238来源:国知局
一种装配式承重结构

1.本实用新型属于抗震结构体系领域。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预制装配式建筑由于建造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符合绿色建筑的要求等特点在世界各地推广开来。自复位剪力墙结构作为新一代可预制构件结构,可实现震后的快速可恢复功能性,具有很好的工程应用前景。自复位剪力墙结构通常由承担水平地震作用的自复位剪力墙和承担竖向作用的框架梁柱构件组成,地震作用下自复位剪力墙沿底部接缝处张开,并通过重力和预应力筋提供恢复力;为适应自复位墙体的摆动,降低结构损伤,这就要求柱底和梁柱节点能够实现铰接,墙板连接能够允许产生相对位移。然而,目前的节点形式还限于相对固接或现场湿作业多、施工复杂、不能完全实现铰接的连接形式;这种对结构节点性能的更高要求,制约了结构体系的发展。
3.因此,提出能够满足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受力和变形需求、便于工业化生产、施工便捷的预制装配式连接方式,是推动结构体系发展的关键因素。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装配式承重结构,便于工业化生产和现场施工,为实现和推动自复位、装配式的结构体系迈出一步。
5.一种装配式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
6.包括承重构件、梁柱铰接节点(4)和柱底铰接节点(5);所述承重构件包括重力柱(2)、框架梁(3);
7.重力柱和框架梁作为承重构件承担竖向重力作用;
8.梁柱铰接节点(4)用于活动连接重力柱(2)与框架梁(3);
9.柱底铰接节点(5)用于活动连接重力柱(2)与基础(7);
10.以上结构构件均采用预制。
11.所述重力柱(2),在每楼层相应位置处设有定位槽(2

1)和牛腿(2

2),并预留有张拉预应力筋的管道。
12.所述框架梁(3),在框架梁端部(3

1)和重力柱定位槽(2

1)拼装连接后形成狭窄的竖向开缝(4

3);在梁跨中设有用于连接自复位剪力墙(1)的相应位置预留凹槽(3

2)。
13.所述的梁柱铰接节点(4),用于实现梁柱之间的铰接关系,是一种装配式的干连接节点,该节点结构上包括重力柱(2)、框架梁(3)、合页型传力连接件(4

1)、u型软钢阻尼器 (4

2);框架梁端部(3

1)和重力柱定位槽(2

1)拼接顶紧,拼装后在梁柱交界面下方形成狭窄的开缝(4

3);合页型传力连接件(4

1)分别与重力柱和框架梁固定,将重力柱和框架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传递剪力并放松节点处的转动约束,允许梁柱之间发生转动变形从而不传递弯矩;u型软钢阻尼器(4

2)放置于框架梁和重力柱牛腿(2

2)之间并固定连接,可传递剪力且在开缝(4

3)张开与闭合时进行耗能,便于更换。
14.所述柱底铰接节点(5),通过预应力钢筋与基础(7)连接,杯型约束槽(5

1)防止柱底滑移。
15.结构构件均为预制,可在施工现场装配并进行节点连接,施工便捷,现场湿作业少。重力柱和框架梁承担结构自重,独立于自复位剪力墙,结构受力清晰、各构件之间协调工作。
16.重力柱和框架梁均为预制构件,重力柱在每个楼层相应位置处留有定位槽并设置牛腿,柱底设预应力筋以防止重力柱与基础脱离,通过约束槽防止柱底滑移。
1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8.结构传力路径清晰,分工明确,各部分之间协调工作,可有效减小地震作用下结构的破坏程度。
19.整体结构便于装配化施工,结构构件均可通过工厂预制,在施工现场进行装配并连接,连接方式均为干性连接,现场湿作业少,可实现快速安装施工。
附图说明
20.图1为本实用新型以配合外挂式自复位剪力墙为例,给出实施例应用场景下的结构立面示意图;
2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重力柱示意图;
2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框架梁示意图;
23.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梁柱铰接节点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2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梁柱铰接节点开缝张开时的示意图;
25.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柱底铰接节点示意图;
26.图中标号:
27.自复位剪力墙1;
28.重力柱2,重力柱定位槽2

1,牛腿2

2;
29.框架梁3,框架梁端部3

1,框架梁预留凹槽3

2,
30.梁柱铰接节点4,合页型传力连接件4

1,u型软钢阻尼器4

2,梁柱铰接节点开缝4

3,
31.柱底铰接节点5,柱底约束槽5

1,
32.基础7。
具体实施方式
33.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34.实施例1
35.构造方案:
36.一种装配式承重结构,其特征在于:应用于装配式的新型结构体系,
37.包括承重构件、梁柱铰接节点(4)和柱底铰接节点(5);所述承重构件包括重力柱(2)、框架梁(3);
38.重力柱和框架梁作为承重构件承担竖向重力作用;
39.梁柱铰接节点(4)用于活动连接重力柱(2)与框架梁(3);
40.柱底铰接节点(5)用于活动连接重力柱(2)与基础(7);
41.以上结构构件均采用预制。
42.如图1所示,作为应用例,本实施例中自复位剪力墙1与框架梁(3)采用外挂式连接。
43.实施例2
44.基于实施例1进一步公开:
45.如图2所示,
46.所述重力柱(2)为预制混凝土构件,在每楼层相应位置处设有定位槽(2

1)和牛腿(2

2),并预留有张拉预应力筋的管道。
47.如图3所示,
48.所述框架梁(3)为预制混凝土构件,在两端的框架梁端部(3

1)和重力柱定位槽(2

1) 拼装连接后形成狭窄的竖向的开缝(4

3);在梁跨中设有用于连接自复位剪力墙(1)的相应位置预留凹槽(3

2)。
49.图4为实施例梁柱铰接节点安装完成后的示意图;
50.图5为实施例梁柱铰接节点开缝张开时的示意图;
51.如图4、图5所示:
52.所述的梁柱铰接节点(4),用于实现梁柱之间的铰接关系,是一种装配式的干连接节点,该节点结构上包括重力柱(2)、框架梁(3)、合页型传力连接件(4

1)、u型软钢阻尼器 (4

2);
53.框架梁端部(3

1)和重力柱定位槽(2

1)拼接顶紧,拼装后在梁柱交界面下方形成狭窄的开缝(4

3);合页型传力连接件(4

1)分别与重力柱和框架梁固定,将重力柱和框架梁连接为一个整体,可传递剪力并放松节点处的转动约束,允许梁柱之间发生转动变形从而不传递弯矩;u型软钢阻尼器(4

2)放置于框架梁和重力柱牛腿(2

2)之间并固定连接,可传递剪力且在开缝(4

3)张开与闭合时进行耗能,便于更换。
54.如图6所示,
55.所述柱底铰接节点(5),通过预应力钢筋与基础(7)连接,杯型约束槽(5

1)防止柱底滑移;
56.所述柱底铰接节点(5),为预应力筋设缝铰接节点,地震作用下可沿底部接缝处发生摇摆,通过预应力筋防止柱底提离,并设置约束槽防止柱底滑移。
57.结构的作用机理、优势:
58.本实用新型中的节点形式可以很好的适应不同构件之间的变形协调。
59.梁柱铰接节点处的狭窄开缝也可以适应变形随之发生张开和闭合,同时由u型软钢进行耗能,从而降低结构的地震响应;柱底沿开缝处也会发生摇摆,由于柱截面较小,约束槽可以防止柱脚发生滑移;
60.所述的柱底铰接节点(5),其特征在于:柱底与基础不整体连接,设预应力筋防止柱底提离地面,设约束槽(5

1)防止柱底滑移;地震作用下重力柱可沿底部开缝处发生摇摆,无抗侧力作用,仅承担竖向荷载。
61.结构传力明确,协调工作,可以实现低损伤。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