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5683905发布日期:2021-06-29 23:45阅读:159来源:国知局
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的制作方法

本申请涉及一种钢结构楼梯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



背景技术:

钢结构楼梯是房屋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不同的建筑和使用场景,楼梯具有不同的结构形式。

目前钢结构楼梯主要包括主梁和踏板,主梁上端固定于建筑物,下端固定于地面,踏板与地面平行且两端垂直固定于主梁,每层踏板等间距上升固定排列,人们通过逐层踩踏踏板,借助踏板上升进入高层。

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踏板固定于踏板主梁,脚踩踏板时,脚与踏板刚性接触,具有对人体脚部存在减震缓冲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为了解决脚与踏板刚性接触,具有对人体脚部存在减震缓冲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震钢结构楼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包括主梁和台阶,台阶平行于地面,左右两端垂直固定于主梁,台阶部分包括踏板、支撑件和弹簧,支撑件垂直固定于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间,支撑件与地面平行,竖直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件上表面,另一端垂直固定于水平踏板,踏板与支撑件通过弹簧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脚给踏板施加向下的外力,踏板向下产生位移,当取消向下的外力,踏板在弹簧向上支撑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脚与踏板之间为非刚性接触,踏板向下移动对脚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减震的效果。

优选的,踏板包括横板和竖板,横板平行于地面,横板靠近楼梯外侧的一端与竖板上端垂直且一体连接;支撑件包括底板和侧板,底板平行于地面,底板靠近楼梯外侧一端与侧板下端垂直固定连接,侧板紧贴竖板内侧;并且侧板和竖板之间通过滑动组件连接,滑动组件包括第一滑道和第一滑块,第一滑道开设于侧板外侧且与地面垂直,第一滑块固定连接于竖板内侧,第一滑块和第一滑道竖直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块能沿第一滑道竖直移动,限制了第一滑块的运动方向,防止了踏板与支撑件移动发生错位,提高了踏板的安全性。

优选的,滑动组件还包括第二滑道和第二滑块,第二滑道开设于侧板外侧,第二滑道与地面垂直且位于第一滑道正下方,第二滑块固定连接于横板靠近上一层侧板一端,第二滑块和第二滑道竖直滑动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滑块能沿第二滑道竖直移动,限制了第二滑块的位移方向,防止了踏板与支撑件移动发生错位,提高了踏板的安全性。

优选的,底板靠近侧板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板,下一层阶梯的横板能够搭接在当前阶梯层的凸板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下一层踏板受到向下的外力向下运动时,凸板能限制踏板的运动位移并保持踏板与地面平行,提高踏板的稳定性。

优选的,侧板中部向外侧凸出形成凸台,凸台平行于地面,凸台顶部的侧板与竖板紧贴,竖板位于凸台上方并能够与凸台抵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踏板施加向下外力时,踏板向下产生位移,竖板向下运动靠近凸台,竖板随后与凸台接触,凸台对踏板产生向上的支撑力,阻碍踏板继续向下移动,避免踏板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位移。

优选的,底板远离侧板处固定连接有竖直支撑柱,支撑柱的另一端与上一台阶的凸板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等间距竖直排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横板施加向下外力时,横板向下移动产生位移与凸板抵接,支撑柱能够提升凸板的结构强度,并且也能够提升相邻台阶之间支撑件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支撑柱与侧板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柱,加强筋柱与地面平行,加强筋柱等间距水平排列且与侧板垂直,并且加强筋柱的上表面与凸板平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对横板施加向下外力时,横板向下移动产生位移,之后横板与凸板和加强筋柱接触后限位停止运动,此时加强筋柱能够对横板起到支撑的作用,提升横板的承载能力。

优选的,横板上表面一体连接有凸起。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脚踩踏横板时,凸起能增大脚与横板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效果,提高安全系数。

优选的,侧板顶端包裹粘接有橡胶垫。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各部件接触时,减少部件磨损程度并能降低钢结构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综上所述,本申请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1.通过弹簧的设置,达到减震的效果;

2.通过滑动组件的设置,防止踏板与支撑件发生错位,达到了提高踏板安全性的效果;

3.通过凸板的设置,提高踏板稳定性和实现对踏板限位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减震钢结构楼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出显示台阶结构的左视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中突出显示滑动组件结构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1、主梁;2、台阶;3、踏板;31、横板;32、竖板;8、凸起;4、支撑件;41、侧板;42、底板;43、凸板;5、凸台;6、弹簧;7、滑动组件;71、第一滑道;72、第二滑道;73、第一滑块;74、第二滑块;9、橡胶垫;10、加强筋柱;11、支撑柱。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4对本申请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本申请实施例公开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参照图1和图2,减震钢结构楼梯包括主梁1和台阶2,所述台阶2包括踏板3、支撑件4和弹簧6,两个相互平行的主梁1一端与上层建筑物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地面固定连接,支撑件4垂直固定连接于两个平行的主梁1之间,支撑件4与地面平行,弹簧6一端固定连接于支撑件4上表面,另一端垂直固定连接于踏板3上方,踏板3与地面平行,踏板3与支撑件4通过弹簧6连接。当脚给踏板3施加向下的外力,踏板3向下产生位移,当取消向下的外力,踏板3在弹簧6向上支撑力的作用下,恢复到初始位置,脚与踏板3之间为非刚性接触,踏板3向下移动对脚起到缓冲的作用,达到减震的效果。

参照图2,踏板3包括横板31和竖板32,横板31平行于地面,横板31靠近楼梯外侧的一端与竖板32一端垂直且一体连接,竖板32位于横板31的下方;支撑件4包括底板42和侧板41,底板42平行于地面,底板42靠近楼梯外侧的一端与侧板41下端垂直固定连接,侧板41紧贴竖板32内侧;参照图4,侧板41和竖板32之间通过滑动组件7连接,滑动组件7包括第一滑道71和第一滑块73,第一滑道71开设于侧板41上部外侧且与地面垂直,第一滑道71最好设置为平行的两组,第一滑道71横截面为梯形,第一滑块73固定连接于竖板32内侧,第一滑块73与第一滑道71竖直滑动配合。第一滑块73能沿第一滑道71竖直移动,限制了第一滑块73的运动方向,防止了踏板3与支撑件4移动发生错位,提高了踏板3的安全性。

参照图4,滑动组件7还包括第二滑道72和第二滑块74,第二滑道72开设于侧板41下部外侧,第二滑道72与地面垂直且位于第一滑道71正下方,第二滑块74固定连接于横板31靠近上一层侧板41一端,第二滑块74与第二滑道72竖直滑动配合。第二滑块74能沿第二滑道72竖直移动,限制了第二滑块74的位移方向,防止了踏板3与支撑件4移动发生错位,提高了踏板3的安全性。

参照图3,底板42靠近侧板41一端向外延伸形成凸板43,下一层阶梯的横板31能够搭接在当前阶梯层的凸板43上。当下一层踏板3受到向下的外力向下运动时,凸板43能限制踏板3的运动位移,保持踏板3与地面平行,对踏板3提供向上的支持力,提高踏板3的稳定性。

参照图3,侧板41中部向外侧凸出形成凸台5,凸台5平行于地面,凸台5顶部的侧板41与竖板32紧贴,竖板32位于凸台5上方并能够与凸台5抵接。对踏板3施加向下外力时,踏板3向下产生位移,竖板32向下运动靠近凸台5,竖板32随后与凸台5接触,凸台5对踏板3产生向上的支撑力,阻碍踏板3继续向下移动,避免踏板3在竖直方向上产生较大的位移,一般踏板3的位移量为3mm-7mm之间。

参照图2,底板42远离侧板41处固定连接有竖直支撑柱11,支撑柱11的另一端与上一台阶的凸板43底部固定连接,支撑柱11等间距竖直排列。当对横板31施加向下外力时,横板31向下移动产生位移与凸板43抵接,支撑柱11能够提升凸板43的结构强度,并且也能够提升相邻台阶之间支撑件4的连接强度。

参照图2,支撑柱11与侧板41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柱10,加强筋柱10与地面平行,加强筋柱10等间距水平排列且与侧板41垂直,并且加强筋柱10的上表面与凸板43平齐。当对横板31施加向下外力时,横板31向下移动产生位移,之后横板31与凸板43和加强筋柱10接触后限位停止运动,此时加强筋柱10能够对横板31起到支撑的作用,提升横板31的承载能力。

参照图2,横板31上表面一体连接有凸起8,凸起8能增大脚与横板31之间的摩擦力,达到防滑效果,提高安全系数。

参照图3,侧板41顶端包裹粘接有橡胶垫9,当各部件接触时,减少部件磨损程度并能降低钢结构碰撞时产生的噪音。

本申请实施例一种减震钢结构楼梯的实施原理为:当脚踏上踏板3,对踏板3施加一个向下的外力,第一滑块73和第二滑块74分别沿第一滑道71和第二滑道72在竖直方向向下滑动,踏板3产生向下的位移,竖板32逐渐靠近凸台5,随后竖板32与凸台5接触,横板31与凸板43、侧板41顶端和加强筋柱10接触,踏板3停止向下移动,踏板3在向下移动的过程中,由于弹簧6的弹性作用,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达到减震的目的;取消外力后,由于弹簧6对踏板3有向上的支持力,第一滑块73和第二滑块74分别沿第一滑道71和第二滑道72在竖直方向向上滑动,踏板3向上移动恢复至初始位置。

以上均为本申请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申请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申请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