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3645076发布日期:2021-01-15 11:53阅读:108来源:国知局
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



背景技术: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各类建筑物的建造过程,也可以说是把设计图纸上的各种线条,在指定的地点,变成实物的过程,它包括基础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屋面工程施工、装饰工程施工等,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或叫“施工现场”,也叫工地。

建筑施工是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建设城市发展的场所,在施工现场,支架作为支撑结构和建筑周围的防护结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支架连接点的稳固性是安全施工的保障,因此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尤其重要,一旦支架连接点断裂,将会导致后果不堪设想的施工安全事故。

现有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通常需要人员携带检测工具徒手攀爬支架,然后依靠安全带进行防护,防护设备简单,存在以下缺点:

1、现有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因需要人员携带工具进行攀爬,十分耗费体力,由于体力过快的消耗,使得人员的工作效率低下,影响工作效率;

2、现有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人员在攀爬和检测过程中,由于没有足够大的工作面,难免会因为失误操作,导致人与支架碰撞,造成人员的受伤。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工作空间宽裕、操作简单快捷、工作效率高且安全性高的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

为了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包括工作平台、第一爬升机构、第二爬升机构和驱动机构,第一爬升机构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工作平台的上方,第一爬升机构包括第一挂钩、支撑板和第一弹性件,第一挂钩绕第一轴线转动地与支撑板铰接,第一挂钩具有第一开口端,支撑板具有第一止挡面,第一止挡面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挂钩的上方,第一弹性件迫使第一挂钩靠近第一止挡面转动并使得第一开口端朝向下方,第二爬升机构安装在工作平台上,第二爬升机构包括第二挂钩和第二弹性件,第二挂钩绕第二轴线转动地与工作平台铰接,第二挂钩具有第二开口端,工作平台具有第二止挡面,第二止挡面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挂钩的上方,第二弹性件迫使第二挂钩靠近第二止挡面转动并使得第二开口端朝向下方,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均与竖直方向垂直,驱动机构可分别控制工作平台和支撑板相对彼此移动。

由以上方案可见,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可实现自主向上爬升,操作简单快捷,大大降低检测人员的体力消耗和工作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人员可以站立在工作平台上对施工支架的连接点进行检测,工作空间宽裕且作业面平整,避免了检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施工支架碰撞受伤的问题,安全性高。同时,第一爬升机构的第一挂钩绕第一轴线转动地与支撑板铰接,第一弹性件迫使第一挂钩靠近第一止挡面转动,且第二爬升机构的第二挂钩绕第二轴线转动地与工作平台铰接,第二弹性件迫使第二挂钩靠近第二止挡面转动,避免检测平台在爬升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使得检测平台平稳爬升移动,保证了检测人员的安全。而且,第一止挡面和第二止挡面分别用于限制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一挂钩和第二挂钩能准确稳定地钩合在施工支架上,安全系数高。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弹性件迫使第一挂钩靠近第一止挡面转动并使得第一开口端朝向正下方;和/或,第二弹性件迫使第二挂钩靠近第二止挡面转动并使得第二开口端朝向正下方。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止挡面与竖直方向垂直设置;和/或,第二止挡面与竖直方向垂直设置。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

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挂钩为u型挂钩;和/或,第二挂钩为u型挂钩。

进一步的方案是,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液压缸的缸筒安装在工作平台上,液压缸的活塞一端与支撑板连接。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活塞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地延伸。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第一爬升机构包括第一销轴和两个第一弹性件,第一止挡面朝工作平台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铰接板和第二铰接板,第一销轴在第一轴线方向上延伸地依次贯穿第一铰接板、第一挂钩和第二铰接板,第一铰接板靠近第一挂钩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起,第二铰接板靠近第一挂钩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起,第一挂钩靠近第一铰接板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三凸起,第一挂钩靠近第二铰接板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四凸起,两个第一弹性件均为第一扭簧,一个第一扭簧套接在第一销轴上并位于第一铰接板和第一挂钩之间,且一个第一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压在第一凸起和第三凸起上,另一个第一扭簧套接在第一销轴上并位于第二铰接板和第一挂钩之间,且另一个第一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压在第二凸起和第四凸起上;和/或,第二爬升机构包括第二销轴和两个第二弹性件,第二止挡面远离支撑板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三铰接板和第四铰接板,第二销轴在第二轴线方向上延伸地依次贯穿第三铰接板、第二挂钩和第四铰接板,第三铰接板靠近第二挂钩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五凸起,第四铰接板靠近第二挂钩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六凸起,第二挂钩靠近第三铰接板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七凸起,第二挂钩靠近第四铰接板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八凸起,两个第二弹性件均为第二扭簧,一个第二扭簧套接在第二销轴上并位于第三铰接板和第二挂钩之间,且一个第二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压在第五凸起和第七凸起上,另一个第二扭簧套接在第二销轴上并位于第四铰接板和第二挂钩之间,且另一个第二扭簧的两个扭臂分别抵压在第六凸起和第八凸起上。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检测平台还包括支撑梁和固定组件,支撑梁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工作平台的下方,固定组件包括第一固定架和第二固定架,第一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平台和支撑梁,第二固定架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平台和支撑梁,第二固定架与第一固定架之间具有夹角。

更进一步的方案是,支撑梁的长度延伸方向和工作平台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第一固定架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固定架与第一固定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

由以上方案可见,第一固定架沿竖直方向延伸,第二固定架与第一固定架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使得第一固定架、第二固定架和工作平台的底面之间形成三角形,对工作平台起到较强的支撑作用,避免检测平台在工作过程中出现晃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中第一爬升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配合的结构。

图4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中第一爬升机构和驱动机构之间配合的局部结构。

图5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中工作平台、第二爬升机构、支撑梁和固定组件之间配合的第一视角结构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中工作平台、第二爬升机构、支撑梁和固定组件之间配合的第二视角结构图。

图7是图6在a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检测平台实施例的侧视图。

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和图2,本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平台1,包括工作平台2、支撑梁6、三组固定组件7、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和两组驱动机构,工作平台2为在垂直于竖直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和宽度方向的长方体薄板,工作平台2的四周设置有护栏21。为了减轻检测平台1整机的重量,护栏21可设计成镂空状。其中,工作平台2的一长度侧面为抵靠面23,在对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进行检测过程中,该抵靠面23可搭接抵靠在施工支架上。

参见图3和图4,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在竖直方向上均位于工作平台2的上方,且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关于工作平台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每一组第一爬升机构3包括第一挂钩32、支撑板31、第一销轴33和两个第一弹性件,第一挂钩32绕第一轴线转动地与支撑板31铰接,第一挂钩32具有第一开口端321,支撑板31具有第一止挡面311,第一止挡面311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一挂钩32的上方,两个第一弹性件同时迫使第一挂钩32靠近第一止挡面311转动并使得第一开口端321朝向下方,本实施例两个第一弹性件同时件迫使第一挂钩32靠近第一止挡面311转动并使得第一开口端321朝向正下方。具体地,支撑板31的第一止挡面311与竖直方向垂直设置,且第一止挡面311朝工作平台2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一铰接板312和第二铰接板313,第一销轴33在第一轴线方向上延伸地依次贯穿第一铰接板312、第一挂钩32和第二铰接板313,则第一挂钩32绕第一销轴33转动,因此第一轴线即为第一销轴33的轴线。

其中,第一铰接板312靠近第一挂钩32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一凸起3121,第二铰接板313靠近第一挂钩32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二凸起3131,第一挂钩32靠近第一铰接板312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三凸起322,第一挂钩32靠近第二铰接板313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四凸起323。本实施例两个第一弹性件均为第一扭簧34,一个第一扭簧34套接在第一销轴33上并位于第一铰接板312和第一挂钩32之间,且一个第一扭簧34的两个扭臂341、342分别抵压在第一凸起3121和第三凸起322上。另一个第一扭簧34套接在第一销轴33上并位于第二铰接板313和第一挂钩32之间,且另一个第一扭簧34的两个扭臂341、342分别抵压在第二凸起3131和所述第四凸起323上。两个第一扭簧34的扭臂341、342均具有复位作用力,从而迫使第一挂钩32绕第一轴线转动并使得第一挂钩32保持抵靠在支撑板31的第一止挡面311上。

两组驱动机构可分别同时控制工作平台2和支撑板31相对彼此移动,本实施例驱动机构为液压缸4。具体地,两组液压缸4分别位于工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两侧,且两组液压缸4关于工作平台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每一组液压缸4的缸筒41安装在工作平台2上,且每一组液压缸4的活塞42一端与一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支撑板31连接,从而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分别位于工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两侧的正上方。本实施例液压缸4的活塞42在竖直方向上可移动地延伸,则两组液压缸4的活塞42可同时带动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支撑板31在竖直方向上远离工作平台2移动,两组液压缸4的缸筒41也可同时带动工作平台2在竖直方向上朝向两个支撑板31移动。

参见图5至图7,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分别安装在工作平台2上,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在工作平台2长度方向上位于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之间,且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关于工作平台2长度方向的中心线对称设置。本实施例每一组第二爬升机构5包括第二挂钩51、第二销轴52和两个第二弹性件,第二挂钩51绕第二轴线转动地与工作平台2铰接,第二挂钩51具有第二开口端511,工作平台2具有第二止挡面22,第二止挡面22在竖直方向上位于第二挂钩51的上方,两个第二弹性件同时迫使第二挂钩51靠近第二止挡面22转动并使得第二开口端511朝向下方,本实施例两个第二弹性件同时迫使第二挂钩51靠近第二止挡面22转动并使得第二开口端511朝向正下方。具体地,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安装在工作平台2在竖直方向上的底面上,则第二止挡面22即为工作平台2的底面,因此第二止挡面22与竖直方向垂直设置。第二止挡面22远离支撑板31方向凸出设置有第三铰接板24和第四铰接板25,第二销轴52在第二轴线方向上延伸地依次贯穿第三铰接板24、第二挂钩51和第四铰接板25,则第二挂钩51绕第二销轴52转动,因此第二轴线即为第二销轴52的轴线。

其中,第三铰接板24靠近第二挂钩51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五凸起241,第四铰接板25靠近第二挂钩51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六凸起251,第二挂钩51靠近第三铰接板24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七凸起512,第二挂钩51靠近第四铰接板25的侧面凸出设置有第八凸起513。本实施例两个第二弹性件均为第二扭簧53,一个第二扭簧53套接在第二销轴52上并位于第三铰接板24和第二挂钩51之间,且一个第二扭簧53的两个扭臂531、532分别抵压在第五凸起241和第七凸起512上。另一个第二扭簧53套接在第二销轴52上并位于第四铰接板25和第二挂钩51之间,且另一个第二扭簧53的两个扭臂531、532分别抵压在第六凸起251和第八凸起513上。两个第二扭簧53的扭臂531、532均具有复位作用力,从而迫使第二挂钩51绕第二轴线转动并使得第二挂钩51保持抵靠在工作平台2的第二止挡面22上。

参见图8,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平行设置,且第一轴线和第二轴线均与竖直方向垂直,本实施例第一轴线与第二轴线位于同一平面内,第一挂钩32为u型挂钩,第二挂钩51也为u型挂钩。

支撑梁6在竖直方向上位于工作平台2的下方,支撑梁6的长度延伸方向和工作平台2的长度延伸方向平行。具体地,支撑梁6位于工作平台2的抵靠面23的正下方,三组固定组件7在工作平台2的长度方向上等间距地并排设置,相邻的两组固定组件7之间设置有一组第二爬升机构5。每一组固定组件7包括第一固定架71和第二固定架72,第一固定架71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平台2和支撑梁6,第二固定架72的两端分别连接工作平台2和支撑梁6,第二固定架72与第一固定架71之间具有夹角,优选地,第二固定架72与第一固定架71之间的夹角为锐角,且第一固定架71沿竖直方向延伸。

在使用检测平台1进行建筑施工用支架连接点的检测过程中,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第一挂钩32钩合在工作平台2上方的施工支架上,同时第一扭簧34的复位作用力迫使第一挂钩32抵靠在支撑板31的第一止挡面311上,且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的第二挂钩51钩合在工作平台2下方的施工支架上,同时第二扭簧53的复位作用力迫使第二挂钩51抵靠在工作平台2的第二止挡面22上,从而将工作平台2悬挂在施工支架的外表面上,此时工作平台2的抵靠面23搭接抵靠在施工支架上,支撑梁6也搭接抵靠在工作平台2下方的施工支架上,并通过固定组件7的第一固定架71和第二固定架72支撑并稳固工作平台2,检测人员可站立在工作平台2上对施工支架的连接点进行检测。工作平台2给检测人员提供了较大的作业空间和平整的作业面,从而避免了检测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与施工支架碰撞受伤的问题,提高了安全性。此外,工作平台2的四周设置有护栏21,进而对检测人员进行安全防护,进一步提高作业的安全性。

当检测平台1需要向上爬升进行下一个作业位置时,两组液压缸4同时控制各自的活塞42向上伸长,带动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向上移动。在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向上移动过程中,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第一挂钩32脱离原本钩合的施工支架向上移动,位于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上方的施工支架会对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第一挂钩32施加阻碍作用力,从而迫使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第一挂钩32远离支撑板31的第一止挡面311转动,此时第一扭簧34的处于被压缩状态。随着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向上继续移动,伴随着施工支架的阻碍作用力消失,两组第一爬升机构3的第一扭簧34的复位作用力迫使第一挂钩32抵靠在支撑板31的第一止挡面311上,使得第一挂钩32的第一开口端321朝向下方,从而第一挂钩32钩合在下一个作业位置的施工支架上。在第一扭簧34的复位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一挂钩32靠近第一止挡面311转动直至抵靠在第一止挡面311上,第一止挡面311阻挡了第一挂钩32继续转动,从而限制第一挂钩32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一挂钩32准确稳定地钩合在施工支架上。

接着,两组液压缸4同时控制各自的活塞42向上收缩,带动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向上移动,从而将工作平台2向上拉动。在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向上移动过程中,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的第二挂钩51脱离原本钩合的施工支架向上移动,位于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上方的施工支架会对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的第二挂钩51施加阻碍作用力,从而迫使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的第二挂钩51远离工作平台2的第二止挡面22转动,此时第二扭簧53的处于被压缩状态。随着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向上继续移动,伴随着施工支架的阻碍作用力消失,两组第二爬升机构5的第二扭簧53的复位作用力迫使第二挂钩51抵靠在工作平台2的第二止挡面22上,使得第二挂钩51的第二开口端511朝向下方,从而第二挂钩51钩合在下一个作业位置的施工支架上。在第二扭簧53的复位作用力的作用下,第二挂钩51靠近第二止挡面22转动直至抵靠在第二止挡面22上,第二止挡面22阻挡了第二挂钩51继续转动,从而限制第二挂钩51的旋转角度,使得第二挂钩51准确稳定地钩合在施工支架上。

反复循环上述动作,从而达到检测平台1自主向上爬升的目的,操作简单快捷,大大降低检测人员的体力消耗和工作强度,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检测人员可以站立在工作平台2上对施工支架的连接点进行检测,工作空间宽裕且作业面平整,安全性高。同时,第一挂钩32绕第一轴线转动地与支撑板31铰接,第一弹性件迫使第一挂钩32靠近第一止挡面311转动,且第二挂钩51绕第二轴线转动地与工作平台2铰接,第二弹性件迫使第二挂钩51靠近第二止挡面22转动,避免检测平台1在爬升移动过程中出现晃动,使得检测平台1平稳爬升移动,保证了检测人员的安全。

以上实施例,只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例,并非来限制本实用新型实施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申请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